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馬桶,尤其涉及一種智能馬桶。
背景技術:
馬桶,其正式名稱為坐便器,是供人們大小便用的有蓋的桶。馬桶的種類有很多,按照類型可以分為連體式和分體式,按照排污方向可以分為后排式和下排式,按照下水方式可以分為沖落式(直沖式)和虹吸式。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智能馬桶也隨之出現。智能馬桶的“智能”主要體現在自動沖水以及潔身清洗功能上。甚至,有的智能馬桶還設置了加熱裝置,對用于潔身清洗的水進行加熱,通過溫水對使用者進行清洗。
針對這種具有加熱裝置的智能馬桶其存在一個較大的弊端是,外界無法知道水箱內部的水位,當水位過低時,加熱裝置容易將水燒干,從而損壞水箱。
再者,針對上述無論哪種馬桶,都存在的通病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由于水管或水箱內壁銹蝕,或者水中雜質,很容易導致馬桶排水不暢,甚至引起堵塞。為此,現有市面上的一些馬桶內會裝置過濾裝置,對水進行過濾。由于過濾裝置的加入直接導致產品結構增大,需要占用一部分馬桶的空間,同時對于馬桶內部結構,尤其是智能馬桶內部結構之間的配合增大的難度,加大了產品生產的復雜度,更換濾芯是也十分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馬桶,其能夠實時檢測馬桶加熱水箱內的水位和溫度,并自動加水,防止水箱內水被燒干。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特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馬桶,包括馬桶座、馬桶圈、馬桶蓋以及儲水箱,還包括加熱水箱、控制平臺以及與加熱水箱連通的可伸縮的不銹鋼管,加熱水箱設置在馬桶圈和馬桶蓋的連接處并且與儲水箱彼此獨立,加熱水箱包括設置在加熱水箱箱體內的水位傳感器,水位傳感器與控制平臺連接,控制平臺設置在智能馬桶的側面并且與加熱水箱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智能馬桶還包括設置在馬桶圈和馬桶蓋連接處的安裝座,安裝座為空心殼體結構,馬桶圈和馬桶座分別與安裝座鉸接,加熱水箱設置在安裝座的內部。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水位傳感器設置在距離加熱水箱底面1-2cm的位置處。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加熱水箱還包括設置在箱體內的加熱電阻和溫度傳感器,以及設置在加熱水箱入水口處的電磁閥,溫度傳感器和電磁閥分別與控制平臺電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加熱水箱還包括設置在加熱水箱外表面的散熱片。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加熱水箱的箱體是由分別具有開口的第一箱體和第二箱體彼此扣合形成的,在第一箱體和第二箱體的開口處分別設有凸起和凹槽,凹槽與凸起彼此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控制平臺的一端穿過安裝座的側壁與加熱水箱連接并且控制平臺的另一端沿智能馬桶的外側向遠離安裝座的方向延伸,控制平臺包括外殼以及設置在外殼內的控制板。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外殼的頂面為控制平臺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設置有多個控制按鈕、顯示器以及警示器,多個控制按鈕、顯示器以及警示器分別與控制板電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多個控制按鈕包括開關按鈕、前部清洗按鈕、后部清洗按鈕、清洗強度按鈕以及溫度控制按鈕,顯示器包括溫度顯示窗口和水位顯示窗口,警示器包括閃爍燈和蜂鳴。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不銹鋼管穿過安裝座的側壁且與加熱水箱連通,不銹鋼管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伸長至馬桶圈下方的靠近安裝座的一側,驅動機構設置在安裝座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
