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267521閱讀:34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橋梁轉體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ー種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
背景技術
現如今,跨越既有線路的橋梁施工項目非常多,并且跨越既有線路的橋梁包括跨越既有鉄路運營線、接有公路線路等的多種類型橋梁。其中,對于跨越既有線路的鋼桁梁施エ來說,實際在既有線路上進行橋梁架設時,不僅施工過程比較復雜、施工難度較大,而且易對既有線路的運營狀況產生較大影響。目前,對跨越既有線路的鋼桁梁進行施工吋,通常都采用拖拉法頂推或原位膺架法進行架設。其中,拖拉法頂推是指在施工現場周側搭設一個臨時支架,再利用所搭設的臨時支架對需施工的鋼桁梁進行拼裝,最后利用拖拉裝置將拼裝好的鋼桁梁拖拉到位的施工方法。 實際施工時,當所施工鋼桁梁與所跨越的既有線路之間的空間狹小時,采用原位膺架法施工不僅對既有線路的行車干擾大,而且施工安全風險及隱患也很大。而采用拖拉法頂推架設時,由于現場場地又受限,無法在既有線間設置臨時支墩,因而拖拉法頂推的施エ方案也無法實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ー種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其施工エ藝步驟簡單、施工方便、施工速度且施工過程安全可靠、對既有線的干擾少,能有效解決現有原位膺架法與拖拉法施工時存在的施エ場地受限無法進行正常施工、對既有線路的行車干擾大、施工安全風險及隱患大等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所施工橋梁跨越既有線路且與既有線路斜交,所述既有線路為雙行鐵路線,所施工橋梁的主梁為前后兩端分別支撐于永久支墩ー和永久支墩ニ上的鋼桁梁;所述鋼桁梁由多個鋼桁梁節段拼裝組成,所述永久支墩ー和永久支墩ニ均為鋼筋混凝土墩,所述永久支墩ー和永久支墩ニ的墩頂上均設置有對鋼桁梁的前后端部進行支撐的支座墊石,所述永久支墩ー和永久支墩ニ的支撐高度相同且二者分別位于既有線路的左右兩偵牝其特征在于該エ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施工對用于拼裝所述鋼桁梁的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進行架設施工;所述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包括一個位于永久支墩ー后側的臨時支墩和布設于永久支墩一與臨時支墩之間的多個臨時拼裝支架,所述臨時支墩、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和所述永久支墩ー均位于既有線路的同一側,且臨時支墩、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和所述永久支墩一布設于同一直線上;所述臨時支墩和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的支撐高度均與永久支墩ー的支撐高度相同;
所述臨時支墩和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的數量之和與拼裝組成鋼桁梁的多個所述鋼桁梁節段的數量相同,且永久支墩一、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和臨時支墩組成對鋼桁梁進行拼裝的拼裝平臺,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的布設位置分別與鋼桁梁中前后相鄰兩個所述鋼桁梁節段之間的拼接位置一一對應,且拼裝過程中鋼桁梁的左右兩端分別支撐在永久支墩ー和臨時支墩上,臨時支墩的墩頂上設置有用干支撐鋼桁梁的支座墊石;
多個臨時拼裝支架均包括支撐架和多個橫橋向布設所述支撐架上且對鋼桁梁進行支撐的橫橋向分配梁,所述支撐架由多個支撐桿件拼裝組成;所述臨時支墩為鋼筋混凝土支墩,且所述混凝土支墩的墩頂上設置有多個呈順橋向布設的順橋向分配梁;步驟ニ、鋼桁梁高位拼裝及臨時拼裝支架拆除利用步驟一中施工完成的所述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且采用吊裝設備對鋼桁梁進行拼裝;待鋼桁梁拼裝完成后,拆除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此時拼裝完成的鋼桁梁形成簡支結構;步驟三、鋼桁梁轉體用定位裝置及滑移系統安裝對鋼桁梁進行轉體之前,先對鋼桁梁轉體用的旋轉定位裝置和滑移系統分別進行安裝;所述旋轉定位裝置包括安裝在永久支墩ー的墩頂上且呈豎直向布設的轉軸和由上至下套裝在轉軸上的旋轉套筒;所述旋轉套筒頂部固定在鋼桁梁的前端部下方;所述滑移系統包括推動鋼桁梁繞轉軸進行水平轉動的頂推裝置、轉動過程中帶動鋼桁梁前端部進行滑移的滑移裝置一和轉動過程中帶動鋼桁梁后端部進行滑移的滑移裝置ニ ;所述滑移裝置一包括安裝在鋼桁梁前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一和供所述滑移件一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軌道一,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鋪裝在永久支墩ー的墩頂上;所述滑移裝置ニ包括安裝在鋼桁梁后端部下方的滑移件ニ、搭設于臨時支墩與永久支墩ニ之間的軌道梁和鋪裝在軌道梁上且供所述滑移件ニ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軌道ニ;所述軌道梁為鋼梁,所述臨時支墩和永久支墩ニ的墩頂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上均預埋有精軋螺紋鋼,所述精軋螺紋鋼呈豎直向布設,所述鋼梁的前后端部均焊接有支撐于支座墊石上的鋼質支撐件,所述鋼質支撐件上留有供精軋螺紋鋼穿過的通孔且精軋螺紋鋼通過鎖緊螺母固定在所述鋼質支撐件上;步驟四、鋼桁梁平面轉體采用步驟三中所述頂推裝置,推動步驟ニ中拼裝完成的鋼桁梁繞轉軸向永久支墩ニー側水平轉動,直至鋼桁梁轉動至設計位置;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水平轉動過程中,所述滑移件一和所述滑移件二分別沿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和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ニ不斷向前滑移,直至鋼桁梁轉動至設計位置;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水平轉動過程中,對鋼桁梁的后端部支點位置進行全程觀測;所述后端部支點為轉體到位后,鋼桁梁后端部支撐于永久支墩ニ上所設置支座墊石上的支撐點;所述頂推裝置的推動過程在3個封鎖點內進行,且其推動過程如下步驟401、在第一個封鎖點內,通過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水平轉動,直至所述后端部支點移動至既有線路的上行線與下行線之間為止;步驟402、在第二個封鎖點內,通過所述頂推裝置繼續推動鋼桁梁水平轉動,直至所述后端部支點到達永久支墩ニ為止;步驟403、在第三個封鎖點內,通過所述頂推裝置繼續推動鋼桁梁水平轉動,直至所述后端部支點移動至永久支墩ニ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上為止,此時鋼桁梁轉體到位;步驟五、落梁就位按照常規的落梁就位方法,對步驟四中轉體到位的鋼桁梁進行下落,直至將鋼桁梁的左右兩端分別支撐于永久支墩ー和永久支墩ニ上。上述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其特征是步驟一所述的鋼桁梁包括左右兩片對稱布設的主桁架以及安裝在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之間的縱向聯結系和橫向聯結系,所述主桁架由上弦桿、位于所述上弦桿下方的下弦桿以及多根安裝在所述上弦桿和下弦桿間的腹桿組成;所述縱向聯結系包括上平聯和位于所述上平聯下方的下平聯,所述上平聯安裝在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的頂部之間且其與所述上弦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下平聯安裝在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的底部之間且其與所述下弦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以及上平聯和下平聯組成ー個立體式橋跨結構;所述橫向聯結系包括多個中間橫撐架和兩個分別支撐于所述立體式橋跨結構前后端部的橋門架,多個所述中間橫撐架由前至后支撐于所述立體式橋跨結構的內部;步驟ニ中對鋼桁梁進行拼裝時,先對所述下平聯進行拼裝,再由前至后在拼裝完成的所述下平聯上對所述橋門架和中間橫撐架進行拼裝,之后對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進行對稱拼裝,最后拼裝所述上平聯。
