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浴缸水件機構領域,特別是一種集進水排水溢水功能于一身的浴缸水件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浴缸的進水功能大多由安裝在浴缸上或墻壁上的水龍頭來實現,在浴缸的底部安裝有去水器,通過按壓去水器的開關來實現排水功能,在浴缸的側壁上還設有一個溢水件,該溢水件通過水管與去水器連接,來實現防溢水的功能,這類型的浴缸的進水、排水、溢水需要通過三個部件來分別實現,需要分別對各部件進行操作,不利于實現集中式的智能控制,不適應智能家居的發展方向,違背了市場的應用需求,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現在市場上還有一些采用電磁閥來控制的浴缸的進水和排水的浴缸水件機構,這種浴缸水件機構需要分別控制進水和排水的電磁閥進行操作,而且不能做到精確控制水溫,僅能實現簡單的開與關,使用不方便;另外,電磁閥與水接觸還會存在漏電的風險,安全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進水排水溢水一體化設計的浴缸控水裝置,該浴缸控水裝置采用模塊化設計,能實現精確調水溫,開水與關水功能,而且水電隔離,安全可靠;集進水、排水及溢水功能于一體,集成程度高,構造簡單,組裝應用方便、簡單;有利于智能化的遠程控制與無線控制,十分利于浴缸產品朝向智能浴缸產品方向的發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進水排水溢水一體化設計的浴缸控水裝置,其特點在于包括集進水、排水及溢水功能于一體的集成水閥、電動線控排水機構、恒溫進水機構、操控面板,其中所述集成水閥上分別設有進出水口、入水接口、溢水接口及排水口,在集成水閥中還設有排水閥芯組件;所述電動線控排水機構包括電機、線控組件及拉繩組件,所述電機與線控組件驅動連接,所述線控組件與拉繩組件相連接,所述拉繩組件與排水閥芯組件相連接;所述恒溫進水機構包括電路板、左電動閥組件、右電動閥組件、混水閥體及測溫元件,所述左電動閥組件、右電動閥組件分別安裝于混水閥體上,在混水閥體設有二個入水口及一個恒溫出水口,所述恒溫出水口通過管道與入水接口相連接;所述測溫元件安裝在混水閥體上;所述操控面板、電機、左電動閥組件、右電動閥組件、測溫元件分別與電路板相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集成水閥為中空結構的閥體,在閥體的頂部為進出水口,在閥體的底部為排水口,在閥體的側面分別設有入水接口與溢水接口;所述排水閥芯組件設置在進出水口與排水口之間;所述溢水接口與排水口相貫通;所述入水接口與進出水口相貫通。
再進一步地,所述排水閥芯組件包括閥芯、撥動件,在所述閥體中還設有錐形閥孔,在錐形閥孔下方還設有帶穿孔的橫塊,所述閥芯套裝在錐形閥孔上,且該閥芯底部設有的閥芯桿穿套在橫塊的穿孔中;所述撥動件安裝在閥體中,且該撥動件的一端設置在閥芯桿底部,該撥動件的另一端與拉繩組件相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本發明由集進水、排水及溢水功能于一體的集成水閥、電動線控排水機構、恒溫進水機構、操控面板等四大模塊構成,通過模塊化設計,一方面,使本發明的方案在組裝應用起來更為方便、簡單;另一方面,十分便于廠家做售后,當某一機構損壞時,廠家僅給用戶寄去一新的機構,即可以方便和滿足維護浴缸的需求,而用戶也只需向廠家購買一個新的機構即可解決問題,大大地降低了廠家市場售后成本,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
(2)采用集進水、排水及溢水功能于一體的集成水閥,使本發明有效解決了傳統的技術方案中必須各個獨立的部件來完成相對應的功能(例如:進水功能,必須由水龍頭完成;排水功能,必須由去水器完成;溢水功能,必須由溢水件完成等),而且傳統的技術方案因由各個獨立的部件完成各自功能,使得組裝應用起來,十分繁鎖,生產效率低,而且十分不利于設計和制造出十分簡潔、優雅、高檔的浴缸產品。而本發明的集成水閥,就可以很地解決傳統技術方案所存的前述問題,十分利于設計和制造出十分簡潔、優雅、高檔的浴缸產品。
(3)采用了左電動閥組件、右電動閥組件,使本發明不僅可以實現水的開與關,而且還可以實現精確控制和調節混水的水溫,這是傳統電磁閥所不能做到的,因為傳統電磁閥僅能做到開與關兩種狀態,無法實現微調。并且,與傳統電磁閥相比,本發明的左電動閥組件、右電動閥組件能夠容易實現水電隔離,提升用電安全性。