首先,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桶通過設置在加熱水箱的水位傳感器實時監測加熱水箱內水箱的變化,有效避免了當加熱水箱內水位過低時因持續加熱而將水箱燒壞。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加熱水箱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和電磁閥,通過溫度傳感器實時檢測加熱水箱內的溫度,當加熱水箱內的溫度超過預設值時,溫度傳感器將檢測到的溫度值以電信號的方式傳遞給控制平臺中的控制板,控制板控制電磁閥打開,將自來水管中的冷水引入至加熱水箱中,從而降低加熱水箱內水的溫度,以提供合適溫度的水進行清洗。
再者,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桶更加人工智能化,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人群,例如男性或女性,成人或兒童,來控制用于進行清洗的不銹管管的伸長量,以及選擇合適的清洗強度進行清洗,既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舒適體驗,同時又節約水資源,不產生浪費。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桶的結構爆炸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桶的馬桶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桶的馬桶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桶的安裝座的分解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桶的加熱水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桶的加熱水箱的局部放大圖
圖8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馬桶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智能馬桶100;外接自來水管700;
馬桶圈101;馬桶蓋201;安裝座301;加熱水箱401;控制平臺501;阻尼器601;入水管701;過濾器801;三通接頭901;
盆邊緣111;盆口112;第一限位柱113;第一緩沖墊114;支腿115;
面板211;擋板212;第二限位柱213;第二緩沖墊214;限位槽215;
第一殼體311;第二殼體312;
第一安裝孔321;第二安裝孔322;連接片323;支撐臺階324;
支撐部331;連接部332;缺口333;
第一箱體411;第二箱體412;水位傳感器413;散熱片414;加熱電阻415;不銹鋼管416;
第一凸臺421;凸起422;溫水出口423;
第二凸臺431;凹槽432;
操作面板511;開關按鈕512;前部清洗按鈕513;后部清洗按鈕514;清洗強度按鈕515;溫度控制按鈕516;閃爍燈517;
第一接口911;第二接口91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在說明之前,有一點值得注意,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馬桶座和儲水箱并非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改進之處,因此在圖1至圖8中均未展示本實用新型的馬桶座和儲水箱,本實用新型的馬桶座和儲水箱的形狀和設置位置以及與其他構件(例如馬桶圈或馬桶蓋)之間的連接方式和連接關系,均可以是現有技術中常規的設計方式,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不再做更多詳細說明。
