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到建筑材料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生態護坡擋墻混凝土砌塊。
背景技術:
現在河道護坡擋墻山體護坡擋墻多數采用毛石砌塊和傳統的混凝土砌塊,這些砌塊砌筑時均需采用水泥砂漿,費工費時效率低,成本高且砌筑后的護坡擋墻整體力學性能也不好。為克服上述問題在采用混凝土砌塊砌筑護坡擋墻的技術領域中,有一種截面形狀為倒“√”型結構的混凝土砌塊,砌筑時采取錯位碼放層層卡扣疊加,砌筑時無需采用水泥砂漿,省工省時效率高,護坡擋墻的整體力學性能有所提高,在沒用水泥砂漿的情況下垂直于護坡擋墻的墻面推動最上面一塊砌塊由于受到倒“√”型結構的卡扣不會移動。但沿水平方向順著墻面推動混凝土砌塊則會發生移動,說明縱向力學性能存在問題,也就說只能橫向卡扣縱向不能卡扣。另外,以上所述的所有砌塊砌成的護坡擋墻也只能起到護坡擋墻的作用而無生態功能。如護坡擋墻外面平整,作為河道護坡擋墻時根本沒有給水中生物留有棲息的空間和植物栽種余地,當洪水激流時也不會對洪水起到消能的作用,水中生物智能順流而下。有人不慎落水護坡擋墻墻面沒有抓手的地方,落水人根本無法自救極易造成人員溺亡。如何客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不用水泥砂漿砌既能橫向卡扣又能縱向卡扣,又能給水中生物留有棲息的空間和植物栽種余地,也能對洪水消能的護坡擋墻砌塊,就成了本發明主要研究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客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不用水泥砂漿砌既能橫向卡扣又能縱向卡扣,又能給水中生物留有棲息的空間和植物栽種余地,也能對洪水消能的生態護坡擋墻的混凝土砌塊。
為實現以上的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生態護坡擋墻混凝土砌塊,其特征在于整個砌塊分為護坡擋墻部分和生態功能附加體部分,兩部分為一整體結構,生態功能附加體部分的靠外面設有植物栽種盆,其中部上方為向上凸起的錐臺右峰,錐臺右峰內側與護坡擋墻部分連接形成向下凹陷的“U”型的水中生物棲息槽,水中生物棲息槽的下方設有下凹的水中生物產卵坑,生態功能附加體部分的縱向長度小于護坡擋墻部分,以讓開位置便于水中生物進入棲息槽中;護坡擋墻部分外端與生態功能附加體部分連成一體,護坡擋墻部分上部外端設有向上凸起的錐臺中峰,護坡擋墻部分上部內端設有向上凸起的錐臺左峰,護坡擋墻部分下部中間設有向下凸出的“V”型縱向榫頭,護坡擋墻部分上部的錐臺中峰與錐臺左峰間形成“V”型縱向榫槽,上一層砌塊下部的“V”型縱向榫頭榫入下一層砌塊部的“V”型縱向榫槽中,榫頭長度小于榫槽深度以便于沉積護坡擋墻內土層滲水中的泥沙減少泥土的流失,護坡擋墻部分上部內端向上凸起的錐臺左峰的中間設有下凹的護坡擋墻拉桿讓位缺口,拉桿讓位缺口的兩旁對稱的開有“V”型橫向榫槽,護坡擋墻部分下部中間向下凸出的“V”型縱向榫頭的左鄰側設有向上的左凹槽,左凹槽中設有與“V”型橫向榫槽相對應的兩個“V”型橫向榫頭,上一層砌塊下部的“V”型橫向榫頭榫入下一層砌塊部的“V”型橫向榫槽中,生態功能附加體部分的下面與下一層砌塊生態功能附加體部分的上面的生物棲息槽形成生物棲息孔,以便于水中生物進入棲息孔中隱藏。
進一步的,以上所述的植物栽種盆其形狀為矩形或圓弧形,以便于消耗激流水的能量同時也具有美觀作用,植物栽種盆的底部設有漏水孔以便于及時排出盆中泥土中多余的水。
從以上的具體技術方案中可以看出,本發明具有不用水泥砂漿砌筑,既能橫向卡扣又能縱向卡扣,砌筑起來的護坡擋墻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和力學性能,能給水中生物留有棲息的空間和植物栽種余地,也能對洪水消能,砌筑效率高省工省時的優點。