上述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其特征是所述永久支墩一和永久支墩ニ的墩頂上所設置支座墊石的數量均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支座墊石對稱布設在所施工橋梁的橋梁中心線左右兩側;步驟三中所述轉軸固定在永久支墩ー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之間,且轉軸位于所施工橋梁的橋梁中心線上;所述鋼桁梁的前端部下方安裝有兩個鋼墊座一,兩個所述鋼墊座一分別位于永久支墩ー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的正上方,且兩個所述鋼墊座一之間通過橫向連接件連接為一體,所述旋轉套筒的頂部固定在所述橫向連接件上;所述滑移件一包括兩個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鋼墊座一底部的滑船一,兩個所述滑船一分別位于兩個所述鋼墊座一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的結構和布設位置分別與兩個所述滑船一的滑移軌跡一致;所述鋼桁梁的后端部下方安裝有兩個鋼墊座ニ,兩個所述鋼墊座ニ對稱布設在鋼桁梁的梁體中心線左右兩側,且鋼桁梁轉體到位后兩個所述鋼墊座二分別位于永久支墩ニ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的正上方;所述滑移件ニ包括兩個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鋼墊座ニ底部的滑船ニ,兩個所述滑船二分別位于兩個所述鋼墊座ニ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ニ的數量為ー個,兩個所述滑船ニ的滑移軌跡相同,且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ニ的結構和布設位置均與兩個所述滑船ニ的滑移軌跡一致。上述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其特征是所述滑船一和滑船ニ的結構相同且二者均包括MGE滑板和將所述MGE滑板固定于鋼桁梁上的滑板固定件,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和弧形滑移軌道ニ均為供所述MGE滑板前后滑移的不銹鋼復合板;所述MGE滑板套裝于呈豎直向布設的鋼套管內,所述滑板固定件為固定在鋼套管上部的平直鋼板,所述鋼套管通過平直鋼板固定在所述鋼墊座一或鋼墊座ニ上;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和弧形滑移軌道ニ的寬度不小于鋼套管的外徑。上述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其特征是步驟三中所述的頂推裝置包括兩個反力座、一道分配梁一、兩根銷軸和兩臺同步對鋼桁梁后端部施加頂推力的千斤頂一,兩臺所述千斤頂一布設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的前部均支頂在鋼桁梁的后端部上,所述分配梁ー墊裝于兩臺所述千斤頂一前部與鋼桁梁的后端部之間,兩臺所述千斤頂ー的頂推行程相同;所述軌道梁上設置有多組銷孔,多組所述銷孔沿弧形滑移軌道ニ的軌道中心線由前至后進行布設,且每一組所述銷孔均包括用于插裝兩根所述銷軸的左側銷孔和右側銷孔,前后相鄰兩組所述銷孔之間的間距小于兩臺所述千斤頂ー的頂推行程;所述左側銷孔和右側銷孔對稱布設在弧形滑移軌道ニ的左右兩側,且二者之間的間距大于弧形滑移軌道ニ的橫向寬度;每ー組所述銷孔中的所述左側銷孔和右側銷孔均布設在與弧形滑移軌道ニ的軌道中心線相垂直的一條直線上;多組所述銷孔中的所有左側銷孔均布設在與弧形滑移軌道ニ的軌道中心線相平行的一條圓弧線上,且多組所述銷孔中的所有右側銷孔均布設在與弧形滑移軌道ニ的軌道中心線相平行的另一條圓弧線上;兩個所述反力座分別卡裝在兩根所述銷軸上,且兩臺所述千斤頂ー的后部分別支頂在兩個所述反カ座上;步驟四中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水平轉動過程中,兩臺所述千斤頂一分N步對鋼桁梁進行頂推,其中N與多組所述銷孔的組數相同。上述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其特征是步驟三中所述 的軌道梁為箱型鋼梁,且多組所述銷孔均開設在所述箱型鋼梁的上部面板上,多組所述銷孔中每一個銷孔的正下方均安裝有一個呈豎直向布設的鋼管一,所述鋼管一的內徑與銷孔的孔徑相同;所述鋼管一的頂部固定在上部面板底部,且鋼管一的外側壁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多個豎向加勁肋板。上述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其特征是步驟四中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水平轉動過程中,通過實時監測轉軸的轉動角度,對鋼桁梁的水平轉動位移進行實時監測。上述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其特征是步驟五中對轉體到位的鋼桁梁進行下落過程中,當落梁高度剰余60cm±5cm時停止下落,并根據永久支墩ー和永久支墩ニ上所設置支座墊石的十字中心線對鋼桁梁進行精確對位調整;且待鋼桁梁精確對位調整后,再在永久支墩ー和永久支墩ニ上安裝橋梁支座。上述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其特征是所述永久支墩一和永久支墩ニ的墩頂上所設置支座墊石的數量均為兩個,且永久支墩ー和永久支墩ニ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對稱布設在所施工橋梁的橋梁中心線左右兩側;步驟五中對轉體到位的鋼桁梁進行下落時,采用支撐墩配合千斤頂進行下落;且對鋼桁梁進行下落之前,先分別在永久支墩ー和永久支墩ニ的墩頂上布設四個支撐墩;其中,永久支墩ー上所布設的四個支撐墩包括兩個支撐墩ー和兩個支撐墩ニ,兩個所述支撐墩ー對稱布設在鋼桁梁的前端部左右兩側下方,且兩個所述支撐墩二分別布設在永久支墩ー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上,同時在兩個所述支撐墩ー上分別布設一臺千斤頂ニ ;永久支墩ニ上所布設的四個支撐墩包括兩個支撐墩三和兩個支撐墩四,兩個所述支撐墩三對稱布設在鋼桁梁的后端部左右兩側下方,且兩個所述支撐墩四分別布設在永久支墩ニ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上,同時在兩個所述支撐墩三上分別布設一臺千斤頂ニ ;所述千斤頂ニ的上部支頂在鋼桁梁底部;對鋼桁梁進行精確對位調整過程中,當鋼桁梁存在縱橫向偏差時,通過縱橫移調整エ件進行縱橫向調整;所述縱橫移調整エ件的數量為四個,四個所述縱橫移調整エ件分別布設在兩個所述支撐墩ニ和兩個所述支撐墩四上,且四個所述縱橫移調整エ件的上部支頂在鋼桁梁底部;所述縱橫移調整エ件包括下層鋼楔塊、布設在所述下層鋼楔塊上方的上層鋼楔塊以及夾裝于所述下層鋼楔塊和上層鋼楔塊之間的圓柱形桿件,所述下層鋼楔塊和上層鋼楔塊之間形成一個供所述圓柱形桿件安裝的傾斜向通道。上述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其特征是步驟三中所述的鋼梁為箱型鋼梁,且所述 箱型鋼梁的內部布設有多道橫向支撐板,多道所述橫向支撐板沿所述箱型鋼梁的梁體中心線由前至后進行布設,多道所述橫向支撐板均與所述鋼梁的梁體中心線呈垂直布設,且前后相鄰兩道所述橫向支撐板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船ニ的直徑;所述臨時支墩與永久支墩ニ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頂面均鋪裝有ー層鋼板。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施工エ藝步驟設計合理、操作簡單且實現方便。2、實際施工時所占用空間較小、施工速度快且施工過程安全可靠,能有效解決當所施工鋼桁梁與所跨越的既有線路之間空間狹小吋,采用現有的原位膺架法與拖拉法頂推施工方案存在的現場場地受限、對既有線路的行車干擾大、施工安全風險及隱患也很大、無法正常完成鋼桁架正常架設等多種實際問題。