參見圖1和圖2,智能馬桶100包括馬桶座(圖中未出示)、馬桶圈101、馬桶蓋201、安裝座301、加熱水箱401、控制平臺501、阻尼器601、入水管701、過濾器801以及儲水箱(圖中出示)。馬桶圈101和馬桶蓋201分別與安裝座301鉸接,以形成翻蓋式的馬桶圈和翻蓋式的馬桶蓋。加熱水箱401和阻尼器601設置在安裝座301的內部。控制平臺501設置在智能馬桶100的側面并與加熱水箱401連接。入水管701用于連接外接自來水管700和加熱水箱401,將自來水引入至加熱水箱401中。過濾器801設置在外接自來水管700和入水管701之間。
馬桶座按照常規方式設計,與馬桶圈101和馬桶蓋201連接,并且設置在馬桶圈101的下方,同時與馬桶圈101、馬桶蓋201形狀配合。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馬桶座通過安裝座301與設置在安裝座301上的馬桶圈101和馬桶蓋201連接。
儲水箱用于儲存排污的水。儲水箱也按照常規方式設計,儲水箱與馬桶座連接,可以采用分體式,與馬桶座分開設置,例如靠墻設置,也可以采用連體式,設置在馬桶座的后方并與馬桶座連成一體。
參見圖3,馬桶圈101包括盆邊緣111、盆口112、第一限位柱113、第一緩沖墊114以及支腿115。盆邊緣111的上表面為符合人體工學的弧形表面,使使用者坐在馬桶圈101上時更加舒適。盆口112大致位于馬桶圈101的幾何中心區域,并被盆邊緣111包圍。盆口112的形狀可以是圓形也可以是橢圓形。盆邊緣111的遠離安裝座301的前端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一緩沖墊114。并且,第一緩沖墊114從盆邊緣111的下表面向下凸出。第一緩沖墊114是高彈性材料制成的彈性墊,用于減少馬桶圈101對馬桶座的撞擊,對馬桶圈101以及馬桶座起到減震保護作用。在盆邊緣111的靠近安裝座301的后端設置有兩個支腿115。兩個支腿115沿盆邊緣111向外凸出。每個支腿115的彼此相對的內側面均設置有第一限位柱113。設置在兩個支腿115上的兩個第一限位柱彼此相對,并且彼此的中心軸線重合。第一限位柱113用于將馬桶圈101鉸接在安裝座301上。
參見圖4,馬桶蓋201包括面板211、擋板212、第二限位柱213、第二緩沖墊214以及限位槽215。面板211具有與馬桶圈101相匹配的形狀和尺寸,從而使得馬桶蓋201能夠蓋住馬桶圈101并且與馬桶圈101貼合。擋板212是沿面板211的外周緣向下延伸形成的半環狀擋板。該外周緣不包括面板211的與安裝座301對應的那一邊,如圖4所示。當馬桶蓋201在關閉狀態下時,擋板212貼合在馬桶圈101和馬桶座的外側。在擋板212的內側面設置有彼此相對的限位槽215。兩個限位槽215大致呈圓形凹槽。每個限位槽215內均設置有第二限位柱213。第二限位柱213設置在限位槽215的幾何中心區域。兩個第二限位柱213彼此相對,并且彼此的中心軸線重合。第二限位柱213用于將馬桶蓋201鉸接在安裝座301上。面板211的遠離安裝座301的前端的下表面設置有兩個第二緩沖墊214。第二緩沖墊214呈條狀,其設置的位置剛好能夠對應馬桶圈101的盆邊緣111。第二緩沖墊214也是由高彈性材料制成的彈性墊,用于減少馬桶蓋201關閉時對馬桶圈101的撞擊,對馬桶蓋201以及馬桶圈101起到減震保護作用。
參見圖5,安裝座301為空心的殼體結構,外形大致呈長方體結構。安裝座301包括第一殼體311和第二殼體312。第一殼體311和第二殼體312彼此扣合,形成密閉的殼體結構。
第一殼體311包括第一安裝孔321、第二安裝孔322、連接片323以及支撐臺階324。兩個第一安裝孔321對稱設置在第一殼體311的兩側。兩個第一安裝孔321分別與兩個第一限位柱113相配合,使得第一限位柱113能夠在第一安裝孔321內旋轉,從而將馬桶圈101鉸接在安裝座301上,以形成翻轉式馬桶圈101。兩個第二安裝孔322也對稱設置在第一殼體311的兩側,并且兩個第二安裝孔322分別近鄰與兩個第一安裝孔321。兩個第二安裝孔322分別與兩個第二限位柱213相配合,使得第二限位柱213能夠在第二安裝孔322內旋轉,從而將馬桶蓋201鉸接在安裝座301上,以形成翻轉式馬桶蓋201。第一安裝孔321和第二安裝孔322均形成連接片323上。兩個連接片323設置在安裝座301的兩側且向第二殼體312的方向延伸凸出。支撐臺階324設置在連接片323的下方,用于支撐馬桶蓋201的與安裝座301鉸接的端部。
