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龍頭,具體是一種水龍頭的出水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水龍頭的取水口一般都是直接連通大氣的,取水時,由于具有較大的水壓,所以水一般都是以水柱形式噴出,此時,若噴在人體上可能會產生痛感,若噴到硬質的物體上會導致水花四濺,影響使用體現,此外,若噴出的水柱是熱水,則四濺的水花可能會導致人體燙傷,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可將噴出的水柱打散,且通過打散處理的水柱充滿氣泡,有效降低其出水水壓,有效避免水花四濺和噴在人體產生痛感的水龍頭的出水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水龍頭的出水結構,包括主體,主體上設有進水口和取水口,進水口通過主體內部的輸水通道連通取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口處設置有取水嘴組件,該取水嘴組件包括整流器,整流器內的整流通道連通主體內的輸水通道,且整流通道內設置有一層以上用于打散水柱的網格部件。通過設置整流器對水柱進行打散處理,降低水柱水壓,而且使其充滿氣泡,有效防止出水壓力過大和水花四濺的現象。
為進一步增加網格部件與水柱的接觸面積,使其打散效率更高,所述網格部件呈錐型、弧型或波浪型等其它非平面形狀。
為提高網格部件的耐用性和防止網格部件長期受壓變型,所述網格部件由耐腐蝕的金屬或塑料制成,且具有一定鋼性。
所述取水嘴組件還包括柱狀的出水接頭,出水接頭與整流器緊貼配合,取水口突出有內軟管,內軟管與出水接頭相互套接,內軟管一端連通主體內的輸水通道,另一端連通出水接頭內的接頭通道,接頭通道連通整流通道。主體與取水嘴組件的通道連通依靠內軟管和出水接頭實現,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為進一步提高內軟管與出水接頭裝配的穩固性,所述出水接頭上設有一條以上環形凹槽,內軟管套接出水接頭后,環形凹槽對應卡接有C型卡墊,C型卡墊可將內軟管緊密的壓在出水接頭上,使兩者結構更加穩定可靠。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過設置帶網格部件的整流器,將水柱打散,降低其出水壓力以及使其充滿氣泡,有效防止用戶被噴到時產生痛感和水花四濺等影響使用體現的現象發生;
2.內軟管與出水接頭的連接方式不但裝配簡單便捷,而且性能可靠,彼此的連接更加穩固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局部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取水嘴組件的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網格部件單層且呈錐型設置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網格部件單層且呈弧型設置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網格部件單層且呈波浪型設置的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網格部件雙層且呈錐型設置的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網格部件雙層且呈弧型設置的剖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網格部件雙層且呈波浪型設置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圖3,本水龍頭的出水結構,包括主體1,主體1上設有進水口101和取水口102,進水口101通過主體1內部的輸水通道連通取水口102,以實現水源的輸送;取水口102處設置有取水嘴組件,該取水嘴組件包括整流器10,整流器10內的整流通道連通主體1內的輸水通道,且整流通道內設置有一層用于打散水柱的網格部件1001。取水時主體1內的水源以水柱形式經取水口102噴出,且到達整流器10,水柱經過網格部件1001的打散處理后再噴出被使用,通過整流器對水柱進行打散處理,降低水柱水壓,而且使其充滿氣泡,有效防止出水壓力過大和水花四濺的現象。打散后的水柱不但直接噴在人體上不會產生痛感,而且噴在硬質物體上不會產生四濺的水花,防止濺濕或燙傷用戶,使用更加安全且貼心。
進一步地,為增加網格部件1001與水柱的接觸面積,使其打散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網格部件1001呈錐型設置,其凸起的方向與出水方向互逆;此外,網格部件1001還可以呈弧型(參見圖4)或波浪型(參見圖5)等其它非平面形狀。非平面的形狀除可有效增加打散面積外,還可避免水柱與網格部件1001垂直接觸,導致網格部件1001受壓過大,非平面形狀通常具有斜面,根據力學,水柱噴在斜面上的壓力相對較小,有效減少網格部件1001所承受的壓力。
進一步地,為提高網格部件1001的耐用性和防止網格部件1001長期受壓變型,網格部件1001由耐腐蝕的金屬制成,且具有一定鋼性。
進一步地,取水嘴組件還包括柱狀的出水接頭8,出水接頭8與整流器10緊貼配合,取水口102突出有內軟管2,內軟管2與出水接頭8相互套接,內軟管2一端連通主體1內的輸水通道,另一端連通出水接頭8內的接頭通道,接頭通道連通整流通道。主體1與取水嘴組件的通道連通依靠內軟管2和出水接頭8實現,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進一步地,為提高內軟管2與出水接頭8裝配的穩固性,出水接頭8上設有兩條環形凹槽801,內軟管2套接出水接頭8后,環形凹槽801對應卡接有C型卡墊5,C型卡墊5可將內軟管2緊密的壓在出水接頭8上,使兩者結構更加穩定可靠,不易松脫。
進一步地,取水嘴組件還包括用于定位內軟管2的緊固圈3、用于使取水口102與出水接頭8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4、用于防止逆流的止逆墊6、用于包覆保護各部件的外殼11、用于使出水接頭8與外殼11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9。
第二實施例,參見圖6,本水龍頭的出水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網格部件1001呈錐型設置,且疊置式設置兩層;此外,網格部件1001還可以呈弧型設置,且彼此對稱的設置兩層(參見圖7),或者,網格部件1001還可以呈波浪型設置,且疊置式設置兩層(參見圖8)。
上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