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坐式馬桶,具體涉及一種可折疊的新型坐式馬桶。
背景技術:
由于坐式馬桶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尤其是對于老人和身體比較虛弱的人群,因此坐式馬桶非常普及。但是坐式馬桶占地空間大,對于原本空間就比較小的衛生間而言,如果裝上坐式馬桶會使得衛生間顯得十分狹小,而且使衛生間整體看起來也不整潔,美觀,并且在馬桶的周圍還會形成一些衛生死角,藏污納垢,很難打掃。另外,現有的坐式馬桶高度都是一定的,不可調整,無法適應不同身高的人群,如小孩和大人。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減少空間占用的新型馬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具體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馬桶,包括支撐本體、坐便器本體,電動垂直升降機構、電動翻轉機構和伸縮管,所述坐便器本體設置有便池,所述便池底部設置有排污口,所述坐便器本體與所述支撐本體通過鉸接軸鉸接,所述支撐本體通過所述電動垂直升降機構的驅動沿豎直方向升降,所述伸縮管的一端與所述排污口密封連接,所述伸縮管的另一端與排污管道密封連接,所述電動翻轉機構用于驅動所述坐便器本體繞所述鉸接軸旋轉。
優選地,所述電動垂直升降機構包括電動驅動組件和固定組件,所述支撐本體通過所述固定組件滑動設置于墻體,所述電動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支撐本體沿豎直方向升降運動。
優選地,所述電動驅動組件包括齒板、齒輪和第一電機,所述齒輪設置于所述支撐本體,所述齒板固定于墻體,所述齒輪與所述齒板嚙合,所述第一電機用于驅動所述齒輪旋轉,所述固定組件包括至少兩個卡槽、與所述卡槽對應設置的滑塊及與所述卡槽對應設置的連接板,所述卡槽分別固定設置于所述齒板兩側的墻體,所述滑塊分別設置于所述卡槽內,所述連接板的一端分別與所述支撐本體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卡槽、滑塊和連接板,所述卡槽固定設置于墻體,所述滑塊設置于所述卡槽內,所述連接板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本體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的另一端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所述電動驅動組件包括至少兩個齒板,與所述齒板對應設置的齒輪和第一電機,所述齒板分別固定設置于所述卡槽兩側的墻體,所述齒輪分別與所述齒板嚙合,所述第一電機用于驅動所述齒輪旋轉。
優選地,所述電動翻轉機構包括線性電機和推桿,所述線性電機設置于所述支撐本件,所述推桿的一端與所述線性電機連接,所述推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坐便器本體鉸接,所述線性電機用于驅動所述推桿伸縮運動。
優選地,所述電動翻轉機構包括第二電機、轉軸和曲柄,所述第二電機設置于所述支撐本體,所述曲柄的前端與所述坐便器本體鉸接,所述第二電機用于通過所述轉軸驅動所述曲柄運動。
優選地,設置有便池排污管和連接管,所述便池排污管水平設置于所述便池本體內,且所述便池排污管的一端與所述排污口連接,所述便池排污管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管連通,所述伸縮管與所述連接管螺紋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軟管,所述支撐本體內設置有用于沖洗所述便池的水箱,所述坐便器本體內設置有與所述水箱連通的沖水腔,所述沖水腔設置有多個與所述便池連通的沖水孔,所述軟管的一端與所述水箱的出水管連通,所述軟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沖水腔連通。
優選地,所述支撐本體內還設置有容置位和儲物箱,當收起所述坐便器本體時,所述坐便器本體裝設于所述容置位內。
優選地,所述便池的表面設置為琺瑯層。
本發明的新型馬桶包括支撐本體、坐便器本體、電動垂直升降機構、電動翻轉機構和伸縮管,所述坐便器本體設置有便池,所述便池底部設置有排污口,所述坐便器本體與所述支撐本體通過鉸接軸鉸接,所述支撐本體通過所述電動垂直升降機構的驅動沿豎直方向升降,所述伸縮管的一端與所述排污口密封連接,所述伸縮管的另一端與排污管道密封連接,所述電動翻轉機構用于驅動所述坐便器本體繞所述鉸接軸旋轉。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新型馬桶將坐便器本體與支撐本體鉸接,并通過電動翻轉機構使坐便器本體可繞坐便器本體與支撐本體的鉸接軸旋轉,在不使用坐便器時,可以將坐便器本體收起,減少了坐便器占用衛生間的空間,同時也使衛生間更整潔、便于打打掃;同時可通過電動垂直升降機構來調節支撐本體的高度從而調節坐便器本體的高度,使該馬桶可以適應小孩和大人等不同身高的人群;另外,設置有伸縮管,并將伸縮管的一端與排污口密封連接,將伸縮管的另一端與排污管道密封連接,使坐便池本體不管是水平設置、豎直設置或者是在旋轉的過程中,便池始終與排污管道連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新型馬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齒板及卡槽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新型馬桶放下坐便器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新型馬桶收起坐便器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齒板及卡槽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新型馬桶放下坐便器狀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新型馬桶收起坐便器狀態示意圖;