(4)采用電動線控排水機構來控制集成水閥的排水功能的打開與關閉,不僅實現電動控制排水功能的打開與關閉的目的,而且徹底地將水電以物理構造方式隔離開來了,極大地保證其應用的安全性。而傳統的技術方案通常采用電磁閥為作排水功能的打開與關閉,無法做真正的水電隔離,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由于全部功能都是以電控為手段,因而十分便于和利于實現智能化的遠程控制與無線控制,十分利于浴缸產品朝向智能浴缸產品方向的發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集成水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閥體的拆裝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閥芯與閥芯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撥動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集成水閥的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圖6中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電動線控排水機構拆除外殼后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9為本發明的電動線控排水機構拆除外殼后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10為本發明的恒溫進水機構的拆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述一種進水排水溢水一體化設計的浴缸控水裝置,包括集進水、排水及溢水功能于一體的集成水閥1、電動線控排水機構2、恒溫進水機構3、操控面板4;
其中,如圖2、圖3、圖6、圖7所示,所述集成水閥1上分別設有進出水口11、入水接口12、溢水接口13及排水口14,在集成水閥1中還設有排水閥芯組件15。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得進水、排水、溢水的功能在一個部件上就得以實現,無需在浴缸邊或墻上設置水龍頭,也無需在浴缸上設置排水鈕,從而有利于設計出或者構建出結構十分簡潔、優雅、高檔的浴缸產品。同時,通過這樣的一體化設計,還十分有利于簡化浴缸產品的進水、排水、溢水功能的設計。
如圖8、圖9所示,所述電動線控排水機構2包括電機21、線控組件22及拉繩組件23,所述電機21與線控組件22驅動連接,所述線控組件22與拉繩組件23相連接,所述拉繩組件23與排水閥芯組件15相連接;采用這種電動線控的控制方式,一方面,便于實現排水功能的電動控制、智能控制;另一方面,也使電源遠離排水閥芯,做到水電完全隔離,避免漏電、觸電事故的發生,極有效地保證了用電安全,使其能達到極佳的安全性。
如圖10所示,所述恒溫進水機構3包括電路板31、左電動閥組件32、右電動閥組件33、混水閥體34及測溫元件35,其中所述左電動閥組件32、右電動閥組件33分別安裝于混水閥體34上,在混水閥體34設有二個入水口36及一個恒溫出水口37。在二個入水口36中,一個用于連接熱水源,另一個用于連接冷水源。所述恒溫出水口37通過管道與集成水閥1的入水接口12相連接。所述測溫元件35安裝在混水閥體34上。所述操控面板4、電機21、左電動閥組件32、右電動閥組件33、測溫元件35分別與電路板31相電連接。
本發明的恒溫進水機構3通過左電動閥組件32、右電動閥組件33來控制水流量,這些流量是由人們設定一個用水水溫,由測溫元件35對混水閥體34的恒溫出水口37的出水水溫進行監測,反饋到電路板31,由電路板31給出控制信號給左電動閥組件32、右電動閥組件33,再由右電動閥組件33對冷水與熱水的流進量控制,以由左電動閥組件32控制出水量,達用水水溫恒溫的目的。同時,根據電路板31功能控制信號設計,還可以設定恒溫進水機構3對浴缸泵送水量的控制,以使恒溫進水機構3能對浴缸放水量的進行按需控制或定量控制,有效預防熱水因過量而排溢掉,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為了使本發明能夠實現智能家具、智慧生活發展需要,本發明的電路板31為內置有智能控制芯片的主控電路板,且在主控電路板上還設有WIFI通信模塊或藍牙通信模塊,又或者同時在主控電路板上設有WIFI通信模塊和藍牙通信模塊。這樣,廠家只有開相應的控制程序寫入到智能控制芯片中,并開發相應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客戶端、或平板電腦客戶端,就可以方便地實現遠程控制、無線控制、智能控制等操作。這些遠程控制、無線控制、智能控制可以是為浴缸放泡澡水、將浴缸里水排放掉、設置泡澡水的水溫與放水量、定時放泡澡水、開關機等等。