3、所采用的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占地空間小、施工方便且使用效果好,主要包括一個位于永久支墩ー后側的臨時支墩和布設于永久支墩一與臨時支墩之間的多個臨時拼裝支架,其中臨時支墩上設置有順橋向分配梁,各臨時拼裝支架上均設置有橫橋向分配梁,因而拼裝效果非常好且待鋼桁梁拼裝完成后,將多個臨時拼裝支架拆除,將拼裝完成的鋼桁梁轉換為兩端支撐于永久支墩ー和臨時支墩上的簡支結構;同吋,由于永久支墩ー和臨時支墩為鋼桁梁轉體過程的支撐點,且二者均為鋼筋混凝土支墩,因而能滿足轉體過程的承載需求,結構穩固且施工簡便,所采用的臨時拼裝支架拆裝方便。4、采用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對鋼桁梁進行高位拼裝,所需的拼裝場地小,不受施エ現場狹窄的限制,因而能簡單、快速、方便地完成鋼桁梁的拼裝過程;同時由于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左右兩端的永久支墩ー和臨時支墩為鋼桁梁轉體時的兩個支撐點,因而高位拼裝完成后無需再對鋼桁梁進行移位,只需將多個臨時拼裝支架拆除后便可將拼裝完成的鋼桁梁轉換為簡支結構,之后只需進行平面轉體,且轉體到位后直接進行落梁,因而施工速度快且施工過程安全可靠。5、鋼桁梁拼裝エ藝步驟簡單且設計合理、拼裝方便,先對下平聯進行拼裝,再由前至后在拼裝完成的下平聯上對橋門架和中間橫撐架進行拼裝,形成一立體結構框架;之后對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進行對稱拼裝,最后拼裝上平聯。6、所采用的鋼桁梁轉體用旋轉定位裝置結構簡單、投入成本低且施工方便,能簡便完成水平旋轉過程。7、所采用的滑移系統結構設計合理且施工簡便,其中布設于鋼桁梁前端部的兩個滑船一以鋼桁梁的縱向中心線為對稱線左右對稱布設,分別與兩個滑船一相對應的兩個弧形滑移軌道ー的結構相同,且兩個弧形滑移軌道ー呈對稱布設;布設于鋼桁梁后端部的兩個滑船ニ以鋼桁梁的縱向中心線為對稱線左右對稱布設,并且平面轉體過程中,兩個滑船ニ的移動軌跡相同,因而只需布設ー個弧形滑移軌道ニ即可,不僅轉體方便,而且所需軌道梁的橫向寬度較小。所采用的頂推裝置由兩個反力座、一道分配梁一、兩根銷軸和兩臺千斤頂ー組成,實際頂推過程中,兩個反力座、分配梁一和兩根銷軸跟隨兩臺千斤頂一同步向前移動,且反力座為活動式反力座,實際頂推時反カ座能隨著滑船ニ的弧線軌跡將向前頂推著力點方向進行微調,使用操作非常簡便。同時,供銷軸安裝的銷孔的布設位置處設置有鋼管一與多個豎向加勁肋板,能將銷軸的抗剪轉化為抗彎,對避免滑道梁的面板局部變形起到明顯的作用。8、所采用的軌道梁結構設計合理,其內部沿梁體中心線由前至后布設有多道橫向支撐板,前后相鄰兩道橫向支撐板之間的間距小于滑船ニ的直徑,實際滑移過程中,滑船ニ在每個滑移位置都能壓在至少一道橫向支撐板上,避免了滑道梁的面板局部屈曲變形。由于轉體過程中鋼桁梁每端由兩個滑船支撐,荷載大且集中度高,橫向支撐板對控制軌道梁上部面板的應カ具有重要作用。9、平面轉體過程設計合理且轉體方便,主要在三個封鎖點內進行轉體,其轉體過程分三次進行,由于鋼桁梁的平面轉體過程均為緊鄰或跨越既有線的高風險作業,采用本發明專利申請文件中所論述的三次轉體方法能簡便、快速、安全、順利地完成平面轉體過程,并且對既有線的干擾少,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
10、落梁方便且落梁過程安全可靠,同時在落梁過程中采用縱橫移調整エ件對鋼桁梁進行縱橫向調整,縱橫移調整エ件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縱橫移調整方便,當需進行縱橫移調整時,只需將四個縱橫移調整エ件分別布設在兩個支撐墩ニ和兩個支撐墩四上,之后啟動千斤頂進行頂升,且頂升過程中,縱橫移調整エ件中的下層鋼楔塊和上層鋼楔塊便可帶動鋼桁梁進行縱橫向微調,且經多次微調后,便可將鋼桁梁移動至精確位置。綜上所述,本發明施工エ藝步驟簡單、施工方便、施工速度且施工過程安全可靠、對既有線的干擾少,能有效解決現有原位膺架法與拖拉法施工時存在的施工場地受限無法進行正常施工、對既有線路的行車干擾大、施工安全風險及隱患大等多種實際問題。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ー步的詳細描述。


圖I為本發明的施工エ藝流程框圖。圖2為本發明所采用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的使用狀態參考圖。圖3為本發明所采用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與既有線路之間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所采用臨時拼裝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所采用臨時支墩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所采用滑船一或滑船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A-A剖視圖。圖8為本發明所采用軌道梁的端部安裝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所采用軌道梁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所采用軌道梁與弧形滑移軌道ニ的布設位置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所采用頂推裝置的使用狀態參考圖。圖12為本發明所采用旋轉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發明所采用的軌道梁上部面板上所開設銷孔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圖13的A-A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
I—既有線路;2—永久支墩ー ;3—永久支墩ニ ;4一臨時拼裝支架;4-1 一橫橋向分配梁;4-2—拼裝支架;5—臨時支墩;5-1—順橋向分配梁;5-2—底部承臺;5-3一鋼筋混凝土墩柱;6—鋼祐1梁;7—旋轉定位裝置;7-1一轉軸;7-2—旋轉套筒;7-3—混凝土固定座;8一軌道梁;8-1—橫向支撐板;8-2—上部面板;8-3一底部面板;8_4—左側面板;8_5—右側面板;8-6—鋼管一;8-7—豎向加勁肋板;8-8—縱向加勁肋; 9 一弧形滑移軌道ニ;10—支座墊石;11 一精軋螺紋鋼;12—鎖緊螺母;13—牛腿;14一鋼套管;15一平直鋼板;16—千斤頂一 ;17—反力座;18—銷軸;19一分配梁一 ;20—銷孔;21—鋼筋砼擴大基礎;22—螺栓安裝孔;23—MGE滑板;24—弧形滑移軌道一。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的ー種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施工結合圖2和圖3,對用于拼裝所述鋼桁梁6的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進行架設施工。如圖I所示的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エ藝所施工橋梁跨越既有線路I且與既有線路I斜交,所述既有線路I為雙行鐵路線,所施工橋梁的主梁為前后兩端分別支撐于永久支墩一 2和永久支墩ニ 3上的鋼桁梁6,詳見圖2 ;所述鋼桁梁6由多個鋼桁梁節段拼裝組成,所述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均為鋼筋混凝土墩,所述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的墩頂上均設置有對鋼桁梁6的前后端部進行支撐的支座墊石10,所述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的支撐高度相同且二者分別位于既有線路I的左右兩側。本實施例中,所述既有線路I為列車密度較大的電氣化鉄路,所述鋼桁梁6與既有線路I之間呈16°斜交。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鋼桁梁6包括左右兩片對稱布設的主桁架以及安裝在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之間的縱向聯結系和橫向聯結系,所述主桁架由上弦桿、位于所述上弦桿下方的下弦桿以及多根安裝在所述上弦桿和下弦桿間的腹桿組成;所述縱向聯結系包括上平聯和位于所述上平聯下方的下平聯,所述上平聯安裝在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的頂部之間且其與所述上弦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下平聯安裝在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的底部之間且其與所述下弦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以及上平聯和下平聯組成ー個立體式橋跨結構;所述橫向聯結系包括多個中間橫撐架和兩個分別支撐于所述立體式橋跨結構前后端部的橋門架,多個所述中間橫撐架由前至后支撐于所述立體式橋跨結構的內部。本實施例中,所述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的墩頂上所設置支座墊石10的數量均為兩個,且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對稱布設在所施エ橋梁的橋梁中心線左右兩側。
