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地基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粉性土、砂性土以及碎石土的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沿海城市開始圍海造田,以滿足住宅及工業用地的需求,而圍海造田的地基土往往是松散的吹填砂,容易發生液化、承載力差,不能直接作為建筑物的地基,目前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包括換填、強夯和振沖密實砂粧處理等處理方法。但是,采用上述常用地基處理方法對吹填砂地基進行處理時,往往存在投入成本高、工期長、施工效率較低、地基加固處理效果較差等多種缺陷和不足。因而,一種成本低,施工方便的施工工藝有待提出。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該處理方法通過將具有孔洞的鋼管在地基中進行上提留振,使地基砂土經孔洞流入鋼管內,從而形成振密砂粧及其外圍的振密影響區。
[0004]本發明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
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適用于非粘性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鋼管局部區域內開設若干孔洞,使所述鋼管底部封閉;將所述鋼管沉放入地基中指定深度;使所述鋼管底部打開,每上提一段設定距離后留振一段時間,直至所述鋼管完全上提離開地基,形成振密砂粧及其外圍的振密影響區。
[0005]所述鋼管底部為可脫落式粧尖、可開合式封門中的一種。
[0006]所述若干孔洞位于地基表面以下I?2m高度范圍內的所述鋼管上。
[0007]所述鋼管下沉的速度為0.5?2m/min。
[0008]待將所述鋼管沉放入地基中指定深度后,留振1-9分鐘。
[0009]待留振所述鋼管內砂土的高度達到地基表面高度時,上提所述鋼管,每上提一段設定距離后留振一段時間,直至完全上提離開地基。
[0010]本發明的優點是,地基處理方法成本低、施工方便且工期短、效率高,可振密地基砂土,消除砂土液化的結果,振密砂土過程中無填料,與常規振沖砂粧工藝相比,可節約工程造價30%以上。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中通過振動鋼管粧振密地基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鋼管上孔洞的局部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施工若干振密砂粧振密地基的平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圖3中的A-A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鋼管底部采用可開合式封門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
如圖1-4,圖中標記1-7分別為:鋼管1、孔洞2、錐形粧尖3、振密影響區4、砂土5、振密砂粧6、封門7。
[0013]實施例1:如圖1-5所示,本實施例具體涉及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適用于粉性土、砂性土以及碎石土,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I)根據待處理地基的工程要求,選用直徑和高度合適的鋼管1,在鋼管I上的局部區域均勻開設若干用于進砂的孔洞2,該局部區域是指待鋼管I沉入地基中指定深度后,在地表以下I?2m高度范圍內的鋼管I區域;同時在鋼管I的下端口可拆卸式安裝由鋼筋混凝土預制的錐形粧尖3,以對鋼管I的下端口進行封堵,同時起到下沉導向作用;
(2 )通過利用振動錘或機械手的振動方式將鋼管I沉入砂土5中,下沉速度控制在0.5?2m/min,以確保在地基砂土5中足夠的影響半徑;在鋼管I下沉的過程中,管外砂土5在振沖力作用下經孔洞2流入鋼管I內,待將鋼管I沉放至設計深度后,留振數分鐘(I?9分鐘,根據土質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留振時間,以達到設計要求的土質密實程度)促使淺層砂流入鋼管I內,以確保鋼管I內、外范圍的砂土被進一步振密,錐形粧尖3在激振力作用下脫落留在粧底;
(3)待鋼管I內填砂高度與外部砂土5高度相平時,停止上一步驟中的留振,將鋼管I上提0.5m,留振35?45s;再將鋼管I上提0.5m,留振35?45s;如此往復,待上提至淺層砂土5距地表2m深度范圍后,每上提0.5m后留振60s,如此往復,直至鋼管I脫出土體,以保障鋼管I內、外范圍的砂土密實度,從而形成振密砂粧6及其外圍一周的振密影響區4,振密影響區4的范圍為振密砂粧6外的1-3米范圍,具體同激振力大小、上提留振時間長短、土質條件以及鋼管直徑有關;
