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凝土預制板樁頭端板面加厚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混凝土預制板樁的生產過程中,通常混凝土預制板樁的頭端板面都是和整體的板面一致的,然而在施工受力時頭端因連續受力而造成損傷,嚴重受損吋導致整個樁位報廢,從而影響施工安全、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展,也無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本專利申請是在生產時在頭端受力區把板面加厚的一個方法,根據施工的需要使板樁頭端受力區板面厚度適量增加100-150mm,使板樁頭端在施工受力時不易造成損傷的的一種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預制板樁頭端板面加厚的方法,解決了背景技術的不足,使施工安全、施工質量得到保障,提升了施工進展,減少了不必要的施工糾紛和經濟損失。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混凝土預制板樁頭端板面加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生產時在板樁頭端的板面受力區將混凝土厚度增加100-150mm;
步驟2、在板樁頭端的板面加厚區內添加一層網狀鋼筋,網狀鋼筋使用直徑8-12mm鋼筋,各個鋼筋在加厚區均勻分布,且網狀鋼筋和板面主筋形成上下80-100mm的間距;
步驟3、加厚區設置在板樁頭端的內側壁上,該加厚區成凸起狀,使板樁外觀保持一致。
進一步的,所述加厚區是在板樁頭端板面受力區的的0.5~07m處進行加厚處理。
進一步的,所述各個鋼筋在加厚區均勻分布,且各個鋼筋之間的間距為90—110mm。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1、板樁頭端受力區板面厚度增加后,施工安全和施工質量得到保障。2、提升了施工進展,節省了施工成本。3、減少了不必要的施工糾紛。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施工后混凝土預制板樁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板樁頭端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一種混凝土預制板樁頭端板面加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生產時在板樁頭端的板面受力區1將混凝土厚度增加100-150mm;
步驟2、在板樁頭端的板面加厚區2內添加一層網狀鋼筋,網狀鋼筋使用直徑8-12mm鋼筋,各個鋼筋在加厚區均勻分布,且網狀鋼筋和板面主筋形成上下80-100mm的間距;使板面受力區的混凝土提高抗裂性能。
步驟3、加厚區設置在板樁頭端的內側壁上,該加厚區成凸起狀,使板樁外觀保持一致。板樁頭端受力區板面增加厚度100-150mm,也可根據施工的需要進行設計。
其中,所述加厚區是在板樁頭端板面受力區的的0.5~07m處進行加厚處理。
所述各個鋼筋在加厚區均勻分布,且各個鋼筋之間的間距為90—110mm。
總之,本發明是在生產時在頭端受力區把板面加厚的一個方法,根據施工的需要使板樁頭端受力區板面厚度適量增加100-150mm,使板樁頭端在施工受力時不易造成損傷的的一種方法。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發明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發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