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下水器,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漏下水器的立管。
背景技術:
目前,下水器作為一種用于面盆或者浴缸等處安放的排水裝置,常用于日常廢水的排放。當面盆具有溢出口時,通常選擇帶有開口的下水器。下水器為包括立管、密封墊和螺母等的下水器套件。立管的安裝部設有與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紋。在安裝時,將下水器套件中立管的側面有開口的地方對準面盆溢水的下水出口,然后將密封墊及螺母擰緊即可,密封墊裝設于緊鄰螺母之上。這樣,即使設有密封墊防止漏水,但是密封墊與凸起狀的外螺紋之間仍然具有縫隙,且在螺母擰緊后由于螺母頂壓密封墊,可能導致密封墊因產生不規則形變而與外螺紋之間的縫隙更大。當面盆的水從溢出口流出后,容易于下水套管中立管的開口處漏出。立管和螺母通常為金屬材質,即外螺紋和螺母通常均為金屬材質,二者擰緊后其密封性仍較差。且立管的外螺紋為連續凸起狀,具有引流作用,從而導致具有溢出口的面盆的下水器容易發生漏水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具有溢出口的面盆的防漏下水器的立管。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防漏下水器的立管,所述立管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敞口處裝配有堵頭,且所述第一段的側壁開設有開口,所述第二段設有與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紋,所述第三段為排水管,所述外螺紋呈連續凸起狀,具有復數圈相應連接的凸環,所述第二段沿所述立管的軸向方向至少銑設有一條具有隔斷作用的淺溝槽。
所述淺溝槽的深度由所述凸環的外周沿延伸至所述第二段的外側壁。
所述淺溝槽貫穿于所述外螺紋的各凸環。
所述第二段開設有兩條或三條均勻分布的所述淺溝槽。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漏下水器的立管,通過于第二段銑設淺溝槽,進而阻斷原本連續性的外螺紋,即對原本外螺紋的引流具有隔斷作用,防止漏出的水匯集滴漏。防漏下水器套件中的密封墊裝設于緊鄰防漏下水器套件中的螺母之上,當密封墊和螺母擰緊后,螺母頂壓密封墊,密封墊產生形變,而淺溝槽可為密封墊提供形變空間,最后使得立管的淺溝槽相對于密封墊的部位填充有受擠壓變形成團的密封墊的部分,從而增加密封墊與立管的第二段之間的密封性,進一步防止漏水。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防漏效果好。
進一步地,立管設置兩條或者三條的淺溝槽,可進一步加強密封墊和立管之間的密封性,以及加強隔離作用,使得外螺紋的各圈的凸環均被分隔成復數段,大大削弱其外螺紋的持續性凸起的引流作用,進而即使立管在上述密封性加強后還存在輕微漏水時,也可防止所漏的微量水在外螺紋的引流作用下匯集成滴而產生“滴水”的漏水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防漏下水器的套件的剖視圖。
圖中:
立管-1; 第一段-11;
開口-111; 第二段-12;
凸環-121; 淺溝槽-122;
第三段-13; 堵頭-2;
墊圈-3; 密封墊-4;
螺母-5。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一種防漏下水器的套件,包括相應裝配在一起的立管1、堵頭2、墊圈3、密封墊4和螺母5。以圖1所示的方位為參考方位,立管1包括從上而下依次連接的第一段11、第二段12和第三段13,第一段11的自由端,即上端為敞口狀,其敞口處裝配有堵頭2。第一段11的上端沿呈帽沿狀,第一段11的帽沿與第一段11的側壁之間的連接處形成安裝位,墊圈3的形狀和大小與第一段11的外徑相匹配。墊圈3從立管1的第三段13往第一段11的方向套入,并限位于該安裝位。加強下水器與面盆之間安裝的密封性。第一段11的側壁開設有兩相對設置的開口111,方便面盆水滿溢出后排到下水管。
第二段12的外側壁上設有外螺紋,螺母5設有與該外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外螺紋呈連續凸起狀,具有復數圈相應連接的凸環121,第二段12沿立管1的軸向方向銑設有兩條相對設置的淺溝槽122,淺溝槽122具有隔斷作用,破壞外螺紋的連續性,由于連續性的外螺紋具有持續引流的作用,淺溝槽122可削弱外螺紋的引流作用,防止漏水。淺溝槽122的深度由凸環121的外周沿延伸至第二段12的外側壁,淺溝槽122貫穿于外螺紋的各凸環121,即各凸環121均被兩條相對設置的淺溝槽122阻斷。各凸環121分別形成三相間分布的弧形凸條。需要說明的是淺溝槽122的數量,深度和寬度等均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適應性調整,以防止下水器的漏水。
第三段13的自由端與排水管相套接。密封墊4的形狀和大小與第三段13的外徑相匹配,并與第二段12的外螺紋相匹配。密封墊4從第三段13的自由端即下端套入,并穿行至第二段12。螺母5從第三段13的自由端即下端套入,并旋擰至第二段12相應的外螺紋處,頂在密封墊4的下方,即密封墊4裝設于緊鄰螺母5之上。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漏下水器的立管,通過于第二段12銑設淺溝槽122,進而阻斷原本連續性的外螺紋,即對原本外螺紋的引流具有隔斷作用,防止從開口111漏出的水匯集滴漏。防漏下水器套件中的密封墊4裝設于緊鄰防漏下水器套件中的螺母5之上,當密封墊4和螺母5擰緊后,螺母5頂壓密封墊4,密封墊4產生形變,而淺溝槽122可為密封墊4提供形變空間,最后使得立管1的淺溝槽122相對于密封墊4的部位填充有受擠壓變形成團的密封墊4的部分,從而增加密封墊4與立管1的第二段之間的密封性,進一步防止漏水。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防漏效果好。
進一步地,立管設置兩條淺溝槽122,可進一步加強密封墊4和立管1之間的密封性,以及加強隔離作用,使得外螺紋的各圈的凸環121均被分隔成復數段,大大削弱其外螺紋的持續性凸起的引流作用,進而即使立管1在上述密封性加強后還存在輕微漏水時,也可防止所漏的微量水在外螺紋的引流作用下匯集成滴而產生“滴水”的漏水現象。
上述實施例和附圖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