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應用于百萬機組發電廠,具體涉及一種直流供水系統的排水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發電廠直流供水系統中的一般都采用敞開式喇叭口、明渠等方式進行排水,而上述排水方式的缺點包括排水相對集中,不利于熱量擴散;其中,在與海水連通的排水系統中,還會影響溫升包絡線的面積及取水口的溫升,不利于海生物在冷卻水系統中生長。為減小對海水環境及取水口溫升的影響,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增大取、排水口的距離,減小溫升,但同時也增加了工程造價。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直流供水系統的排水設備,可有效將直流冷卻排水分散,便于熱量擴散。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種直流供水系統的排水設備,具有排水通道;在所述排水通道上設有多個豎直向上的矩形排水箱涵,矩形排水箱涵的斷面面積與排水通道的斷面面積沿所述排水通道的順水流方向均逐漸減小;所述矩形排水箱涵的頂部、排水通道的末端均為密封結構,在矩形排水箱涵的四個側面均設有出水口;其有益效果是可以將排水分散至多個矩形排水箱涵中,根據水流的方向,將排水通道和矩形排水箱涵均設置為變斷面形式,可以使每個矩形排水箱涵中的出水量基本相同,利于熱量散出,且結構穩定。
進一步的,所述多個矩形排水箱涵的頂部在豎直方向齊平,其有益效果是進一步均衡每個矩形排水箱涵中的出水量。
進一步的,每個矩形排水箱涵的多個出水口中,兩兩相對的出水口面積一致,其有益效果是更加利于分散每個矩形排水箱涵中的水體熱量。
進一步的,所述出水口沿矩形排水箱涵的周向設置,其有益效果是可以進一步分散每個矩形排水箱涵中的水體熱量,使得每個矩形排水箱涵中的出水均勻,利于熱量分散。
進一步的,所述多個出水口的形心在豎直方向的高度齊平,其有益效果是使得每個矩形排水箱涵上的出水口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水體能夠利用每一個出水口,每個矩形排水箱涵的排水量大體一致,且熱量能夠均勻散出。
進一步的,所述多個出水口的形狀相同,其有益效果是可以進一步使得每個矩形排水箱涵中的出水量均勻,利于熱量散出。
進一步的,所述矩形排水箱涵頂部采用蓋板,通過密封條與所述矩形排水箱涵密封連接,其有益效果是可以預制加工,現場裝配,施工安裝簡便,工期短,利于發電廠排水工程。
進一步的,所述排水通道沿縱向方向包括向下傾斜通道(漸縮)和水平通道,其有益效果是采用向下傾斜通道(漸縮)和水平通道的任意組合,可以方便構建矩形排水箱涵的斷面面積與排水通道的斷面面積沿所述排水通道的順水流方向均逐漸減小的排水設備。
進一步的,所述矩形排水箱涵的個數為3-5個,其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減小成本的同時,實現均勻排水,熱量散出。
進一步的,所述多個矩形排水箱涵之間的間距采用固定間隔,其有益效果是有利于使得每個矩形排水箱涵的排水量均勻,熱量最大程度散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變斷面的排水設備,與集中排放的排水設備相比更利于熱量散出,明顯的減小了溫升包絡線的面積及取水口的溫度;且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得每個矩形排水箱涵的排水量均勻,結構合理,易于構造,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斷面示意圖。
其中,1-矩形排水箱涵;2-排水通道內壁;3-排水通道外壁;4-矩形排水箱涵蓋板;5-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直流排水系統的排水設備,具有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上設有多個豎直向上的矩形排水箱涵1,矩形排水箱涵1的斷面面積與排水通道的斷面面積沿排水通道的順水流方向均逐漸減小;矩形排水箱涵1的頂部、排水通道的末端均為密封結構,在矩形排水箱涵1的側面設有多個出水口5;多個矩形排水箱涵1的頂部在豎直方向齊平,每個矩形排水箱涵1的多個出水口中,兩兩相對的出水口5面積一致,出水口5沿矩形排水箱涵1的周向設置,多個出水口5的形心在豎直方向的高度齊平,多個出水口5的形狀相同。
上述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將排水分散至多個矩形排水箱涵1中,根據水流的方向,將排水通道和矩形排水箱涵1均設置為變斷面形式,可以使每個矩形排水箱涵1中的出水量基本相同,利于熱量散出,且結構穩定。
本實施例的這種一種變斷面的排水設備,與集中排放的排水設備相比更利于熱量散出,明顯的減小了溫升包絡線的面積及取水口的溫度;且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得每個矩形排水箱涵的排水量均勻,結構合理,易于構造,成本較低。
實施例2:
作為對上述實施例的一種變形,我們設計排水通道沿縱向方向包括向下傾斜通道(漸縮)和水平通道,這樣即可方便構建矩形排水箱涵1的斷面面積與排水通道的斷面面積沿所述排水通道的順水流方向均逐漸減小的排水設備。
矩形排水箱涵1的個數優選為3-5個,其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減小成本的同時,實現均勻排水,熱量散出。
多個矩形排水箱涵1之間的間距采用固定間隔設置,其有益效果是有利于使得每個矩形排水箱涵1的排水量均勻,熱量最大程度散出。
實施例3:如圖1所示:
每臺機組排水通道的末端,向上方設置三個矩形排水箱涵1,沿順水流方向,排水通道及向上矩形排水箱涵1的斷面逐漸減小,每個向上矩形排水箱涵1的頂端封閉,采用蓋板,通過密封條與所述矩形排水箱涵密封連接;在其四個側面設置高度為1.5m的出水口5,通過國際通用的AFT fathom軟件計算,以各個出水斷面出水均勻為前提,確定排水通道的尺寸由4mx4m、3.5mx3.5m、3mx3m逐漸縮小,向上的箱涵斷面相應減小,保證每個斷面的出水均勻。最終通過上述各項措施使排水口每個出流斷面出水均勻,達到設計要求。
如圖2所示,三個矩形排水箱涵1的斷面面積分別為4mx3m、3.5mx2.5m和3mx2.35m,每個矩形排水箱涵1上的出水口5高度均相同,為1.5m;設有四個相對的出水口5,則每個矩形排水箱涵1的出水斷面為2x4mx1.5m和2x3mx1.5m,2x3.5mx1.5m和2x2.5mx1.5m,2x3mx1.5m和2x2.35mx1.5m。
通過物理及數學模型試驗結論,該實施例對取、排水的最大溫升影響較集中排放方式降低至少0.5℃,實測0.5℃溫升包絡線面積最大減少2hm2。
即每臺機組的循環水排水點由集中排放,調整為順水流方向三個排水點分散排水,上述實施例可以將排水稀釋,便于熱量擴散,對海洋環境影響較小、排水口出水均勻,且結構穩定,易于構建。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