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給排水工程頂管井,尤其是涉及一種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
背景技術:
1、頂管施工工藝是通過設置在頂管井內的機械借助頂推裝置,將管道在地下逐節頂進,最后又通過頂管井接收來完成管道敷設。頂管井分為頂管工作井和頂管接收井,分別作為頂管作業時始發和到達所需要的地下空間構筑物,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沉井結構,頂管井使用完后廢棄,因此也是臨時結構。
2、常規給排水頂管井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頂管井使用完后直接棄用,鋼筋混凝土材料投入加大了工程造價投資。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能夠將頂管井的上部鋼結構回收重復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2、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包括:
3、步驟1:在頂管井下部鋼筋混凝土結構頂部設置預留孔,預留孔用于安裝夾軌頂升梁;
4、步驟2:回填下部鋼筋混凝土結構基坑,回填至鋼筋混凝土結構與上部鋼結構交接處時,拆除下部鋼筋混凝土與上部鋼結構銜接處的螺栓;
5、步驟3:在預留孔中垂直安裝夾軌頂升梁,在夾軌頂升梁上安裝夾軌爬錐,在夾軌爬錐上安裝液壓千斤頂,液壓千斤頂與上部鋼結構最下節配套鋼結構牛腿通過鉸接裝置連接;
6、步驟4:啟動液壓千斤頂,利用夾軌爬錐和夾軌頂升梁作為受力點,頂升上部鋼結構,頂升后對基坑進行回填,隨著上部鋼結構向上頂升,夾軌爬錐和液壓千斤頂沿夾軌頂升梁向上移動;
7、步驟5:將上部鋼結構頂升后,在地面逐節拆除回收上部鋼結構,上部鋼結構拆除完成后,拔出夾軌頂升梁。
8、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預留孔、夾軌頂升梁、夾軌爬錐、液壓千斤頂和鉸接裝置的組合使用,實現了上部鋼結構的平穩頂升和拆除回收。該方法有效解決了傳統頂升方法在大斷面頂管井中的局限性,避免了傳統起重設備難以提升大斷面鋼結構的問題,同時通過頂升與回填的交替作業,確保了基坑護壁的穩定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施工完成后,上部鋼結構及頂推的相關結構均能夠回收再次利用,降低工程成本。
9、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在步驟2中,回填材料采用素土或砂礫。
10、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在步驟3中,夾軌頂升梁采用工字鋼或h型鋼。
11、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在步驟3中,在夾軌頂升梁沿上下方向多個設置安全插銷孔,安全插銷孔中可拆卸地穿設有安全插銷,夾軌爬錐通過安全插銷與夾軌頂升梁連接。
12、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在步驟4中,頂升上部鋼結構、回填基坑和夾軌爬錐循環進行。
13、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每次頂升上部鋼結構最大高度為30cm。
14、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每次回填厚度控制在30cm以內。
15、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夾軌頂升梁設置有多組,多組夾軌頂升梁沿頂管井周側均布。
16、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每個夾軌頂升梁上連接的液壓千斤頂通過系統統一控制,確保上部鋼結構在保持水平提升。
17、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鋼結構牛腿對應夾軌頂升梁焊接在上部鋼結構最下節周側。
18、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1.一種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回填材料采用素土或砂礫。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夾軌頂升梁采用工字鋼或h型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在夾軌頂升梁沿上下方向多個設置安全插銷孔,安全插銷孔中可拆卸地穿設有安全插銷,夾軌爬錐通過安全插銷與夾軌頂升梁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頂升上部鋼結構、回填基坑和夾軌爬錐循環進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頂升上部鋼結構最大高度為30cm。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回填厚度控制在30cm以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夾軌頂升梁設置有多組,多組夾軌頂升梁沿頂管井周側均布。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個夾軌頂升梁上連接的液壓千斤頂通過系統統一控制,確保上部鋼結構在保持水平提升。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大斷面鋼結構頂管井在基坑內夾軌移動頂升方法,其特征在于,鋼結構牛腿對應夾軌頂升梁焊接在上部鋼結構最下節周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