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伸縮式道閘及其工作方法,尤其是指一種提高安全性能的伸縮式道閘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道閘又稱擋車器,是專門用于道路上限制機動車行駛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設備,現廣泛應用于公路收費站、停車場系統(tǒng)管理車輛通道,用于管理車輛的出入,電動道閘可通過遙控實現閘桿的起落,也可以通過停車場管理系統(tǒng)實行自動管理狀態(tài),入場取卡放行車輛,出場時,收取停車費后自動放行車輛。
現有車庫的道閘旁邊大多具有人行通道,而大多數閘桿均是一根不可伸縮的直桿,由電機控制閘桿的起落,當有行人穿過人行通道時,閘桿的升降有可能打傷行人,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提高安全性能的伸縮式道閘及其工作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道閘中的閘桿起落時存在安全隱患的缺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提高安全性能的伸縮式道閘,包括機箱以及可上下轉動地裝設在該機箱上的閘桿,所述閘桿包括內部中空的主桿以及滑動裝設在該主桿內部的副桿,所述主桿內部固定裝設有一電磁鐵,所述電磁鐵通過一彈簧與一鐵芯連接,該鐵芯固定裝設在所述副桿上,所述機箱上裝設有一給所述電磁鐵通電的電磁鐵控制器以及用于感應車輛的感應裝置,所述電磁鐵控制器與所述感應裝置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彈簧為壓縮彈簧。
進一步的,還包括一限位架,所述副桿一端位于所述限位架上方并且在所述彈簧壓縮時離開該限位架上方、另一端位于所述主桿內部并且固定裝設有所述鐵芯。
進一步的,所述機箱內部裝設有一轉動電機以及一控制該轉動電機動作的轉動控制器,所述轉動電機與所述主桿傳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感應裝置包括地感檢測器以及埋設于地下的地感線圈,所述地感檢測器分別與所述轉動控制器、電磁鐵控制器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轉動控制器也與所述電磁鐵控制器信號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架的頂端裝設有一用于感應所述副桿的紅外感應器,所述紅外感應器與所述轉動控制器信號連接。
一種提高安全性能的伸縮式道閘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車輛行駛至道閘處,位于車輛下方的地感線圈感應到車輛之后,將上旋信號發(fā)送給位于道閘機箱內的地感檢測器;
2)所述地感檢測器收到上旋信號后,分別給位于道閘機箱內的電磁鐵控制器與轉動控制器發(fā)送一個控制信號,所述電磁鐵控制器接收到該控制信號后給道閘閘桿中的主桿內的電磁鐵通電,閘桿中的副桿上裝設的鐵芯在所述電磁鐵的吸力作用下,將連接于所述電磁鐵與鐵芯之間的彈簧壓縮并朝該電磁鐵移動,同時帶動該副桿相對主桿進行移動,待副桿移動至離開道閘限位架上方時,該限位架頂端的紅外感應器將信號發(fā)送給所述轉動控制器;
3)所述轉動控制器同時接收到所述地感檢測器與紅外感應器發(fā)送的信號后,控制道閘機箱內的轉動電機動作,該轉動電機再帶動所述閘桿上旋至預設的位置;
4)車輛通過道閘之后,所述地感線圈感應到車輛離開之后,將下旋信號發(fā)送給所述地感檢測器;
5)所述地感檢測器收到下旋信號后,再給所述轉動控制器發(fā)送一個反向控制信號,使所述轉動控制器控制所述轉動電機反向動作,所述轉動電機再帶動所述閘桿下旋至原來的位置;
6)所述轉向電機停止反向動作的同時,所述轉向控制器將信號發(fā)送給所述電磁鐵控制器,使所述電磁鐵控制器停止給所述電磁鐵通電,所述鐵芯失去所述電磁鐵吸力的作用后,在所述彈簧的作用下回到原來的位置,同時推動所述副桿的另一端移至所述限位架上方。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實用性強,通過將閘桿設置成相互滑動連接的主桿與副桿,并通過電磁鐵與鐵芯、彈簧實現往返動作,使得閘桿在上旋與下旋的過程中,副桿始終都會縮在主桿內,避免行人,尤其是兒童在通過道閘旁邊的人行通道時,被旁邊正在上旋或下旋的閘桿打傷,大大降低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2、在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一限位架,既能避免行人誤入閘桿動作的區(qū)域內,而且其上的紅外傳感器還能起到控制閘桿上旋的作用,有效避免副桿在未縮進主桿內時閘桿即進行上下旋動作從而存在安全隱患。
