便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便器,有水箱、坐圈(2)、便盆(1)、排污管道,坐圈(2)下部有清洗孔(3),內(nèi)部有流水通道(4),從水箱中排放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從清洗孔(3)流出,將污物與便盆(1)中的存積水從排污管道排出,所述坐圈(2)有內(nèi)側面(9),下部有斜坡面(5)、打孔面(6),下部整體為非平整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靠近所述便盆(1)內(nèi)壁,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鋸齒形或波浪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沿便盆(1)內(nèi)壁呈圈狀,所述清洗孔(3)在所述打孔面(6)上;在所述便盆(1)的內(nèi)上部有環(huán)繞所述便盆(1)一圈的均水臺(8),從所述清洗孔(3)中流出的水流入所述均水臺(8)后再流向所述便盆(1)下部。
【專利說明】便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器,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坐圈作為流水通道的便器。
【背景技術】
[0002]參閱圖2,現(xiàn)有的普通便器便盆I上部的坐圈2上都打有遍布整個坐圈2下部的30至50個直徑在3mm至5mm之間與便盆I或坐圈2呈一定角度的清洗孔3,從水箱排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通過清洗孔3而流入便盆1,達到清洗坐圈2下面的便盆I的目的,要使從清洗孔3中流出的水能清洗整個便盆1,就需要按一定間距合理分配清洗孔3的位置,及合理設置清洗孔3與便盆I或坐圈2所呈的角度,清洗孔3的位置、數(shù)量、大小及角度4個因素對便盆I的清洗非常重要;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清洗孔3在坐圈2下部,一方面,工人打孔時很難看到具體的打孔位置,只能憑經(jīng)驗操作,這樣很容易使打孔的間距與角度不呈理想狀態(tài),從而不能清洗整個便盆1,另一方面,由于打孔數(shù)量眾多,相對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0003]為了解決上述這種問題,中國專利97199869.8與200410075198.6權利要求1中提出了,便盆內(nèi)設有“沿與前述盆部(I)內(nèi)直接面對的便器上緣的內(nèi)側壁面使主洗凈水遍及便器上緣大至全周的洗凈水導水通路(16)”,和“使前述洗凈水導水通路(16)的全周或其一部分朝著盆部(I)的內(nèi)側方懸伸”;
[0004]結合上述二份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其所述的“導水通路(16) ”并不是一個很明顯的流水臺,所以才有后來的中國專利01810417.7與03819005.2,但如果沒有很明顯的流水臺,需從水箱中排出相當大的水流才能“使主洗凈水遍及便器上緣大至全周”,從而不能達到節(jié)水的目的;
[0005]在中國專利01810417.7權利要求1中提出了,便盆內(nèi)設有“便盆內(nèi)壁的上緣部且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環(huán)形凹部”,及“加壓沖洗水供給機構、以及配置在環(huán)形凹部的底部并沿著環(huán)形凹部噴出加壓沖洗水,使噴出的沖洗水沿著便盆內(nèi)壁面大體回旋一周的第I沖洗水噴出機構”;
[0006]結合所述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在所述專利中所謂的“環(huán)形凹部”象前述二份專利中的“導水通路(16) ”一樣,都是“沿著便盆內(nèi)壁面大體回旋一周”,再加上配置了“加壓沖洗水供給機構”,這樣的清洗效果就會很好;但需要配置特制的“加壓沖洗水供給機構”,這樣生產(chǎn)成本就會偏高。
[0007]在中國專利03819005.2權利要求1、15中提出了,便盆內(nèi)設有“在凸緣部和污物承結面之間的棚部”,及“將清洗水排放到上述便池部的棚部上而形成旋流的第I噴水部?’沿著與上述旋流的旋轉方向相同的方向將清洗水排放到上述便池部的棚部上的第2噴水部”,以及“上述第I噴水部配置在以上述便池部的前后方向為中心一側的便池部上從小曲率變化到大曲率的位置附近,上述第2噴水部配置在另一側的便池部上從大曲率變化到小曲率的位置附近”;
[0008]結合所述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在所述專利中所謂的“棚部”也象前述二份專利中的“導水通路(16) ”,及后一份專利中的“環(huán)形凹部”一樣,都是沿著便盆內(nèi)壁面大體一周的,其實功能是相同的,只是功效不同而已;同樣利用水箱水進行清洗,所述專利的“棚部”比前述二份專利中的“導水通路(16) ”在相同用水量的情況下,顯然清洗效果會好得多,也即在同樣清洗效果下會更省水;
[0009]但要使從“第2噴水部”噴出的水形成的旋流方向與從“第I噴水部”噴出的水形成的旋流方向相同,且“上述第I噴水部配置在以上述便池部的前后方向為中心一側的便池部上從小曲率變化到大曲率的位置附近,上述第2噴水部配置在另一側的便池部上從大曲率變化到小曲率的位置附近”,這樣就還需要便盆后部的一段相當長的水道作為引水用,這樣會增加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難度。
