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室建造技術,尤其是一種連棟溫室的新型復合保溫基礎。
背景技術:
傳統連棟溫室基礎的做法是,在設計深度開挖基礎地槽,夯實后澆筑混凝土墊層,待墊層凝固后開始砌筑磚墻,在立柱部分設有構造柱,砌筑到設計高度時,在磚墻上面澆筑鋼筋砼圈梁,并按需要放置預埋鐵,待圈梁凝固后開始安裝溫室立柱骨架;這個過程中砌筑磚墻費時費力,受天氣影響較大,氣溫低于零下5度時或雨天不宜施工,施工工期長,沒有保溫功能,一般在外圍另有防寒溝設計,材料和人工成本很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施工快捷,保溫性能好,建造成本低的一種連棟溫室的新型復合保溫基礎,它克服了目前其它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由混凝土墊、混凝土地圈梁、預埋鐵、下方管、外層保溫板、立柱、上方管、中層保溫板、室外地面組成,在基礎地槽內有混凝土墊層,在基礎地槽的上邊有混凝土地圈梁,在混凝土地圈梁的上邊放置著預埋鐵;在混凝土地圈梁與預埋鐵的上邊固定有兩根立柱;在立柱外側上端和下端各安裝一道方管,在下方管和上方管的外側和內側,用鉆尾絲安裝外層保溫板和中層保溫板;在兩層保溫板之間有一個空腔,空腔內部豎向排列著保溫板條,保溫板條與內外保溫板接觸部位用發泡膠粘接;接縫處用發泡膠密封;在室外地面裸露的部分上邊有結構砂漿和玻璃絲網,結構砂漿和玻璃絲網的表面有外墻漆。
所述的保溫板條,其間距為15-20厘米。
本實用新型的意義是:保溫板的使用和密閉的雙空腔結構,這種做法建造的基礎具有非常高的保溫性能,有效阻止了溫室內外的熱量交換;方管和保溫板條形成的蜂窩結構,提高了墻體的承壓強度;鋼筋砼圈梁的下沉,省去了砌筑磚墻的成本和防寒溝建造成本;保溫板和方管都是按照設計定制的半成品,現場組裝即可,省時省力,施工速度快,不受天氣影響;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施工快捷,保溫性能好,建造成本低,施工不受天氣影響,省工省時的基礎省工方法。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連棟溫室的新型復合保溫基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混凝土墊層 2、混凝土地圈梁 3、預埋鐵 4、下方管 5、外層保溫板 6、立柱 7、上方管 8、中層保溫板 9、空腔 10、室外地面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它是由混凝土墊1、混凝土地圈梁2、預埋鐵3、下方管4、外層保溫板5、立柱6、上方管7、中層保溫板8、室外地面10組成,在基礎地槽內有混凝土墊層1,在基礎地槽的上邊有混凝土地圈梁2,在混凝土地圈梁2的上邊放置著預埋鐵3;在混凝土地圈梁2與預埋鐵3的上邊固定有兩根立柱6;在立柱6外側上端和下端各安裝一道方管,在下方管4和上方管7的外側和內側,用鉆尾絲安裝外層保溫板5和中層保溫板8;在兩層保溫板之間有一個空腔9,空腔9內部豎向排列著保溫板條,保溫板條與內外保溫板接觸部位用發泡膠粘接;接縫處用發泡膠密封;在室外地面10裸露的部分上邊有結構砂漿和玻璃絲網,結構砂漿和玻璃絲網的表面有外墻漆。
實施例2、所述的保溫板條,其間距為15-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