圖中,1、墻體;10、固定板;2、支撐本體;21、容置位;22儲物箱;23、水箱;3、坐便器本體;31、便池;32、排污口;33、沖水腔;34沖水孔;35、便池排污管;36、連接管;4、伸縮管;51、齒輪;52、齒板;61、卡槽;62、滑塊;63、連接板;71、線性電機;72、推桿;73、轉軸;74、曲柄;8、軟管;9、排污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馬桶,包括支撐本體2、坐便器本體3、伸縮管4、電動垂直升降機構和電動翻轉機構。其中,坐便器本體3設置有便池31,在便池31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32。
支撐本體2通過電動垂直升降機構的驅動可沿墻體1做豎直升降運動,坐便器本體3的與支撐本體2的下端通過鉸接軸鉸接,伸縮管4的一端與排污口32密封連接,伸縮管4的另一端與排污管道9密封連接。電動翻轉機構用于驅動坐便器本體3繞坐便器本體3與支撐本體2的鉸接軸旋轉。當使用坐便器時,電動翻轉機構驅動坐便器本體3向遠離支撐本體2的方向旋轉使坐便器本體3水平設置,當不使用坐便器時,電動翻轉機構驅動坐便器本體3向支撐本體2的方向旋轉使坐便器本體3豎直設置。
電動垂直升降機構包括電動驅動組件和固定組件,支撐本體2通過固定組件滑動設置于墻體1,電動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支撐本體2沿豎直方向升降運動。在本實施例中,電動驅動組件包括齒板52、與齒板52對應的齒輪和第一電機。齒板52固定設置于墻體1,齒輪51設置于支撐本體2,齒輪51和齒板52嚙合。通過第一電機的驅動使齒輪51旋轉從而使支撐本體2沿豎直方向升降。
固定組件包括兩個卡槽61、與卡槽61對應設置的滑塊62及與滑塊62對應設置的連接板63。兩個卡槽61分別固定于齒板52的兩側的墻體1,兩個滑塊62分別設置于兩個卡槽61內,兩個連接板63的一端分別與兩個卡槽61內的滑塊62固定連接,兩個連接板63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支撐本體2。當第一電機驅動齒輪51旋轉從而使支撐本體2沿豎直方向升降時,滑塊62也隨之在卡槽61內沿豎直方向升降移動。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固定板10,齒板52固定于固定板10中部,兩個卡槽61分別固定于齒板52兩側的固定板10,而固定板10通過螺釘固定于墻體1。
電動翻轉機構包括推桿72和用于驅動推桿72伸縮運動的線性電機71,線性電機71設置于支撐本體2,推桿72的一端與線性電機71連接,推桿72的另一端與坐便器本體3鉸接。當使用坐便器時,通過線性電機71驅動推桿72向支撐本體2外伸,使坐便器本體3水平設置,當不使用坐便器時,通過線性電機71驅動推桿72向支撐本體2內縮,從而使坐便器本體3豎直設置。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兩套電動翻轉機構,兩套電動翻轉機構分別設置于支撐本體2的兩側。
在本實施例中,還設置有便池排污管35和連接管36,便池排污管35水平設置,且便池排污管35的一端與排污口32連接,便池排污管35的另一端與連接管36密封連接。連接管36的內表面設置有螺紋,伸縮管4的一端與連接管36螺紋連接,伸縮管4的另一端與排污管道9密封連接。通過設置有便池排污管35并將該便池排污管35水平設置,可以使連接管36與便池排污管35及伸縮管4連接的更穩固,連接管36也不易因腐蝕而掉落。
支撐本體2設置有容置位21、儲物箱22、用于沖洗便池31的水箱23。其中,水箱23的內部結構與現有馬桶水箱的內部結構相同,而便池本體3內設置有沖水腔33,沖水腔33通過軟管8與水箱23的出水管連通,且沖水腔33設置有多個與便池31連通的沖水孔34。在本實施例中,將沖水腔33通過軟管8與水箱23的出水管連通,使坐便器本體3無論是水平設置、豎直設置還是在旋轉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沖水腔33與水箱23的出水管連通。
當不使用坐便器時,通過線性電機71的驅動使坐便器本體3豎直裝設于容置位21內,防止坐便器內的氣味向外流出。而儲物箱22設置有兩個,分別位于水箱23的兩側,用于裝放電機及其他雜物。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便池31的表面為琺瑯層,使坐便器更易于沖洗,且沖洗更干凈。
實施例2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馬桶與實施例1的馬桶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僅在于,本實施例的固定組件包括卡槽61、滑塊62和連接板63,卡槽61固定設置于固定板10的中部,滑塊62設置于卡槽61內,連接板63的一端與支撐本體2固定連接,連接板63的另一端與滑塊62固定連接。電動驅動組件包括兩個齒板52,與兩個齒板52對應設置的齒輪51和第一電機,兩個齒板52分別固定于卡槽61兩側的固定板10,兩個齒輪52分別與兩個齒板51嚙合,且兩個齒輪52同軸設置,通過第一電機驅動該軸旋轉從而驅動兩個齒輪51同步旋轉,從而使支撐本體2沿豎直方向升降。
實施例3
如圖6、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馬桶與實施例1的馬桶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僅在于,本實施例的電動翻轉機構包括轉軸73、曲柄74和用于驅動轉軸73旋轉的第二電機。曲柄74的前端與坐便器本體3鉸接,曲柄74的后端與轉軸73連接,通過第二電機驅動轉軸73轉動,進而驅動曲柄74繞轉軸73旋轉從而使坐便器本體3繞坐便器本體3與支撐本體2的鉸接軸旋轉。當使用坐便器時,通過第二電機驅動轉軸73旋轉,進而驅動曲柄74繞轉軸73向容置位21外旋轉使坐便器本體3水平設置,當不使用坐便器時,通過第二電機驅動轉軸73旋轉,進而驅動曲柄74繞轉軸73向容置位21內旋轉使坐便器本體3豎直設置于容置位21內。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兩套電動翻轉機構,兩套電動翻轉機構分別設置于支撐本體2的兩側。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