[0010]在中國專利200810167471.6權利要求1中提出了,盆部有“第I狹長開口”,“第2狹長開口”,“中央狹長口”,及“所述第I狹長開口、所述中央狹長口、所述第2狹長開口是連續(xù)的”; [0011]結合所述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在所述專利中所謂的3個狹長開口實際上一條兩端稍高中央稍低的長長的口子,這種情況下需要相當大的水量才能清洗到便盆的前端。
[0012]結合上述5份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上述5份專利中在便器沖水時坐圈中都是沒有水通過或進入的,都取消了坐圈作為流水通道的通水功能。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1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很好地全面清洗便盆內(nèi)壁又打孔簡單的便器。
[001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器,有水箱、坐圈(2)、便盆(I)、排污管道,坐圈(2)下部有清洗孔(3),內(nèi)部有流水通道(4),從水箱中排放出的水流入坐圈⑵中的流水通道(4)后從清洗孔(3)流出,將污物與便盆(I)中的存積水從排污管道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圈(2)有內(nèi)側面(9),下部有斜坡面(5)、打孔面(6),下部整體為非平整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靠近所述便盆(I)內(nèi)壁,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
(6)組合形成鋸齒形或波浪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沿便盆(I)內(nèi)壁呈圈狀,所述清洗孔(3)在所述打孔面(6)上;在所述便盆(I)的內(nèi)上部有環(huán)繞所述便盆(I) 一圈的均水臺(8),從所述清洗孔(3)中流出的水流入所述均水臺(8)后再流向所述便盆(I)下部;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斜坡面(5)的長度或面積明顯大于所述打孔面(6)的長度或面積,所述清洗孔(3)在2至16個之間,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斜坡面(5)的長度或面積明顯大于所述打孔面(6)的長度或面積,所述清洗孔(3)在4至12個之間,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斜坡面(5)的長度或面積明顯大于所述打孔面(6)的長度或面積,所述清洗孔(3)在6至8個之間,且所述清洗孔
(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在所述坐圈(2)下部,所述斜坡面(5)、所述打孔面(6)與所述內(nèi)側面(9)之間有連接面(7),所述連接面(7)為平整面,沿所述坐圈(2)內(nèi)側呈圈狀;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的所述鋸齒形或所述波浪形呈非均勻分布。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生產(chǎn)工藝簡單、打孔數(shù)量少、打孔位置與角度穩(wěn)定可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便器的俯視圖。
[0022]圖2是現(xiàn)有普通便器的圖1中的A-A剖面示意圖。
[002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便器的圖1中的A-A剖面仰側視示意圖。
[0024]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便器的圖1中的A-A剖面俯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參閱圖3、圖4,在便器中有便盆1、坐圈2,坐圈2有內(nèi)側面9,內(nèi)部有流水通道4,下部有連接面7、斜坡面5、打孔面6,坐圈2下部整體為非平整面,斜坡面5與打孔面6靠近便盆I內(nèi)壁,斜坡面5與打孔面6組合形成鋸齒形或波浪形,斜坡面5與打孔面6沿便盆I內(nèi)壁呈圈狀,打孔面6上有清洗孔3,清洗孔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斜坡面5、打孔面6與內(nèi)側面9之間由連接面7作為過渡連接,連接面7為平整面,沿坐圈2內(nèi)側呈圈狀;在便盆I的內(nèi)上部有環(huán)繞便盆I 一圈的均水臺8 ;
