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分離初期雨水徑流的雨水篦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分離初期雨水徑流雨水篦子。包括基板凝土基板上的透水孔,基板中部下方具有橫向穿通的引流槽,引流槽上方布設有引流孔,引流槽兩側沿縱向分布有過水廊道,基板兩邊緣并排有匯水廊道,匯水廊道經過水廊道與引流槽通過引流孔連通,匯水廊道與過水廊道的內底標高相同,位于引流孔下方的引流槽內底標高低于匯水廊道和過水廊道,引流槽前端有一延伸段。本發明的優點是:可實現道路初期徑流與中后期徑流的分流,截留初期雨水并實現對中后期雨水的棄流處理,有利于發揮原有面源污染控制設施的處理能力,緩解甚至解決降雨過程雨水徑流沖刷道路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問題。
【專利說明】—種新型分離初期雨水徑流的雨水篦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分離初期雨水徑流的雨水篦子。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我國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巨大,不透水路面比重逐漸增加,地面徑流系數顯著增大,城市降雨徑流量陡增。降雨過程中雨水徑流沖刷道路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為城市水體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山地城市中,道路坡度大,受到地表徑流的沖刷強烈。城市道路交通負荷大,占地面積多,其產生面源污染的強度大于屋面、廣場等不透水下墊面,初期降雨徑流對道路形成的沖刷包含了大部分的道路污染物,進入水體將造成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中后期的雨水相對清潔。若能將初期徑流與中后期徑流有效分離,并對初期雨水重點處理,便能有效減弱道路面源污染造成的環境污染。
[0003]我國城市道路兩側大多鋪設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通常被認為是接受雨水的第一環節。降雨形成的道路徑流透過雨水篦子進入雨水收集管道,通過雨水收集管道進入水體。在徑流的沖刷作用下,初期徑流攜帶大量的地表污染物進入水體,造成了水體的污染。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城市面源污染問題越來越重視,獲得了諸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包括植草溝、道側滲流帶、雨水花園等,但這些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在降雨中只對徑流統一收集和處理,其效率低,若能增添一些措施將初期雨水與后期雨水分離,對初期雨水進行強化處理,對后期雨水進行棄流,將極大地提高現有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的處理效率,有效緩解甚至解決降雨過程雨水徑流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新型分離初期雨水徑流的雨水篦子,它能有效替代現有的路側雨水篦子,將污染物濃度較高的初期道路徑流分流至道路一側的綠化帶,實現初期道路雨水徑流與中后期徑流的分離,充分發揮面源污染控制設施的處理效能,有效緩解甚至解決降雨過程雨水徑流沖刷道路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問題。
[0005]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手段實現的,它包括基板和在基板上的透水孔,基板中部下方具有橫向穿通的引流槽,引流槽上方布設有引流孔,引流槽兩側沿縱向分布有過水廊道,基板兩邊緣并排有匯水廊道,匯水廊道經過水廊道與引流槽通過引流孔連通,匯水廊道與過水廊道的內底標高相同,位于引流孔下方的引流槽內底標高低于匯水廊道和過水廊道,引流槽前端有一延伸段。
[0006]引流孔下方的引流槽內底標高低于匯水廊道和過水廊道,初期降雨徑流攜帶大部分道路污染物經匯水廊道、過水廊道進入引流孔,雨水透過引流孔后經引流槽排至相應的面源污染處理設施中,有效截留初期雨水并減少匯入市政管網的雨水量。隨著降雨歷時增力口,雨水徑流增大逐漸超過引流孔透水量,過水廊道內水位升高直至漫過過水廊道溢流進入市政管道,從而實現了初期雨水徑流與中后期雨水徑流的分流。
