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減荷高填土拱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公路橋涵,具體為一種減荷高填土拱涵。
背景技術:
目前,多數運營中的涵洞出現裂縫,而且涵洞頂填土越高,涵洞凸出地面高度越大,涵洞跨度越大,則開裂的比例越大。在軟土地基上采用樁基的高填土拱涵,由于涵洞受到垂直與側向的土壓力,幾乎全都出現嚴重的縱向開裂病害,甚至破壞;不均勻沉降問題較突出。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高填土拱涵受壓力影響出現縱向開裂和不均勻沉降現象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減荷聞填土拱涵。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減荷高填土拱涵,包括涵身和洞口,涵身包括位于洞口上方的拱圈和位于洞口左右兩側的涵臺,涵臺上方設置有護拱,拱圈與護拱的上側、涵臺的外側均設置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內側固定有若干壓力傳感器。在涵頂與涵側鋪設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作為減荷措施,減小涵頂與涵側的土壓力,同時根據鋪設不同厚度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并通過壓力傳感器的數值調整涵頂路基的沉降量,以協調路基不均勻沉降,克服了現有高填土拱涵受壓力影響出現縱向開裂和不均勻沉降現象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可靠,通過鋪設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使得高填土拱涵的垂直土壓力和側向土壓力減小了 1/2 2/3 ;減小了拱涵的斷面尺寸和地基的處理工程量,從而節約工程造價,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與推廣價值。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_洞口,2-拱圈,3-涵臺,4-護拱,5-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6-壓力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減荷高填土拱涵,包括涵身和洞口 I,涵身包括位于洞口 I上方的拱圈2和位于洞口 I左右兩側的涵臺3,涵臺3上方設置有護拱4,拱圈2與護拱4的上側、涵臺3的外側均設置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5,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5內側固定有若干壓力傳感器6。具體實施過程中,通過分析拱涵填土高度、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5密度和厚度以及地基應力的關系,總結歸納了在涵頂鋪設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5涵洞土壓力的計算公式,便于實際操作,進而優化涵洞構造尺寸。
權利要求1.一種減荷高填土拱涵,包括涵身和洞口(1),涵身包括位于洞口(I)上方的拱圈(2)和位于洞口(I)左右兩側的涵臺(3),涵臺(3)上方設置有護拱(4),其特征在于:拱圈(2)與護拱(4)的上側、涵臺(3)的外側均設置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5),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5)內側固定有若干壓力傳感器(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公路橋涵,具體為一種減荷高填土拱涵,解決了現有高填土拱涵受壓力影響出現縱向開裂和不均勻沉降現象的問題。減荷高填土拱涵,包括涵身和洞口,涵身包括位于洞口上方的拱圈和位于洞口左右兩側的涵臺,涵臺上方設置有護拱,拱圈與護拱的上側、涵臺的外側均設置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內側固定有若干壓力傳感器。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可靠,通過鋪設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使得高填土拱涵的垂直土壓力和側向土壓力減小了1/2~2/3;減小了拱涵的斷面尺寸和地基的處理工程量,從而節約工程造價,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與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E01F5/00GK203034383SQ20132003014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1日
發明者聶承凱, 張正星, 馬健中, 董建新, 張明欣, 韻耀斌, 辛法, 郝俊園, 李志斌, 張凌 申請人: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