(4)移至下一粧位,并按上述步驟(1)-(3)中方法施工振密砂粧6及其外圍一周的振密影響區4;如此往復,直至完成如圖3、4所不所有的粧位,從而有效提尚地基承載力并消除砂土液化。
[0014]
實施例2:如圖2、3、5所示,本實施例具體涉及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適用于粉性土、砂性土以及碎石土,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I)根據待處理地基的工程要求,選用直徑和高度合適的鋼管1,在鋼管I上的局部區域均勻開設若干用于進砂的孔洞2,該局部區域是指待鋼管I沉入地基中指定深度后,在地表以下I?2m高度范圍內的鋼管I區域;同時在鋼管I的下端口安裝一可開合式的封門7,封門7可以是單開式或雙開式的可旋轉開合封門,封門7在沉放過程中可對鋼管I的下端口進行封堵,上提過程中封門7則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動旋轉打開;
(2 )通過利用振動錘或機械手的振動方式將鋼管I沉入砂土5中,下沉速度控制在0.5?2m/min,以確保在地基砂土5中足夠的影響半徑;在鋼管I下沉的過程中,封門7閉合以對鋼管I下端口進行封堵,管外砂土5在振沖力作用下經孔洞2流入鋼管I內,待將鋼管I沉放至設計深度后,留振數分鐘(I?9分鐘,根據土質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留振時間,以達到設計要求的土質密實程度)促使淺層砂流入鋼管I內,以確保鋼管I內、外范圍的砂土被進一步振密;
(3)待鋼管I內填砂高度與外部砂土5高度相平時,停止上一步驟中的留振,將鋼管I上提0.5m,封門7在重力作用下保持開啟狀態,留振35?45s;再將鋼管I上提0.5m,留振35?45s ;如此往復,待上提至淺層砂土5距地表2m?米度范圍后,每上提0.5m后留振60s,如此往復,直至鋼管I脫出土體,以保障鋼管I內、外范圍的砂土密實度,從而形成振密砂粧6及其外圍一周的振密影響區4,振密影響區4的范圍為振密砂粧6外的1-3米范圍,具體同激振力大小、上提留振時間長短、土質條件以及鋼管直徑有關;
(4)移至下一粧位,并按上述步驟(1)-(3)中方法施工振密砂粧6及其外圍一周的振密影響區4;如此往復,直至完成如圖3所不的所有粧位,從而有效提尚地基承載力并消除砂土液化。
【主權項】
1.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適用于非粘性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鋼管局部區域內開設若干孔洞,使所述鋼管底部封閉;將所述鋼管沉放入地基中指定深度;使所述鋼管底部打開,每上提一段設定距離后留振一段時間,直至所述鋼管完全上提離開地基,形成振密砂粧及其外圍的振密影響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底部為可脫落式粧尖、可開合式封門中的一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孔洞位于地基表面以下I?2m高度范圍內的所述鋼管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下沉的速度為0.5?2m/min。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將所述鋼管沉放入地基中指定深度后,留振1-9分鐘。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留振所述鋼管內砂土的高度達到地基表面高度時,上提所述鋼管,每上提一段設定距離后留振一段時間,直至完全上提離開地基。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填料振密地基處理方法,適用于非粘性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一鋼管局部區域內開設若干孔洞,使所述鋼管底部封閉;將所述鋼管沉放入地基中指定深度;使所述鋼管底部打開,每上提一段設定距離后留振一段時間,直至所述鋼管完全上提離開地基,形成振密砂樁及其外圍的振密影響區。本發明的優點是,地基處理方法成本低、施工方便且工期短、效率高,可振密地基砂土,消除砂土液化的結果,振密砂土過程中無填料,與常規振沖砂樁工藝相比,可節約工程造價30%以上。
【IPC分類】E02D3/08
【公開號】CN105714760
【申請號】CN201610062145
【發明人】顧國榮, 郭星宇, 陳暉 , 楊硯宗, 王愷敏, 王克文
【申請人】上海長凱巖土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