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智能馬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
背景技術:
智能馬桶起初用于醫療和老年保健,潔身功能可有效減少所有人群的肛門疾病以及女性下身部位的細菌感染,大大減少婦科疾病和肛腸類疾病的患病率。智能馬桶擁有許多特別的功能:如臀部清凈、下身清凈、移動清凈、坐圈保溫、暖風烘干、自動除臭、靜音落座等,而相應的功能則需要相應的結構進行支撐,如臀部清凈、下身清凈以及馬桶沖洗則需要噴淋頭進行噴射,而噴淋頭的水流則需要通過流量控制裝置進行控制。
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申請號:201020183339.7)公開了一種智能馬桶的沖水機構,在進水四通管的左右兩側分別對稱螺接有陶瓷洗刷管及陶瓷虹吸管,陶瓷洗刷管、陶瓷虹吸管的另一側均依次連接有開關閥膜組件、電磁閥固定座及脈沖電磁閥組件,所述的陶瓷洗刷管、陶瓷虹吸管均包括有進水管路與出水管路,進水管路與出水管路通過開關閥膜組件及脈沖電磁閥組件控制導通或閉合,脈沖電磁閥組件與智能馬桶的主控板電連接,該沖水機構通過電磁閥進行控制,能夠實現正常的噴淋功能,但是如果遇到自來水停水,那么管體內部會產生一定的真空,此時如果馬桶堵塞等導致馬桶內水位上升進而浸沒噴淋頭時,那么開啟時水管內的真空會導致噴淋頭將馬桶內的污水倒吸,從而影響使用性能,進一步的,由于自來水水壓較大,如果缺乏調節罐體內流量的閥體或者該調節流量的閥體出現故障等,那么進入管體內的水壓將過大,容易損壞管體內的其他智能部件,安全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該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的一端具有進水口,另一端設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在進水的一端連接有用于控制管體通斷的電磁閥,管體在出水的一端連接有用于控制管體流量的調節閥,所述管體在出水的一端側壁上開設有泄壓孔,該泄壓孔分別與管體內腔及出水口相連通,所述管體內還設有當出水口出水時能夠阻斷泄壓孔的控制結構。
水由進水口進入管體,由于控制結構在出水口出水時能夠阻斷泄壓孔,因此水能夠經過電磁閥和調節閥后由出水口流出,在此過程中電磁閥用于控制管體的通斷,當自來水停水而產生負壓時,泄壓孔能夠開啟,因此外部的空氣能夠通過泄壓孔進入管體內,從而起到消除真空的作用,即使連接管體的噴頭被浸沒在水中也能夠避免管體出現倒吸的現象,從而對管體內部件起到保護,并防止污物進入管體,因此安全性更高,再進一步,本流量控制減壓裝置如果出現調節閥故障或者失效而無法調節流量,此時開啟電磁閥時管體內較大的壓力能夠使水由泄壓孔排出,從而起到減壓作用,對管體內的智能部件起到保護,安全性較高。
在上述的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中,所述管體出水的一端具有筒狀的泄壓部,所述泄壓部的一端通過過水孔與調節閥的內腔相連通,泄壓部的另一端固連有筒狀的端蓋,所述泄壓部與端蓋之間形成泄壓腔,所述出水口開設在泄壓部的側壁上,所述泄壓孔開設在端蓋的側壁上,所述控制結構設置在泄壓腔內并位于過水孔與泄壓孔之間。過水孔與出水口始終連通,水通過調節閥后進入泄壓腔,然后由泄壓腔側壁上的出水口流出,而控制結構則在泄壓腔內控制泄壓孔與過水孔之間的通斷端蓋的設置便于泄壓腔內部件的安裝。
