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包括地漏本體和設置在地漏本體下出口的帶導桿的可上下移動的密封蓋,所述地漏本體中間通過多根連接條設置一安裝柱,所述安裝柱中設有安裝孔,安裝孔的孔壁上設有至少一根外磁條,各外磁條相對安裝孔中心呈圓周分布;所述密封蓋的導桿末端伸入到安裝孔中,導桿末端上安裝有至少一根內磁條,各內磁條在所述外磁條的上推作用下產生上移趨勢而使導桿上的密封蓋封住地漏本體的下出口。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具有密封性好,排水速度快,污泥等雜質不易沉積的特點,并可有效杜絕密封蓋復位失效現象的發生。
【專利說明】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地漏,特別是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
【背景技術】
[0002]地漏是連接排水管道系統與室內地面的重要接口,地漏具有排水、防止排水管道內的臭氣傳回到室內、防堵塞、易清洗等功能。
[0003]現有的磁吸式直通型地漏包括地漏本體、設置在地漏本體上開口的地漏蓋和設置在地漏本體下出口的安裝密封蓋,所述地漏本體與密封蓋的導桿頂部各設置有一磁鐵,兩磁鐵呈不同極相向設置,在初始狀態下,依靠兩磁鐵相吸而使密封蓋緊貼地漏本體的下出口而密封,以此起到防臭防蟲的功效。當水排出時,通過水壓克服磁鐵吸力將密封蓋往下推,使密封蓋與地漏本體下出口分離而將水排出,一旦水壓不足以克服磁鐵吸力,密封蓋就會在兩磁鐵的吸附作用下重新復位與地漏本體的下出口頂持密封。
[0004]在以上結構中,因受安裝空間的限制,兩磁鐵的大小無法作到很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兩磁鐵的吸力,且隨密封蓋下移距離的增加而吸力越來越小,在實際使用中,如果將密封蓋的移動間隙設置的過短,可以保證密封蓋順利復位但排水速度太慢,如果密封蓋的移動間隙設置的過長,會因兩磁鐵的吸力過小而導致密封蓋在排水后無法復位,致使地漏的防臭防蟲功能失效,給實際使用帶了很大不便。
[0005]此外,因兩磁鐵的吸力受密封蓋下移距離的影響很大,當排水過程中密封蓋位于最低位置,因兩磁鐵的吸力不夠,只有水排完后才可以復位,此時密封蓋和地漏本體下出口之間的開口很大無法被排水所完全密封,很容易造成排水過程中排水管道內的臭氣上升外泄。
【發明內容】
[0006]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設計了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具有密封性好,排水速度快,污泥等雜質不易沉積的特點,并可有效杜絕密封蓋復位失效現象的發生。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包括地漏本體和設置在地漏本體下出口的帶導桿的可上下移動的密封蓋,所述地漏本體中間通過多根連接條設置一安裝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柱中設有安裝孔,安裝孔的孔壁上設有至少一根外磁條,各外磁條相對安裝孔中心呈圓周分布;所述密封蓋的導桿末端伸入到安裝孔中,導桿末端上安裝有至少一根內磁條,各內磁條在所述外磁條的上推磁力作用下產生上移趨勢而使導桿上的密封蓋封住地漏本體的下出口。
[0009]進一步的,上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的磁極也分布在上下兩端,且內外磁條同端的磁極相異;不排水時內外磁條在兩端磁極相異相吸的作用下呈并列狀態或小錯位狀態而使密封蓋封住地漏本體的下出口 ;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進一步下移克服兩端磁極吸力,但內磁條相對外磁條的最大錯位距離不會超過外磁條的整個長度。
[0010]進一步的,上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的磁極也分布在上下兩端,且內外磁條同端的磁極相同,內磁條的底端始終要低于外磁條的頂端;不排水時內磁條在內外磁條兩端磁極相同相斥的作用力下位于外磁條的中上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進一步下移克服內外磁條兩端的磁極斥力縮小相對外磁條的錯位距離。
[0011]進一步的,上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的磁極分布在兩側壁,且內磁條的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上端磁極相異;不排水時內磁條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上端磁極相異相吸同時與對應側外磁條的下端磁極相同相斥,內外磁條呈并列狀態或小錯位狀態;排水時所述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進一步下移而克服與外磁條的上端吸力和外磁條的下端斥力。