所述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包括一個位于永久支墩ー 2后側的臨時支墩5和布設于永久支墩ー 2與臨時支墩5之間的多個臨時拼裝支架4,所述臨時支墩5、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和所述永久支墩ー 2均位于既有線路I的同一側,且臨時支墩5、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和所述永久支墩ー 2布設于同一直線上。所述臨時支墩5和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的支撐高度均與永久支墩ー 2的支撐高度相同。所述臨時支墩5和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的數量之和與拼裝組成鋼桁梁6的多個所述鋼桁梁節段的數量相同,且永久支墩ー 2、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和臨時支墩5組成對鋼桁梁6進行拼裝的拼裝平臺,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的布設位置分別與鋼桁梁6中前后相鄰兩個所述鋼桁梁節段之間的拼接位置一一對應,且拼裝過程中鋼桁梁6的左右兩端分別支撐在永久支墩ー 2和臨時支墩5上,臨時支墩5的墩頂上設置有用干支撐鋼桁梁6的支座墊石10。實際布設安裝吋,所述永久支墩ー 2與臨時支墩5之間的間距與鋼桁梁6的跨度、相同,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呈均勻布設,且臨時支墩5與位于其前側的臨時拼裝支架4之間的間距與前后相鄰兩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之間的間距相同。本實施例中,所述鋼祐1梁6的跨度為96m且其總重815t,前后相鄰兩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之間的間距為12m。如圖4所示,多個臨時拼裝支架4均包括支撐架和多個橫橋向布設所述支撐架上且對鋼桁梁6進行支撐的橫橋向分配梁4-1,所述支撐架由多個支撐桿件拼裝組成,即所述支撐架為拼裝支架4-2。如圖5所示,所述臨時支墩5為鋼筋混凝土支墩,且所述混凝土支墩的墩頂上設置有多個呈順橋向布設的順橋向分配梁5-1。本實施例中,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上所設置橫橋向分配梁4-1的數量為兩根,且所述混凝土支墩墩頂上所設置順橋向分配梁5-1的數量為兩根。實際施工過程中,先對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和臨時支墩5的布設場地進行平整。本實施例中,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包括4根呈豎直向布設的立柱4-1和多根將4根所述立柱4-1連接為一體的橫向連接桿4-2,4根所述立柱4-1分別布設在ー個正方形的四個頂點上。并且,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的底部支撐在鋼筋砼擴大基礎21上。實際對臨時拼裝支架4進行搭設時,立柱4-1采用鋼管,且橫向連接桿4-2采用角鋼,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的平面尺寸為I. 5mX 2. 5m,所述橫橋向分配梁4-1采用I 28エ字鋼且其左右兩側各設置兩道腹板加勁肋。本實施例中,步驟一中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支墩包括底部承臺5-2和支撐于底部承臺5-2上的鋼筋混凝土墩柱5-3,所述底部承臺5-2支撐于多根鉆孔灌注樁上。所述底部承臺5-2的底部標高與既有線路I的路肩標高相同。所述臨時支墩5、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和所述永久支墩ー 2布設于與既有線路I相平行的一條直線上。實際對臨時支墩5進行施工時,先進行基礎處理,具體是采用直徑Φ1. Om的鉆孔樁,且所述鉆孔樁施工采用回旋鉆成孔,鋼筋籠在鋼筋加工場地制作完成,運至孔位后鉆機下放。具體采用兩次清孔エ藝,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樁,且施工完成鉆孔樁的樁長為19m。步驟ニ、鋼桁梁高位拼裝及臨時拼裝支架拆除利用步驟一中施工完成的所述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且采用吊裝設備對鋼桁梁6進行拼裝;待鋼桁梁6拼裝完成后,拆除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此時拼裝完成的鋼桁梁6形成簡支結構。本實施例中,對鋼桁梁6進行拼裝時,先對所述下平聯進行拼裝,再由前至后在拼裝完成的所述下平聯上對所述橋門架和中間橫撐架進行拼裝,之后對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進行對稱拼裝,最后拼裝所述上平聯。實際拼裝時,從永久支墩ー 2向臨時支墩5 —側進行拼裝。實際對鋼桁梁6進行拼裝吋,采用膺架法且履帶吊進行高位拼裝架設,具體是用履帶吊機在所述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進行拼裝。且所述鋼桁梁6拼裝完成后,拆除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此時拼裝完成的鋼桁梁6形成簡支結構,達到轉體條件。另外,需注意的是所述鋼桁梁6拼裝之前,應在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和所述臨時支墩5的墩頂設置預拱度;預拱度設置采用在墩頂抄墊鋼片的方法,其標高嚴格按鋼桁梁6實設預拱度控制在2_內,預拱度設置按照設計實設預拱度進行設置。 步驟三、鋼桁梁轉體用定位裝置及滑移系統安裝對鋼桁梁6進行轉體之前,先對鋼桁梁轉體用的旋轉定位裝置7和滑移系統分別進行安裝。結合圖12,所述旋轉定位裝置7包括安裝在永久支墩ー 2的墩頂上且呈豎直向布設的轉軸7-1和由上至下套裝在轉軸7-1上的旋轉套筒7-2。所述旋轉套筒7-2頂部固定在鋼桁梁6的前端部下方。本實施例中,所述轉軸7-1和旋轉套筒7-2均為鋼管。實際安裝時,所述轉軸7-1的底部固定在永久支墩ー 2頂部所設置的預埋件上。實際施工時,所述旋轉定位裝置7布設在永久支墩ー 2上;所述轉軸7-1固定在永久支墩ー 2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之間,且轉軸7-1位于所施工橋梁的橋梁中心線上。本實施例中,所述轉軸7-1采用壁厚為IOmm且直徑為C>415mm的無縫鋼管,旋轉套筒7-2采用壁厚為IOmm且直徑為Φ465的無縫鋼管,所述轉軸7_1和旋轉套筒7_2以陰陽扣套接方式形成一個旋轉支點,其中陰ロ與所述預埋件焊接固定,且陰ロ的下半部分用斜撐角鋼加固并用C30混凝土(2. 0X2. OX I. Om)包裹并相應形成混凝土固定座7-3 ;陽頭的鋼管內灌注C30混凝土以提高其強度(此旋轉支點只受水平力)。所述滑移系統包括推動鋼桁梁6繞轉軸7-1進行水平轉動的頂推裝置、轉動過程中帶動鋼桁梁6前端部進行滑移的滑移裝置一和轉動過程中帶動鋼桁梁6后端部進行滑移的滑移裝置ニ。所述滑移裝置一包括安裝在鋼桁梁6前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一和供所述滑移件一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軌道ー 24,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 24鋪裝在永久支墩ー 2的墩頂上。所述滑移裝置ニ包括安裝在鋼桁梁6后端部下方的滑移件ニ、搭設于臨時支墩5與永久支墩ニ 3之間的軌道梁8和鋪裝在軌道梁8上且供所述滑移件ニ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軌道ニ 9。本實施例中,所述鋼桁梁6的前端部下方安裝有兩個鋼墊座一,兩個所述鋼墊座一分別位于永久支墩ー 2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的正上方,且兩個所述鋼墊座一之間通過橫向連接件連接為一體,所述旋轉套筒7-2的頂部固定在所述橫向連接件上。