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鎖式穿索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后張法預應力混泥土梁工程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鎖式穿索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大量鐵路和公路橋梁待建。尤其是在環(huán)境條件惡劣的地方,大跨徑橋梁成為主導。而這些大型結構中都需要使用預應力混凝土鋼絞線,且在使用預應力混凝土鋼絞線時,一般均采用后張法。即需要在預留管道中穿入預應力鋼絞線。而現有的穿索機,大多是對滾輪施加正壓力,使其形成正壓摩擦力,從而使鋼索線運動,這種設計雖然可以拉伸鋼絞線,但是很難對鋼絞線進行運動中固定,在索體的傳送過程中容易出現松動甚至是打滑,效率低下,不能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構件同時擠壓的摩擦力較大,穿索效果較好的穿索機,可以在運動中固定鋼絞線,解決了在傳送過程中索體容易出現松動打滑甚至是回縮,提高穿索效率。
[0004]該穿索機在鋼絞線穿鎖的運行中同時能夠固定鋼絞線,避免鋼絞線回縮,以提高穿鎖效力。
[0005]—種自鎖式穿索機,包括外殼導軌10、若干個彈性U型構件1、驅動部分和控制變形部分,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自由端與外殼導軌10連接,彈性U型構件I間隔分布在外殼導軌10上,彈性U型構件I能夠沿著外殼導軌10的導軌槽移動,所述驅動部分的動力輸出部分與彈性U型構件I連接,該動力輸出部分驅動彈性U型構件I沿著外殼導軌10移動;沿著彈性U型構件I的移動線路,外殼導軌10上開設有進索口 8和出索口 9;所述的控制變形部分包括伸縮器3和變厚度擋板2,在外殼導軌10的兩側均固定設置有變厚度擋板(2),變厚度擋板2的工作面朝向外殼導軌10設置,變厚度擋板2對稱設置在進索口 8和出索口 9之間的兩側,所述彈性U型構件I的兩個側壁的中心位置上各設置一個伸縮器3,伸縮器(3)同軸設置,伸縮器3的一端與彈性U型構件I的側壁垂直固定連接,伸縮器3的另一端朝向變厚度擋板2設置。
[0006]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兩個自由端上均設置有滾輪6,彈性U型構件I通過滾輪6與外殼導軌連接,滾輪6設置在所述的外殼導軌10的導軌槽內。
[0007]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底部固定設置有條形齒輪5,所述的驅動部分的動力輸出部分為齒輪帶11,所述的條形齒輪5與齒輪帶11相嚙合,沿著外殼導軌10,齒輪帶11設置在彈性U型構件I移動線路范圍的內側,使齒輪帶11驅動彈性U型構件I沿著外殼導軌10移動。
[0008]所述的驅動部分包括電動機15和惰輪121,所述的電動機15固定設置,電動機15的傳動軸上連接有傳動輪,所述的惰輪121的轉軸固定設置,所述的齒輪帶11繞設在傳動輪和惰輪121上。
[0009]所述的變厚度擋板2為中部厚度大于兩邊厚度的板件,其厚度從中部向兩邊遞減,變厚度擋板2的工作面為光滑曲面。
[0010]所述的伸縮器3的自由端固定設置有球頭狀的端頭,伸縮器3通過該球頭狀端頭與變厚度擋板2的工作面接觸。
[0011]所述的伸縮器3上套設有彈簧,伸縮器3的自由端套有球頭狀的端頭,所述的球頭狀的端頭上與球頭相對的一端開設有盲孔,伸縮器3的自由端伸入該盲孔內,所述的彈簧的一端與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側壁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球頭狀的端頭上與球頭相對的一端連接,所述的伸縮器3的自由端的端頭所述盲孔的底部不接觸,伸縮器3的自由端的端頭與盲孔底部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的變厚度擋板2的厚度差,伸縮器3通過該球頭狀端頭與變厚度擋板2的邊厚度曲面接觸。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實用新型的自鎖式穿索機在穿索時,將預應力鋼絞線從進索口穿入、出索口穿出,預應力鋼絞線處于進索口與出索口之間的部分設置在在彈性U型構件的U形槽內,彈性U型構件在驅動部分的驅動下沿著外殼導軌移動,當彈性U型構件移動至變厚度擋板處時,彈性U型構件上固定設置的伸縮器的自由端與變厚度擋板的變厚度曲面接觸,隨著變厚度擋板的厚度的增大,伸縮器沿著其軸向發(fā)生位移并向彈性U型構件一側移動,伸縮器使彈性U型構件的側壁發(fā)生彈性變形,彈性U型構件側壁變形后,彈性U型構件將其U形槽內設置的預應力鋼絞線夾緊,隨著彈性U型構件的移動,伸縮器的自由端離開變厚度擋板的變厚度曲面,伸縮器對彈性U型構件側壁的擠壓力去除,彈性U型構件彈性變形恢復,彈性U型構件對預應力鋼絞線的夾緊力去除,隨著若干個間隔設置在外殼導軌上的彈性U型構件的移動,能夠實現對預應力鋼絞線的連續(xù)送進。
