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設施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水利溝渠U型槽成型設備。
背景技術:
U型槽成型機是一種用來生產制作水泥U型槽構件的機器,廣泛應用于農田水利建設。
現在,U型槽成型機上料的過程中都是通過工人用鐵鍬進行上料,通過下模的震動來使水泥漿進入到下模型腔中,在上料的過程中會有水泥漿灑落到地面上,產生浪費,散落到地面的水泥漿長時間不清理的話會硬化,附著在模具框架上,清理過程費時費力,在上料的過程中需要兩到三人進行上料,浪費人工;在下料時,需要將第一下模打開,將U型槽取出,這種方式每生產一個U型槽都要將第一下模打開、關閉一次,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外模分為兩塊,在合縫處會露出水泥漿面,廢品率較高,維護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省時省力,廢品率低的水利溝渠U型槽成型設備。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水利溝渠U型槽成型設備,包括模具框架、上模、下模和上料機構,所述上模和下模支撐在模具框架內,所述上料機構位于模具框架后方,所述模具框架包括立柱和底座,所述下模包括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第一下模活動安裝在模具框架上,第二下模固定在模具框架上,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配合成型腔,所述上料機構包括絞龍、絞龍殼體、支撐架和傳送帶,所述絞龍支撐在絞龍殼體上,絞龍殼體固定在支撐架下端,所述傳送帶支撐在支撐架上,所述支撐架下方設有行走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立柱左右各設有一個,立柱焊接在底座上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下模為中空的殼體結構,第二下模分為前端的圓柱形凸起和后端的正方體形凸起,第二下模焊接在模具框架上;
所述第二下模上端設有凸起,所述凸起底端面形狀與第二下模上端面形狀相同,凸起分為前端的半圓錐形凸起和后端的三角形凸起,凸起為中空的結構;
所述第二下模內部固定安裝有震動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模內壁與第二下模側面配合形成型腔,所述第一下模后端設有長條形擋塊,所述長條形擋塊與第二下模后端面緊密接觸;
所述第一下模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支撐臂,所述支撐臂遠離第一下模的一端設有套筒,所述模具框架立柱內側面上下分別設有一個安裝座,兩安裝座之間設有導柱,所述導柱軸線方向垂直,所述套筒內壁與所述導柱外圓柱面配合接觸,所述支撐臂上端面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方設有液壓缸Ⅰ,所述液壓缸Ⅰ缸體上端與模具框架固定連接,液壓缸Ⅰ活塞桿下端與支撐臂通過連接板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上模上方設有液壓缸Ⅱ,液壓缸Ⅱ設有三個,所述液壓缸Ⅱ缸體上端與模具框架固定連接,液壓缸Ⅱ活塞桿下端與上模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絞龍包括第一絞龍和第二絞龍,所述第一絞龍和第二絞龍固定在同一根絞龍軸上,第一絞龍與第二絞龍相向傳動,絞龍軸左右兩端與絞龍殼體轉動連接,絞龍殼體外側固定有絞龍軸電機,絞龍軸電機輸出軸與絞龍軸連接;
所述支撐架傾斜設置,支撐架下端與絞龍殼體焊接在一起,所述支撐架內設有加強筋。
進一步地,所述行走裝置包括支撐桿和萬向輪,所述支撐桿設有四根,兩兩對稱分布,支撐桿采用伸縮桿結構,通過鎖緊螺釘進行鎖緊,支撐桿上端焊接在支撐架下端面;
所述萬向輪設有四個,四個萬向輪分別固定在支撐桿下端面;
靠近模具框架的兩個所述支撐桿前端面下端分別設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前端焊接有限位擋板,所述限位擋板與模具框架底座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傳送帶上下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傳動輥,所述傳動輥兩端固定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與支撐架之間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架外側固定有傳動輥電機,所述傳動輥電機輸出軸與傳動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水利溝渠U型槽成型設備包括模具框架、上模、下模和上料機構,所述上料機構位于模具框架后方,通過上料機構進行自動上料,自動化程度高,在上料的過程減少了水泥漿灑落,防止產生浪費,節省人工,降低成本;震動器可以使得水泥漿更加均勻的分布在型腔中,降低廢品率。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水利溝渠U型槽成型設備所述第一下模截內壁與第二下模側面配合形成型腔,所述第一下模后端設有長條形擋塊,所述長條形擋塊與第二下模后端面緊密接觸,長條形擋塊與第二下模后端面緊密接觸,可以防止水泥漿的泄露,降低廢品率,減少浪費;所述第一下模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支撐臂,所述支撐臂遠離第一下模的一端設有套筒,所述模具框架立柱內側面上下分別設有一個安裝座,兩安裝座之間設有導柱,所述導柱軸線方向垂直,所述套筒內壁與所述導柱外圓柱面配合接觸,所述支撐臂上端面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方設有液壓缸Ⅰ,所述液壓缸Ⅰ缸體上端與模具框架固定連接,液壓缸Ⅰ活塞桿下端與支撐臂通過連接板可拆卸連接,通過液壓缸Ⅰ可以實現第一下模的上下移動,勞動強度低,自動化程度高。
