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底無刃腳雙壁鋼圍堰。
背景技術:
圍堰是指在水利、水運工程建設中,為建造永久性水利設施,修建的臨時性圍護結構。其作用是防止水、土進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圍堰內排水、開挖基坑、修筑建筑物。
近年來,隨著全國推進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每年都有較多的農田水利工程施工項目開工,比如防汛抗旱工程,農業灌溉工程,渠道工程,渡槽工程等等,在開展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同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工程技術問題,因此尋求一種結構簡單、修建方便、擋水性能好、結構強度高的圍堰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底無刃腳雙壁鋼圍堰,結構簡單、修建方便、擋水性能好、改善了內支撐結構受力,結構強度高。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底無刃腳雙壁鋼圍堰,4排樁基插入水域底部土層中且相互之間形成正方形的合圍空間,所述合圍空間的四角加上斜撐,所述樁基的頂部外側設有一橫向支撐梁與所述斜撐形成多邊形結構的核心受力區;所述樁基之間設有拉緊鋼絲,所述樁基由相互平行的兩排無底無刃腳雙壁鋼組成,還包括圍檁,所述圍檁對稱橫設于兩排所述無底無刃腳雙壁鋼相背的外側且通過拉桿固定;所述兩排無底無刃腳雙壁鋼之間填充有多個填充層,且多個填充層中土填充層和土石填充層彼此間隔設置,所述土石填充層為由多個土石填充體形成,所述土石填充體為由在一個鋼絲網袋內裝填土和石塊所制成。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作如下改進:
可選的,所述橫向支撐梁外側連接有若干個固定于地面的三角形支撐塊。
可選的,相鄰兩個填充層之間還橫向設置有第一加強鋼筋,所述兩排無底無刃腳雙壁鋼之間還設置有從上向下貫穿多個填充層的第二加強筋,所述第一加強筋和所述第二加強筋彼此固定連接在一起。
可選的,還包括土工膜,設于兩排所述無底無刃腳雙壁鋼相對的內側及所述水域的底部土層表面。
可選的,相鄰所述樁基之間設置有連接鋼絲。
可選的,所述拉桿沿所述圍檁方向間隔設置。
可選的,所述拉桿為鋼筋。
可選的,所述樁基穿過所述水域底部的泥炭質土層并埋入下一土層1米至2米。
可選的,所述樁基露出所述水域底部土層之上的長度與埋入所述水域底部土層中的長度比為1:1至1:2。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的合圍空間為正方形,所述合圍空間的四角加上斜撐,所述樁基的頂部外側設有一橫向支撐梁與所述斜撐形成多邊形結構的核心受力區。這樣的支撐結構將圍堰內支撐結構的正方形結構轉化為多邊形結構形式,這樣可以將內支撐結構的斷面減到最小。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內支撐結構受力,從而可以采用最小的內支撐斷面,節約工程材料。
2、本實用新型設有土填充層和土石填充層制成,所述土石填充層為由多個土石填充體形成,所述土石填充體為由在一個鋼絲網袋內裝填土和石塊所制成。當水流沖擊圍堰結構時,由于石塊填充體內的石塊處于一種松散的狀態,更易于抵消水流的沖擊力,進而為圍堰主體提供保護。本實用新型的圍堰結構更耐沖擊,且強度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無底無刃腳雙壁鋼圍堰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樁基的剖視圖;
其中,1-樁基,2-無底無刃腳雙壁鋼,3-斜撐,4-橫向支撐梁,5-拉桿,6-圍檁,7-土填充層,8-土石填充層,9-土工膜,10-三角形支撐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權利要求書和下面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底無刃腳雙壁鋼圍堰,如圖1和圖2所示,4排樁基1插入水域底部土層中且相互之間形成正方形的合圍空間,所述合圍空間的四角加上斜撐3,所述樁基1的頂部外側設有一橫向支撐梁4與所述斜撐3形成多邊形結構的核心受力區;所述樁基1之間設有拉緊鋼絲,所述樁基1由相互平行的兩排無底無刃腳雙壁鋼2組成,還包括圍檁6,所述圍檁6對稱橫設于兩排所述無底無刃腳雙壁鋼2相背的外側且通過拉桿5固定;所述兩排無底無刃腳雙壁鋼2之間填充有多個填充層,且多個填充層中土填充層7和土石填充層8彼此間隔設置,所述土石填充層8為由多個土石填充體形成,所述土石填充體為由在一個鋼絲網袋內裝填土和石塊所制成。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作如下改進:
在一優選方案中,所述橫向支撐梁4外側連接有若干個固定于地面的三角形支撐塊 10。減小了圍堰壁的受力跨度,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可以更好的增大支撐力,以增加支撐強度。
在一優選方案中,相鄰兩個填充層之間還橫向設置有第一加強鋼筋,所述兩排無底無刃腳雙壁鋼2之間還設置有從上向下貫穿多個填充層的第二加強筋,所述第一加強筋和所述第二加強筋彼此固定連接在一起。形成多個受力點,顯著提高了結構的總體承載力。
在一優選方案中,還包括土工膜9,設于兩排所述無底無刃腳雙壁鋼2相對的內側及所述水域的底部土層表面。
在一優選方案中,相鄰所述樁基1之間設置有連接鋼絲。
在一優選方案中,所述拉桿5沿所述圍檁6方向間隔設置。
在一優選方案中,所述拉桿5為鋼筋。
為了保證圍堰結構的穩定性,在一優選方案中,所述樁基1穿過所述水域底部的泥炭質土層并埋入下一土層1米至2米。其中,所述樁基1露出所述水域底部土層之上的長度與埋入所述水域底部土層中的長度比為1:1至1:2。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是:眾所周知圓形結構具有最佳承受水壓力荷載的特性,但是長方形的圍堰結構形式與橋梁基礎承臺的外形相吻合、可以節省澆筑承臺的模板,因此采用正方形的圍堰結構,將圍堰內支撐結構的核心區域轉化成最接近圓形的多邊形形式,這樣就可以將圍堰承受的水壓力荷載轉化到多邊形的受力核心區域,從而將將兩者優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產生一種新型的圍堰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的合圍空間為正方形,所述合圍空間的四角加上斜撐3,所述樁基1的頂部外側設有一橫向支撐梁4與所述斜撐3形成多邊形結構的核心受力區。這樣的支撐結構將圍堰內支撐結構的正方形結構轉化為多邊形結構形式,這樣可以將內支撐結構的斷面減到最小。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內支撐結構受力,從而可以采用最小的內支撐斷面,節約工程材料。
2、本實用新型設有土填充層7和土石填充層8制成,所述土石填充層8為由多個土石填充體形成,所述土石填充體為由在一個鋼絲網袋內裝填土和石塊所制成。當水流沖擊圍堰結構時,由于石塊填充體內的石塊處于一種松散的狀態,更易于抵消水流的沖擊力,進而為圍堰主體提供保護。本實用新型的圍堰結構更耐沖擊,且強度更好。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