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集水模塊,包括上構件和下構件,上、下構件外形相同或基本相同,均具有一板狀體和設置在所述板狀體同一表面的至少兩個相同高度的錐臺體,所述錐臺體為空心體,且錐臺體的較大底部與所述板狀體相連;所述上、下構件的錐臺體一一對應且在錐臺體頂部相互連接;所述板狀體為透水結構,且在遠離錐臺體的表面上設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在各錐臺體之間延伸,一直延伸至所述板狀體的邊緣,使每個模塊的排污槽相連通,從而使沉淀的污泥不會形成板結。本實用新型整個體積比例中大部分為空間,具有質輕、耐腐蝕、施工速度快、強度高、壽命長等優點,可用于地下水缺少的地方作滲水,也可用作雨水收集,同時方便堆疊,便于運輸和庫存堆放。
【專利說明】集水模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集水模塊。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水資源的短缺已經成為目前人類社會面臨的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甚至是未來人類的生存問題。對雨水收集后可進行簡單處理即可達到回用水的標準,并且有很好的利用價值。使用雨水,節約自來水用量的同時,可節省自來水使用費用,總體節省費用相當可觀。合理高效的進行雨水收集和利用對社會造成的價值已經越來越被當代人所接受。
[0003]目前,鋼筋混凝土儲水池是最常用的儲水池,它是由水泥、石子、砂和水混合攪拌,澆注在綁扎有鋼筋骨架的模板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養護拆模而成。這種儲水池的材料構成和施工方法決定了水池功能單一,工序繁多,工期較長,不可拆裝移位的特點。在水池拆除時,拆除難度大,廢棄的混凝土塊形成建筑垃圾,污染環境。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現有技術中儲水池工序繁多,工期較長,不可拆裝移位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集水模塊。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集水模塊,包括上構件和下構件,所述上、下構件外形相同或基本相同,均具有一板狀體和設置在所述板狀體同一表面的至少兩個相同高度的錐臺體,所述錐臺體為空心體,且錐臺體的較大底部與所述板狀體相連;所述上、下構件的錐臺體一一對應且在錐臺體頂部相互連接;所述板狀體為透水結構,且在遠離錐臺體的表面上設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在各錐臺體之間延伸,一直延伸至所述板狀體的邊緣,這樣能使每個模塊的排污槽相連通,從而使沉淀的污泥不會形成板結。錐臺體設置成空心體,可以方便堆疊,利于庫存堆放和運輸。上、下構件做成外形相同或基本相同,可以采用一套模具,降低制造成本。板狀體上設有排污槽,可將水管設置在排污槽的一端入口,將水流通入排污槽中把堆積的泥沙沖走,不會使得污泥無法被沖走而形成板結,使池底污泥越積越多,最終無法利用收集的水而失去了收集的意義。
[0006]所述排污槽在各錐臺體之間延伸并貫通。
[0007]為了更好地排污,所述排污槽為條形凹槽,且至少存在兩條相互交叉的排污槽。
[0008]同一上構件或下構件上的所述板狀體與錐臺體一體成型。
[0009]所述板狀體的透水結構為均布的若干通孔。
[0010]所述錐臺體為四棱錐臺。
[0011]所述上、下構件上相對應的錐臺體頂部分別設有插頭或插口,所述上、下構件通過錐臺體頂部的插頭和插口相互插接。
[0012]所述上、下構件之間設有側板,所述側板具有兩端分別與所述上、下構件的板狀體邊緣連接。
[0013]作為優選,同一上構件或下構件上具有四個或八個相同高度的錐臺體。
[0014]所述板狀體上設有所述錐臺體的部位為空心穿孔,則設置在頂部的板狀體具有一通孔,不利于表面土壤的鋪設,因此,所述空心穿孔處設有與所述空心穿孔大小相同的頂蓋單元,各頂蓋單元相互連接形成一頂蓋。
[0015]所述上、下構件的外邊緣均設有用于使上下、左右相鄰的集水模塊定位和固定的連接槽。
[0016]為了提高承重能力,所述錐臺體的截面大致為矩形,所述矩形的四條邊上均有一段為外凸的弧邊。
[0017]為了提高承重能力,所述錐臺體底部存在一段與所述板狀體相連的弧形過渡坡。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集水模塊,整個體積比例中大部分為空間,具有質輕、耐腐蝕、施工速度快、強度高、壽命長等優點,可用于地下水缺少的地方作滲水,也可用作雨水收集,同時方便堆疊,便于運輸和庫存堆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集水模塊中一個上構件或下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集水模塊中上構件和下構件組裝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集水模塊中上構件和下構件堆疊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集水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集水模塊中頂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是帶有另一種錐臺體的集水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7是帶有另一種錐臺體的集水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中1、上構件,2、下構件,100、板狀體,101、排污槽,102、連接槽,103、通孔,104、空心穿孔,200、錐臺體,201、插頭,202、插口,203、拱形部,204、弧形過渡坡,3、側板,4、頂蓋,41、頂蓋單元,42、連接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0029]如圖1-5所示,一種集水模塊,包括上構件I和下構件2,所述上、下構件(1、2)外形相同或基本相同,均具有一板狀體100和設置在所述板狀體100同一表面的八個相同高度的錐臺體200,同一上構件I或下構件2上的所述板狀體100與錐臺體200 —體成型。
