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屬于特種機器人機架,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斜拉橋纜索檢測與維護的爬升機器人的機架。
背景技術:
斜拉橋作為現代橋梁的新形式,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斜拉橋主要受力構件之一的纜索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經風吹雨淋日曬,纜索表面的聚乙烯護套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硬化和開裂現象,給護套內的鋼絲束帶來銹斑、斷絲等嚴重的問題,因此對纜索進行維護顯得至關重要。目前維護方式有人工維護和纜索機器人維護兩種,但由于人工維護施工周期長、費用高、安全系數低等原因,使得纜索機器人的應用成為今后的趨勢。近幾年來,各種纜索機器人的產品已有數種。其中的滾動式纜索機器人,由于其運行方式的特殊性,使得機架的設計成為滾動式纜索機器人設計的一個關鍵因素。目前市場上還未出現一種安全可靠、體積小、重量輕、并能夠適應滾動式纜索機器人特殊運行方式的機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安全可靠、體積小、重量輕、并能夠適應滾動式纜索機器人特殊運行方式的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包括機架下板、下導向桿、上導向桿、機架上板、壓簧、調節螺母、機架上梁板、機架下梁板,所述的機架上梁板的兩端分別固連在兩根機架上板上,所述的機架下梁板的兩端分別固連在兩根機架下板上,所述是下導向桿3穿過機架下板12端部的導向孔,所述的上導向桿穿過機架上板端部的導向孔,上導向桿5頂端與調節螺母8旋合,所述的機架上板6與調節螺母8之間設有壓簧7。所述的機架上板、機架下板分別固聯導向套和導向套,所述的導向套和導向套通過焊接分別固連在機架上板和機架下板上,所述的上導向桿和下導向桿分別穿過導向套和導向套,所述的下導向桿和上導向桿通過鉸鏈連接。所述的機架上梁板和機架下梁板的數量均為2-4個,所述的機架上板、機架下板的數量均為2-4個,所述的上導向桿和下導向桿的數量均為2-8個。所述的機架上梁板上設有后輪固定板、前輪固定板,后輪固定板通過螺栓與機架上梁板固連,前輪固定板通過螺栓與機架上梁板固連;所述的機架下梁板上設有前輪固定板、摩擦輪固定板,前輪固定輪通過螺栓與機架下梁板固連,摩擦輪固定板通過螺栓與機架下梁板固連。所述的前輪固定板上設有前輪防護板、前輪光孔、電機光孔,前輪光孔和電機光孔均為通孔,并布置在前輪固定板中心線上,前輪光孔和電機光孔外沿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的前輪固定板上所有零件的設置與連接方式和前輪固定板上所有零件的設置與連接方式相同;所述的后輪固定板上設有后輪光孔、光孔,后輪光孔和光孔均為通孔,后輪光孔布置在后輪固定板中心線上,后輪光孔外沿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的摩擦輪固定板上設有摩擦輪光孔,摩擦輪光孔為通孔,并布置在摩擦輪固定板中心線上,摩擦輪光孔外沿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的前輪防護板數量為2個,沿前輪固定板中心線對稱布置,并焊接在前輪固定板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制造方便;(2)能適應滾動式纜索機器人特殊運行方式;(3)機架上下距離能夠進行調節以適應不同的纜索直徑。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圖中:I一機架下板,2—導向套,3—下導向桿,4一鉸鏈,5—上導向桿,6—機架上板,7—壓簧,8—調節螺母,9一螺栓,10一光孔,11一機架上梁板,12一機架下梁板,13一導向套,14一后輪固定板,15—前輪防護板,16—前輪固定板,17—前輪光孔,18 —電機光孔,19一螺檢,20一后輪光孔,21 一螺檢,22一導向套,23一光孔,24一摩擦輪固定板,25一摩擦輪光孔,26 —螺栓,27—前輪固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機架上板6、機架上梁板11、機架下板1、機架下梁板12選用角鋼,由兩個機架上板6和兩個機架上梁板11組成一個上井形框架,四邊分別由四個螺栓連接;兩個機架下板I和兩個機架下梁板12組成一個下井形框架,四邊由四個螺栓連接;下導向桿3穿過機架下梁板12端部的導向孔,上導向桿5穿過機架上板6端部的導向孔,上導向桿5頂端與調節螺母8旋合,機架上板6與調節螺母8之間設有壓簧7。如圖1所示,機架上板6、機架下板I分別固聯導向套22和導向套2,上導向桿5和下導向桿3分別穿過導向套22和導向套2 ;機架上板6、機架下板I的數量均為2個,機架上梁板11和機架下梁板12的數量均為2個,上導向桿5和下導向桿3的數量均為4個,導向套22和導向套2數量均為8個;下導向桿3和上導向桿5通過鉸鏈4連接;導向套22和導向套2通過焊接分別固連在機架上板6和機架下板I上。