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高架橋承臺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承臺鋼板樁支護及鋼板樁兼作承臺模板。
背景技術:
高架橋梁施工中,承臺的施工質量往往得不到保證,而且經常會破壞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線、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安全,并且和它相連道路會受到行車交通的不便;在承臺施工時,土方開挖、堆放和運輸的工作量,會影響周邊環境的保護和揚塵控制,還會因為過大開挖回填的質量隱患對恢復老路使用品質的影響;常規的施工方案開挖回填碾壓不到位,會導致路面不均勻的沉降,拖延了施工進度,從而影響了工期目標的實現;綜上所述,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點,發明提出了一種承臺鋼板樁支護及鋼板樁兼作承臺模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承臺鋼板樁支護及鋼板樁兼作承臺模板,其中,
(一)測量放樣
根據設計計算出承臺邊加10cm的四角坐標,用全站儀放出四角點位后劃出鋼板樁位置線;
(二)鋼板樁插入處的老路開挖
在鋼板樁位置處打線,然后用切割機沿線切割后破除老路面;
(三)設立鋼板樁插入導向架
防止鋼板樁的屈曲變形和提高樁的貫入能力,設置一定剛度的、堅固的導向架;
(四)插打鋼板樁至設計標高
采用挖機配振動錘施打;
(五)第一次承臺土方開挖
用挖機在鋼板樁內挖土至圍檁底標高處;
(六)設立圍檁和支撐
在土方開挖至圍檁底標高后,在鋼板樁上按設計數量焊接牛腿而后用吊車吊入圍檁擱置牛腿上并焊接;而后將圍檁在交角處施焊固結、最后在交角內焊接加強角鋼;
(七)第二次承臺土方開挖
在圍檁支撐設立完成后,用挖機開挖至距基底20cm標高處后,最后采用人工清挖至設計基坑底標高;
(八)鑿除樁頭、樁基檢測
承臺基坑開挖到位后及時組織人員與設備進行樁頭破除,采用空壓機鑿除樁頭混凝土;
(九)澆筑砼墊層
承臺墊層采用10cm厚 C15混凝土澆筑,墊層每邊寬出承臺10cm;
(十)承臺模板搭設
根據承臺的尺寸采用竹膠板預先放在基坑的四周;
(十一)承臺鋼筋綁扎和墩柱鋼筋設立
承臺墊層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即可進行承臺鋼筋綁扎;
(十二)模板調整加固
鋼筋安裝到位,在承臺立面鋼筋外側綁扎保護層墊塊,然后將鋼筋四周的竹膠板移動貼至鋼筋保護層墊塊上;在竹膠板外側回填中粗砂到承臺2/3處;在上部采用方木進行加固;
(十三)設立隔離層
在鋼板樁內側承臺位置安置隔離板;
(十四)澆筑承臺墩柱砼
分層澆筑,厚度不超過30cm,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內5~10 cm,保證上下層混凝土的良好結合;
(十五)拆除支撐、圍檁和鋼板樁
承臺砼澆筑后,待墩柱澆筑完成拆模后,進行基坑回填,拔除鋼板樁;
(十六)鋼板樁拔除處的處理
采用中粗砂進行回填,即墩柱砼澆筑完成,墩柱模板、墩柱施工腳手架拆除后,將鋼板樁與承臺之間的空隙用中粗砂填滿;利用鋼板樁拔除振動的原理將砂層振搗密實,同時采用注水的方式,保證砂的濕潤,以砂表面不積水為準;對承臺采用素土進行回填,采用挖機分層整平壓實。
上述的自動控制軌道輪式移動作業平臺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驟三中,導向架采用單層雙面形式,由導梁和圍檁樁等組成。
上述的自動控制軌道輪式移動作業平臺施工方法,其中,圍檁樁的間距一般為2.5~3.5米,雙面圍檁之間的間距不宜過大,從保護層厚度的角度考慮略比板樁墻厚度大8~10mm。
上述的自動控制軌道輪式移動作業平臺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驟四中,打樁前,在板樁的鎖口內涂油脂,以方便打入及拔出。
