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道路鋪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道路鋪裝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止路面積水的道路鋪裝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城市道路大部分為不透水的路面,路面排水通常是通過設置在路邊的雨篦子排入至市政管網,隨之帶來了一系列問題:(1)、短時間內集中降雨時,由于大量雨水只能通過排水設施排入河流,大大加重了排水設施的負擔;因此,道路積水不容易排出,給車輛和行人通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帶來不利影響。(2)、能夠滲入地下的雨水明顯減少,造成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工業生產和現代生活使地下水的抽取量成倍增長;土壤中的水分不足、缺氧、地溫升高等,因而直接影響了城市植被的健康,進一步加劇了城市的干旱、缺水問題。、不透水的路面很難與空氣進行熱量和濕度的交換,容易產生“熱島效應”,使得城市內部溫度過高,導致氣候惡化。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國專利CN101649592A公開一種道路排水系統,其包括路面排水部和路邊排水部,其路面排水部從下至上依次為基層、防水層、透水層;路邊排水部包括設置于道路兩側的路沿石,所述路沿石為具有空腔結構的透水磚。但是,在遇到短時間強降雨時,路面的雨水只能通過所述路沿石的側壁滲透至路沿石的空腔內,滲透效率較低,因此仍然出現路面積水的現象。若將路沿石設置為與路面平齊時,機動車會直接駛入人行道路,帶來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道路鋪裝結構不合理導致路面積水的問題,提供一種防止路面積水的道路鋪裝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道路鋪裝結構,其包括透水路面以及設置于透水路面兩側的濾水溝,所述濾水溝為具有空腔結構的透水磚體,所述濾水溝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透水路面上表面或與所述透水路面上表面平齊,在所述濾水溝的兩側設置有透水路沿石,所述透水路沿石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透水路面,所述透水路沿石的側壁上設有排水孔。所述透水路面由下至上依次是土基層、碎石層、粘結找平層和透水磚層。所述透水路沿石包含有骨料顆粒和包覆骨料顆粒的親水性粘結劑;所述骨料顆粒的粒徑為0.2-0.45mm。所述濾水溝包括透水溝槽以及設置于所述透水溝槽上的透水蓋板,所述透水溝槽包括粘結而成的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其中所述透水表層形成所述透水溝槽的內壁,所述透水基層形成所述透水溝槽的外壁;所述透水表層和所述透水基層中分別包含有骨料顆粒和包覆骨料顆粒的親水性粘結劑;所述透水表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0.2-0.45mm,所述透水基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l-10mm。所述透水磚層由復合透水磚鋪設而成,所述復合透水磚包括互相粘結的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所述透水表層和所述透水基層中分別包含有骨料顆粒和包覆骨料顆粒的親水性粘結劑;所述透水表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0.2-0.45mm,所述透水基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 l-10mm。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道路鋪裝結構中,選用了帶有排水孔的路沿石,這樣,即使在短時間強降雨時,路面上的雨水即使無法完全滲透,也可以通過路沿石的排水孔排至植被層路面上直接滲入地下,并且本實用新型里的濾水溝是具有空腔結構的磚體,上表面與路面平齊,其相對現有高于路面的濾水溝來講,滲水效率較高,雨水可以存儲于空腔內,還可以減輕市政管網的排水壓力。同時,在外界處于高溫干燥氣候時,這種路面內濾水溝收集的雨水可反饋于地表,起到調節濕度、降低溫度等作用。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道路鋪裝結構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透水路面,11- 土基層,12-碎石層,13-粘結找平層,14-透水磚層,2_濾水溝,21-透水溝槽,22-透水蓋板,3-透水路沿石,31-排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道路鋪裝結構,其包括透水路面I以及設置于透水路面I兩側的濾水溝2,所述濾水溝2為具有空腔結構的透水磚體,所述濾水溝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透水路面I上表面或與所述透水路面I上表面平齊,在所述濾水溝2的兩側設置透水路沿石3,所述透水路沿石3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透水路面1,所述透水路沿石3的側壁上設有排水孔31。這樣即使在短時間強降雨時,路面上的雨水即使無法完全滲透,也可以通過所述排水孔31排至植被層路面上直接滲入地下。所述透水路面I由下至上依次是土基層11、碎石層12、粘結找平層13、透水磚層14。所述透水路沿石3包含有骨料顆粒和包覆骨料顆粒的親水性粘結劑;所述骨料顆粒的粒徑為0.2-0.45mm。所述濾水溝2包括透水溝槽21以及設置于所述透水溝槽21上的透水蓋板22,所述透水溝槽21包括粘結而成的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其中所述透水表層形成所述透水溝槽21的內壁,所述透水基層形成所述透水溝槽21的外壁;所述透水表層和所述透水基層中分別包含有骨料顆粒和包覆骨料顆粒的親水性粘結劑;所述透水表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