在上述的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中,所述控制結構包括閥芯,所述閥芯上固連有環形的密封墊,所述閥芯沿泄壓部軸向滑動連接在泄壓腔內,上述過水孔與泄壓孔分別位于閥芯的兩側,所述端蓋的邊沿周向具有環形的密封凸沿,且當出水口出水時在水壓作用下閥芯上的密封墊抵靠在密封凸沿上,所述閥芯與端蓋之間還設有當出水口停止出水時能夠使閥芯上的密封墊脫離密封凸沿的復位彈簧。當出水口出水時,過水孔進入泄壓腔內的水流壓力能夠使閥芯的密封墊抵靠在密封凸沿上,從而將泄壓腔分隔,使得泄壓孔被阻斷,而當出現自來水停水產生負壓時復位彈簧的彈力以及管體內的負壓能夠使閥芯脫離密封凸沿,即泄壓孔與管體內腔連通,外部的空氣能夠通過泄壓孔進入管體內,起到消除真空的作用,同樣,如果調節閥失效時,管體內較大的水壓也能夠頂開閥芯,使得密封墊脫離密封凸沿,因此管體內的水能夠從泄壓孔排出,起到減壓作用,當然在實際加工過程中控制結構也可以直接使用電磁控制閥來代替。
在上述的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中,所述閥芯朝向端蓋的一端固連有閥桿,所述端蓋內端面上具有導向管,所述閥桿滑動插接在導向管內,所述復位彈簧套設在閥桿上,且復位彈簧的一端抵壓在閥芯上,另一端抵壓在端蓋內端面上。閥桿與導向管配合,對閥芯的一端進行連接和支撐,使得閥芯移動更加穩定。
在上述的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中,所述閥芯朝向過水孔的一端具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滑動插接在過水孔內,所述限位管的側壁上周向開設有若干過水缺口。限位管用于對閥芯的另一端進行支撐和導向,使得閥芯保持穩定,而過水缺口則用于連通過水孔與泄壓腔。
在上述的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中,所述端蓋的外側面邊沿周向具有環形的連接凸沿,所述連接凸沿端面上周向開設有連接槽,所述泄壓部的端口邊沿插接在連接槽內,所述連接凸沿上還具有若干卡接部,該若干卡接部上均開設有卡接槽,所述泄壓部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卡接在卡接槽內。將端蓋套設在泄壓部上后旋轉一定角度并使卡接柱卡入卡接槽內,從而對端蓋起到連接固定,該結構使得端蓋的拆裝方便快捷。
在上述的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中,所述管體內設有水溫傳感器,所述管體上還開設有測溫腔,所述測溫腔通過連接孔與管體內腔相連通,所述管體開設連接孔的一段的長度方向與連接孔的長度方向相垂直,所述水溫傳感器插接固連在測溫腔內。水溫傳感器能夠對管體內的水進行測溫,然后將信息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反饋的信息來控制智能馬桶上的加熱系統來調節合適的水溫,水流在穿過管體時部分進入測溫腔內,由于連接孔的長度方向與該段管體的長度方向向垂直,因此進入測溫腔內的水流速較小,從而提高溫度傳感器檢測的精度和準確性。
在上述的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中,所述管體內還設有流量監測計,所述流量監測計包括葉輪和計數控制器,所述葉輪轉動連接在管體內,所述計數控制器與葉輪相聯接。流量監測計則將流量大小信息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該信息來控制調節閥,從而控制流量大小,使得噴射到人體上的水流具有較好的舒適性,其中水流穿過管體時作用于葉輪,使得葉輪旋轉,即水流越大則葉輪的旋轉速度越大,而計數控制器則能夠檢測葉輪的旋轉速度,從而轉化為水流流量。
在上述的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中,所述管體的進水口固連有鋼絲過濾網。鋼絲過濾網安裝在進水口處,能夠在水流進入管體時就進行過濾,避免雜質進入管體后影響管體內部件的穩定性,提高安全性。
