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纜溝等地下構筑物環境管控系統,尤其是對濕度、含氧量等環境有較高要求的設備安裝場所,主要應用于半封閉地下隱蔽構筑物環境管理。
背景技術:
隨著運行年限的不斷增長,電纜溝、電纜隧道、儲油池等地面下設施,由于基礎龜裂、電力電纜封堵不良、安裝地勢等多種原因,經常產生積水使環境濕度上升,可造成電纜接頭、開關刀閘凝露絕緣下降或擊穿,電纜使用壽命下降10%-15%,二次設備端子銹蝕直流絕緣下降等問題。直接危及到設備及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及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地下構筑物環境管控系統,實現對電纜溝、電纜隧道、儲油池等地面下設施的環境自動進行檢測及控制,保證了該環境下電氣設備的正常穩定運行,保證了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包括綜合控制器、傳感器、污水泵及通風換氣裝置,綜合控制器固定在土建設施上,土建設施的地下水平面設置污水泵,污水泵與綜合控制器相連,排水管的一端連通污水泵,排水管的另一端伸出土建設施地表;傳感器設置在土建設施的地表下方,傳感器連接綜合控制器;通風換氣裝置的一端設置在土建設施地表下方,另一端伸出地表。所述的傳感器包括溫濕度傳感器、氧量傳感器及液位傳感器。所述的液位傳感器至少設有兩個,至少兩個液位傳感器縱向沿同一直線設置。所述的至少兩個液位傳感器間隔1m。所述的綜合控制器通過信號轉換器依次連接遠動設備和后臺。所述的污水泵設置在地下水平面最低處。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效果如下:1、電纜溝等地下構筑物環境參數均在自動化裝置監控及設置范圍內變化,無需人工管理。2、提供硬接點及RJ45接口,可用于監控拓展。3、操作簡單,功能實用,簡單培訓即可進行實地操作及作業。4、氧量傳感采集及測定結果輸出采用兩級并聯方式,保證作業人員生命安全。5、液位控制采用三級串聯方式,避免了原件故障造成的設備損壞。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綜合控制器,2、信號轉換,3、遠動設備,4、后臺,5、溫濕度傳感器,6、排水管,7、污水泵,8、土建設施,9、積水,10、液位傳感器,11、地表,12、通風換氣裝置,13、氧量傳感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結合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如圖1所示,地下構筑物環境管控系統,包括綜合控制器1、溫濕度傳感器5、氧量傳感器13、液位傳感器10、污水泵7及通風換氣裝置12,綜合控制器1固定在土建設施8上,土建設施的地下水平面最低處設置污水泵7,污水泵7與綜合控制器1相連,排水管6的一端連通污水泵7,排水管6的另一端伸出土建設施地表11;溫濕度傳感器5、氧量傳感器13、液位傳感器10設置在土建設施的地表下方,溫濕度傳感器、氧量傳感器、液位傳感器連接綜合控制器,液位傳感器設有三個,三個液位傳感器縱向沿同一直線間隔1m設置;通風換氣裝置12的一端設置在土建設施地表下方,另一端伸出地表。所述的綜合控制器通過信號轉換器2依次連接遠動設備3和后臺4。所述的氧量傳感器為CY-12C氧氣檢測儀。所述的溫濕度傳感其為AM2301/DHT21溫濕度傳感器。所述的排水管為4寸尼龍袋。所述的污水泵為380V4寸污水泵。所述的液位傳感器為10A浮子開關X2和不銹鋼干簧管式液位控制X1。所述的通風換氣裝置為∮400PVC管路及GDF100管道換氣扇。液位傳感器采用兩級粗放、一級精密的3級串聯方式。氧量傳感器采集及測定結果輸出應采用雙機并聯方式。所述的導線應采用4X4交聯聚錄乙烯電纜。如土建設施8因上方安裝有電氣設備或土建設施內有作業人員,對運行環境有特殊要求,則實施步驟如下:首先將在土建設施8附近固定綜合控制器1,在土建設施8地下水平面最低位置設置污水泵及排水管,污水泵電源線連接至綜合控制器1。在縱向同一直線設液位控制器,每個液位控制間距1m,液位控制器控制線連接至綜合控制器。在土建設施8遠離換氣口及作業人員進出口位置布置氧傳感探頭及溫濕度探頭,氧傳感探頭及溫濕度探頭信號線連接至綜合控制器1。在地表穿孔布置排氣管路并安裝管道換氣扇,將換氣扇電源線連接至綜合控制器。取380V電源連接至綜合控制器并合閘加電測試,工作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