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邊坡綠化防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模塊式邊坡防護綠化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框格護坡主要是用毛石、卵石或預制的空心磚在人工開挖的軟質邊坡面上,按正方形或菱形干砌或漿砌形成骨架,框格中間種草,以減少地表水對坡面的沖刷,減少水土流失,從而達到護坡和保護環境的目的。近年來,框格護坡技術出現了許多新型式,如現澆混凝土格子梁錨固工法,日本的PC格構錨固工法和Q&S框架工法。但是以上施工方法都需要較大的錨固力,對錨桿深度有較大要求,甚至有的錨固深度要達到二三十米,因此對地層要求較高,很容易發生整體式坍塌。此外,現有邊坡在其下側往往沒有擋土混凝土墻,而是直接將混凝土環鋪設在邊坡上,使得在下雨的時候會造成混凝土環也隨之滑落,此種設計很容易使單個混凝土環破損,最后是現有的該類設施外側往往沒有防護網,因此對植被而言,很容易受到損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模塊式邊坡防護綠化結構,可以解決容易發生整體式坍塌的問題,有效防止邊坡的坍塌滑落,使得混凝土環內部的土壤和植被更加安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模塊式邊坡防護綠化結構,包括平鋪并覆蓋需防護的整個坡面上的多個混凝土環,各相鄰的混凝土環之間通過錨釘連接,各混凝土環上固定安裝有防護網固定環,位于上方的防護網固定環和位于下方的防護網固定環之間連接有防護邊筋,相鄰的兩根防護邊筋之間形成三角形區域,三角形區域內鋪設有防護網,防護網通過雙向掛鉤與防護邊筋固定環連接,各防護邊筋固定環與相對應的防護網固定環固定連接,混凝土環內設置有綠化種植區。
防護網為外部刷有防腐層的三角形防護網。
混凝土環為四角為倒角的矩形環。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模塊式邊坡防護綠化結構,通過各個混凝土環直接用錨釘連接,且在混凝土環下側鋪設一條底邊防護,可有效防止邊坡的滑落,其次是在混凝土環外側鋪設一層防護網,且防護網可以拆卸,使得混凝土環內部的土壤和植被更加安全,,可以解決容易發生整體式坍塌的問題,有效防止邊坡的坍塌滑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混凝土環連接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防護網、防護邊筋和混凝土環的連接細部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模塊式邊坡防護綠化結構,包括平鋪并覆蓋需防護的整個坡面上的多個混凝土環7,各相鄰的混凝土環7之間通過錨釘6連接,各混凝土環7上固定安裝有防護網固定環2,位于上方的防護網固定環2和位于下方的防護網固定環2之間連接有防護邊筋4,相鄰的兩根防護邊筋4之間形成三角形區域,三角形區域內鋪設有防護網5,防護網5通過雙向掛鉤3與防護邊筋固定環1連接,各防護邊筋固定環1與相對應的防護網固定環2固定連接,混凝土環7內設置有綠化種植區8。
防護網5為外部刷有防腐層的三角形防護網。
混凝土環7為四角為倒角的矩形環。
混凝土環7外圍長度為150厘米,寬度為100厘米,內圍長度為145厘米,寬度為95厘米,高度為10厘米。
混凝土環8之間通過錨釘6固定在邊坡上,且錯落平鋪在邊坡上。
錨釘6優選為“U”型錨釘,其深入底下部分大約為混凝土環7高度的兩倍,以保證穩定性。待連接固定完畢后,在混凝土環7中均勻的鋪一定厚度的土壤,形成綠化種植區8,然后進行植物栽植或種子撒播。
本實用新型的鋪設及實施邊坡防護綠化的方法如下:
步驟1:對坡面進行清整后先在道路邊坡的兩側下方位置修建一條底邊防護9;
步驟2:將混凝土環7錯落堆設在底邊防護9的上側,且相鄰混凝土環7用錨釘6固定在邊坡上;
步驟3:步驟2完成后,在各混凝土環7中鋪設一定厚度的土壤后,環內可移栽植物或種子撒播;
步驟4:隨后在混凝土7的外側鋪設一層防護網層,所述防護網層由多塊防護網5組成,各防護網5通過雙向掛鉤3固定在防護邊筋固定環1上,
步驟5:最后將防護邊筋固定環1與混凝土環7上的防護網固定環2固定連接,整個過程既完成一次該邊坡防護綠化結構的工作。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