為了更好的說明本發明,以下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及其實施例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圖2的B向視圖。
圖5是圖2的A向視圖。
圖6是圖2的D-D剖視圖。
圖7是圖1的B-B剖視圖。
圖8是圖1的C-C剖視圖。
圖9是本發明砌成擋墻的正面視圖。
圖10是圖9的A-A剖視圖。
圖中:
1-植物栽種盆;2-錐臺右峰;3-水中生物棲息槽;4-錐臺中峰;5-“V”型縱向榫槽;6-錐臺左峰;7-“V”型縱向榫頭;8-“V”型橫向榫頭;9-水中生物產卵坑;10-生物棲息孔;11-泥沙沉積槽;12-擋墻拉桿;13-拉桿定位樁;14- “V”型橫向榫槽;15-拉桿讓位缺口;16-栽盆排水孔;17-左凹槽;18-護坡擋墻部分側面;19-護坡擋墻;20-生態功能附加體;21-下凹槽;22-壓頂塊;23-基礎快。
具體實施方式
從以上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附圖中可以看出,本發明分為護坡擋墻19部分和生態功能附加體20部分,兩部分為一整體結構,生態功能附加體20部分的靠外面設有矩形的植物栽種盆1,生態功能附加體20部分的中部上方為向上凸起的錐臺右峰2,錐臺右峰2內側與護坡擋墻19部分連接形成向下凹陷的“U”型的水中生物棲息槽3,水中生物棲息槽3的下方設有下凹的水中生物產卵坑9,生態功能附加體20部分的縱向長度小于護坡擋墻19部分,以讓開位置便于水中生物進入棲息槽3中;護坡擋墻19部分外端與生態功能附加體20部分連成一體,護坡擋墻19部分上部外端設有向上凸起的錐臺中峰4,護坡擋墻19部分上部內端設有向上凸起的錐臺左峰6,護坡擋墻19部分下部中間設有向下凸出的“V”型縱向榫頭7,護坡擋墻19部分上部的錐臺中峰4與錐臺左峰6間形成“V”型縱向榫槽5,上一層砌塊下部的“V”型縱向榫頭7榫入下一層砌塊部的“V”型縱向榫槽5中,榫頭長度小于榫槽深度上下兩層砌筑后形成一個泥沙沉積槽11(見圖10),以便于沉積護坡擋墻內土層滲水中的泥沙減少泥土的流失,護坡擋墻19部分上部內端向上凸起的錐臺左峰6的中間設有下凹的護坡擋墻拉桿讓位缺口15,拉桿讓位缺口15的兩旁對稱的開有“V”型橫向榫槽14,護坡擋墻19部分下部中間向下凸出的“V”型縱向榫頭7的左鄰側設有向上的左凹槽17,左凹槽17中設有與“V”型橫向榫槽14相對應的兩個“V”型橫向榫頭8,上一層砌塊下部的“V”型橫向榫頭8榫入下一層砌塊部的“V”型橫向榫槽14中,生態功能附加體20部分的下面與下一層砌塊生態功能附加體20部分的上面的水中生物棲息槽3形成生物棲息孔10(見圖10),以便于水中生物進入棲息孔中隱藏。以上所述的植物栽種盆1其形狀為矩形(見圖4),以便于消耗激流水的能量同時也具有美觀作用,植物栽種盆1的底部設有漏水孔16以便于及時排出盆中泥土中多余的水。 從以上的具體的實施方式中中可以看出,本發明不用水泥砂漿砌筑,既能橫向卡扣又能縱向卡扣,砌筑起來的護坡擋墻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和力學性能,能給水中生物留有棲息的空間如生物棲息孔10和植物栽種余地如植物栽種盆1,也能對洪水消能,砌筑效率高省工省時,萬一有人落水可以手抓植物栽種盆1,順著每層的植物栽種盆1往上爬而實現自救,因而本發明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以上所列舉的僅僅是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一種,凡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所做的延伸修改修飾,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