[0012]進一步的,上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的磁極分布在兩側壁,且內磁條的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上端磁極相同;不排水時內磁條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上端磁極相同相斥而使內磁條位于外磁條的中上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進一步下移克服與外磁條上端磁極斥力而縮小相對外磁條的錯位距離,且內磁條下移到極限位置時其中心線的高度不低于外磁條的頂端高度。
[0013]進一步的,上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內外兩側,內磁條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且外磁條的內端磁極與內磁條的上端磁極相同,外磁條的內端磁極與內磁條的下端磁極相異;所述內磁條頂端隨密封蓋導桿下移到極限位置時其高度不低于外磁條的頂端高度。
[0014]進一步的,上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內外兩側,內磁條的磁極也分布在兩側壁,內磁條的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內端磁極相異;不排水時內外磁條在對應側磁極相異相吸的作用下呈并列狀態或小錯位狀態;在排水時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進一步下移克服與外磁條的內端磁極吸力,且內外磁條錯位的最大距離不會超過外磁條的整個長度。
[0015]進一步的,上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內外兩側,內磁條的磁極也分布在兩側壁,內磁條的外側磁極與對應位置的外磁條內端磁極相同;不排水時內磁條在與對應側外磁條內端磁極相同相斥的作用下位于外磁條的中上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克服與外磁條的內端磁極斥力,且內磁條的底端始終要高于外磁條的底端。
[0016]進一步的,上述密封蓋包括傘型蓋和儲水杯,所述傘型蓋設置在導桿的中下部并與導桿一體生成,傘型蓋的外徑小于地漏本體的下出口而大于地漏本體內壁靠近下出口設置的環形凸緣;所述儲水杯安裝于導桿的末端,儲水杯的內側壁與地漏本體的下開口外側壁相配合。
[0017]進一步的,上述密封蓋包括儲水杯和導水環;所述儲水杯安裝于導桿的末端,儲水杯的內側壁與地漏本體的下開口外側壁相配合;所述導水環通過連桿定位在導桿中下部或儲水杯底部,整個導水環為一上大下小的成喇叭狀結構,導水環的上開口最大外徑小于地漏本體的下出口,導水環的上開口外沿可與地漏本體內壁靠近下出口設置的環形凸緣密封相抵,導水環的上開口內沿可與安裝柱下的止位環上的密封帽相抵密封,導水環的下開口與所述儲水杯底部之間留有間隙而形成水流道。
[0018]本發明結構利用外磁條與內磁條的同極相斥原理或異極相吸原理或同時利用同極相斥異極相吸原理來進行工作,可保證導桿在上下移動過程中受到的上推作用力基本保持均衡,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從而可有效增大密封蓋的下移距離,提升排水速度,同時保證在排水過程中密封蓋的及時復位,保證密封蓋和地漏本體下出口之間的有效密封,杜絕密封蓋復位失效現象的發生,保證地漏正常的防臭防臭功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本發明的密封蓋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本發明的內磁條為多根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
[0023]圖5、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密封蓋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
[0025]圖7、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密封蓋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8、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
[0027]圖9、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密封蓋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0、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