上述的自動控制軌道輪式移動作業平臺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驟六中,圍檁和支撐均采用H400型鋼。
上述的自動控制軌道輪式移動作業平臺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驟八中,控制基樁樁頂高程高出承臺底面10cm,在樁頭即將鑿到位時,減小破樁力度,避免大塊混凝土的脫落,以防止破壞保護層和樁身。
上述的自動控制軌道輪式移動作業平臺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驟十二中,墊塊數量按每平米不少于5塊設置;方木尺寸為100*50mm。
上述的自動控制軌道輪式移動作業平臺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驟十三中,隔離板為12mm厚。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確保施工中的結構和人身安全;
2)保證基坑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線、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安全;
3)有利于維持204國道行車交通和施工便道交通,避免因放坡開挖造成的交通和施工作業面不足;
4)有利于通過科學組織平行流水作業,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期目標的實現;
5)可減少土方開挖、堆放和運輸的工作量,保護周邊環境、減少揚塵影響;
6)可最大限度的減少開挖工作面、避免過大開挖回填的質量隱患對恢復老路的使用品質的影響,同時還可以避免常規施工方案采用開挖回填碾壓不到位導致路面不均勻的沉降。
具體實施方式
(一)測量放樣
根據設計計算出承臺邊加10cm的四角坐標,用全站儀放出四角點位后劃出鋼板樁位置線;
(二)鋼板樁插入處的老路開挖
在鋼板樁位置處打線,然后用切割機沿線切割后破除老路面;
(三)設立鋼板樁插入導向架
為保證沉樁軸線位置的正確和樁的豎直,控制樁的打入精度,防止鋼板樁的屈曲變形和提高樁的貫入能力,設置一定剛度的、堅固的導向架;
導向架采用單層雙面形式,由導梁和圍檁樁等組成,圍檁樁的間距一般為2.5~3.5米,雙面圍檁之間的間距不宜過大,從保護層厚度的角度考慮略比板樁墻厚度大8~10mm;
安裝導向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采用全站儀和水平儀控制和調整導梁的位置;導梁的高度要適宜,要有利于控制鋼板樁的施工高度和提高施工工效;導梁不能隨著鋼板樁的打設而產生下沉和變形;導梁的位置應準確,并不能與鋼板樁碰撞;
(四)插打鋼板樁至設計標高
采用挖機配振動錘施打,施打前須摸清地下管線、地下構筑物的情況,避免損壞;
打樁前,對鋼板樁逐根檢查,剔除連接鎖口銹蝕、變形嚴重的鋼板樁,不合格者待修整后方可使用;
打樁前,在板樁的鎖口內涂油脂,以方便打入及拔出;
在插打過程中隨時測量監控每根樁的斜度不超過0.3%,當偏斜過大不能用拉齊方法調正時,拔起重打;
(五)第一次承臺土方開挖
基坑挖土與圍檁支撐的設置交替配合進行:第一步用挖機在鋼板樁內挖土至圍檁底標高處;
(六)設立圍檁和支撐
圍檁和支撐均采用H400型鋼。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及本專項方案的施工計劃和設備投入及承臺的類型尺寸在場外定型加工支撐牛腿、圍檁、角撐;
在土方開挖至圍檁底標高后,在鋼板樁上按設計數量焊接牛腿而后用吊車吊入圍檁擱置牛腿上并焊接;而后將圍檁在交角處施焊固結、最后在交角內焊接加強角鋼;
(七)第二次承臺土方開挖
在圍檁支撐設立完成后,用挖機開挖至距基底20cm標高處后,最后采用人工清挖至設計基坑底標高;土方開挖時用封閉式運土車隨挖隨運出施工場地外;
(八)鑿除樁頭、樁基檢測
承臺基坑開挖到位后及時組織人員與設備進行樁頭破除,采用空壓機鑿除樁頭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注意控制基樁樁頂高程高出承臺底面10cm;在樁頭即將鑿到位時,減小破樁力度,避免大塊混凝土的脫落,以防止破壞保護層和樁身;
