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抗滑樁,具體為一種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
背景技術:
1、工程建設中形成的巖土邊坡,在遇到雨天或強烈震動時,往往會出現滑坡、崩塌、膨脹或剝落等地質災害的發生,為防止上述地質災害的發生,就需要進行邊坡治理。
2、抗滑樁是穿過滑坡體深入于滑床的樁柱,用以支擋滑體的滑動力,起穩定邊坡的作用,是巖土邊坡支護抗滑處理的主要措施,由于抗滑樁在與巖土邊坡固定連接時一般是采用直接插入并固定的方式,通過抗滑樁外部的螺紋與土層之間產生摩擦力,從而將抗滑樁進行固定,容易出現抗滑樁與巖土邊坡的連接不夠緊密穩固的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包括:抗滑樁主體,所述抗滑樁主體包括外樁體、內樁體、空腔、加固角鋼、注漿通道以及出漿口,所述抗滑樁主體的頂部均勻分布有螺旋筋;
3、緩沖隔板,所述緩沖隔板設置于抗滑樁主體的頂部,且所述緩沖隔板的四周均設置有固定螺桿;
4、注漿口,所述注漿口設置于緩沖隔板頂部的中央位置處,且所述注漿口的底端與抗滑樁主體相連通;
5、蓋板,所述蓋板設置于注漿口的頂部。
6、優選的,所述外樁體的內部設置有內樁體,且所述外樁體和內樁體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部的四個拐角處均設置有加固角鋼。
7、優選的,所述內樁體的內部貫穿有注漿通道,且所述注漿通道的外側均勻分布有出漿口,所述出漿口均延伸至外樁體外部。
8、優選的,所述注漿口的兩側均設置有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上均通過轉動軸轉動連接有轉動卡件,所述蓋板頂部的兩側均設置有固定塊。
9、優選的,所述固定螺桿的頂部均通過鎖緊螺母連接固定,所述緩沖隔板靠近鎖緊螺母的一側均設置有鼓包,且所述鼓包與鎖緊螺母之間均設置有彈性元件。
10、優選的,所述彈性元件均采用拱形結構的橡膠條制成,且所述彈性元件的兩端均抵在鼓包上。
11、優選的,所述轉動卡件的一端均設置有卡鉤,且所述卡鉤均與固定塊的斜面連接,所述固定塊的內部均嵌入有內置磁鐵,所述轉動卡件均采用鐵質材料。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通過安裝有抗滑樁主體、外樁體、內樁體、空腔、注漿通道、出漿口以及加固角鋼,抗滑樁主體由外樁體和內樁體組成,外樁體和內樁體之間形成空腔,空腔內部的四個拐角處均設置有加固角鋼,利于在減少抗滑樁主體整體重量的前提下保證其結構強度,不容易變形損壞,抗滑樁主體與巖土邊坡連接后,通過注漿口通入混凝土到注漿通道內,混凝土向下流動并通過出漿口流出,與抗滑樁主體外部的巖土進行融合,待混凝土凝固成型后,能夠提高抗滑樁主體與巖土邊坡的連接強度,增加牢固性,提高對巖土邊坡的支護效果。
1.一種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樁體(101)的內部設置有內樁體(105),且所述外樁體(101)和內樁體(105)之間形成空腔(106),所述空腔(106)內部的四個拐角處均設置有加固角鋼(10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樁體(105)的內部貫穿有注漿通道(102),且所述注漿通道(102)的外側均勻分布有出漿口(103),所述出漿口(103)均延伸至外樁體(101)外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口(3)的兩側均設置有固定座(10),且所述固定座(10)上均通過轉動軸轉動連接有轉動卡件(11),所述蓋板(4)頂部的兩側均設置有固定塊(1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桿(5)的頂部均通過鎖緊螺母(7)連接固定,所述緩沖隔板(2)靠近鎖緊螺母(7)的一側均設置有鼓包(9),且所述鼓包(9)與鎖緊螺母(7)之間均設置有彈性元件(8)。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8)均采用拱形結構的橡膠條制成,且所述彈性元件(8)的兩端均抵在鼓包(9)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巖土邊坡支護用抗滑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卡件(11)的一端均設置有卡鉤(13),且所述卡鉤(13)均與固定塊(12)的斜面連接,所述固定塊(12)的內部均嵌入有內置磁鐵(14),所述轉動卡件(11)均采用鐵質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