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水池附壁漩渦防治措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栗站進水池附壁漩渦防治措施,尤其栗站進水池的水流條件是保證水栗正常、高效和安全運行的重要因素,栗站進水池附壁漩渦防治措施對保證水栗的正常、高效和安全運行非常重要。
【背景技術】
[0002]水栗站廣泛用于水利工程的提水灌溉和排水、城鎮給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等領域。特別是當進水池設計不合理以及吸水管進水喇叭口淹沒深度小于臨界淹沒深度時,將使水栗的進水池產生附壁漩渦。如果進水池產生附壁漩渦,不僅使水栗進水流態不能滿足水栗進水的要求;而且嚴重時對水栗的進水造成較嚴重影響,引起水栗出水流量和揚程降低,水栗效率下降,能源消耗增加,產生振動和噪聲等危害,給水栗的正常、高效和安全運行造成很大影響。因此,為保證水栗有良好的進水條件,保證水栗正常、高效和安全運行,需要一種較為簡便且效果較好的防治水栗進水池產生附壁漩渦的措施。
【發明內容】
[0003]當栗站進水池產生較嚴重的附壁漩渦時,水流條件不能滿足水栗進水的需要,將引起水栗出水流量和揚程降低,水栗效率下降,能源消耗增加,產生振動和噪聲等危害,給水栗的正常、高效和安全運行造成很大影響。因此,需要一種較為簡便且效果較好的防治水栗進水池附壁漩渦的措施。
[0004]栗站進水池附壁漩渦防治措施的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8)與進水池后墻(7)鋼筋混凝土澆筑在一起,并與水栗進水管路(I)相連接,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頂部與進水池設計水位(2)同高,同時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底部與進水喇叭口(3)相平齊,使其滿足防治進水池附壁漩渦的要求。詳見說明書附圖1。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栗站進水池附壁漩渦防治措施,結構簡單,施工方便,施工時間短,資金投入少,防治進水池附壁漩渦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栗站進水池附壁漩渦防治措施立面圖,圖2是栗站進水池附壁漩渦防治措施平面圖。下面結合附圖1和附圖2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在圖1中1.水栗進水管路,2.栗站進水池設計水位,3.進水喇叭口,4.栗站進水池,5.進水池底板,6.進水管路中心線,7.進水池后墻,8.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在圖2中1.進水池后墻,2.進水池邊墻,3.進水喇機口,4.進水管路中心位置線,5.進水池,6.進水池后墻。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在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施工時,為保證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的穩定,先將進水池鋼筋混凝土后墻鑿出一道與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寬度相同,并露出鋼筋的施工逢,將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的鋼筋與進水池后墻鋼筋混凝土的鋼筋焊接;并將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的鋼筋與進水管路相連接,然后再澆筑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施工時應保證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垂直,頂部與進水池設計水位同高,底部與進水喇叭口平齊,且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表面光滑。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的寬度為進水喇叭口直徑的0.25?0.3倍,最小寬度不小于15cm0
【主權項】
1.進水池附壁防治設施,在進水管路與進水池后墻之間設置鋼筋混凝土隔板,其特征是:鋼筋混凝土隔板頂部與進水池設計水位同高,底部與進水喇叭口平齊,鋼筋混凝土隔板的寬度為進水喇叭口直徑的0.25?0.3倍,最小寬度不小于15cm。
【專利摘要】一種進水池附壁漩渦防治措施,在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施工時,先將進水池鋼筋混凝土后墻鑿出一道與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寬度相同,并露出鋼筋的施工逢,將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的鋼筋與鋼筋混凝土后墻的鋼筋焊接;并將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的鋼筋與進水管路相連接,然后再澆筑后墻鋼筋混凝土。施工時應保證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垂直,頂部與進水池設計水位同高,底部與進水喇叭口平齊,且后墻鋼筋混凝土隔板表面光滑。
【IPC分類】E03B11/00
【公開號】CN205387734
【申請號】CN201620162629
【發明人】劉家春, 張子賢, 史志鵬
【申請人】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