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水下施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水下施工用吸泥器。
背景技術:
吸泥器是水下施工吸除淤泥的主要設備,其在進行破碎傳輸淤泥作業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而吸泥器外周的水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不能將這些熱量及時傳走,一種可以解決這種問題的水下施工用吸泥器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開發。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簡單、散熱速度快,作業穩定性高的水下施工用吸泥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水下施工用吸泥器,包括吸罩、外殼、破碎傳輸腔、過濾網、隔板、驅動電機、傳送腔、工作腔、轉軸、螺旋破碎槳、連接法蘭、防磨涂層、冷卻盤管、進水口、微型水泵、導線穿孔。
所述外殼底端開口,頂端閉口,開口處設有過濾網,開口端的底部設有吸罩;
所述外殼內由隔板分隔成破碎傳輸腔和工作腔,所述破碎傳輸腔內設有同軸心設置的轉軸,所述轉軸上設有螺旋破碎槳,所述轉軸通過聯軸器固定在驅動電機的輸出端上,所述破碎傳輸腔的內壁上設有防磨涂層。
所述驅動電機設置在工作腔內,所述工作腔內還設有與破碎傳輸腔相連通的傳送腔,所述傳送腔與設置在吸罩頂端的連接法蘭相連通,所述工作腔內灌裝有傳熱膠,所述傳熱膠上設有導線穿孔。
所述冷卻盤管盤繞在外殼的外部,所述冷卻盤管的進水口處設有微型水泵。
所述防磨涂層包括設置在內的氮化鉻涂層和設置在外的氮化鈦涂層。
所述外殼的頂部設有吊環。
所述微型水泵的端口上設有過濾裝置。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1、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水下施工的吸泥作業更加方便,可對泥沙進行過濾,破碎,傳輸,配合水泥泵將水下泥沙泵出;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防止水泥泵堵塞等優點。
2、降溫快,作業穩定性高,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吸罩,2-外殼,3-破碎傳輸腔,4-過濾網,5-隔板,6-驅動電機,7-傳送腔,8-工作腔,9-轉軸,10-螺旋破碎槳,11-連接法蘭,12-防磨涂層,13-冷卻盤管,14-進水口,15-微型水泵,16-導線穿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水下施工用吸泥器,包括吸罩1、外殼2、破碎傳輸腔3、過濾網4、隔板5、驅動電機6、傳送腔7、工作腔8、轉軸9、螺旋破碎槳10、連接法蘭11、防磨涂層12、冷卻盤管13、進水口14、微型水泵15、導線穿孔16。
外殼2底端開口,頂端閉口,開口處設有過濾網4,開口端的底部設有吸罩1。
外殼2內由隔板5分隔成破碎傳輸腔3和工作腔8,破碎傳輸腔3內設有同軸心設置的轉軸9,轉軸9上設有螺旋破碎槳10,轉軸9通過聯軸器固定在驅動電機6的輸出端上,破碎傳輸腔3的內壁上設有防磨涂層12。
驅動電機6設置在工作腔8內,工作腔8內還設有與破碎傳輸腔3相連通的傳送腔7,傳送腔7與設置在吸罩1頂端的連接法蘭11相連通,工作腔8內灌裝有傳熱膠,傳熱膠上設有導線穿孔16。
冷卻盤管13盤繞在外殼2的外部,冷卻盤管13的進水口14處設有微型水泵15。
所述防磨涂層12包括設置在內的氮化鉻涂層和設置在外的氮化鈦涂層。
所述外殼2的頂部設有吊環。
所述微型水泵15的端口上設有過濾裝置。
本實例的工作過程:使用時,將連接有水泥泵的管道連接在連接法蘭11上,將本裝置下放到水底,啟動驅動電機6,驅動電機6帶動轉軸9旋轉,螺旋破碎槳10具有破碎和傳輸的作用,淤泥通過過濾網4的過濾后,進入到破碎傳輸腔3內,經由螺旋破碎槳10的破碎和傳輸向上運動,通過傳送腔7傳送至連接在連接法蘭11的管道內,在吸泥泵的作用下導出本裝置。
冷卻盤管13可充分利用作業環境中的水,在微型水泵15的作用下,水在冷卻盤管13內不停流動,加速破碎傳輸腔3、工作腔8內的熱量向外傳導,提高本裝置作業的穩定性,延長本裝置的使用壽命。
氮化鉻涂層、氮化鈦涂層具有雙重防磨損的作用,防止泥沙不斷與外殼2內壁發生摩擦,造成磨損。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