在上述的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中,所述管體在鋼絲過濾網與電磁閥之間設有單向閥。單向閥實現管體的單向出水,防止倒流而影響其他智能部件,提高安全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1、由于水溫傳感器能夠對管體內的水進行測溫,然后將信息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反饋的信息來控制智能馬桶上的加熱系統來調節合適的水溫,流量監測計則將流量大小信息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該信息來控制調節閥,從而控制流量大小,使得噴射到人體上的水流具有較好的舒適性。
2、由于管體內產生負壓時泄壓孔能夠開啟,因此外部的空氣能夠通過泄壓孔進入管體內,從而起到消除真空的作用,即使連接管體的噴頭被浸沒在水中也能夠避免管體出現倒吸的現象,從而對管體內部件起到保護,并防止污物進入管體,因此安全性更高。
3、如果調節閥失效時,管體內較大的水壓也能夠頂開閥芯,使得密封墊脫離密封凸沿,因此管體內的水能夠從泄壓孔排出,起到減壓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流量控制減壓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流量控制減壓裝置的結構俯視圖。
圖3是圖2中A-A處的結構剖視圖。
圖4是圖2中B-B處的結構剖視圖。
圖5是圖4中A處的結構放大圖。
圖中,1、管體;11、進水口;12、出水口;13、過水孔;14、泄壓部;141、卡接柱;15、泄壓腔;16、測溫腔;17、連接孔;2、電磁閥;3、調節閥;4、水溫傳感器;5、流量監測計;51、葉輪;52、計數控制器;6、控制結構;61、閥芯;62、密封墊;63、復位彈簧;64、閥桿;65、限位管;651、過水缺口;7、端蓋;71、泄壓孔;72、密封凸沿;73、導向管;74、連接凸沿;75、連接槽;76、卡接部;77、卡接槽;8、鋼絲過濾網;9、單向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智能馬桶蓋的流量控制減壓裝置,包括管體1,管體1的一端具有進水口11,另一端設有出水口12,管體1內連接有電磁閥2和調節閥3,電磁閥2連接在管體1進水的一端并用于控制管體1通斷,調節閥3連接在管體1在出水的一端并用于控制管體1流量,管體1內連接有水溫傳感器4和流量監測計5,所述管體1在出水的一端側壁上開設有泄壓孔71,該泄壓孔71分別與管體1內腔及出水口12相連通,管體1內還設有當出水口12出水時能夠阻斷泄壓孔71的控制結構6。水由進水口11進入管體1,由于控制結構6在出水口12出水時能夠阻斷泄壓孔71,因此水能夠依次經過電磁閥2、水溫檢測、流量監測及調節閥3后由出水口12流出,在此過程中電磁閥2用于控制管體1的通斷,水溫傳感器4能夠對管體1內的水進行測溫,然后將信息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反饋的信息來控制智能馬桶上的加熱系統來調節合適的水溫,流量監測計5則將流量大小信息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該信息來控制調節閥3,從而控制流量大小,使得噴射到人體上的水流具有較好的舒適性,進一步的,當自來水停水而產生負壓時,泄壓孔71能夠開啟,因此外部的空氣能夠通過泄壓孔71進入管體1內,從而起到消除真空的作用,即使連接管體1的噴頭被浸沒在水中也能夠避免管體1出現倒吸的現象,從而對管體1內部件起到保護,并防止污物進入管體1,本流量控制減壓裝置如果出現調節閥3故障或者失效而無法調節流量,此時開啟電磁閥2時管體1內較大的壓力能夠使水由泄壓孔71排出,從而起到減壓作用,對管體1內的智能部件起到保護,因此安全性更高。