[0029]圖11、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的密封蓋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12、本發明的第六實施方式:
[0031]圖13、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密封蓋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14、本發明的第七實施方式:
[0033]圖15、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密封蓋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16、本發明的密封蓋設置在安裝柱上部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7、本發明密封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
[0036]圖18、本發明密封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0037]如圖1和2所示,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包括地漏本體1和設置在地漏本體下出口 11的帶導桿21的可上下移動的密封蓋2,所述地漏本體1中間通過多根連接條12設置一安裝柱13。
[0038]所述安裝柱13中設有安裝孔131,安裝孔131的孔壁上設有至少一根外磁條3,各外磁條3相對安裝孔131中心呈圓周分布,在本實施例中,外磁條3的數目為兩根并呈左右對稱分布,在實際中,可根據需要設定外磁條3的數目為一根或多根。
[0039]所述密封蓋2的導桿21末端伸入到安裝孔131中,導桿21末端上安裝有至少一根內磁條4,各內磁條4在所述外磁條3的上推磁力作用下產生上移趨勢而使導桿21上的密封蓋2封住地漏本體1的下出口 11。
[004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磁條3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4的磁極也分布在上下兩端,且內外磁條4、3同端的磁極相異。在本實施例中,外磁條3的上端磁極為S下端磁極為N,為此,相應的內磁條4的上端磁極設置成N下端磁極設置成S。
[0041]不排水時內外磁條4、3在兩端磁極相異相吸的作用下呈并列狀態或小錯位狀態而使密封蓋2封住地漏本體1的下出口 11。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3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4進一步下移克服內外磁條4、3兩端磁極吸力,雖然該過程中內外磁條4、3兩端的吸力不斷減少,但相應的外磁條3的下端與內磁條4上端的斥力卻是不斷增大的,這使得導桿21受到的上推合力基本上保持不變。此外,以上內磁條4相對外磁條3的下移行程是有限制的,必須保證內磁條4相對外磁條3的最大錯位距離不會超過外磁條3的整個長度。
[0042]在以上結構中,內磁條4僅為設置在導桿21中心的一根大磁條,在實際中,也可如圖3所示采用兩根并列設置的小磁條,當然也可采用多根小磁條環繞設置。
[0043]如圖4-5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所述外磁條3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4的磁極也分布在上下兩端,但內外磁條4、3同端的磁極相同。在圖示中,外磁條3的上端磁極為S下端磁極為N,相應的內磁條4的上端磁極也為S下端磁極為N。所述內磁條4的底端始終要低于外磁條3的頂端。
[0044]在不排水時,內磁條4在內外磁條4、3兩端磁極相同相斥和外磁鐵3上端與內磁條4下端異極相吸的作用下位于外磁條3的中上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2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4進一步下移克服內外磁條4、3兩端的磁極斥力及外磁鐵3上端與內磁條4下端異極相吸的作用力而縮小相對外磁條3的錯位距離,在此過程中,外磁條3上端與內磁條4下端之間的吸力因距離拉大而不斷減少,但外磁條3上下端與內磁條4上下端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而使斥力不斷增大,這使得導桿21受到的上推合力不會減少反而會隨著內磁條4的下移而有所增大,進而可保證密封蓋2排水后的快速復位。
[0045]如圖6-7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所述外磁條3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4的磁極分布在兩側壁,且內磁條4的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3上端磁極相異。在圖示中,內磁條4的左側磁極為N右側磁極為S,相應的左側外磁條3的上端磁極為S下端磁極為N,右側外磁條3的上端磁極為N下端磁極為S。
