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過濾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基樁低應變動測錘擊激振力的自動裝置。
背景技術:
低應變檢測技術:將樁視為一維彈性桿件,當樁頂受到一瞬態激勱(脈沖力)時,由樁頭激發產生的彈性波沿樁身往下傳播。當遇到樁身阻抗Z變化界面時,要產生反射和透射。彈性波在樁身內傳播遇到樁身阻抗界面時是垂直入射和反射的,這樣裝置于樁頂的傳感器就可以接收到阻抗變化界面反射的彈性波,根據該波形的接受時間與相位可以分析樁身完整性。
目前低應變檢測中,主要采用人工持手錘對樁頂進行錘擊以產生激振力。該方法作業強度大,激振力不穩定,并且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樁低應變動測錘擊激振力的自動裝置,其可以實現自動化錘擊,省時省力、錘擊力均勻穩定、安全系數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基樁低應變動測錘擊激振力的自動裝置,其包括:底座;安裝于底座的升降調節支撐柱;安裝于升降調節支撐柱的正反轉馬達組件,其接于控制裝置;安裝于正反轉馬達組件的激振錘;底座安裝有接于控制裝置的正反轉馬達組件控制開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提供的基樁低應變動測錘擊激振力的自動裝置通過腳踏式開關而控制激振錘進行自動錘擊,使得錘擊的力量更加均勻、穩定,同時大幅度的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進一步,升降調節支撐柱包括:安裝于底座的下固定桿,其內設置有軸向布置的調節孔;安裝于下固定桿中的上連桿;下固定桿的桿壁設置有高度調節裝置。
進一步,升降調節支撐柱為氣缸升降組件。
進一步,正反轉馬達組件控制開關采用腳踩式踏板結構。
進一步,底座為三爪支腳結構。
進一步,三爪支腳結構設置有高度調節機構。
附圖說明
圖1為基樁低應變動測錘擊激振力的自動裝置側視圖;
圖2為基樁低應變動測錘擊激振力的自動裝置正視圖。
圖3為圖1狀態下底座的俯視圖;
圖4為圖1狀態下錘擊系統俯視圖;
圖5為圖2狀態下底座的俯視圖;
圖6為圖2狀態下錘擊系統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基樁低應變動測錘擊激振力的自動裝置(以下簡稱“本裝置”),參見圖1-6,其包括:底座1;安裝于底座的升降調節支撐柱,升降調節支撐柱包括:安裝于底座的下固定桿3,其內設置有軸向布置的調節孔;安裝于下固定桿中的上連桿4;下固定桿的桿壁設置有高度調節裝置7;安裝于升降調節支撐柱的正反轉馬達組件5,其接于控制裝置;安裝于正反轉馬達組件的激振錘6;底座安裝有接于控制裝置的正反轉馬達組件控制開關。
從上述內容不難發現,基樁低應變動測錘擊激振力的自動裝置通過腳踏式開關而控制激振錘進行自動錘擊,使得錘擊的力量更加均勻、穩定,同時大幅度的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眾所周知的是,反復的彎腰是容易造成人體疲勞的,鑒于此,整個裝置的正反轉馬達組件控制開關采用腳踩式踏板結構2,當需要開啟激振錘6進行動作時,直接腳踏腳踩式踏板結構2就可以開啟工作模式,反之,則停止工作。
本裝置的工作步驟為:
1、將本裝置放置于樁邊地面適合位置,使用高度調節裝置,將激振錘落錘高度調節至樁頂;
2、踩下腳踏板,開始自動錘擊;
3、抬起腳踏板,結束自動錘擊,將裝置移至下一根檢測樁位,以此類推。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基樁低應變動測錘擊激振力的自動裝置,其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改進之處在于,升降調節支撐柱為氣缸升降組件。
具體而言,升降調節之處柱的氣缸升降組件可連接于控制裝置,而在底座設置氣缸升降組件的高度調節按鈕,例如前述的腳踏式控制開關,從而實現高度調節的自動化。
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基樁低應變動測錘擊激振力的自動裝置,其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改進之處在于,底座為三爪支腳結構,并且,三爪支腳結構設置有高度調節機構,例如在三爪支腳結構的底部設置支撐底盤,而支撐底盤通過調節螺桿而與三爪支腳結構進行連接,當整個裝置的水平度不達標的情況下,可通過調節螺桿而使得整個裝置趨于穩定工作所需達到的水平度。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