第二殼體312包括支撐部331、連接部332和缺口333。支撐部331設置在連接部332的下方,并與連接部332一體成型構成第二殼體312。連接部332設置在支撐部331的上表面(也可以稱之為支撐表面),并位于支撐部331的中間位置處。支撐部331的上表面為弧形表面,并且在安裝狀態下,與第一殼體311的支撐臺階324的臺面平滑過渡連接。支撐部331用于支撐馬桶圈101,其弧形上表面與馬桶圈101的下表面形狀配合。支撐部331的寬度大于連接部332的寬度,連接部332的高度明顯大于支撐部331的高度。在安裝狀態下,馬桶圈101的兩個支腿115保持在連接部332的兩側,并位于支撐部331上,如圖1所示。兩個缺口333對稱地設置在連接部332的兩側。缺口333與連接片323對應設置,使得第一限位柱113和第二限位柱213能夠穿過缺口333分別設置在連接片323上的第一安裝孔321和第二安裝孔322內。
優選地,安裝座301的第一殼體311和第二殼體312的內表面上還設置有多個加強筋條,用于限定設置在安裝座301內的加熱水箱401、不銹鋼管416和阻尼器601。
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座301集安裝、連接功能于一體,大大節省了產品空間,使產品的各個部件之間合理配置。
參見圖6,加熱水箱401包括第一箱體411、第二箱體412、水位傳感器413、散熱片414、加熱電阻415以及圖中為示出的溫度傳感器和電磁閥。
結合圖6和圖7的局部放大圖,第一箱體411包括第一凸臺421和沿第一凸臺421設置的凸起422。第一凸臺421沿第一箱體411的開口的邊緣設置,并且沿開口的徑向向外延伸凸出。第一凸臺421的作用在于增大第一箱體411和第二箱體412之間的接觸面積,使之連接得更加緊密。凸起422沿第一凸臺421的下表面設置。凸起422可以是連續設置的環形凸起。也可以是間斷設置的多個凸起條或凸起塊。參見圖8,第一箱體411還包括設置在其頂部的溫水出口423。溫水出口423通過塑料軟管與不銹鋼管416連通。
第二箱體412具有與第一箱體411相匹配的形狀和尺寸。再次參見圖7,第二箱體412包括第二凸臺431和沿第二凸臺431設置的凹槽432。第二凸臺431沿第二箱體412的開口的邊緣設置,并且沿開口的徑向向外延伸凸出。第二凸臺431與第一凸臺421對應設置。并且,第二凸臺431具有與第一凸臺421相匹配的形狀和尺寸。凹槽432設置在第二凸臺431的上表面,并且與凸起422相對應。
在安裝狀態下,第一箱體411和第二箱體412彼此扣合形成加熱水箱401的箱體結構,并且第一箱體411設置在第二箱體412的上方。
水位傳感器413設置在第二箱體412內。優選地,水位傳感器413設置在距離第二箱體412的底面(也即是加熱水箱的底面)1-2cm的位置處。水位傳感器413實時檢測加熱水箱401內的水位。當加熱水箱內的水位低于水位傳感器413所處的位置時,水位傳感器413將水位信號傳遞給與之連接的控制平臺501,控制平臺501根據收受到的水位信號控制設置在加熱水箱401入水口處的電磁閥打開進行加水操作。
優選地,加熱水箱401還包括設置在第一箱體411內的高水位傳感器(圖中未示出)。高水位傳感器設置在具體第一箱體411內頂面1-2cm的位置處。在加水過程中,當加熱水箱401內的水位超過高水位傳感器時,高水位傳感器向控制平臺501傳遞水位信號,控制平臺501根據接收到的水位信號控制電磁閥關閉。
散熱片414設置在第一箱體411和第二箱體412的外表面。優選地,多個散熱片414均勻分布在第一箱體411和第二箱體412的外表面。散熱片414用于對加熱水箱401進行散熱,避免其溫度過高。
加熱電阻415設置在第二箱體412內,用于對加熱水箱401內的水進行加熱。
參見圖8,不銹鋼管416設置在加熱水箱401的與控制平臺501相對的一側,并且與加熱水箱401連接。不銹鋼管416用于潔身清洗,其可伸縮地設置在安裝座301內,并通過塑料軟管與加熱水箱401連通。不銹鋼管416在驅動機構(圖中未示出),例如是電機的驅動下伸長至馬桶圈101下方的靠近安裝座的一側。驅動機構設置在安裝座301內。