如圖2和圖3所示,機架上梁板11上設有后輪固定板14、前輪固定板16,后輪固定板14通過螺栓21與機架上梁板11固連,前輪固定板16通過螺栓19與機架上梁板11固連;機架下梁板12上設有前輪固定板27、摩擦輪固定板24,前輪固定輪27通過螺栓與機架下梁板12固連,摩擦輪固定板24通過螺栓26與機架下梁板12固連。如圖3所示,前輪固定板16上設有前輪防護板15、前輪光孔17、電機光孔18,前輪光孔17和電機光孔18均為通孔,并布置在前輪固定板16中心線上,前輪光孔17和電機光孔18外沿設置有螺紋孔,前輪防護板15數量為2個,沿前輪固定板16中心線對稱布置,并焊接在前輪固定板16上;前輪固定板27上所有零件的設置與連接方式和前輪固定板16上所有零件的設置與連接方式相同;后輪固定板14上設有后輪光孔20、光孔23,后輪光孔20和光孔23均為通孔,后輪光孔20布置在后輪固定板14中心線上,后輪光孔20外沿設置有螺紋孔;摩擦輪固定板24上設有摩擦輪光孔25,摩擦輪光孔25為通孔,并布置在摩擦輪固定板24中心線上,摩擦輪 光孔25外沿設置有螺紋孔。
權利要求1.一種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其特征是,所述機架包括機架下板(I )、下導向桿(3)、上導向桿(5)、機架上板(6)、壓簧(7)、調節螺母(8)、機架上梁板(11)、機架下梁板(12),所述的機架上梁板(11)的兩端分別固連在兩根機架上板(6 )上,所述的機架下梁板(12 )的兩端分別固連在兩根機架下板(I)上,所述的下導向桿(3)穿過機架下板(12)端部的導向孔,所述的上導向桿(5)穿過機架上板(6)端部的導向孔,上導向桿(5)頂端與調節螺母(8)旋合,所述的機架上板(6)與調節螺母(8)之間設有壓簧(J)。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架上板(6)、機架下板(I)分別固聯導向套(22)和導向套(2),所述的導向套(22)和導向套(2)通過焊接分別固連在機架上板(6)和機架下板(I)上,所述的上導向桿(5)和下導向桿(3)分別穿過導向套(22)和導向套(2),所述的下導向桿(3)和上導向桿(5)通過鉸鏈(4)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架上梁板(11)和機架下梁板(12)的數量均為2-4個,所述的機架上板(6)、機架下板(I)的數量均為2-4個,所述的上導向桿(5)和下導向桿(3)的數量均為2-8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架上梁板(11)上設有后輪固定板(14)、前輪固定板(16),后輪固定板(14)通過螺栓(21)與機架上梁板(11)固連,前輪固定板(16)通過螺栓(19)與機架上梁板(11)固連;所述的機架下梁板(12)上設有前輪固定板(27)、摩擦輪固定板(24),前輪固定輪(27)通過螺栓與機架下梁板(12)固連,摩擦輪固定板(24)通過螺栓(26)與機架下梁板(12)固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輪固定板(16)上設有前輪防護板(15)、前輪光孔(17)、電機光孔(18),前輪光孔(17)和電機光孔(18)均為通孔,并布置在前輪固定 板(16)中心線上,前輪光孔(17)和電機光孔(18)外沿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的前輪固定板(27)上所有零件的設置與連接方式和前輪固定板(16)上所有零件的設置與連接方式相同;所述的后輪固定板(14)上設有后輪光孔(20)、光孔(23),后輪光孔(20)和光孔(23)均為通孔,后輪光孔(20)布置在后輪固定板(14)中心線上,后輪光孔(20)外沿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的摩擦輪固定板(24)上設有摩擦輪光孔(25),摩擦輪光孔(25)為通孔,并布置在摩擦輪固定板(24)中心線上,摩擦輪光孔(25)外沿設置有螺紋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輪防護板(15)數量為2個,沿前輪固定板(16)中心線對稱布置,并焊接在前輪固定板(16)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旨在提供一種安全可靠、體積小、重量輕、并能夠適應滾動式纜索機器人特殊運行方式的滾動式纜索機器人機架。它包括機架下板、下導向桿、上導向桿、機架上板、壓簧、調節螺母、機架上梁板、機架下梁板,機架上梁板的兩端分別固連在兩根機架上板上,機架下梁板的兩端分別固連在兩根機架下板上,下導向桿穿過機架下板端部的導向孔,上導向桿穿過機架上板端部的導向孔,其頂部連接壓簧,并與調節螺母旋合。
文檔編號E01D19/10GK203144896SQ201320135530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5日
發明者包賢強, 冷護基, 王治國, 徐斌, 陳霞 申請人:馬鞍山市力翔機械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