[0026]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有8個斜坡面5與8個打孔面6,即有8個直徑為7mm的清洗孔3,斜坡面5的長度約為120mm,打孔面6的面積約為100平方毫米,由于有斜坡面5的存在,在打孔時只要把打孔器的頭部貼著斜坡面5沿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向打孔面6打孔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使打孔的角度穩(wěn)定下來,每個清洗孔3都能達到我們設計的理想角度,同樣,由于打孔面6的存在,就可以使打孔的位置及數(shù)量穩(wěn)定下來,清洗孔3能達到我們設計的理想位置及數(shù)量;
[0027]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由于便盆I內(nèi)壁各處的曲率及各個清洗孔3在坐圈2中的位置不同,從各清洗孔3中噴出的水流所清洗的盆面面積會有所不同,所以把斜坡面5與打孔面6組合形成的鋸齒形或波浪形設計成呈非均勻分布;
[0028]從水箱排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從清洗孔3中流出,再流入均水臺8,再流向便盆I下部,全面清洗整個盆面后將污物與便盆I中的存積水從排污管道排出。
[0029]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當8個直徑為7mm的清洗孔3且大致與水平面成20°的夾角時,經(jīng)過多次實驗得到,只需要分配0.8升水就可以全面地并非常有力地清洗便盆I的所有內(nèi)壁,而現(xiàn)有普通的如圖2所示的便器起碼需要分配2升以上水才能全面地清洗便盆I的所有內(nèi)壁,上述提到過的現(xiàn)有專利也都起碼需要分配1.5升以上水才能全面地清洗便盆I的所有內(nèi)壁,節(jié)水效果非常明顯。
[0030]本實用新型著重介紹了便盆上部及坐圈結構,主要針對的是對便器便盆內(nèi)壁的清洗;關于對便盆中污物的排放,如從水箱中排出的水一部分通過噴射管道流向便盆底部的噴射孔從而使污物通過排污管排出等等,這些都是已現(xiàn)有公知技術,所以在本實用新型中就不再多加說明;
[0031]本實用新型中的清洗孔3的位置、數(shù)量、大小及角度,可以根據(jù)便盆I的具體結構進行多種改變,如可以在各個清洗孔3的大小及角度不同情況下,使斜坡面5與打孔面6組合形成的鋸齒形或波浪形呈均勻分布;
[0032]連接面7作為斜坡面5、打孔面6與內(nèi)側面9之間的過渡連接,只起到整個便器的美觀作用,對沖洗功能沒有多大影響,所以可以設計成很小很小,幾乎看不出它的存在,也即可以沒有連接面7。
【權利要求】
1.一種便器,有水箱、坐圈(2)、便盆(I)、排污管道,坐圈(2)下部有清洗孔(3),內(nèi)部有流水通道(4),從水箱中排放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從清洗孔(3)流出,將污物與便盆(I)中的存積水從排污管道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圈(2)有內(nèi)側面(9),下部有斜坡面(5)、打孔面(6),下部整體為非平整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靠近所述便盆(I)內(nèi)壁,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鋸齒形或波浪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沿便盆(I)內(nèi)壁呈圈狀,所述清洗孔(3)在所述打孔面(6)上;在所述便盆(I)的內(nèi)上部有環(huán)繞所述便盆(I) 一圈的均水臺(8),從所述清洗孔(3)中流出的水流入所述均水臺(8)后再流向所述便盆(I)下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面(5)的長度或面積大于所述打孔面(6)的長度或面積,所述清洗孔(3)在2至16個之間,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相同。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面(5)的長度或面積大于所述打孔面(6)的長度或面積,所述清洗孔(3)在4至12個之間,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相同。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面(5)的長度或面積大于所述打孔面(6)的長度或面積,所述清洗孔(3)在6至8個之間,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相同。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坐圈(2)下部,所述斜坡面(5)、所述打孔面(6)與所述內(nèi)側面(9)之間有連接面(7),所述連接面(7)為平整面,沿所述坐圈(2)內(nèi)側呈圈狀。
6.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的所述鋸齒形或所述波浪形呈非均勻分布。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的所述鋸齒形或所述波浪形呈非均勻分布。
【文檔編號】E03D11/02GK203429755SQ201320255737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張振興 申請人:張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