溫度傳感器設置在第二箱體412內,用于實時檢測加熱水箱401內的水溫。當水溫超過預設溫度時,溫度傳感器將溫度信號傳遞給控制平臺501,控制平臺501根據接收到的溫度信號控制加熱電阻停止加熱和/或控制設置在加熱水箱401入水口處的電磁閥打開,將冷的自來水引入至加熱水箱內,從而降低水溫,使得加熱水箱401保持在設定的溫度范圍內或溫度值。
再次參見圖1,控制平臺501控制平臺設置在智能馬桶的側面。結合圖2和圖8,控制平臺501的一端穿過安裝座301的側壁與加熱水箱401連接。并且,控制平臺501沿智能馬桶100的外側向遠離安裝座301的方向延伸。如圖8所示,控制平臺501大致呈手柄形狀。
控制平臺501包括外殼以及設置在外殼內的控制板(圖中為示出)。外殼的頂面為控制平臺的操作面板511。操作面板511上設置有多個控制按鈕、顯示器以及警示器。多個控制按鈕、顯示器以及警示器分別與控制板電連接。
多個控制按鈕包括開關按鈕512、前部清洗按鈕513、后部清洗按鈕514、清洗強度按鈕515以及溫度控制按鈕516。開關按鈕512為控制加熱電阻的電連接狀態的開關按鈕,其與加熱水箱401內的加熱電阻415連接,用于啟動或關閉加熱電阻415的接通和關閉。同時,開關按鈕512與控制板電連接,并根據控制板發出的電信號指令進行相應地開啟或關閉操作。前部清洗按鈕513與控制板電連接。當啟動前部清洗按鈕513時,控制板控制不銹鋼管416在馬桶座內伸長至馬桶座前半部,該種方式適用于女性或兒童清洗陰部。后部清洗按鈕514與控制板電連接。當啟動后部清洗按鈕514時,控制不銹鋼管416在馬桶座內伸長至馬桶座的后半部,該種方式用于清洗肛部。清洗強度按鈕515與控制板連接。當啟動清洗強度按鈕515時,控制板控制不銹鋼管416的噴出相應的噴水量。溫度控制按鈕516加熱水箱401的水溫,包括低、中、高三個溫度等級,低溫等級的溫度為25-28℃,中溫等級的溫度為30-34℃,高溫等級的溫度為37-40℃。溫度等級通過三個指示燈的點亮數量表示,一燈亮,表示低溫、二燈亮,表示中溫,三燈全部點亮表示高溫。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者選擇合適的溫度等級。控制板根據對應的溫度等級控制加熱電阻415加熱至相應的溫度,并通過溫度傳感器實時檢測溫度,使溫度保持在預設的溫度等級范圍內。
顯示器包括溫度顯示窗口和水位顯示窗口(在圖中未示出),用于顯示當前加熱水箱401內的溫度和水位。
警示器包括閃爍燈517和內置在控制平臺501外殼內的蜂鳴,均用于提醒和警示。當溫度或水位超過預設值或裝置發生異常,如短路,提醒用戶立即關閉停止按鈕,或切斷連接智能馬桶100的總電源。
再次參見圖2,阻尼器601設置與加熱水箱401以及不銹鋼管416一同設置在安裝座301內,具體設置在安裝座301的第一殼體311內。阻尼器601與馬桶圈101和馬桶蓋201連接。當馬桶圈101和馬桶蓋201放下時,減緩馬桶圈101和馬桶蓋201的下降速度,使其緩慢放下,避免馬桶圈101、馬桶蓋201以及馬桶座碰傷。
再次參見圖1,過濾器801設置在外接自來水管700和智能馬桶100的入水管701之間,用于過濾水中雜質,避免智能馬桶100排水不暢,甚至是堵塞。過濾器801通過三通接頭與入水管701連接。并且入水管701通過另一個連接三通分別與儲水箱和加熱水箱401連接。過濾器801為與三通接頭901和外接自來水管700相配合的管狀結構。并且過濾器801分別與三通接頭901和外接自來水管700可拆卸連接。優選地,過濾器801分別與三通接頭901和外接自來水管700通過螺紋連接。過濾器801包括設置在過濾器801內的多層濾網。
本實用新型的過濾器801設置在馬桶的入水管701處,從馬桶的水源進行過濾,既可以達到清潔過濾的效果,同時又不影響馬桶的現有結構,并且由于是可拆卸地連接在外接自來水管700和入水管701之間,更換起來也十分方便。
三通接頭901設置在外接自來水管700和入水管701之間。三通接頭901的第一接口911依次連接有過濾器801和外接自來水管700。三通接頭901的第二接口912連接有入水管701。三通接頭901的另一個接口用于連接衛生間內的其他水管,此處不再說明。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