3、在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地感檢測器與地感線圈,實現本發(fā)明的自動化,而且人工進行操作。
4、本發(fā)明的工作方法,使得副桿的伸與縮分別在閘桿下旋之后與上旋之前,從而有效避免閘桿在上下旋過程中打傷旁邊的行人,操作簡單,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所述閘桿上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所述閘桿的內部示意圖。
圖4為圖3中所述彈簧被壓縮時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電路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3、圖4和圖5。一種提高安全性能的伸縮式道閘,包括機箱1以及可上下轉動地裝設在該機箱上的閘桿2。閘桿2包括內部中空的主桿21以及滑動裝設在該主桿21內部的副桿22;主桿21內部固定裝設有一電磁鐵3;電磁鐵31通過一彈簧32與一鐵芯33連接,該鐵芯33固定裝設在副桿22上;該彈簧32為壓縮彈簧。機箱1上裝設有一給電磁鐵31通電的電磁鐵控制器4以及用于感應車輛的感應裝置5,電磁鐵控制器4與感應裝置5電連接。通過將閘桿2設置成相互滑動連接的主桿21與副桿22,并通過電磁鐵31與鐵芯32、彈簧33實現往返動作,使得閘桿2在上旋與下旋的過程中,副桿22始終都會縮在主桿21內,避免行人,尤其是兒童在通過道閘旁邊的人行通道時,被旁邊正在上旋或下旋的閘桿2打傷,大大降低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參照圖1、圖2、圖3、圖4和圖5。本發(fā)明還包括一限位架6,副桿22一端位于限位架6上方并且在所述彈簧32壓縮時離開該限位架6上方、另一端位于主桿21內部并且固定裝設有所述鐵芯33;另外,限位架6的頂端裝設有一用于感應副桿22的紅外感應器61。通過設置一限位架6,既能避免行人誤入閘桿2動作的區(qū)域內,而且其上的紅外傳感器61還能起到控制閘桿2上旋的作用,有效避免副桿22在未縮進主桿21內時閘桿即進行上下旋動作從而存在安全隱患。
參照圖1、圖2、圖3、圖4和圖5。機箱1內部裝設有一轉動電機11以及一控制該轉動電機11動作的轉動控制器12,所述轉動電機11與所述主桿21傳動連接;紅外感應器61與所述轉動控制器12信號連接;轉動控制器12也與電磁鐵控制器4信號連接。
參照圖1、圖2、圖3、圖4和圖5。感應裝置5包括地感檢測器51以及埋設于地下的地感線圈52,地感檢測器51分別與轉動控制器12、電磁鐵控制器4電連接。通過設置地感檢測器51與地感線圈52,實現本發(fā)明的自動化,而且人工進行操作。
參照圖1、圖2、圖3、圖4和圖5。一種提高安全性能的伸縮式道閘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
車輛行駛至道閘處,位于車輛下方的地感線圈52感應到車輛之后,將上旋信號發(fā)送給位于道閘機箱1內的地感檢測器51。
步驟二
地感檢測器51收到上旋信號后,分別給位于道閘機箱1內的電磁鐵控制器4與轉動控制器12發(fā)送一個控制信號,電磁鐵控制器4接收到該控制信號后給電磁鐵31通電,電磁鐵31固定裝設于道閘閘桿2中的主桿21內,閘桿2中的副桿22上裝設的鐵芯33在電磁鐵31的吸力作用下,將連接于電磁鐵31與鐵芯33之間的彈簧32壓縮并朝電磁鐵31移動,同時帶動副桿22相對主桿進行移動,待副桿22移動至離開道閘限位架6上方時,該限位架頂端的紅外感應器61將信號發(fā)送給轉動控制器12。
步驟三
轉動控制器12同時接收到地感檢測器51與與紅外感應器61發(fā)送的信號后,控制轉動電機11動作,轉動電機11再帶動閘桿2上旋至預設的位置。
步驟四
車輛通過道閘之后,地感線圈52感應到車輛離開之后,將下旋信號發(fā)送給地感檢測器51。
步驟五
地感檢測器51收到下旋信號后,再給轉動控制器12發(fā)送一個反向控制信號,使轉動控制器12控制轉動電機11反向動作,轉動電機11再帶動閘桿2下旋至原來的位置。
步驟六
轉向電機11停止反向動作的同時,轉向控制器12將信號發(fā)送給電磁鐵控制器4,使電磁鐵控制器4停止給電磁鐵31通電,鐵芯33失去電磁鐵吸31力的作用后,在彈簧32的作用下回到原來的位置,同時推動副桿22的另一端移至限位架上方。
通過該方法,使得副桿22的伸與縮分別在閘桿2下旋之后與上旋之前,從而有效避免閘桿2在上下旋過程中打傷旁邊的行人,操作簡單,實用性強。轉動控制器12與電磁鐵控制器4的控制可通過變頻器與可編程控制器來實現。
上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fā)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