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式下水器。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的是現有的下水器,下水器的圓周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凸起的肋板,沿直徑方向上所有肋板內接于同一個圓,該圓與水槽的排水孔尺寸一致,將下水器插入水槽的排水孔中,水流及較小的廚房垃圾便從肋板間的間隙中流入水槽的排水管中并經破碎器破碎后流入下水道,而較大的骨頭等垃圾則被留置在水槽中以防止流入排水管中卡住破碎器。然而此下水器只起到了攔阻較大垃圾進入排水管中的作用,當需要在水槽中儲水時,需要將原有的下水器拔起,使用堵頭堵住水槽的排水口,除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外,水槽臺面還易因為放置堵頭或下水器造成二次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旋轉式下水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旋轉式下水器,包括塑料本體、嵌套在所述塑料本體上的橡膠隔水墊圈及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塑料本體上的旋轉蓋板,所述旋轉蓋板位于所述橡膠隔水墊圈上方,所述旋轉蓋板上設有可擰動其轉動的旋鈕,所述旋轉蓋板及所述橡膠隔水墊圈上陣列有數量及尺寸一致的通孔,轉動所述旋轉蓋板即可使得所述旋轉蓋板上的通孔與所述橡膠防水墊圈上的通孔相通或錯位截止。
優選地,所述旋鈕設有軸孔以套接在所述塑料本體上,在旋鈕的上方設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直徑大于所述旋鈕的軸孔,其下端延伸出一設有扣腳的軸端,所述塑料本體上加工有帶環形溝槽的扣孔,所述固定件的軸端穿過所述旋鈕的軸孔后套入所述塑料本體的扣孔中,其扣腳扣接在所述環形溝槽中以將所述旋鈕可轉動地固定在所述塑料本體上,在所述旋轉蓋板上設有凸起的圓環,圓環外表面延伸有若干鍵條狀的凸起,所述旋鈕的內腔體中設有對應于所述鍵條狀凸起的凹槽以實現所述旋鈕與所述旋轉蓋板的同步轉動。
優選地,所述旋鈕為梅花旋鈕。
優選地,所述塑料本體下方連接有橡膠刮刀。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操作簡單,將本旋轉式下水器插入水槽排水孔后,旋轉旋鈕便可控制旋轉蓋板與橡膠隔水墊圈的通孔間的相通或錯位截止狀態,從而實現水及污物的排放或截止,并避免了原下水器和堵頭需要另找地方放置而引起的二次污染問題;
2、在旋轉式下水器的下端設置了橡膠制成的刮刀,拔起下水器便可用其清潔水槽且不會刮傷水槽表面。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下水器;
圖2為旋轉式下水器組成示意圖;
圖3為旋轉式下水器關閉狀態示意圖;
圖4為旋轉式下水器關閉狀態剖視圖;
圖5為旋轉式下水器開啟狀態示意圖;
圖6為旋轉式下水器開啟狀態剖視圖;
圖7為旋轉式下水器底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2、圖4、圖6及圖7所示,一種旋轉式下水器,包括塑料本體1、嵌套在塑料本體1上的橡膠隔水墊圈2、可轉動地設置在塑料本體1上的旋轉蓋板3及旋鈕4、以及固定件5。其中,固定件5的直徑大于旋鈕4的軸孔直徑,其下端延伸出一設有扣腳的軸端,固定件5的軸端穿過旋鈕4的軸孔套入加工在塑料本體1上端的扣孔中,其扣腳勾住扣孔中的環形溝槽以將旋轉蓋板3及旋鈕4固定在塑料本體1上。旋轉蓋板3上設有凸起的圓環,圓環表面上均布有3個鍵條狀的凸起,對應地,旋鈕4上設置有對應的凹槽,以實現旋鈕4與旋轉蓋板3的同步轉動。
橡膠隔水墊圈2及旋轉蓋板3上沿圓周陣列有尺寸及數量一致的通孔,相鄰通孔的邊緣間的最小距離大于通孔的直徑,從而使得轉動旋轉蓋板3時能實現旋轉蓋板3上的通孔與橡膠隔水墊圈2上的通孔相通或錯位截止。
為了限制旋鈕4的旋轉角度,不讓其任意旋轉,如圖1所示,塑料本體1上用于加工所述扣孔的軸端上加工有一缺口,旋鈕4的軸孔中設有一鍵條狀突起,固定件5的軸端上對應開設有一讓位缺口,以實現旋鈕4軸孔中的突起靠近扣孔缺口的一端時為通孔相通狀態,靠近所述缺口的另一端時為通孔錯位截止狀態。
旋鈕4的形狀可以多樣,本實施例采用的是梅花旋鈕。在塑料本體1的下方還卡接有橡膠刮刀,在清潔水槽時,無需其余清潔工具,可直接使用橡膠刮刀對水槽表面進行清潔卻又不刮傷水槽表面。
如圖3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關閉狀態示意圖,此狀態時,旋轉蓋板3上的通孔與橡膠隔水墊圈2上的通孔錯位截止,使得水槽中的水被留滯在水槽中。如圖5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開啟狀態示意圖,此狀態時,旋轉蓋板3上的通孔與橡膠隔水墊圈2上的通孔相通,水流及污物從通孔中流入水槽排水管中。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