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落梁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橋梁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落梁裝置。它包括站臺支墩和固定在站臺支墩頂部的支座上的站臺橫梁,所述站臺支墩與站臺橫梁之間設有凹槽,凹槽里安裝防撞結構。本發明成果應用于小型結構或地震烈度相對較低的地區,采用在結構自身上開槽的設計方式,同時在槽中安裝防撞橡膠條,以替代額外設置的防落梁擋塊作用,既經濟又避免了常規防落梁鋼結構的維護及更換的繁瑣工作,確保了結構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減少了小型結構的加固維護費用投入,對避免防落梁鋼結構在壽命期內腐蝕失效有重要作用。
【專利說明】防落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屬于橋梁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落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特別是華北、西北、西南三大地震活動區,都有地震落梁破壞的實例。落梁破壞勢必造成嚴重的交通中斷,延緩了救援,損失是巨大的。在我國抗震設計規范中規定,為防止縱、橫向落梁,采取擋塊、錨栓、鋼托架式等防落梁構造。實際設計中則廣泛采用抗震擋塊防止橫向落梁。這些構造均為除結構自身外的額外設施。常規防落梁采用鋼結構,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橫向防落擋塊設計方案示意圖,防落梁擋塊4為鋼結構,采用先預埋鋼板,后螺栓連接的方式設置于站臺橫梁I和站臺支墩3之間。鋼結構需要有完善的防腐措施,否則會導致防落梁措施失效,需要更換,后期維護費用投入大。
[0003]對于一些小型結構或結構處于抗震設防烈度相對較低的地區,采用常規的防落梁不夠經濟,則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結構設計,使得結構不僅受力可靠,又經濟合理。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又可避免常規防落梁鋼結構的維護及更換的繁瑣工作的防落梁裝置。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防落梁裝置包括站臺支墩和固定在站臺支墩頂部的支座上的站臺橫梁,所述站臺支墩與站臺橫梁之間設有凹槽,凹槽里安裝防撞結構。
[0006]進一步地,所述站臺橫梁沿橫橋方向凸出站臺支墩的部分向下延伸,站臺橫梁的延伸部分與站臺橫梁側面之間設有一定距離的凹槽。
[0007]更進一步地,所述防撞結構為橡皮條。
[0008]本發明成果應用于小型結構或地震烈度相對較低的地區,采用在結構自身上開槽的設計方式,槽中安裝防撞橡膠條,以替代額外設置的防落梁擋塊作用,既經濟又避免了常規防落梁鋼結構的維護及更換的繁瑣工作,確保了結構的可靠性,能夠達到防止梁體脫落、耗散地震能量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同時減少了小型結構的加固維護費用投入,對避免防落梁鋼結構在壽命期內腐蝕失效有重要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站臺橫向防落擋塊設計方案示意圖。
[0010]圖2為本發明利用站臺橫梁開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發明,但它們不對本發明構成限定。
[0012]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防落梁裝置包括站臺支墩3和固定在站臺支墩3頂部的支座2上的站臺橫梁I,站臺支墩3與站臺橫梁I之間設有凹槽6,凹槽6里安裝防撞結構5,防撞結構5為橡膠條。站臺橫梁I沿橫橋方向凸出站臺支墩的部分向下延伸,橫橋方向如圖2中箭頭方向所示,站臺橫梁I的延伸部分與站臺支墩3側面之間設有一定距離的凹槽6。
[0013]本發明成果采用在站臺橫梁上開槽的方式,在設置的站臺支墩3和站臺橫梁I之間設置防撞橡膠條5,取消額外設置的防落梁擋塊,在結構開槽位置按牛腿進行特殊設計,且因為站臺橫梁的個數較多,可共同抵抗橫向外力,使得結構利用自身開槽替代常規方案的防落梁設施,減少了防落梁擋塊、減少了后期維護費用,既經濟又避免了常規防落梁鋼結構構造的維護及更換的繁瑣工作,確保了結構的可靠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落梁裝置,包括站臺支墩和固定在站臺支墩頂部支座上的站臺橫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站臺支墩與站臺橫梁之間設有凹槽,凹槽內安裝防撞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站臺橫梁沿橫橋方向凸出站臺支墩的部分向下延伸,站臺橫梁的延伸部分與站臺支墩側面之間設有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結構為橡膠條。
【文檔編號】E01D19/00GK103835225SQ201210490689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7日
【發明者】劉智春, 萬立新, 余艷霞, 劉桂林, 王斌, 周翔, 柳鳴, 錢光 申請人: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