這樣,既可以對整個鋼桁梁6的縱向位移進行限位,也可以確保鋼桁梁6兩端的鋼墊座一和鋼墊座二位移同歩。所述滑移件一包括兩個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鋼墊座一底部的滑船一,兩個所述滑船一分別位于兩個所述鋼墊座一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 24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 24的結構和布設位置分別與兩個所述滑船一的滑移軌跡一致。綜上,兩個所述鋼墊座一的 頂部支承鋼桁梁6,且兩個所述鋼墊座一的底部設置滑船一與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 24作為旋轉滑移面。將兩個所述鋼墊座一橫向連接后,將陽頭夾在兩個所述鋼墊座一之間。同時,為了解決鋼桁梁6的橫梁本身受カ性能薄弱的問題,采用加斜撐的辦法來改善橫梁的受カ性能。本實施例中,所述鋼桁梁6的后端部下方安裝有兩個鋼墊座ニ,兩個所述鋼墊座ニ對稱布設在鋼桁梁6的梁體中心線左右兩側,且鋼桁梁6轉體到位后兩個所述鋼墊座ニ分別位于永久支墩ニ 3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的正上方。所述滑移件ニ包括兩個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鋼墊座ニ底部的滑船ニ,兩個所述滑船二分別位于兩個所述鋼墊座ニ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ニ9的數量為ー個,兩個所述滑船ニ的滑移軌跡相同,且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ニ 9的結構和布設位置均與兩個所述滑船ニ的滑移軌跡一致。本實施例中,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滑船一和滑船ニ的結構相同且二者均包括MGE滑板23和將所述MGE滑板23固定于鋼桁梁6上的滑板固定件,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24和弧形滑移軌道ニ 9均為供所述MGE滑板23前后滑移的不銹鋼復合板。其中,所述MGE滑板23為工程塑料合金MGE材料,所述不銹鋼復合板由Q235鋼板和覆蓋在所述Q235鋼板上的不銹鋼板壓制而成。本實施例中,所述MGE滑板23采用圓形MGE高分子材料制作;MGE滑板23的性能指標抗壓強度> 50MPa,沖擊強度> 80KJ/m2,邵氏硬度> 58D,彈性模量> 348MPa,與不銹鋼摩擦副的摩擦系數< O. 06 (涂刷潤滑劑狀態)。所述MGE滑板23套裝于呈豎直向布設的鋼套管14內,所述滑板固定件為固定在鋼套管14上部的平直鋼板15,所述鋼套管14通過平直鋼板15固定在所述鋼墊座一或鋼墊座ニ上。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 24和弧形滑移軌道ニ 9的寬度不小于鋼套管14的外徑。本實施例中,所述平直鋼板15通過連接螺栓固定在所述鋼墊座一或鋼墊座ニ上,且平直鋼板15上對應開有螺栓安裝孔22。本實施例中,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ニ 9的半徑為R,其中R為所述鋼墊座ニ與轉軸
7-1之間的水平直線距離;兩個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 24的半徑為r,其中r為所述鋼墊座ニ與轉軸7-1之間的水平直線距離。結合圖8,所述軌道梁8為鋼梁,所述臨時支墩5和永久支墩ニ 3的墩頂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上均預埋有精軋螺紋鋼11,所述精軋螺紋鋼11呈豎直向布設,所述鋼梁的前后端部均焊接有支撐于支座墊石10上的鋼質支撐件,所述鋼質支撐件上留有供精軋螺紋鋼11穿過的通孔且精軋螺紋鋼11通過鎖緊螺母12固定在所述鋼質支撐件上。本實施例中,所述鋼梁前后端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ー個所述鋼質支撐件,且所述臨時支墩5和永久支墩ニ 3的墩頂上所設置精軋螺紋鋼11的數量均為兩個。也就是說,實際對軌道梁8進行安裝時,所述軌道梁8通過其兩端所設置的所述鋼質支撐件安裝在臨時支墩5和永久支墩ニ 3的墩頂上,具體是安裝在臨時支墩5和永久支墩ニ 3的墩頂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上,并且所述鋼質支撐件與支座墊石10之間通過精軋螺紋鋼11和鎖緊螺母12進行連接。因而,實際對臨時支墩5和永久支墩ニ 3進行施工吋,需在臨時支墩5和永久支墩ニ 3的墩頂上設置用于安裝軌道梁8的精軋螺紋鋼11。本實施例中,所述鋼質支撐件為與精軋螺紋鋼11相配合使用的牛腿13。實際施工吋,由于臨時支墩5為軌道梁8的支撐點,且臨時支墩5的墩頂為受壓構件,因而在臨時支墩5的墩頂共設三層鋼筋網片。由于臨時支墩5和永久支墩ニ 3為軌道梁8的支撐點,因而實際對軌道梁8進行安裝之前,還需對臨時支墩5和永久支墩ニ 3的墩頂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做加強處理。同時,所述臨時支墩5與永久支墩ニ 3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頂面均鋪裝有ー層鋼板,鋪裝鋼板后,由軌道梁8所傳壓カ便可均勻傳至支座墊石10的整個平面。實際施工時,需在臨時支墩5和永久支墩ニ 3的墩頂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頂面 預留固定滑道梁8的精軋螺紋鋼11。所述滑道梁8安裝完成后,在滑道梁8的前后端部焊接固定用的牛腿13,并用鎖緊螺母12將精軋螺紋鋼11固定在滑道梁8上的牛腿13上,這樣,既對滑道梁8進行了固定,又允許滑道梁8在受カ的情況下,可以有一定的變形量,有利于整個滑道梁8受カ狀態的改善。如圖10所示,所述鋼梁(即所述軌道梁8)為箱型鋼梁,且所述箱型鋼梁的內部布設有多道橫向支撐板8-1,多道所述橫向支撐板8-1沿所述箱型鋼梁的梁體中心線由前至后進行布設,多道所述橫向支撐板8-1均與所述鋼梁的梁體中心線呈垂直布設,且前后相鄰兩道所述橫向支撐板8-1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船ニ的直徑。由于前后相鄰兩道所述橫向支撐板8-1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船ニ的直徑,因而實際滑移過程中,所述滑船ニ在每個滑移位置都能壓在至少一道橫向支撐板8-1上,避免了滑道梁8的面板局部屈曲變形。本實施例中,多道所述橫向支撐板8-1呈均勻布設。所述軌道梁8為ー個直線梁。實際使用時,所述軌道梁8也可以為由兩道直線梁拼裝組成的曲線梁,其結構詳見圖10。結合圖9,所述箱型鋼梁包括底部面板8-3、位于所述底部面板8-3正上方的上部面板8-2以及安裝在上部面板8-2與底部面板8-3之間左右兩側的左側面板8-4和右側面板8-5。本實施例中,所述底部面板8-3、上部面板8-2、左側面板8-4和右側面板8_5的內壁上均設置有多道縱向加勁肋8-8。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縱向加勁肋8-8能有效增強所述箱型鋼梁中四個面板的穩定性,有效提高了滑道梁8的局部穩定性,確保了正式轉體過程的順利進行。如圖11所示,步驟三中所述的頂推裝置包括兩個反力座17、一道分配梁一 19、兩根銷軸18和兩臺同步對鋼桁梁6后端部施加頂推力的千斤頂ー 16,兩臺所述千斤頂一 16布設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的前部均支頂在鋼桁梁6的后端部上,所述分配梁一 19墊裝于兩臺所述千斤頂一 16前部與鋼桁梁6的后端部之間,兩臺所述千斤頂ー 16的頂推行程相同。本實施例中,兩臺所述千斤頂ー 16選用100T千斤頂,額定頂推力F=1000KN。因整個頂推轉體過程必須在鉄路封鎖點內完成,所以要盡量縮短千斤頂的周轉次數,加大千斤頂的行程。根據封鎖點時間及頂推距離,實際使用時兩臺所述千斤頂ー 16的行程按照90cm進行控制。結合圖13及圖14,所述軌道梁8上設置有多組銷孔20,多組所述銷孔20沿弧形滑移軌道ニ 9的軌道中心線由前至后進行布設,且每ー組所述銷孔20均包括用于插裝兩根所述銷軸18的左側銷孔和右側銷孔,前后相鄰兩組所述銷孔20之間的間距小于兩臺所述千斤頂ー 16的頂推行程。所述左側銷孔和右側銷孔對稱布設在弧形滑移軌道ニ 9的左右兩側,且二者之間的間距大于弧形滑移軌道ニ 9的橫向寬度。每ー組所述銷孔20中的所述左側銷孔和右側銷孔均布設在與弧形滑移軌道ニ9的軌道中心線相垂直的一條直線上。多組所述銷孔20中的所有左側銷孔均布設在與弧形滑移軌道ニ 9的軌道中心線相平行的一條圓弧線上,且多組所述銷孔20中的所有右側銷孔均布設在與弧形滑移軌道ニ 9的軌道中心線相平行的另一條圓弧線上。兩個所述反カ座17分別卡裝在兩根所述銷軸18上,且兩臺所述千斤頂ー 16的后部分別支頂在兩個所述反カ座17上。本實施例中,所述銷軸18為40Cr材質。所述銷孔20呈豎直向布設,多組所述銷孔20呈均勻布設。實際使用時,一步頂推完成后,兩個所述反カ座17、分配梁一 19和兩根所述銷軸、18跟隨兩臺所述千斤頂ー 16同步向前移動,反力座17利用銷軸18與滑道梁8固定連接。所述軌道梁8為箱型鋼梁,且多組所述銷孔20均開設在所述箱型鋼梁的上部面板8-2上,多組所述銷孔20中每ー個銷孔20的正下方均安裝有一個呈豎直向布設的鋼管一