[0007]本發明具有的技術效果是:實現道路初期徑流與中后期徑流的分流,截留初期雨水并實現對中后期雨水的棄流處理,有利于發揮原有面源污染控制設施的處理能力,緩解甚至解決了降雨過程雨水徑流沖刷道路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本發明的【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1中透水板與透水板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1.基板;2.透水孔;3.匯水廊道;4.過水廊道;5.引流孔;6.固定槽;7.引流槽;8.透水板;9.透水板支架;10.多孔填料擋板;11.透水填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包括基板I和在基板上的透水孔2,基板I中部下方具有橫向穿通的引流槽7,引流槽7上方布設有引流孔5,引流槽7兩側沿縱向分布有過水廊道4,基板I兩邊緣并排有匯水廊道3,匯水廊道3經過水廊道4與引流槽7通過引流孔5連通,匯水廊道3與過水廊道4的內底標高相同,位于引流孔下方的引流槽7內底標高低于匯水廊道3和過水廊道4,引流槽7前端有一延伸段。
[0011]匯水廊道3和過水廊道4中填充有透水填料11,在過水廊道4與中部的引流孔5連通處設有多孔填料擋板10。透水填料11對初期雨水具有過濾作用,多孔填料擋板10用于固定透水填料11,防止透水填料11流失。
[0012]透水填料11可選礫石、卵石和河砂。
[0013]引流孔5內置有尺寸外形與引流孔相配合的透水板8,透水板8中間開孔,開孔的大小可根據需求調整,用于調節進入引流槽7的水量。如圖2所示,透水板8位于透水板支架9上,透水板支架9為頂部帶邊鉤的凹陷框,邊鉤鉤掛在引流槽7頂面的固定槽6中。透水板支架9從引流孔5頂部置入,便于維修和更換。
[0014]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降雨過程中初期降雨造成了道路的初次沖刷,不透水路面的存在使得包含大部分道路面源污染物的初期降雨徑流在道路坡度的作用下形成徑流。雨水經過匯水廊道3和過水廊道4中填充的透水填料11初步過濾后,穿過引流孔5進入引流槽7,引流槽7中的雨水可根據實際需要引入到周邊面源污染控制設施中。隨著降雨歷時增力口,匯水廊道3及過水廊道4中水流逐漸增大,超過引流孔5透水量,匯水廊道3、過水廊道4水位逐漸升高并漫過過水廊道4,透過透水孔2溢流進入市政雨水管道,從而有效實現了初期雨水徑流與中后期雨水徑流的分流。
[0015]本發明實現了道路初期徑流與中后期徑流的分流,截留初期雨水并實現對中后期雨水的棄流處理,有利于發揮原有面源污染控制設施的處理能力,緩解甚至解決了降雨過程雨水徑流沖刷道路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問題。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分離初期雨水徑流雨水篦子,包括基板(I)和在基板上的透水孔(2),其特征是:基板(I)中部下方具有橫向穿通的引流槽(7),引流槽(7)上方布設有引流孔(5),引流槽(7)兩側沿縱向分布有過水廊道(4),基板(I)兩邊緣并排有匯水廊道(3),匯水廊道(3)經過水廊道(4)與引流槽(7)通過引流孔(5)連通,匯水廊道(3)與過水廊道(4)的內底標高相同,位于引流孔下方的引流槽(7)內底標高低于匯水廊道(3)和過水廊道(4),引流槽(7)前端有一延伸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分離初期雨水徑流雨水篦子,其特征是:匯水廊道(3 )和過水廊道(4 )中填充有透水填料(11 ),在過水廊道(4 )與中部的引流孔(5 )連通處設有多孔填料擋板(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分離初期雨水徑流雨水篦子,其特征是:透水填料(11)為礫石、卵石或河砂。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分離初期雨水徑流雨水篦子,其特征是:引流孔(5)內置有尺寸外形與引流孔相配合的透水板(8),透水板(8)中間開孔,透水板(8)位于透水板支架(9)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分離初期雨水徑流雨水篦子,其特征是:透水板支架(9)為頂部帶邊鉤的凹陷框,邊鉤鉤掛在引流槽(7)頂面的固定槽(6)中。
【文檔編號】E03F5/06GK104005471SQ201410254468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0日
【發明者】古勵, 何強, 孫通, 丁昌龍, 潘龍輝, 艾海男, 李莉 申請人: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