另外,本發明的操控面板4為觸摸屏控制面板或觸控制式操作面板,在觸摸屏控制面板相對應地設有觸控圖標,以方便人們操作和使用本發明,供人們操作的功能可以是為浴缸放泡澡水、將浴缸里水排放掉、設置泡澡水的水溫與放水量、定時放泡澡水、開關機等等。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集成水閥1的結構,使其構造更趨合理和科學,實用性更強,如圖2至圖7所示,所述集成水閥1做成為大體呈中空結構的閥體,在閥體的頂部為進出水口11,在閥體的底部為排水口14,在閥體的側面分別設有入水接口12與溢水接口13。所述溢水接口13連接有溢水管132與溢水口件131,溢水口件131一般安裝在浴缸的缸壁上設有的安裝孔上。如圖7所示,所述排水閥芯組件15設置在進出水口11與排水口14之間,以通過排水閥芯組件15對進出水口11與排水口14之間切斷操作。所述溢水接口13與排水口14相貫通,以使溢出的水由排水口14排走。所述入水接口12與進出水口11相貫通,使從入水接口12供來的水由進出水口11進入到浴缸里。所述進出水口11既是浴缸的入水口,又是浴缸的出水口。
如圖4至圖7所示,所述排水閥芯組件15包括閥芯151、撥動件152,在所述閥體中還設有錐形閥孔153,在錐形閥孔153下方還設有帶穿孔的橫塊154,所述閥芯151套裝在錐形閥孔153上,且該閥芯151底部設有的閥芯桿155穿套在橫塊154的穿孔中;所述撥動件152安裝在閥體中,且該撥動件152的一端設置在閥芯桿155底部,以在拉繩組件23帶動下,撥動件152觸發到閥芯桿155,使閥芯151封閉在錐形閥孔153上,為浴缸儲水狀態,或者使閥芯151架在錐形閥孔153上,為浴缸排水狀態,此時的閥芯151與錐形閥孔153形成有一個排水縫隙。此外,如圖3與圖6所示,在閥體上設有一個安裝槽156,所述撥動件152設置于安裝槽156中,并且撥動件152的一端穿過安裝槽156的槽底后,與閥芯桿155的底部形成觸碰連接的結構,撥動件152的另一端在安裝槽156中與拉繩組件23相連接。所述安裝槽156蓋置有槽蓋157,以便于組裝與維護。這樣設計后,使整個集成水閥1的外形更為簡潔,而且也使拉繩組件23與撥動件152在一個封閉空間中動作,不易被外界其它物體干擾到或碰觸到,從而提高其運行的可靠性。
為了使集成水閥1在使用過程中,不易被雜物堵塞,以及使進出水口11能夠較好地隱藏起來,外形更為美觀,如圖2、圖6、圖7所示,所述閥體的進出水口11上還設置有蘑菇件16與帶網孔的隔濾件17,所述隔濾件17以螺紋方式安裝在進出水口11上,且隔濾件17進出水口11之間還設有密封圈19;所述蘑菇件16安裝在隔濾件17上并在蘑菇件16與隔濾件17之間形成有流道18。
為了使線控組件22的構造更為合理與耐用,如圖8、圖9所示,所述線控組件22由線控箱221、擺動片222、連接頭223、皮帶輪224構成,所述連接頭223的一端與拉繩組件23相連接,該連接頭223的另一端與擺動片222一端相連接;所述擺動片222通過皮帶輪224及皮帶與電機21相驅動連接。
為了使電動線控排水機構2具有較為完整的外形構造,使其應用起為更為方便,如圖1、圖8、圖9所示,所述電動線控排水機構2還包括有外殼24及底座25,所述線控箱221、電機21分別安裝于底座25上并與該底座25一起套裝于外殼24中。通過這樣的設計,一方面,使電動線控排水機構2在組裝應用起來更為方便、簡單;另一方面,便于廠家做售后,當電動線控排水機構2損壞時,廠家僅給用戶寄去一新的電動線控排水機構2,即可以方便和滿足維護浴缸的需求,而用戶也只需向廠家購買一個新的電動線控排水機構2即可解決問題,而對用戶來說,完全不用關心和理會電動線控排水機構2的內在構造是什么樣的。
如圖10所示,所述左電動閥組件32、右電動閥組件33分別包括閥門5、閥門電機6、閥座7、傳動部件8,所述閥門5安裝于混水閥體34上,所述閥門電機6安裝在閥座7上,所述閥門5通過傳動部件8與閥門電機6相驅動連接,所述傳動部件8可以是鏈條鏈輪傳動部件或者皮帶輪傳動部件。通過采用電動閥組件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將水與電隔離開來,大大地提升本發明方案應用的安全性,有效地避免了觸電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使本發明的水溫可以做到精確調溫與控溫,這是傳統電磁閥所不能做到的,因為傳統電磁閥僅能做到開與關兩種狀態,無法實現微調。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的混水閥體34結構,使其更加合理,如圖10所示,所述混水閥體34的兩端分別設有供閥門5安裝的閥門腔孔341,所述左電動閥組件32、右電動閥組件33的閥門5對應從閥門腔孔341的兩側插入到閥門腔孔341中,在混水閥體34的底面還分別設有二個入水口36及一個恒溫出水口37。
如圖10所示,所述恒溫進水機構3還包括有盒殼,該盒殼由底盒38與面蓋39構成,所述電路板31、左電動閥組件32、右電動閥組件33、混水閥體34分別安裝于底盒38中,所述面蓋39蓋置底盒38上,在面蓋39與底盒38之間的底面上還設有供二個入水口36及一個恒溫出水口37穿套的三個管孔40。通過這樣的設計,一方面,使恒溫進水機構3在組裝應用起來更為方便、簡單;另一方面,便于廠家做售后,當恒溫進水機構3損壞時,廠家僅給用戶寄去一新的恒溫進水機構3,即可以方便和滿足維護浴缸的需求,而用戶也只需向廠家購買一個新的恒溫進水機構3即可解決問題,而對用戶來說,完全令到用戶不用關心和理會恒溫進水機構3的內在構造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