8-6,所述鋼管一 8-6的內徑與銷孔20的孔徑相同。所述鋼管一 8-6的頂部固定在上部面板8-2底部,且鋼管一 8-6的外側壁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多個豎向加勁肋板8-7。本實施例中,多個所述豎向加勁肋板8-7呈均勻布設,且所述銷孔20呈豎直向布設。也就是說,所述銷孔20的布設位置處采用加強處理,具體是在銷孔20布設位置處的面板下設置鋼管一 8-6與多個所述豎向加勁肋板8-7進行加勁,從而將銷軸18的抗剪轉化為抗彎,對避免滑道梁8的面板局部變形起到明顯的作用。綜上,由于兩個所述反カ座17、分配梁一 19和兩根所述銷軸18跟隨兩臺所述千斤頂ー 16同步向前移動,所述反カ座17為活動式反力座,實際頂推時,反力座17的設置要充分考慮隨著弧線軌跡向前頂推著力點方向改變,需要對反カ提供裝置(即兩根所述銷軸18)的方向隨時微調。這樣,能有效保證在鋼桁梁6轉體過程中的每個時間段內,反力座17與千斤頂ー 16之間的接觸面始終垂直于給鋼桁梁6施加力的方向,為順利完成轉體提供了有力保證。步驟四、鋼桁梁平面轉體采用步驟三中所述頂推裝置,推動步驟ニ中拼裝完成的鋼桁梁6繞轉軸7-1向永久支墩ニ 3 —側水平轉動,直至鋼桁梁6轉動至設計位置;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過程中,所述滑移件一和所述滑移件二分別沿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ー 24和所述弧形滑移軌道ニ 9不斷向前滑移,直至鋼桁梁6轉動至設計位置。將鋼桁梁6轉動至設計位置吋,鋼桁梁6的前后兩端分別支撐于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上。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過程中,對鋼桁梁6的后端部支點位置進行全程觀測;所述后端部支點為轉體到位后,鋼桁梁6后端部支撐于永久支墩ニ 3上所設置支座墊石10上的支撐點;所述頂推裝置的推動過程在3個封鎖點內進行,且其推動過程如下步驟401、在第一個封鎖點內,通過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直至所述后端部支點移動至既有線路I的上行線與下行線之間為止。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個封鎖點內,將所述后端部支點移動至既有線路I的上行線與下行線之間的中部。步驟402、在第二個封鎖點內,通過所述頂推裝置繼續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直至所述后端部支點到達永久支墩ニ 3為止。本實施例中,步驟402中所述后端部支點到達永久支墩ニ 3時,所述后端部支點位于永久支墩ニ 3的后側壁(即靠近既有線路I 一側的側壁)正上方。步驟403、在第三個封鎖點內,通過所述頂推裝置繼續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直至所述后端部支點移動至永久支墩ニ 3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上為止,此時鋼桁梁6轉體到位。實際進行轉體時,所述鋼桁梁6的轉體施工必須在封鎖點進行施工。
本實施例中,步驟四中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過程中,兩臺所述千斤頂ー 16分N步對鋼桁梁6進行頂推,其中N與多組所述銷孔20的組數相同。步驟四中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過程中,通過實時監測轉軸7-1的轉動角度,對鋼桁梁6的水平轉動位移進行實時監測。同時,所述鋼桁梁6水平轉動過程中,還需對滑道梁8進行實時監測,不僅包括對滑道梁8的撓度進行實時觀測,同時還需對滑道梁8兩端固定用精軋螺紋鋼11的受カ情況進行觀測。步驟五、落梁就位按照常規的落梁就位方法,對步驟四中轉體到位的鋼桁梁6進行下落,直至將鋼桁梁6的左右兩端分別支撐于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上。本實施例中,步驟五中對轉體到位的鋼桁梁6進行下落時,分兩次進行下落。本實施例中,步驟五中對轉體到位的鋼桁梁6進行下落過程中,當落梁高度剰余60cm±5cm時停止下落,并根據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上所設置支座墊石10的十字中心線對鋼桁梁6進行精確對位調整;且待鋼桁梁6精確對位調整后,再在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上安裝橋梁支座。實際安裝時,所述橋梁支座具體是在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上進行安裝。本實施例中,步驟五中對轉體到位的鋼桁梁6進行下落時,采用支撐墩配合千斤頂進行下落;且對鋼桁梁6進行下落之前,先分別在永久支墩ー 2和永久支墩ニ 3的墩頂上布設四個支撐墩;其中,永久支墩ー 2上所布設的四個支撐墩包括兩個支撐墩ー和兩個支撐墩ニ,兩個所述支撐墩ー對稱布設在鋼桁梁6的前端部左右兩側下方,且兩個所述支撐墩二分別布設在永久支墩ー 2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上,同時在兩個所述支撐墩ー上分別布設一臺千斤頂ニ ;永久支墩ニ 3上所布設的四個支撐墩包括兩個支撐墩三和兩個支撐墩四,兩個所述支撐墩三對稱布設在鋼桁梁6的后端部左右兩側下方,且兩個所述支撐墩四分別布設在永久支墩ニ 3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上,同時在兩個所述支撐墩三上分別布設一臺千斤頂ニ ;所述千斤頂ニ的上部支頂在鋼桁梁6底部。對鋼桁梁6進行精確對位調整過程中,當鋼桁梁6存在縱橫向偏差時,通過縱橫移調整エ件進行縱橫向調整;所述縱橫移調整エ件的數量為四個,四個所述縱橫移調整エ件分別布設在兩個所述支撐墩ニ和兩個所述支撐墩四上,且四個所述縱橫移調整エ件的上部支頂在鋼桁梁6底部;所述縱橫移調整エ件包括下層鋼楔塊、布設在所述下層鋼楔塊上方的上層鋼楔塊以及夾裝于所述下層鋼楔塊和上層鋼楔塊之間的圓柱形桿件,所述下層鋼楔塊和上層鋼楔塊之間形成一個供所述圓柱形桿件安裝的傾斜向通道。也就是說,所述圓柱形桿件呈傾斜向布設。實際進行縱橫向調整時,所述上層鋼楔塊能沿所述圓柱形桿件斜向下移動,以實現對鋼桁梁6的位置進行微調的目的,一般來說需對鋼桁梁6進行多次微調后才能調整到位。本實施例中,落梁時所用千斤頂ニ為500t千斤頂,500t千斤頂起頂高度為20cm,頂升高度為45cm,油缸外徑49cm。實際進行落梁吋,開啟所述千斤頂ニ的油泵,使油缸伸出2-5_左右,抽出兩個所述支撐墩ニ和兩個所述支撐墩四中鋼桁梁6下方的一層墊梁(約IOcm高),控制油泵使千斤頂ニ緩慢下降,待鋼桁梁6再次座干支撐墩上吋,取走千斤頂ニ下方的鋼墊梁;依次按照以上步驟進行落梁。落梁時兩臺千斤頂ニ要同時升降,遵循先落一端,再落另外一端,兩端高差不超過 IOcm0并且要保證升降速率不能過快,要求緩慢、勻速、對稱下降。落梁過程中用水準儀測量相對高程,保證兩端高差不超過10cm。落梁采用間隔交替落梁方式施作,始終保持相鄰支點高差不大于5cm、一次落梁高度不大于10cm,同時應有保險設施隨千斤頂ニ活塞起落及時加高或降低,同一梁端的兩側支點應同步起落,千斤頂行程不應大于有效行程的80%,以確保施工安全。在落梁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千斤頂回縮量的變化情況,如有異常立刻停止落梁。