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市政給排水的地下水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浮地下儲水池。
背景技術:
在市政工程中經常需在地下設置地下儲水池,地下儲水池一般池壁及頂的底板結構較薄,自重有限,當儲水池內水位較低而同時儲水池外的地下水位較高時,地下儲水池的池體可能滿足不了抗浮要求。雖然這個問題可通過增加地下儲水池頂覆土的方式解決,但池頂覆土越厚,池頂荷載也就越大,池壁及頂的底板結構斷面和配筋也將越大,工程投資也隨之增大。同時儲水池內儲水的水位超過進水管后,儲水池內的水污染地下水,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抗浮的地下儲水池。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抗浮地下儲水池,包括封閉池體、浮體、軟管和進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閉池體設置于地面以下,其側壁設有與池體內部連接的進水管;
所述池體內設有浮體,浮體浮于池體內儲水的水面;
所述浮體通過輸水軟管與進水管池體內部一端連接;
所述輸水軟管的出口通過浮體浮于池體內儲水的水面上。
作為優化,所述進水管池體外部的一端連接有透水砂井;
作為優化,所述輸水的軟管的出口安裝逆止閥門;
作為優化,所述進水管設在池體側壁的下部靠近池底處;
作為優化,所述封閉池體設有水位傳感器,所述封閉池體的外部地面設有報警器,所述水位傳感器檢測到水位超過預設值后,向報警器發出報警信號,所述報警器接收報警信號后發出報警。
本實用新型構造簡單,安全可靠,在地下儲水池的某一標高處設置若干水管穿過地下儲水池的側壁,池外側的水管與透水砂井連接,池內側的水管與軟管連接,軟管的另一端連接在浮體上,浮體保證軟管的管口始終處于地下儲水池內水面以上。當地下儲水池內水面低于地下水位時,地下水通過砂井和軟管進入地下儲水池內,平衡地下儲水池的內外水壓差。本實用新型不需要人工操作調節即可以自動調節地下儲水池內外水位,以減少地下儲水池的內外水壓差,達到地下儲水池抗浮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內容。
一種抗浮地下儲水池,包括封閉池體、浮體3、軟管4、進水管5、水位傳感器8和報警器9,
所述封閉池體設置于地面以下,所述封閉池體的頂部設有覆土1;
所述封閉池體的側壁2設有與池體內部連接的鋼制進水管5;所述鋼制進水管5設在池體側壁2的下部靠近池底處;
所述池體內設有浮體3,浮體3浮于池體內儲水的水面處;
所述浮體3通過輸水的軟管4與鋼制進水管5池體內部一端連接;
所述輸水的軟管4的出口通過浮體3浮于池體內儲水的水面線7的上部;所述輸水的軟管4的出口安裝逆止閥門;
所述鋼制進水管5池體外部的一端連接有透水砂井6;
所述封閉池體設有水位傳感器8,所述封閉池體的外部地面設有報警器9,所述水位傳感器8檢測到水位超過預設值后,向報警器9發出報警信號,所述報警器9接收報警信號后發出報警。
本實用新型在封閉水池底面以上的某一標高設置若干數量一定管徑的鋼制進水管穿過地下水池側壁,進水管的標高根據地下水池以及池頂覆土自重所能抵抗的浮力確定,進水管的管徑和的根數根據地下儲水池取水泵的額定流量確定,達到抽補平衡即可。地下儲水池外側與一透水砂井連接,透水沙井可橫向或縱向布置,具體布置方式根據地下儲水池池壁外測土層的透水性及分布確定,不宜將整段透水砂井全部布置在難透水的土層內。進水管池內端同與一軟管連接,軟管的另一端連接一浮體,浮體保證軟管的管口始終處于地下儲水池內水面以上,管口安裝逆止閥門,以免池內滿水時池內水經過軟管口流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源。當池內水面低于地下水位時,地下水通過透水砂井過濾和輸水的軟管進入地下儲水池內,可以平衡地下儲水池池的內外水壓差,達到抗浮的目的,且無需人工調節;當池內滿水時,軟管口的逆止閥自動關閉,保證水池內的水不流入地下水,同時水位傳感器檢測到地下儲水池內的水位超過預設值,報警器發出報警。
本實用新型不需要人工操作調節,當池外的水位高于池內水位時,可以自動調節地下儲水池的內外水位,以減少地下儲水池的內外水壓差,以保證池體結構不因抗浮不滿足要求而破壞,達到水池抗浮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還能夠避免地下儲水池的內外水混合相互污染問題。本實用新型不適用于地下儲水池內水質量標準比地下水質量標準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