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圍墾工程吹填成陸圍區內建設河道技術領域,屬于水利河道工程,尤其涉及一種采用充泥管袋在圍墾區域中預留成河道結構,適用于圍墾工程的圍區內水系建設工程。
背景技術:
隨著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用地日益緊張,需要在近海進行大量的圍墾工程,為滿足圍區防汛排澇的要求,圍區內應設置河道等水系工程。傳統的河道形成基本上采用先吹填再開挖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存在以下兩方面的缺點,一方面由于圍區大多為利用疏浚等強度較低的吹填土,土體強度低,含水量大,為了加快土地利用,如不進行地基處理,河道開挖難度大;另一方面河道范圍先吹填再開挖,土方填挖工程量大,工程費用高。
為此,申請人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找到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傳統的圍區先吹填后開挖形成河道的方法存在河道開挖難度大、土方填挖及地基處理工程量大、工程費用高的問題,現提供一種加快圍區的土地開發利用、減少圍區吹填土用量、減少河道開挖與地基處理量、降低成河難度、縮短工期及降低工程費用的采用充泥管袋在圍墾區域中預留成河道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采用充泥管袋在圍墾區域中預留成河道結構,包括:
構筑在現狀灘地上且位于擬建河道兩側作為擬建河道岸坡骨架的第一、第二充泥管袋棱體;
設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充泥管袋棱體的河道側邊坡上的護坡結構;以及
吹填在所述現狀灘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充泥管袋棱體的吹填成陸邊坡的外側并形成陸域的吹填土。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第二充泥管袋棱體的河道側邊坡與護坡結構之間設置有整坡填充物。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整坡充填物為袋裝砂或碎石。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護坡結構為多孔混凝土、混凝土聯鎖塊、干砌塊石或膜袋混凝土中的一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充泥管袋棱體的頂高程比圍區高水位高出0.2m~0.3m。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充泥管袋棱體的河道側邊坡的坡比根據擬建河道設計,所述第一、第二充泥管袋棱體的吹填成陸邊坡的坡比為1:1~1:1.5。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第二充泥管袋棱體的河道側邊坡的底部分別設置有護坡鎮腳。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采用充泥管袋棱體作為擬建河道的岸坡骨架,不需要采用專門措施,就可按照規劃設計要求成坡,同時充泥管袋棱體整體性能好,基本不需要進行地基處理;
2、有效地避免了擬建河道范圍內先吹填再進行開挖,大大減少了填挖土方工程量;
3、成河難度小,成河速度快;
4、圍區吹填前,河道基本形成,形成吹填土排水通道,減少排水路徑,加快固結速度,可以加快土地開發利用;
5、本實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經濟效應。以河底寬度為60m,河口寬度為80m,河底高程為-0.5m,堤頂高程為3m為例,吹填后再開挖成河道的方法每延米工程費用為38000元/m,而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成河方法每延米工程費用為29000元/m,節省工程造價大25%,而且充泥管袋棱體為圍區吹填管線提供施工平臺,施工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斷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圖中給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采用充泥管袋在圍墾區域中預留成河道結構,包括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整坡填充物200a、200b、護坡結構300a、300b、吹填土400a、400b以及護坡鎮腳500a、500b。
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構筑在現狀灘地10上,并且位于擬建河道20的兩側,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作為擬建河道20的岸坡骨架。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頂高程110a、110b比圍區高水位高出0.2m~0.3m。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河道側邊坡120a、120b的坡比根據擬建河道20設計,其吹填成陸邊坡130a、130b的坡比為1:1~1:1.5。
整坡填充物200a、200b分別填充在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河道側邊坡120a、120b上,對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河道側邊坡120a、120b進行整坡,便于護坡結構300a、300b的構筑。在本實施例中,整坡填充物200a、200b優選地為袋裝砂或袋裝碎石。
護坡結構300a、300b構筑在整坡后的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河道側邊坡120a、120b上。在本實施例中,護坡結構300a、300b優選地為多孔混凝土、混凝土聯鎖塊、干砌塊石或膜袋混凝土中的一種。
吹填土400a、400b吹填在現狀灘地10上,并且位于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吹填成陸邊坡130a、130b的外側,使得位于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吹填成陸邊坡130a、130b的外側的現狀灘地10上形成陸域。此外,靠近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吹填成陸邊坡130a、130b的吹填土400a、400b為強度較高且固結速度較快的吹填土。
護坡鎮腳500a、500b構筑在整坡后的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河道側邊坡120a、120b的底部,使得整個護坡結構更加穩固。
本實用新型的采用充泥管袋在圍墾區域中預留成河道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圍墾區域的外側圈圍大堤合攏后且在圍墾區域吹填前,在現狀灘地10上位于擬建河道20兩側分別構筑作為擬建河道岸坡骨架的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
(2)將疏浚土400a、400b吹填在現狀灘地10上且位于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吹填成陸邊坡130a、130b的外側,使得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吹填成陸邊坡130a、130b的外側的現狀灘地上形成陸域;
(3)按照設計高程及邊坡設計要求,采用整坡填充物200a、200b對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河道側邊坡120a、120b進行整坡;
(4)在整坡后的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河道側邊坡120a、120b上構筑護坡結構300a、300b,并在整坡后的充泥管袋棱體100a、100b的河道側邊坡120a、120b的底部設置護坡鎮腳500a、500b。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