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所施工橋梁跨越既有線路(I)且與既有線路(I)斜交,所述既有線路(I)為雙行鐵路線,所施工橋梁的主梁為前后兩端分別支撐于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上的鋼桁梁(6);所述鋼桁梁(6)由多個鋼桁梁節段拼裝組成,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均為鋼筋混凝土墩,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頂上均設置有對鋼桁梁(6)的前后端部進行支撐的支座墊石(10),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的支撐高度相同且二者分別位于既有線路(I)的左右兩側,其特征在于該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施工對用于拼裝所述鋼桁梁(6)的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進行架設施工; 所述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包括一個位于永久支墩一(2)后側的臨時支墩(5)和布設于 永久支墩一(2 )與臨時支墩(5 )之間的多個臨時拼裝支架(4),所述臨時支墩(5 )、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和所述永久支墩一(2)均位于既有線路(I)的同一側,且臨時支墩(5)、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 )和所述永久支墩一(2 )布設于同一直線上;所述臨時支墩(5 )和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的支撐高度均與永久支墩一(2)的支撐高度相同; 所述臨時支墩(5)和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的數量之和與拼裝組成鋼桁梁(6)的多個所述鋼桁梁節段的數量相同,且永久支墩一(2 )、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 )和臨時支墩(5)組成對鋼桁梁(6)進行拼裝的拼裝平臺,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的布設位置分別與鋼桁梁(6)中前后相鄰兩個所述鋼桁梁節段之間的拼接位置一一對應,且拼裝過程中鋼桁梁(6)的左右兩端分別支撐在永久支墩一(2)和臨時支墩(5)上,臨時支墩(5)的墩頂上設置有用于支撐鋼桁梁(6)的支座墊石(10); 多個臨時拼裝支架(4)均包括支撐架和多個橫橋向布設所述支撐架上且對鋼桁梁(6)進行支撐的橫橋向分配梁(4-1),所述支撐架由多個支撐桿件拼裝組成;所述臨時支墩(5)為鋼筋混凝土支墩,且所述混凝土支墩的墩頂上設置有多個呈順橋向布設的順橋向分配梁(5-1); 步驟二、鋼桁梁高位拼裝及臨時拼裝支架拆除利用步驟一中施工完成的所述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且采用吊裝設備對鋼桁梁(6)進行拼裝;待鋼桁梁(6)拼裝完成后,拆除多個所述臨時拼裝支架(4); 步驟三、鋼桁梁轉體用定位裝置及滑移系統安裝對鋼桁梁(6)進行轉體之前,先對鋼桁梁轉體用的旋轉定位裝置(7)和滑移系統分別進行安裝; 所述旋轉定位裝置(7)包括安裝在永久支墩一(2)的墩頂上且呈豎直向布設的轉軸(7-1)和由上至下套裝在轉軸(7-1)上的旋轉套筒(7-2 );所述旋轉套筒(7-2 )頂部固定在鋼桁梁(6)的前端部下方; 所述滑移系統包括推動鋼桁梁(6)繞轉軸(7-1)進行水平轉動的頂推裝置、轉動過程中帶動鋼桁梁(6)前端部進行滑移的滑移裝置一和轉動過程中帶動鋼桁梁(6)后端部進行滑移的滑移裝置二 ;所述滑移裝置一包括安裝在鋼桁梁(6)前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一和供所述滑移件一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軌道一(24),所述弧形滑移軌道一(24)鋪裝在永久支墩一(2)的墩頂上;所述滑移裝置二包括安裝在鋼桁梁(6)后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二、搭設于臨時支墩(5)與永久支墩二(3)之間的軌道梁(8)和鋪裝在軌道梁(8)上且供所述滑移件二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軌道二(9);所述軌道梁(8)為鋼梁,所述臨時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頂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上均預埋有精軋螺紋鋼(11 ),所述精軋螺紋鋼(11)呈豎直向布設,所述鋼梁的前后端部均焊接有支撐于支座墊石(10)上的鋼質支撐件,所述鋼質支撐件上留有供精軋螺紋鋼(11)穿過的通孔且精軋螺紋鋼(11)通過鎖緊螺母(12)固定在所述鋼質支撐件上; 步驟四、鋼桁梁平面轉體采用步驟三中所述頂推裝置,推動步驟二中拼裝完成的鋼桁梁(6)繞轉軸(7-1)向永久支墩二(3)—側水平轉動,直至鋼桁梁(6)轉動至設計位置;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過程中,所述滑移件一和所述滑移件二分別沿所述弧形滑移軌道一(24)和所述弧形滑移軌道二(9)不斷向前滑移,直至鋼桁梁(6)轉動至設計位置; 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過程中,對鋼桁梁(6)的后端部支點位置進行全程觀測;所述后端部支點為轉體到位后,鋼桁梁(6)后端部支撐于永久支墩二(3)上所設置支座墊石(10)上的支撐點;所述頂推裝置的推動過程在3個封鎖點內進行,且其推動過程如下 步驟401、在第一個封鎖點內,通過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直至所述后端部支點移動至既有線路(I)的上行線與下行線之間為止; 步驟402、在第二個封鎖點內,通過所述頂推裝置繼續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直至所述后端部支點到達永久支墩二(3)為止; 步驟403、在第三個封鎖點內,通過所述頂推裝置繼續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直至所述后端部支點移動至永久支墩二(3)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上為止,此時鋼桁梁(6)轉體到位; 步驟五、落梁就位按照常規的落梁就位方法,對步驟四中轉體到位的鋼桁梁(6)進行下落,直至將鋼桁梁(6)的左右兩端分別支撐于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上。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一所述的鋼桁梁(6)包括左右兩片對稱布設的主桁架以及安裝在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之間的縱向聯結系和橫向聯結系,所述主桁架由上弦桿、位于所述上弦桿下方的下弦桿以及多根安裝在所述上弦桿和下弦桿間的腹桿組成;所述縱向聯結系包括上平聯和位于所述上平聯下方的下平聯,所述上平聯安裝在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的頂部之間且其與所述上弦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下平聯安裝在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的底部之間且其與所述下弦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以及上平聯和下平聯組成一個立體式橋跨結構;所述橫向聯結系包括多個中間橫撐架和兩個分別支撐于所述立體式橋跨結構前后端部的橋門架,多個所述中間橫撐架由前至后支撐于所述立體式橋跨結構的內部; 步驟二中對鋼桁梁(6 )進行拼裝時,先對所述下平聯進行拼裝,再由前至后在拼裝完成的所述下平聯上對所述橋門架和中間橫撐架進行拼裝,之后對左右兩片所述主桁架進行對稱拼裝,最后拼裝所述上平聯。
