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干法施工井點管埋設方法。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適用于干法施工井點管埋設方法的專用井點管組件。
背景技術:
井點降水施工用于地下水位比較高的施工環境中,是土方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能疏干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體固結,提高地基強度,同時可以減少土坡土體側向位移與沉降,穩定邊坡,消除流砂,減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于天然地下水以下的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能避免地下水的影響,提供比較干的施工條件,還可以減少土方量、縮短工期、提高工程質量和保證施工安全。
井點降水施工設備主要包括井點管(下部可開有過濾透水孔或者直接再另外安裝濾管)、集水總管和抽水設備等。首先排放總管,再埋設井點,管用彎聯管將井點管與總管連通,然后安裝抽水設備。
普通井點降水施工中井點管的埋設采用水沖法,水沖法分為沖孔與埋管兩個過程,沖孔時先將高壓水泵,利用高壓膠管與孔連接,沖孔管與起重設備吊起,并插在井點的位置上,利用高壓水,又經主沖孔管頭部的噴水小孔,以急速的射流沖刷洗土壤,同時使沖孔管上下左右轉動,邊沖邊下沉,從而逐漸在土中形成孔洞,井孔形成后,拔出沖孔管,立即插入井點管。
但是使用水沖法施工具有以下缺點:1、高壓水沖刷后孔壁的泥土不穩固,容易造成塌土,使井孔變為廢孔;2、噴射沖孔后高壓水變為泥漿水淤積至土層內,后續影響降水效果;3、井孔的孔壁不穩,后續充填濾料時容易在濾料層內夾雜泥土,容易堵塞過濾透水孔,影響降水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干法施工井點管埋設方法。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還提供一種適用于干法施工井點管埋設方法的專用井點管組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干法施工井點管埋設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在預定布管位置將成孔護管豎直夯砸入地下;
b)取出成孔護管內的泥土,形成井孔;
c)將井點管放入成孔護管內,井點管外壁上固定有若干定位支架,定位支架抵靠在成孔護管內壁上;
d)向成孔護管內充填濾料,濾料的填充高度超過井點管下部的過濾透水孔位置;
e)將成孔護管從地下取出,井點管依然留在井孔內;
f)將井孔上端1米的范圍用粘土封住,井點管上端伸出井孔外。
作為優選方案,步驟a)中使用液壓振動錘將成孔護管夯砸入地下。
作為優選方案,步驟b)中使利用螺旋取土機取出成孔護管內的泥土。
采用這樣的方法后,井點管的安裝和濾料的填充都不用擔心井孔的塌土,而且井點管定位準確,不會造成井點管周邊濾料填充不均勻的問題,減少因過濾補充導致泥土堵實過濾透水孔的問題;相比現有的技術,本方法施工的井孔百分之百可用,不會造成無效孔,提高井點降水施工效率。
即便后續成孔護管抽出后,井孔壁塌陷,由于濾料和井點管已經布置到位,也不會影響井點管的正常使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實現上述干法施工井點管埋設方法的專用井點管組件,至少包括井點管,井點管下部側壁開有若干過濾透水孔;
還包括成孔護管和若干定位支架,若干定位支架沿井點管的軸向方向依次固定在井點管側壁外,成孔護管的內徑大于定位支架外輪廓所在圓的外徑,定位支架外壁抵靠在成孔護管內壁上。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本井點管組件更能適用干法施工井點管埋設方法的要求,方便埋設施工;定位支架的作用可以確保井點管處于井孔的中心位置,保證井點管在后續工作中不會傾斜,濾料的厚度均勻。
本井點管組件的定位支架為環形的框架結構,定位支架上開有若干貫穿其上下端面的通孔;采用這樣的結構后,環形的框架結構可以使定位支架更好與成孔護管內孔適配,并且定位支架上設有通孔可以不影響后續濾料的充填。
本井點管組件的成孔護管側壁上部設有兩個起吊孔,吊繩安裝在起吊孔內;采用這樣的結構后,方便后續成孔護管的取出。
本井點管組件的成孔護管側壁上端設有與液壓振動錘配合的環狀凸臺;采用這樣的結構后,方便與液壓振動錘配合,而且后續可以配合配合將成孔護管取出。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本井點管組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本井點管組件實施例定位支架的俯視圖。
圖3是實施例一本干法施工井點管埋設方法的狀態圖之一。
圖4是實施例一本干法施工井點管埋設方法的狀態圖之二。
圖5是實施例二本井點管組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2所示
為本井點管組件包括井點管2、成孔護管1和若干定位支架3。
成孔護管1為一段長直管,成孔護管1上、下開口,成孔護管1側壁上部設有兩個起吊孔11,吊繩12安裝在起吊孔11內;井點管2也為一段長直管,井點管2的下部的濾管部分,井點管2下部側壁開有多個過濾透水孔21,外面還要包土工濾布,濾管的開孔率一般是25%-30%,包濾布之前,管外一般還有間隔發布4mm直徑的墊筋,起架空的作用,分布間距一般是100mm-150mm(井點管2下部也可以設置單獨的濾水管)。
井點管2沿其軸向方向依次焊接有三個定位支架3,定位支架3為環形的框架結構,定位支架3包括第一定位環31、第二定位環32和五根支撐桿33,第一定位環31內孔契合井點管2外壁,并且第一定位環31與井點管2外壁焊接,第二定位環32的直徑大于第一定位環31,第二定位環32套在第一定位環31外側,第二定位環32與第一定位環31之間通過支撐桿33焊接固定,框架結構的定位支架3內部之間存在間隙且構成五個貫穿定位支架3上、下端面的通孔34,成孔護管1的內徑大于定位支架3外輪廓所在圓的外徑。
以下結合上述井點管組件具體介紹本干法施工井點管埋設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確定預定布管位置,使用液壓振動錘將成孔護管1豎直夯砸入地下,成孔護管1側壁上部的起吊孔11裸露在地面上側;
b)利用螺旋取土機取出成孔護管1內的泥土,形成井孔,由于外側的泥土被成孔護管1阻隔,所以井孔不會塌土;
c)將井點管2放入成孔護管1內,井點管2外壁上的定位支架3分別抵靠在成孔護管1的內壁上,定位支架3可以確保伸入成孔護管1內的井點管2不發生傾斜;
d)向成孔護管1內充填濾料4,濾料4的填充高度超過井點管2下部的過濾透水孔21位置,在定位支架3的作用下,井點管2處于井孔的中心位置,濾料4填充時,不會造成井點管2周邊濾料4填充不均勻的問題,減少因過濾補充導致泥土堵實過濾透水孔21的問題,如圖3所示;
e)利用成孔護管1起吊孔11上的吊繩12將成孔護管1從地下取出,井點管2依然留在井孔內,由于成孔護管1在抽離的同時會造成濾料4產生振動,進而使濾料4填充更為密實,井點管2的位置不受成孔護管1影響,而且濾料4已經填充完畢,在抽出成孔護管1后,即便井孔發生塌土,也不會影響井點管2的正常使用;
f)將井孔上端用1米的范圍黏土5或其他材料封住,井點管2伸出井孔外,完成井點管2的埋設施工,如圖4所示。
實施例二
如圖5所示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僅在于:成孔護管1’的上端,不需開起吊孔,而是設有與拔管的設備配合卡合凸環13’,卡合凸環13’可以與液壓錘、電動振搗錘等設備配合,完成成孔護管1’的拔管作業。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兩種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