0.2-0.45mm,所述透水基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l-10mm。所述透水磚層14由復合透水磚鋪設而成,所述復合透水磚包括粘結的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所述透水表層和所述透水基層中分別包含有骨料顆粒和包覆骨料顆粒的親水性粘結劑;所述透水表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0.2-0.45mm,所述透水基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 l-10mm。[002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骨料顆??梢詾楣枭邦w粒、陶粒、玻璃微珠、礦渣等等,其大小在篩選時無法而且不必統一到一個粒徑尺寸;因此,只要在上述粒徑范圍之內比如所述路沿石、所述透水表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0.25mm、0.3mm、0.35mm、0.4mm,所述透水基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2.5mm、3mm、3.5mm、4mm、6mm、8mm等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道路鋪裝結構,其包括透水路面(I)以及設置于透水路面(I)兩側的濾水溝(2),所述濾水溝(2)為具有空腔結構的透水磚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濾水溝(2 )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透水路面(I)上表面或與所述透水路面(I)上表面平齊,在所述濾水溝(2)的兩側設置有透水路沿石(3),所述透水路沿石(3)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透水路面(I),所述透水路沿石(3 )的側壁上設有排水孔(3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鋪裝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水路面(I)由下至上依次是土基層(11 )、碎石層(12)、粘結找平層(13)和透水磚層(1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路鋪裝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水路沿石(3)包含有骨料顆粒和包覆骨料顆粒的親水性粘結劑;所述骨料顆粒的粒徑為0.2-0.45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鋪裝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濾水溝(2)包括透水溝槽(21)以及設置于所述透水溝槽(21)上的透水蓋板(22),所述透水溝槽(21)包括粘結而成的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其中所述透水表層形成所述透水溝槽(21)的內壁,所述透水基層形成所述透水溝槽(21)的外壁;所述透水表層和所述透水基層中分別包含有骨料顆粒和包覆骨料顆粒的親水性粘結劑;所述透水表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0.2-0.45mm,所述透水基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l-10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鋪裝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水磚層(14)由復合透水磚鋪設而成,所述復合透水磚包括互相粘結的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所述透水表層和所述透水基層中分別包含有骨料顆粒和包覆骨料顆粒的親水性粘結劑;所述透水表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0.2-0.45mm,所述透水基層的骨料顆粒的粒徑為 l-1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道路鋪裝結構,其包括透水路面(1)以及設置于透水路面(1)兩側的濾水溝(2),所述濾水溝(2)為具有空腔結構的透水磚體,所述濾水溝(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透水路面(1)上表面或與所述透水路面(1)上表面平齊,在所述濾水溝(2)的兩側設置透水路沿石(3),所述透水路沿石(3)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透水路面(1),所述透水路沿石(3)的側壁上設有排水孔(31)。該道路鋪裝結構解決了現有路面積水的技術問題。
文檔編號E01F5/00GK203160146SQ20122056554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
發明者秦升益, 陳梅娟, 竇明岳 申請人: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