[0046]在不排水時,內磁條4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3上端磁極相異相吸同時與對應側外磁條3的下端磁極相同相斥,內外磁條4、3呈并列狀態或小錯位狀態。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2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4進一步下移而克服與外磁條3的上端吸力和外磁條3的下端斥力。在此過程中,雖然外磁條3上端與內磁條4外側壁之間的吸力有所減少但同時外磁條3下端與內磁條4外側壁之間的斥力不斷增大,這使得導桿21下移過程中受到的上推合力還是基本上保持不變的。
[0047]如圖8-9所示,為本發明的第四種實施方式,所述外磁條3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4的磁極分布在兩側壁,且內磁條4的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3上端磁極相同。在圖示中,內磁條4的左側磁極為S右側磁極為N,相應的左側外磁條3的上端磁極為S下端磁極為N,右側外磁條3的上端磁極為N下端磁極為S。
[0048]不排水時內磁條4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3上端磁極相同相斥而使內磁條4位于外磁條3的中上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2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4進一步下移克服與外磁條3上端磁極斥力而縮小相對外磁條3的錯位距離。在此過程中,外磁條3上端與內磁條4外側壁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而使斥力不斷增大,但相應的外磁條3的下端與內磁條4的外側壁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而使兩者引力逐漸增大,這使得導桿21受到的上推合力不會減少反而會隨著內磁條4的下移而有所增大,進而可保證密封蓋2排水后的快速復位,在以上內磁條4的下移過程中,內磁條4下移到極限位置時其中心線的高度不低于外磁條3的頂端高度。
[0049]如圖10-11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五種實施方式,所述外磁條3的磁極分布在內外兩偵牝內磁條4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且外磁條3的內端磁極與內磁條4的上端磁極相同,外磁條3的內端磁極與內磁條4的下端磁極相異,且內磁條4頂端隨密封蓋導桿21下移到極限位置時其高度不低于外磁條3的頂端高度。在圖示中,外磁條3的內端磁極為N外端磁極為S,相應的內磁條4的上端磁極為N下端磁極為S。
[0050]不排水時內磁條4上端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3內端磁極相同相斥,內磁條4下端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3內端磁極相異相吸,且以上斥力和吸力均推動內磁條4上移而使導桿21上的密封蓋2封住地漏本體1的下開口 11。排水時所述密封蓋2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4進一步下移克服內磁條4上端受到的斥力和下端受到的引力。在此過程中,內磁條4上端與外磁條3內端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而使斥力不斷增大,但相應的內磁條4的下端與外磁條3的內端之間的距離不斷增大而使兩者引力逐漸減少,這使得導桿21下移過程中受到的上推合力依然是基本上保持不變的,保證密封蓋2排水后的快速復位。
[0051]如圖12-13所示,為本發明的第六種實施方式,所述外磁條3的磁極分布在內外兩偵牝內磁條4的磁極也分布在兩側壁,內磁條4的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3內端磁極相異。在圖示中,內磁條4的左側磁極為N右側磁極為S,相應的左側外磁條3的內端磁極為S,右側外磁條3的內端磁極為N。
[0052]在不排水時,內外磁條4、3在對應側磁極相異相吸的作用下呈并列狀態或小錯位狀態。在排水時,密封蓋2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4進一步下移克服與外磁條3的內端磁極吸力,且內外磁條4、3錯位的最大距離不會超過外磁條3的整個長度,這使得在內磁條4的下移過程中,內磁條4的外側壁始終有一部分與外磁條3的內端交叉在一起,進而保證了兩者間吸力不會隨內磁條4的下移而變化太大,保證密封蓋2排水后的正常復位。
