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閘門,具體是一種自密封閘門。
背景技術:
平面閘門是一種擋水面為平面面板的閘門。平面閘門的門葉在門槽內作直線運動以封閉或開放水道。它的制造加工較容易,運行安全可靠,維修方便,廣泛用于各種水工建筑物上作為工作閘門、事故閘門和檢修閘門。
然而現有的平面閘門設計、加工及安裝精度不高,門葉與門槽因需要相對移動,兩者之間密封性能不高,難免會有水流通過,影響了水道封閉效果,嚴重時會影響事故處理以及檢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密封閘門,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密封閘門,包括門葉、框體以及驅動裝置,所述門葉設于所述框體上,且所述門葉受所述驅動裝置驅動實現升降,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位于所述門葉一側并與所述門葉平行的密封安裝架,所述密封安裝架相對所述框體固定并設有開口以便于流體通過,在所述開口外圍設有第一密封膠條,所述門葉底部設有第二密封膠條;
所述第一密封膠條位于所述密封安裝架與所述門葉之間,其一體成形并呈半包圍結構沿所述開口的一側底部經開口上方至另開口的一側底部;且所述第一密封膠條沿長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嵌入第一固定條,以將所述第一密封膠條固定在所述密封安裝架上;所述第一密封膠條兩側分別形成有第一翻邊,兩端分別形成有第二翻邊,兩個所述第二翻邊 分別抵觸在所述密封安裝架的底部,且兩個所述第二翻邊與所述第一翻邊一體成形;
所述第二密封膠條沿所述門葉底部邊沿設置,其一側形成有第一延伸部,以將所述第二密封膠條的該側包覆在所述門葉側面底部,并將所述第一延伸部包覆在所述門葉底面;所述第二密封膠條的另一側形成有第二凹槽,并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嵌入第二固定條,以將所述第二密封膠條固定在所述門葉上。
優選的,所述第一翻邊的外翻角度小于90度,使所述第一翻邊在外部流體壓力作用下能夠與所述門葉緊密貼合,達到自密封效果。
優選的,所述第二翻邊的外翻角度小于90度,使所述第二翻邊在外部流體壓力作用下能夠與所述密封安裝架緊密貼合,達到自密封效果。
優選的,所述第二密封膠條的底面為凹面,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凹面的一側為階梯結構,使所述第二固定條底面與所述第二凹槽底部之間形成有縫隙,外部流體進入該縫隙后,所述第二密封膠條的底面在外部流體壓力作用下能夠與所述密封安裝架緊密貼合,達到自密封效果。
優選的,所述第二密封膠條的底面為凹面,所述延伸部相對所述門葉底面的一側為斜面,使所述門葉底面與所述延伸部之間形成有縫隙,外部流體進入該縫隙后,所述第二密封膠條的底面在外部流體壓力作用下能夠與所述密封安裝架緊密貼合,達到自密封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密封閘門通過增加密封安裝架,并在門葉與密封安裝架之間設置的第一密封膠條以及設于門葉底部的第二密封膠條,使閘門封閉狀態時的第一密封膠條、第二密封膠條在流體壓力作用下達到自密封效果,從而將水道完全封閉。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密封膠條與密封安裝架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密封膠條立體圖;
圖5是圖4中B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密封安裝架、第一密封膠條及門葉裝配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二密封膠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7所示,一種自密封閘門,包括門葉5、框體3以及驅動裝置1,框體3包括立柱及橫梁,所述立柱設有門槽,所述門葉5通過該門槽31設于所述框體3上,本實施例中的驅動裝置1為氣缸,所述氣缸固定于橫梁,其輸出端通過吊桿2與門葉5上的吊耳連接,使所述門葉5受所述驅動裝置1驅動實現升降;
還包括位于所述門葉5一側并與所述門葉5平行的密封安裝架6,密封安裝架6可固定于框體3或者水道中,使所述密封安裝架6相對所述框體3固定,使所述密封安裝架6與所述門葉5的間距不變,并設有開口以便于閘門開放時流體通過,本實施例中以開口呈矩形為例,在所述開口外圍設有第一密封膠條4,所述門葉5底部設有第二密封膠條7;第一密封膠條4及第二密封膠條7具體方式為:
所述第一密封膠條4位于所述密封安裝架6與所述門葉5之間,其一體成形并呈半包圍結構沿所述開口的一側底部經開口上方至另開口的一側底部,如本實施例中的倒U形結構所示;第一密封膠條4的厚度略小于密封安裝架6與所述門葉5的間距,且所述第一密封膠條4沿長度方向形成有第一 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嵌入第一固定條41,第一固定條41可通過預設的螺栓穿過第一凹槽底部與所述密封安裝架6連接,以將所述第一密封膠條4固定在所述密封安裝架6上;所述第一密封膠條4兩側分別形成有第一翻邊42,兩端分別形成有第二翻邊43,兩個所述第二翻邊43分別抵觸在所述密封安裝架6的底部,且兩個所述第二翻邊43與所述第一翻邊42一體成形;
所述第二密封膠條7沿所述門葉5底部邊沿設置,其一側形成有第一延伸部71,以將所述第二密封膠條7的該側包覆在所述門葉5側面底部,并將所述第一延伸部71包覆在所述門葉5底面;所述第二密封膠條7的另一側形成有第二凹槽,并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嵌入第二固定條72,第二固定條72也可通過預設的螺栓穿過第二凹槽的底部與所述門葉5連接,以將所述第二密封膠條7固定在所述門葉5上。
通過上述實施例方案,閘門封閉狀態時,密封安裝架6外圍(底邊除外)的第一密封膠條4、門葉5底部的第二密封膠條7將門葉5兩側的流體完全封閉,將密封面從門葉5、門槽31之間轉移到門葉5、密封安裝架6之間,避免了門葉5、門槽31之間密封性能不佳的問題。閘門需要開放時,通過驅動裝置1將門葉5舉升,以門葉5底部的第二密封膠條7不高過開口上方的第一密封膠條4為宜,將開口開放。
作為上述實施例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翻邊42的外翻角度小于90度,所述門葉5在封閉后壓緊第一翻邊42,使位于第一密封膠條4兩側的第一翻邊42在外部流體壓力作用下能夠分別與所述門葉5緊密貼合,從第一密封膠條4兩側都達到自密封效果。
同理,作為上述實施例方案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二翻邊43的外翻角度小于90度,使所述第二翻邊43在外部流體壓力作用下與能夠所述密封安裝架6緊密貼合,達到自密封效果。
作為上述實施例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二密封膠條7的底面為凹面,以向內凹的弧面為宜,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凹面的一側為階梯結構73,使所述第二固定條72底面與所述第二凹槽底部之間形成有縫隙,外部流體進入該縫 隙后,所述第二密封膠條7的底面在外部流體壓力作用下能夠與所述密封安裝架6緊密貼合,達到自密封效果。
同理,作為上述實施例方案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二密封膠條7的底面為凹面,所述第一延伸部71相對所述門葉5底面的一側為斜面,使所述門葉5底面與所述第一延伸部71之間形成有縫隙,外部流體進入該縫隙后,所述第二密封膠條7的底面在外部流體壓力作用下能夠與所述密封安裝架6緊密貼合,達到自密封效果。
在不影響運行的情況下,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凹面的一側可以向第二固定條72所在平面之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使流體壓力能夠加載在第二密封膠條的底面,達到自密封效果;同理,所述第一延伸部71可以向所述門葉5所在平面之外延伸,使流體壓力能夠加載在第二密封膠條的底面,達到自密封效果。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