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滲透路面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雨水滲透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滲透路面。
背景技術:
雨水回用工程是一項重要的、切合實際的新型節水措施,對目前水資源短缺問題的解決 具有重要意義。采用滲透地面讓雨水回灌地下,補充涵養地下水資源,具有緩解地面沉降、 減少海水倒灌等多種效益。但是傳統的滲透地面滲透性能受土質限制大,空心磚洞朝上,易 堵塞,且橫向不透水,對雨水徑流量的調蓄能力低,使其應用受到了限制。并且現在城市化 程度大,路面硬化普遍,加上淡水資源緊缺,如何在現有條件基礎上充分利用雨水的問題已 經提上日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管理、經濟節約、雨 水滲透效果好的新型滲透地面。
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本實用新型自下到上為土壤層、粗沙層,其中,粗 沙層的上面隔一定距離鋪有平放和側放相交替的空心磚,空心磚的周圍填充有礫石,在空心 磚上設有4 6個與路面平行的孔道。
所述的空心磚由粒徑為5 7mm的陶粒粘結成,空心磚上的孔道可以為圓形或方形。
所述的礫石粒徑3.0 5. 0cm。
本實用新型在空心磚周圍填充礫石,以利于雨水滲透。礫石表面應光滑無尖突,便于行 走。空心磚由陶粒粘結制成,抗壓性強。雨水降到地面后,依次經過礫石層、砂層,最后滲 入地下,涵養地下水。本實施方式的特色在于將空心磚平行放置,形成一個髙效的雨水回滲 系統。空心磚部分側放,其上的孔道與路面平行,使雨水可橫向穿過,使徑向水量均勻。本 實用新型可應用于公園小徑、人行道等,充分利用城區路面,可提高雨水回滲率又不單獨占 用土地。同時本設計可與城市綠化相結合,達到美觀實用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 結構簡單,投資少,運行管理方便;
2、 對雨水水量的徑向調節能力強;
3、 充分利用雨水,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
4、 節約土地,且有凈化效果,保證地下水的安全;滲透性好,不易堵塞,運行期長。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其中l、空心磚,2、礫石,3、粗砂層,4、 土壤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所示,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自下到上為土壤層4、粗沙層3,粗沙層3的上面相 隔10 20cm的距離鋪有平放和側放相交替的空心磚1,空心磚1的周圍填充有礫石2,在空 心磚1上設有4 6個與路面平行的孔道。
在地下先埋設一層粗砂,之上每隔一定距離放置一空心磚,磚周圍填充礫石,以提高土 壤的滲透性,利于雨水更好的滲透。礫石粒徑3.0 5. Ocm,表面光滑無尖突,便于行走。空 心磚由粒徑為5 7mm的陶粒粘結成,抗壓性強,其上根據情況設置4~6個洞;鋪設時使其 上的洞與路面平行、垂直交替,以便于雨水的流通;其尺寸應根據路面的寬窄程度相應變化, 一般情況下應小于路面寬度10 14cm,居中放置。作為公園小徑時,礫石間可填少許細砂, 種上草坪,達到綠化、美觀的效果。雨水降到地面后,依次流經礫石層、砂層,最后滲入地 下,涵養地下水。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可使雨水得到凈化,保證了地下水的安全。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滲透路面,自下到上為土壤層、粗沙層,其特征是,粗沙層的上面相隔10~20cm的距離鋪有平放和側放相交替的空心磚,空心磚的周圍填充有礫石,在空心磚上設有與空心部分相通的孔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滲透路面,其特征是,所述的空心磚由粒徑為5 7mm的 陶粒粘結成,空心磚上的孔道可以為圓形或方形。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滲透路面,其特征是,所述的礫石粒徑3.0 5. O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雨水滲透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滲透路面。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本實用新型自下到上為土壤層、粗沙層,其中,粗沙層的上面隔一定距離鋪有平放和側放相交替的空心磚,空心磚的周圍填充有礫石,在空心磚上設有4~6個與路面平行的孔道。空心磚由粒徑為5~7mm的陶粒粘結成,空心磚上的孔道可以為圓形或方形。礫石粒徑3.0~5.0cm,具有滲透性好、經濟節約、管理方便、運行時間長等優點。
文檔編號E01C7/04GK201056664SQ200720021918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9日
發明者敬 付, 建 張, 張成祿, 胡偉偉, 蕾 袁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