[0030]所述錐臺體200為四棱錐臺空心體,且錐臺體200的較大底部與所述板狀體100
相連;所述上、下構件(1、2)的錐臺體200 --對應且在錐臺體200頂部相互連接;所述上、
下構件(1、2)上相對應的錐臺體200頂部分別設有插頭201或插口 202,所述上、下構件(1、2)通過錐臺體200頂部的插頭201和插口 202相互插接。本實施例中,錐臺體200底部具有一邊存在一段與板狀體100相連的弧形過渡坡204。也可以是如圖7所示的結構,錐臺體200底部沒有弧形過渡坡。
[0031]本實施例中,錐臺體200的截面為帶倒角的矩形,也可以是如圖6所示的形狀,SP錐臺體200的截面大致為矩形,矩形的四條邊上均有一段為外凸的弧邊,帶有弧邊后,錐臺體200的側面形成拱形部203,錐臺體200的承重能力更強。
[0032]所述板狀體100為透水結構,且在遠離錐臺體200的表面上設有三條條形排污槽101,兩條相互平行,另一條與這兩條相垂直且交叉。所述排污槽101在各錐臺體200之間延伸并貫通,排污槽101 —直延伸至所述板狀體100的邊緣。
[0033]板狀體100的透水結構為均布的若干通孔103,側板3為網狀透水結構。這種結構透水性好,穩定性高。
[0034]所述上、下構件(1、2)之間設有側板3,所述側板3具有兩端分別與所述上、下構件(1、2)的板狀體100邊緣連接。本實施例中,側板3與板狀體100也是插銷連接。
[0035]所述板狀體100上設有所述錐臺體200的部位為空心穿孔,所述空心穿孔處設有與所述空心穿孔大小相同的頂蓋單元41,四個頂蓋單元41通過一十字形連接架42相互連接形成一頂蓋4。
[0036]所述上、下構件(1、2 )的外邊緣均設有用于使上下、左右相鄰的集水模塊定位和固定的連接槽102,連接槽102內插銷。
[0037]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集水模塊,包括上構件(I)和下構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構件(1、2)外形相同或基本相同,均具有一板狀體(100)和設置在所述板狀體(100)同一表面的至少兩個相同高度的錐臺體(200),所述錐臺體(200)為空心體,且錐臺體(200)的較大底部與所述板狀體(100)相連;所述上、下構件(1、2)的錐臺體(200) —一對應且在錐臺體(200)頂部相互連接;所述板狀體(100)為透水結構,且在遠離錐臺體(200)的表面上設有排污槽(101),所述排污槽(101)在各錐臺體(200)之間延伸,一直延伸至所述板狀體(100)的邊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槽(101)在各錐臺體(200)之間延伸并貫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槽(101)為條形凹槽,且至少存在兩條相互交叉的排污槽(101)。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同一上構件(I)或下構件(2)上的所述板狀體(100)與錐臺體(200) —體成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狀體(100)的透水結構為均布的若干通孔(103)。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錐臺體(200)為四棱錐臺。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構件(1、2)上相對應的錐臺體(200)頂部分別設有插頭(201)或插口(202),所述上、下構件(1、2)通過錐臺體(200)頂部的插頭(201)和插口 (202)相互插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構件(1、2)之間設有側板(3),所述側板(3)具有兩端分別與所述上、下構件(1、2)的板狀體(100)邊緣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同一上構件(I)或下構件(2)上具有四個或八個相同高度的錐臺體(200)。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狀體(100)上設有所述錐臺體(200)的部位為空心穿孔,所述空心穿孔處設有與所述空心穿孔大小相同的頂蓋單元(41),各頂蓋單元(41)相互連接形成一頂蓋(4)。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構件(1、2)的外邊緣均設有用于使上下、左右相鄰的集水模塊定位和固定的連接槽(102)。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錐臺體(200)的截面大致為矩形,所述矩形的四條邊上均有一段為外凸的弧邊。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錐臺體(200)底部存在一段與所述板狀體(100)相連的弧形過渡坡(204)。
【文檔編號】E03B3/02GK204040103SQ201420376441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8日
【發明者】周佰興, 周敏宏, 周敏偉 申請人:江蘇河馬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