具體來說,結合圖圖4、圖5所示,管體1出水的一端具有筒狀的泄壓部14,泄壓部14的一端通過過水孔13與調節閥3的內腔相連通,泄壓部14的另一端固連有筒狀的端蓋7,泄壓部14與端蓋7之間形成泄壓腔15,出水口12開設在泄壓部14的側壁上,泄壓孔71開設在端蓋7的側壁上,控制結構6設置在泄壓腔15內并位于過水孔13與泄壓孔71之間,過水孔13與出水口12始終連通,水通過調節閥3后進入泄壓腔15,然后由泄壓腔15側壁上的出水口12流出,而控制結構6則在泄壓腔15內控制泄壓孔71與過水孔13之間的通斷端蓋7的設置便于泄壓腔15內部件的安裝。控制結構6包括閥芯61,閥芯61上固連有環形的密封墊62,閥芯61沿泄壓部14軸向滑動連接在泄壓腔15內,過水孔13與泄壓孔71分別位于閥芯61的兩側,端蓋7的邊沿周向具有環形的密封凸沿72,且當出水口12出水時在水壓作用下閥芯61上的密封墊62抵靠在密封凸沿72上,閥芯61與端蓋7之間還設有當出水口12停止出水時能夠使閥芯61上的密封墊62脫離密封凸沿72的復位彈簧63,當出水口12出水時,過水孔13進入泄壓腔15內的水流壓力能夠使閥芯61的密封墊62抵靠在密封凸沿72上,從而將泄壓腔15分隔,使得泄壓孔71被阻斷,而出水口12停止出水時復位彈簧63的彈力以及管體1內的負壓能夠使閥芯61脫離密封凸沿72,即泄壓孔71與管體1內腔連通,外部的空氣能夠通過泄壓孔71進入管體1內,起到減壓作用。閥芯61朝向端蓋7的一端固連有閥桿64,端蓋7內端面上具有導向管73,閥桿64滑動插接在導向管73內,復位彈簧63套設在閥桿64上,且復位彈簧63的一端抵壓在閥芯61上,另一端抵壓在端蓋7內端面上,閥桿64與導向管73配合,對閥芯61的一端進行連接和支撐,使得閥芯61移動更加穩定。閥芯61朝向過水孔13的一端具有限位管65,限位管65滑動插接在過水孔13內,限位管65的側壁上周向開設有若干過水缺口651,限位管65用于對閥芯61的另一端進行支撐和導向,使得閥芯61保持穩定,而過水缺口651則用于連通過水孔13與泄壓腔15。端蓋7的外側面邊沿周向具有環形的連接凸沿74,連接凸沿74端面上周向開設有連接槽75,泄壓部14的端口邊沿插接在連接槽75內,連接凸沿74上還具有若干卡接部76,該若干卡接部76上均開設有卡接槽77,泄壓部14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卡接柱141,卡接柱141卡接在卡接槽77內,將端蓋7套設在泄壓部14上后旋轉一定角度并使卡接柱141卡入卡接槽77內,從而對端蓋7起到連接固定,該結構使得端蓋7的拆裝方便快捷。
管體1上還開設有測溫腔16,測溫腔16通過連接孔17與管體1內腔相連通,管體1開設連接孔17的一段的長度方向與連接孔17的長度方向相垂直,水溫傳感器4插接固連在測溫腔16內,水流在穿過管體1時部分進入測溫腔16內,由于連接孔17的長度方向與該段管體1的長度方向向垂直,因此進入測溫腔16內的水流速較小,從而提高溫度傳感器檢測的精度和準確性。流量監測計5包括葉輪51和計數控制器52,葉輪51轉動連接在管體1內,計數控制器52與葉輪51相聯接,水流穿過管體1時作用于葉輪51,使得葉輪51旋轉,即水流越大則葉輪51的旋轉速度越大,而計數控制器52則能夠檢測葉輪51的旋轉速度,從而轉化為水流流量。管體1的進水口11固連有鋼絲過濾網8,鋼絲過濾網8安裝在進水口11處,能夠在水流進入管體1時就進行過濾,避免雜質進入管體1后影響管體1內部件的穩定性,提高安全性。管體1在鋼絲過濾網8與電磁閥2之間設有單向閥9,單向閥9實現管體1的單向出水,防止倒流而影響其他智能部件,提高安全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管體1、進水口11、出水口12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