[0053]如圖14-15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七種實施方式,所述外磁條3的磁極分布在內外兩偵牝內磁條4的磁極也分布在兩側壁,內磁條4的外側磁極與對應位置的外磁條3內端磁極相同。在圖示中,內磁條4的左側磁極為N右側磁極為S,相應的左側外磁條3的內端磁極為N,右側外磁條3的內端磁極為S。
[0054]不排水時,內磁條4在與對應側外磁條3內端磁極相同相斥的作用下位于外磁條3的中上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2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4克服與外磁條3的內端磁極斥力,且保證內磁條4的底端始終要高于外磁條3的底端。在此下移過程中,內磁條4側壁與外磁條3內端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而使斥力不斷增大,這使得導桿21受到的上推合力不會減少反而會隨著內磁條4的下移而有所增大,可保證密封蓋2排水后的快速復位。
[0055]在以上各個實施例中,均是利用外磁條3與內磁條4的同極相斥原理或異極相吸原理或同時利用同極相斥異極相吸原理來進行工作,可保證導桿21在上下移動過程中受到的上推作用力基本保持均衡甚至有所增大,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從而可有效增大密封蓋2的下移距離,提升排水速度,同時保證在排水過程中密封蓋2的及時復位,保證密封蓋2和地漏本體下出口 11之間的有效密封,杜絕密封蓋2復位失效現象的發生,保證地漏正常的防臭防臭功效。
[0056]在以上實施例中,所述密封蓋2均安裝在安裝柱13的下方,且為一最大外徑大于地漏本體下出口 11的傘型蓋,傘型蓋直接與導桿21 —體生成或通過螺絲211與導桿固連
在一起。
[0057]在實際中,所述密封蓋2也可根據需要設置在安裝柱13的上方,其結構如圖16所
/j、l Ο
[0058]此外,為進一步提升地漏的防臭防蟲功效,如圖17所示,所述密封蓋2包括傘型蓋22和儲水杯23,其中傘型蓋22設置在導桿21的中下部并與導桿21—體生成,傘型蓋22的外徑小于地漏本體的下出口 11而大于地漏本體1內壁靠近下出口 11設置的環形凸緣14。所述儲水杯23安裝于導桿21的末端,儲水杯23的內側壁231與地漏本體1的下開口外側壁111相配合。在不排水時,以上傘型體22與環形凸緣14相抵密封形成第一道密封,儲水杯23結構內壁231與地漏本體1的下出口外側壁111配合形成第二道密封,同時儲水杯23中的蓄水構成水封而形成第三道密封。在此,以上傘型體22與環形凸緣14相抵形成的第一道密封還可防止儲水杯23中蓄水被蒸發,在保證蓄水水封的有效性的同時隔絕蓄水異味的散發。
[0059]另外,如圖18所示,為本發明密封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所述密封蓋2包括儲水杯23和導水環24。其中儲水杯23安裝于導桿21的末端,儲水杯23的內側壁231與地漏本體1的下開口外側壁111相配合。所述導水環24通過連桿定位在導桿21中下部或儲水杯23底部,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在導桿21上。整個導水環24為一上大下小的成喇叭狀結構,導水環24的上開口最大外徑小于地漏本體1的下出口 11,導水環24的上開口外沿241可與地漏本體內壁靠近下出口設置的環形凸緣14相抵密封,導水環24的上開口內沿242可與安裝柱13下的止位環15上的密封帽151相抵密封,導水環24的下開口與所述儲水杯23底部之間留有間隙而形成水流道。
[0060]在不排水時,導水環24的上開口外沿241與地漏本體的環形凸緣14相抵密封,導水環24的上開口內沿241與安裝柱13下的止位環15上的密封帽151相抵密封,以上兩者配合形成第一道密封,儲水杯23結構內壁231與地漏本體1的下出口外側壁111配合形成第二道密封,同時儲水杯23中的蓄水構成水封而形成第三道密封,同時第一道密封結構還可防止儲水杯23中蓄水被蒸發,在保證蓄水水封有效性的同時完全隔絕儲水杯23中蓄水異味的散發。
[0061]在此,以上導水環24的結構設置,使得排水時大部分污水被引入導水環24內而進入儲水杯23中心,而后由導水環24下出口與儲水杯23底部間隙流往儲水杯23四周,最后由儲水杯23的沿口排出,該結構設置,可使儲水杯23中的蓄水形成活水,避免造成污泥淤積和形成死水產生異味。
[0062]以上密封蓋2的各種結構適用于本發明上述的各個實施例。
[0063]綜上,本發明為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具有密封性好,排水速度快,污泥等雜質不易沉積的特點,并可有效杜絕密封蓋復位失效現象的發生。