3.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頂上所設置支座墊石(10)的數量均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支座墊石(10)對稱布設在所施工橋梁的橋梁中心線左右兩側;步驟三中所述轉軸(7-1)固定在永久支墩一(2)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之間,且轉軸(7-1)位于所施工橋梁的橋梁中心線上;所述鋼桁梁(6)的前端部下方安裝有兩個鋼墊座一,兩個所述鋼墊座一分別位于永久支墩一(2)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的正上方,且兩個所述鋼墊座一之間通過橫向連接件連接為一體,所述旋轉套筒(7-2)的頂部固定在所述橫向連接件上;所述滑移件一包括兩個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鋼墊座一底部的滑船一,兩個所述滑船一分別位于兩個所述鋼墊座一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軌道一(24)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弧形滑移軌道一(24)的結構和布設位置分別與兩個所述滑船一的滑移軌跡一致; 所述鋼桁梁(6)的后端部下方安裝有兩個鋼墊座二,兩個所述鋼墊座二對稱布設在鋼桁梁(6)的梁體中心線左右兩側,且鋼桁梁(6)轉體到位后兩個所述鋼墊座二分別位于永久支墩二(3)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的正上方; 所述滑移件二包括兩個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鋼墊座二底部的滑船二,兩個所述滑船二 分別位于兩個所述鋼墊座二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軌道二(9)的數量為一個,兩個所述滑船二的滑移軌跡相同,且所述弧形滑移軌道二(9)的結構和布設位置均與兩個所述滑船二的滑移軌跡一致。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船一和滑船二的結構相同且二者均包括MGE滑板(23)和將所述MGE滑板(23)固定于鋼桁梁(6)上的滑板固定件,所述弧形滑移軌道一(24)和弧形滑移軌道二(9)均為供所述MGE滑板(23)前后滑移的不銹鋼復合板;所述MGE滑板(23)套裝于呈豎直向布設的鋼套管(14)內,所述滑板固定件為固定在鋼套管(14)上部的平直鋼板(15),所述鋼套管(14)通過平直鋼板(15)固定在所述鋼墊座一或鋼墊座二上;所述弧形滑移軌道一(24)和弧形滑移軌道二(9)的寬度不小于鋼套管(14)的外徑。
5.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所述的頂推裝置包括兩個反力座(17)、一道分配梁一(19)、兩根銷軸(18)和兩臺同步對鋼桁梁(6)后端部施加頂推力的千斤頂一(16),兩臺所述千斤頂一(16)布設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的前部均支頂在鋼桁梁(6 )的后端部上,所述分配梁一(19 )墊裝于兩臺所述千斤頂一(16)前部與鋼桁梁(6)的后端部之間,兩臺所述千斤頂一(16)的頂推行程相同;所述軌道梁(8)上設置有多組銷孔(20),多組所述銷孔(20)沿弧形滑移軌道二( 9 )的軌道中心線由前至后進行布設,且每一組所述銷孔(20 )均包括用于插裝兩根所述銷軸(18)的左側銷孔和右側銷孔,前后相鄰兩組所述銷孔(20)之間的間距小于兩臺所述千斤頂一(16)的頂推行程;所述左側銷孔和右側銷孔對稱布設在弧形滑移軌道二(9)的左右兩側,且二者之間的間距大于弧形滑移軌道二(9)的橫向寬度;每一組所述銷孔(20)中的所述左側銷孔和右側銷孔均布設在與弧形滑移軌道二(9)的軌道中心線相垂直的一條直線上;多組所述銷孔(20)中的所有左側銷孔均布設在與弧形滑移軌道二(9)的軌道中心線相平行的一條圓弧線上,且多組所述銷孔(20)中的所有右側銷孔均布設在與弧形滑移軌道二(9)的軌道中心線相平行的另一條圓弧線上;兩個所述反力座(17)分別卡裝在兩根所述銷軸(18)上,且兩臺所述千斤頂一(16)的后部分別支頂在兩個所述反力座(17)上; 步驟四中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過程中,兩臺所述千斤頂一(16)分N步對鋼桁梁(6)進行頂推,其中N與多組所述銷孔(20)的組數相同。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所述的軌道梁(8)為箱型鋼梁,且多組所述銷孔(20)均開設在所述箱型鋼梁的上部面板(8-2)上,多組所述銷孔(20)中每一個銷孔(20)的正下方均安裝有一個呈豎直向布設的鋼管一(8-6),所述鋼管一(8-6)的內徑與銷孔(20)的孔徑相同;所述鋼管一(8-6)的頂部固定在上部面板(8-2)底部,且鋼管一(8-6)的外側壁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多個豎向加勁肋板(8-7)。
7.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所述頂推裝置推動鋼桁梁(6)水平轉動過程中,通過實時監測轉軸(7-1)的轉動角度,對鋼桁梁(6)的水平轉動位移進行實時監測。
8.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五中對轉體到位的鋼祐1梁(6)進行下落過程中,當落梁高度剩余60cm±5cm時停止下落,并根據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上所設置支座墊石(10)的十字中心線對鋼桁梁(6)進行精確對位調整;且待鋼桁梁(6)精確對位調整后,再在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上安裝橋梁支座。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頂上所設置支座墊石(10)的數量均為兩個,且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對稱布設在所施工橋梁的橋梁中心線左右兩側;步驟五中對轉體到位的鋼桁梁(6)進行下落時,采用支撐墩配合千斤頂進行下落;且對鋼桁梁(6)進行下落之前,先分別在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頂上布設四個支撐墩;其中,永久支墩一(2)上所布設的四個支撐墩包括兩個支撐墩一和兩個支撐墩二,兩個所述支撐墩一對稱布設在鋼桁梁(6)的前端部左右兩側下方,且兩個所述支撐墩二分別布設在永久支墩一(2)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上,同時在兩個所述支撐墩一上分別布設一臺千斤頂二 ;永久支墩二(3)上所布設的四個支撐墩包括兩個支撐墩三和兩個支撐墩四,兩個所述支撐墩三對稱布設在鋼桁梁(6)的后端部左右兩側下方,且兩個所述支撐墩四分別布設在永久支墩二(3)上所設置的兩個支座墊石(10)上,同時在兩個所述支撐墩三上分別布設一臺千斤頂二 ;所述千斤頂二的上部支頂在鋼桁梁(6)底部; 對鋼桁梁(6)進行精確對位調整過程中,當鋼桁梁(6)存在縱橫向偏差時,通過縱橫移調整工件進行縱橫向調整;所述縱橫移調整工件的數量為四個,四個所述縱橫移調整工件分別布設在兩個所述支撐墩二和兩個所述支撐墩四上,且四個所述縱橫移調整工件的上部支頂在鋼桁梁(6)底部;所述縱橫移調整工件包括下層鋼楔塊、布設在所述下層鋼楔塊上方的上層鋼楔塊以及夾裝于所述下層鋼楔塊和上層鋼楔塊之間的圓柱形桿件,所述下層鋼楔塊和上層鋼楔塊之間形成一個供所述圓柱形桿件安裝的傾斜向通道。
10.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所述的鋼梁為箱型鋼梁,且所述箱型鋼梁內部布設有多道橫向支撐板(8-1),多道所述橫向支撐板(8-1)沿所述箱型鋼梁的梁體中心線由前至后進行布設,多道所述橫向支撐板(8-1)均與所述鋼梁的梁體中心線呈垂直布設,且前后相鄰兩道橫向支撐板(8-1)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船二的直徑;所述臨時支墩(5)與永久支墩二(3)上所設置的支座墊石(10)頂面均鋪裝有一層鋼板。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跨越既有線橋梁施工用鋼桁梁平面轉體施工工藝,所施工橋梁的主梁為跨越既有線路且與既有線路斜交的鋼桁梁;該工藝包括步驟一、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施工鋼桁梁高位拼裝平臺包括臨時支墩和多個臨時拼裝支架;二、鋼桁梁高位拼裝及臨時拼裝支架拆除;三、鋼桁梁轉體用定位裝置及滑移系統安裝對鋼桁梁進行轉體之前,先安裝鋼桁梁轉體用旋轉定位裝置和滑移系統;步驟四、鋼桁梁平面轉體;步驟五、落梁就位。施工工藝步驟簡單、施工方便、施工速度且施工過程安全可靠、對既有線的干擾少,能有效解決現有原位膺架法與拖拉法施工時存在的施工場地受限無法進行正常施工、對既有線路的行車干擾大、施工安全風險及隱患大等問題。
文檔編號E01D21/08GK102733317SQ201210254579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2日
發明者嚴朝鋒, 仲維玲, 劉建新, 唐培文, 張 林, 張永鴻, 張照龍, 朱紅桃, 杜越, 王剛, 王永麗, 趙朝陽 申請人:中鐵二十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金县| 双牌县| 临湘市| 鄯善县| 南木林县| 金阳县| 芮城县| 万源市| 抚松县| 江津市| 土默特右旗| 荆门市| 轮台县| 肇源县| 蒲城县| 东辽县| 泗水县| 岚皋县| 林西县| 凤台县| 筠连县| 浑源县| 林口县| 孝义市| 辉县市| 雷山县| 宁陕县| 邛崃市| 万州区| 赤水市| 曲松县| 洛隆县| 佛教| 嵊泗县| 漯河市| 齐齐哈尔市| 通海县| 灵宝市| 沈阳市| 新巴尔虎左旗|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