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型鋼架結構立交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交橋,尤其是一種組合型鋼架結構立交橋。
技術背景目前城市交通是人類生活中的大事,安全暢通是出行的保證。隨著現代社會的發 展,汽車已進入了多數人的家中,而城市交通擁堵又給人們出行造成不便,更制約了城市的 發展,這也是世界城市的難題。過去龐大的混泥土立交橋,由于施工周期長,占地龐大、投資 大、抗打擊力差。已不適合今后城市的發展,更不適合弱勢群體的出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強者和弱者都接受的占地 少、易施工、工期短、投資小、抗打擊、抗震性強、方便維修、更換快、使用周期長,對應對戰爭 和突發事件更為有力的組合型鋼架結構立交橋。從而實現行人和自行車走路面,為以人為 本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條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橋面,橋面分南北、東西、轉向環形的通行 部分組成。其結構特點是橋面在斜拉梁上,斜拉梁架在橫梁上,橫梁按裝在上座上,上座按 裝在立柱上部,立柱下部連接底座,底座下面與防沉降板連接,沉降板鋪在路面上。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沿橋面向下是斜拉梁,斜拉梁向下是橫梁,橫梁向下是上 座,上座向下是立柱,立柱向下是底座,底座向下是防沉降板,其特點全部是鋼架結構易施 工,連接點可焊接和螺栓連接。另一特點是從路面架設,不需向四周拓展太大的地面,則可 以有效利用現有路面,使現有路面提高通車量5倍左右(城市將無紅綠燈現象),徹底解決 等車造成的擁堵,降低碳排化,提高經濟效率。
下面結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摘要附圖為本實用新型各部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該立交橋包括橋面全部由鋼材料制作 沉降板⑴上連接底座(2),底座⑵上連接立柱(3),立柱(3)上連接上座⑷, 上座(4)上連接橫梁(5),橫梁(5)上連接斜拉梁(6),斜拉梁(6)上連接橋面(7),橋面(7) 上連接防護板(8)。圖中一是橋面的第一橋面,圖二是跨過橋面一的第二橋面,圖中三是跨 過一、二橋面的環形橋面。
權利要求一種組合型鋼結構立交橋,包括橋面(7),其特征在于沿橋面(7)向下設有斜拉梁(6),斜拉梁(6)向下設有橫梁(5),橫梁(5)向下設有上座(4),上座(4)向下設有立柱(3),立柱(3)向下設有底座(2),底座(2)向下設有防沉降板(1),防護板(8)安裝在橋面(7)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組合型鋼架結構立交橋,包括橋面,沿橋面向下設有斜拉梁,斜拉梁向下設有橫梁,橫梁向下設有上座,上座向下設有立柱,立柱向下設有底座,底座向下設有防沉降板,防護板安裝在橋面上,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沿橋面向下是斜拉梁,斜拉梁向下是橫梁,橫梁向下是上座,上座向下是立柱,立柱向下是底座,底座向下是防沉降板,其特點全部是鋼架結構易施工,連接點可焊接和螺栓連接。另一特點是從路面架設,不需向四周拓展太大的地面,則可以有效利用現有路面,使現有路面提高通車量5倍左右,徹底解決等車造成的擁堵,降低碳排化,提高經濟效率。
文檔編號E01C1/04GK201746754SQ201020258230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3日
發明者李春法 申請人:李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