[0064]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原理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包括地漏本體和設置在地漏本體下出口的帶導桿的可上下移動的密封蓋,所述地漏本體中間通過多根連接條設置一安裝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柱中設有安裝孔,安裝孔的孔壁上設有至少一根外磁條,各外磁條相對安裝孔中心呈圓周分布;所述密封蓋的導桿末端伸入到安裝孔中,導桿上安裝有至少一根內磁條,各內磁條在所述外磁條的上推磁力作用下產生上移趨勢而使導桿上的密封蓋封住地漏本體的下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的磁極也分布在上下兩端,且內外磁條同端的磁極相異;不排水時內外磁條在兩端磁極相異相吸的作用下呈并列狀態或小錯位狀態而使密封蓋封住地漏本體的下出口 ;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進一步下移克服兩端磁極吸力,但內磁條相對外磁條的最大錯位距離不會超過外磁條的整個長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的磁極也分布在上下兩端,且內外磁條同端的磁極相同,內磁條的底端始終要低于外磁條的頂端;不排水時內磁條在內外磁條兩端磁極相同相斥的作用力下位于外磁條的中上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進一步下移克服內外磁條兩端的磁極斥力縮小相對外磁條的錯位距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的磁極分布在兩側壁,且內磁條的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上端磁極相異;不排水時內磁條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上端磁極相異相吸同時與對應側外磁條的下端磁極相同相斥,內外磁條呈并列狀態或小錯位狀態;排水時所述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進一步下移而克服與外磁條的上端吸力和外磁條的下端斥力。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內磁條的磁極分布在兩側壁,且內磁條的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上端磁極相同;不排水時內磁條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上端磁極相同相斥而使內磁條位于外磁條的中上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進一步下移克服與外磁條上端磁極斥力而縮小相對外磁條的錯位距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內外兩側,內磁條的磁極分布在上下兩端,且外磁條的內端磁極與內磁條的上端磁極相同,外磁條的內端磁極與內磁條的下端磁極相異;所述內磁條頂端隨密封蓋導桿下移到極限位置時其高度不低于外磁條的頂端高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內外兩側,內磁條的磁極也分布在兩側壁,內磁條的外側磁極與對應側的外磁條內端磁極相異;不排水時內外磁條在對應側磁極相異相吸的作用下呈并列狀態或小錯位狀態;在排水時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進一步下移克服與外磁條的內端磁極吸力,且內外磁條錯位的最大距離不會超過外磁條的整個長度。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條的磁極分布在內外兩側,內磁條的磁極也分布在兩側壁,內磁條的外側磁極與對應位置的外磁條內端磁極相同;不排水時內磁條在與對應側外磁條內端磁極相同相斥的作用下位于外磁條的中上部;排水時所述密封蓋受水壓作用下移打開,帶動內磁條克服與外磁條的內端磁極斥力,且內磁條的底端始終要高于外磁條的底端。
9.如權利要求1-8任一權項所述的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蓋包括傘型蓋和儲水杯,所述傘型蓋設置在導桿的中下部并與導桿一體生成,傘型蓋的外徑小于地漏本體的下出口而大于地漏本體內壁靠近下出口設置的環形凸緣;所述儲水杯安裝于導桿的末端,儲水杯的內側壁與地漏本體的下開口外側壁相配合。
10.如權利要求1-8任一權項所述的一種磁吸式直通組合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蓋包括儲水杯和導水環;所述儲水杯安裝于導桿的末端,儲水杯的內側壁與地漏本體的下開口外側壁相配合;所 述導水環通過連桿定位在導桿中下部或儲水杯底部,整個導水環為一上大下小的成喇叭狀結構,導水環的上開口最大外徑小于地漏本體的下出口,導水環的上開口外沿可與地漏本體內壁靠近下出口設置的環形凸緣密封相抵,導水環的上開口內沿可與安裝柱下的止位環上的密封帽相抵密封,導水環的下開口與所述儲水杯底部之間留有間隙而形成水流道。
【文檔編號】E03F5/04GK203487625SQ201320539743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明者】張小羊 申請人:張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