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水利溝渠U型槽成型設備所述絞龍包括第一絞龍和第二絞龍,所述第一絞龍和第二絞龍固定在同一根絞龍軸上,第一絞龍與第二絞龍相向傳動,絞龍軸左右兩端與絞龍殼體轉動連接,絞龍殼體外側固定有絞龍軸電機,絞龍軸電機輸出軸與絞龍軸連接,第一絞龍與第二絞龍相向傳動可以實現水泥漿向中間運輸,工作效率高。
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水利溝渠U型槽成型設備靠近模具框架的兩個所述支撐桿下端前端面分別設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前端焊接有限位擋板,所述限位擋板與模具框架底座接觸,通過限位桿可以實現上料機構的定位,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上料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下模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下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至圖5所示,一種水利溝渠U型槽成型設備,包括模具框架、上模2、下模和上料機構,所述上模2和下模支撐在模具框架內,所述上料機構位于模具框架后方,所述模具框架包括立柱101和底座102,立柱101左右各設有一個,立柱101下端焊接在底座102上表面。通過上料機構進行自動上料,自動化程度高,在上料的過程基本沒有水泥漿灑落到地面上,不會產生浪費,節省人工,降低成本。
所述下模包括第一下模3和第二下模4,所述第一下模3內壁與第二下模4側面配合形成型腔,所述第二下模4為中空的殼體結構,第二下模4分為前端的圓柱形凸起和后端的正方體形凸起,第二下模4焊接在模具框架底座102上;所述第二下模4上端設有凸起,所述凸起底端面形狀與第二下模4上端面形狀相同,凸起分為前端的半圓錐形凸起5和后端的三角形凸起6,凸起為中空的結構;所述第二下模4內部固定安裝有震動器12,震動器12可以使得水泥漿更加均勻的分布在型腔中,降低廢品率。第一下模3活動安裝在模具框架上,所述第一下模3后端設有長條形擋塊7,所述長條形擋塊7與第二下模4后端面緊密接觸,長條形擋塊7與第二下模4后端面緊密接觸,可以防止水泥漿的泄露,降低廢品率,減少浪費;所述第一下模3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支撐臂8,所述支撐臂8遠離第一下模3的一端設有套筒9,所述模具框架立柱101內側面上下分別設有一個安裝座103,兩安裝座103之間設有導柱104,所述導柱104軸線方向垂直,所述套筒9內壁與所述導柱104外圓柱面配合接觸,所述支撐臂8上端面設有連接板11,所述連接板11上方設有液壓缸Ⅰ10,所述液壓缸Ⅰ10缸體上端與模具框架固定連接,液壓缸Ⅰ10活塞桿下端與支撐臂8通過連接板11可拆卸連接。通過液壓缸Ⅰ10可以實現第一下模3的上下移動,勞動強度低,自動化程度高。
所述上模2上方設有液壓缸Ⅱ13,液壓缸Ⅱ13設有三個,三個液壓缸Ⅱ1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液壓缸Ⅱ13缸體上端與模具框架固定連接,液壓缸Ⅱ13活塞桿下端與上模2連接。
所述上料機構包括絞龍、絞龍殼體14、支撐架15和傳送帶16,所述絞龍支撐在絞龍殼體14上,所述絞龍包括第一絞龍17和第二絞龍18,所述第一絞龍17和第二絞龍18固定在同一根絞龍軸19上,第一絞龍17與第二絞龍18相向傳動,第一絞龍17與第二絞龍18相向傳動可以實現水泥漿向中間運輸,工作效率高。絞龍軸19左右兩端與絞龍殼體14轉動連接,絞龍殼體14外側固定有絞龍軸電機20,絞龍軸電機20輸出軸與絞龍軸19連接。所述支撐架15傾斜設置,支撐架15下端與絞龍殼體14焊接在一起,所述支撐架15內設有加強筋151。
所述支撐架15下方設有行走裝置,所述行走裝置包括支撐桿21和萬向輪22,所述支撐桿21設有四根,兩兩對稱分布,支撐桿21采用伸縮桿結構,通過鎖緊螺釘211進行鎖緊,支撐桿21上端焊接在支撐架15下端面;所述萬向輪22位于支撐桿下端,萬向輪22設有四個,四個萬向輪22上端面分別焊接在支撐桿15下端面上;靠近模具框架的兩個所述支撐桿21前端面下端分別設有限位桿23,所述限位桿23前端焊接有限位擋板24,所述限位擋板24與模具框架底座接觸。通過限位桿23可以實現上料機構的定位,操作方便。
所述傳送帶16支撐在支撐架15上,所述傳送帶16上下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傳動輥25,所述傳動輥25兩端固定有傳動軸26,所述傳動軸26與支撐架15之間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架15外側固定有傳動輥電機27,所述傳動輥電機27輸出軸與傳動軸26連接。
在使用過程中,首先將上模2升起,將上料機構推至模具框架后方,限位擋板24與模具框架底座102后端面接觸,此時上料機構上端位于第二下模4上方,啟動絞龍軸電機20和傳動輥電機27,同時啟動震動器12,震動器12開始震動,上料機構通過絞龍與傳送帶16的配合進行上料,水泥漿輸送到第二下模4上端的半圓錐形凸起5和三角形凸起6表面,水泥漿通過半圓錐形凸起5的圓錐面以及三角形凸起6的側面進入到型腔中,震動器12的震動使型腔中的泥漿更加均勻,同時震動器12震動使半圓錐形凸起5的圓錐面以及三角形凸起6的斜面上的水泥漿完全落到型腔中,不需要人工幫助;當型腔中充滿水泥漿時,停止上料,上模2落下進行壓模;壓模結束后,上模2升起,之后升起第一下模3,將U型槽取出,不需要將第一下模3打開后在將U型槽取出,之后將第一下模3落下,進行下一U型槽的壓模成型。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在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