樁頭鑿除到位后,將樁頂疏松混凝土全部鑿除,表面清理干凈;如樁頂標高低于設計標高時,須用同等級混凝土接至設計標高;
按設計要求對樁身質量進行檢測,進行樁位放樣,測量樁位偏移量,合格之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九)澆筑砼墊層
承臺墊層采用10cm厚 C15混凝土澆筑,墊層每邊寬出承臺10cm;施工前進行放樣,確定墊層平面位置和標高,防止超過承臺底標高進入承臺內部;
基坑底整平夯實后,澆筑10cm厚C15混凝土墊層,振搗密實,控制好墊層頂標高和平整度;
(十)承臺模板搭設
承臺基坑土方開挖好以后,人工清理鋼板樁上的土,根據承臺的尺寸采用12cm竹膠板預先放在基坑的四周;竹膠板外側采用木條將拼縫固定牢固,使單側承臺的模板形成整體;
(十一)承臺鋼筋綁扎和墩柱鋼筋設立
承臺墊層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即可進行承臺鋼筋綁扎;清掃墊層表面,在墊層上測量放出承臺四個角點,恢復承臺邊線;將樁頭鋼筋除銹,調理順直并彎至設計角度,保證樁頭鋼筋位置準確;
承臺鋼筋在加工場集中制作,運至施工現場后按照設計圖紙及有關規范要求進行綁扎;鋼筋施工順序為:承臺底層鋼筋→承臺架立鋼筋→承臺側面鋼筋→承臺頂層鋼筋→墩身預埋鋼筋;
(十二)模板調整加固
鋼筋安裝到位,在承臺立面鋼筋外側綁扎保護層墊塊,墊塊數量按每平米不少于5塊設置,然后將將鋼筋四周的竹膠板移動貼至鋼筋保護層墊塊上;在竹膠板外側回填中粗砂到承臺2/3處,即1.2m位置;在上部采用100*50mm方木進行加固,保證承臺的幾何尺寸和鋼筋保護層墊塊襯墊牢固;
(十三)設立隔離層
在鋼板樁內側承臺位置安置12mm厚隔離板;
(十四)澆筑承臺墩柱砼
砼由拌和站集中拌制,嚴格控制好配合比,根據砂石含水量進行配合比調整,溫度低時坍落度取下值、溫度高時坍落度取上值;
混凝土由攪拌運輸車運輸至現場,混凝土泵車布料,分層澆筑,厚度不超過30cm;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內5~10 cm,保證上下層混凝土的良好結合;混凝土振搗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氣泡、泛漿、表面平坦;
混凝土澆筑完后,對承臺混凝土頂面進行修整、抹平,待收漿后再抹第二遍并壓光處理,與墩柱結合部位鑿毛處理;
(十五)拆除支撐、圍檁和鋼板樁
承臺砼澆筑后,待墩柱澆筑完成拆模后,進行基坑回填,拔除鋼板樁;拔除板樁前,明確拔樁的方法、順序和拔樁后土孔的處理;不可因拔樁的振動影響,以及拔樁帶土過多引起地面、臨近原有建筑物、構筑物或底下管線的沉降和位移;
(十六)鋼板樁拔除處的處理
1、拔樁過程中的有關處理
鋼板樁在打拔過程中對周邊土體會產生擾動,根據工程特點、結構關系和后序施工要求,作以下考慮:
①承臺占用了現有道路的部分路面,為保證承臺施工后能恢復原道路使用功能;
②原道路仍維持有交通,鋼板樁拔除后承臺基坑直立的約1.5米高邊坡在車輛振動下的穩定性要求;
③承臺基坑處需恢復的的填土對綠化種植和橋蓋梁施工支架穩定性要求;
2、拔樁方法
本技術拔樁采用振動錘拔樁:利用振動錘產生的強迫振動,擾動土質,破壞板樁周圍土的粘聚力以克服拔樁阻力,依靠附加起吊力的作用將樁拔除;
3、承臺基坑處理
①承臺頂面以下基坑處理
采用中粗砂進行回填,即墩柱砼澆筑完成,墩柱模板、墩柱施工腳手架拆除后,將鋼板樁與承臺之間的空隙用中粗砂填滿;利用鋼板樁拔除振動的原理將砂層振搗密實,同時采用注水的方式,保證砂的濕潤,以砂表面不積水為準;
②承臺頂面以上基坑
由于承臺以上直立坡高度為1.0~1.5m,外側有交通通行,行車荷載較大,為了保證邊坡穩定及行車安全,根據施工工期及施工需要,鋼板樁拔除后,即對承臺采用素土進行回填,采用挖機分層整平壓實。等蓋梁施工完成后,再根據設計圖紙對基坑進行反開挖處理。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