[0014]本實用新型的自鎖式穿索機較普通穿索機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在預應力鋼絞線穿索的運行中同時固定預應力鋼絞線,避免預應力鋼絞線的回縮,提高穿索效力,并且傳力明確,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彈性U型構件、伸縮器及變厚度擋板之間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穿索機的外殼導軌及穿索口位置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彈性U型構件及外殼導軌構之間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彈性U型構件、伸縮器、變厚度擋板之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彈性U型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彈性U型構件、齒輪帶及外殼導軌之間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機、傳動軸及外殼導軌之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2]其中:1_彈性U型構件,2-變厚度擋板,3-帶彈簧的伸縮器,4-預應力鋼絞線,5-條形齒輪,6-滾輪,7-彈簧,8-進索口,9-出索口,10-外殼導軌,11-齒輪帶,12-傳動軸,121-惰輪,13-導軌兩側擋板,14-洞口,15-電動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4]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鎖式穿索機,包括外殼導軌10、若干個彈性U型構件1、驅動部分和控制變形部分,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自由端與外殼導軌10連接,彈性U型構件I間隔分布在外殼導軌10上,彈性U型構件I能夠沿著外殼導軌10的導軌槽移動,所述驅動部分的動力輸出部分與彈性U型構件I連接,該動力輸出部分驅動彈性U型構件I沿著外殼導軌10移動;沿著彈性U型構件I的移動線路,外殼導軌10上開設有進索口 8和出索口9;所述的控制變形部分包括伸縮器3和變厚度擋板2,在外殼導軌10的兩側均固定設置有變厚度擋板(2),變厚度擋板2的變厚度曲面朝向外殼導軌10設置,變厚度擋板2設置在外殼導軌10上進索口 8和出索口 9之間對應的兩側,所述彈性U型構件I的兩個側壁的中心位置上各設置一個伸縮器3,伸縮器(3)對稱設置,伸縮器3的一端與彈性U型構件I的側壁垂直固定連接,伸縮器3的另一端朝向變厚度擋板2設置。
[0025]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兩個自由端上均設置有滾輪6,彈性U型構件I通過滾輪6與外殼導軌連接,滾輪6設置在所述的外殼導軌10的導軌槽內。
[0026]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底部固定設置有條形齒輪5,所述的驅動部分的動力輸出部分為齒輪帶11,所述的條形齒輪5與齒輪帶11相嚙合,沿著外殼導軌10,齒輪帶11設置在彈性U型構件I移動線路范圍的內側,使齒輪帶11驅動彈性U型構件I沿著外殼導軌10移動。
[0027]所述的驅動部分包括電動機15和惰輪121,所述的電動機15固定設置,電動機15的傳動軸上連接有傳動輪,所述的惰輪121的轉軸固定設置,所述的齒輪帶11繞設在傳動輪和惰輪121上。
[0028]所述的變厚度擋板2為中部厚度大于兩邊厚度的板件,其厚度從中部向兩邊遞減,變厚度擋板2的表面為光滑曲面。
[0029]所述的伸縮器3的自由端固定設置有球頭狀的端頭,伸縮器3通過該球頭狀端頭與變厚度擋板2的邊厚度曲面接觸。
[0030]所述的伸縮器3上套設有彈簧,伸縮器3的自由端套有球頭狀的端頭,所述的球頭狀的端頭上與球頭相對的一端開設有盲孔,伸縮器3的自由端伸入該盲孔內,所述的彈簧的一端與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側壁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球頭狀的端頭上與球頭相對的一端連接,所述的伸縮器3的自由端的端頭所述盲孔的底部不接觸,伸縮器3的自由端的端頭與盲孔底部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的變厚度擋板2的厚度差,伸縮器3通過該球頭狀端頭與變厚度擋板2的邊厚度曲面接觸。
[003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鎖式穿索機的穿索過程:
[0032]在穿索時,將預應力鋼絞線從進索口8穿入、出索口 9穿出,預應力鋼絞線4處于進索口8與出索口9之間的部分設置在在彈性U型構件I的U形槽內,彈性U型構件I上的齒輪條5與齒輪帶11相嚙合,彈性U型構件I在齒輪帶11的驅動下沿著外殼導軌移動10移動,當彈性U型構件I移動至變厚度擋板2處時,彈性U型構件I上固定設置的伸縮器3的自由端與變厚度擋板2的變厚度曲面接觸,變厚度擋板2的中部厚度較大,從中部到兩邊的厚度遞減,剛開始隨著變厚度擋板的厚度的增大,伸縮器沿著伸縮器3的軸向發(fā)生位移并向彈性U型構件I 一偵U移動,伸縮器3使彈性U型構件I的側壁發(fā)生彈性變形,彈性U型構件Iii壁變形后,彈性U型構件I將其U形槽內設置的預應力鋼絞線4夾緊,隨著彈性U型構件I的移動,變厚度擋板2的厚度的逐漸縮小,伸縮器3對彈性U型構件I的擠壓力逐漸變小,直至伸縮器3的自由端離開變厚度擋板2的變厚度曲面,伸縮器3對彈性U型構件I側壁的擠壓力去除,彈性U型構件I彈性變形恢復,彈性U型構件I對預應力鋼絞線4的夾緊力去除,隨著若干個間隔設置在外殼導軌10上的彈性U型構件I的移動,能夠實現對預應力鋼絞線4的連續(xù)送進。
[0033]或者,在穿索時,在伸縮器3自由端的球頭狀的端頭與變厚度擋板2的變厚度曲面接觸時,剛開始隨著變厚度擋板的厚度的增大,球頭狀的端頭向彈性U型構件I 一側移動同時使彈簧壓縮,彈簧壓縮后,彈簧對彈性U型構件I的側壁施加壓力使彈性U型構件I的側壁發(fā)生彈性變形,彈性U型構件I側壁變形后,彈性U型構件I將其U形槽內設置的預應力鋼絞線4夾緊,隨著彈性U型構件I的移動,變厚度擋板2的厚度的逐漸縮小,彈簧對彈性U型構件I側壁的壓力減小,直至球頭狀的端頭離開變厚度擋板2的變厚度曲面,球頭狀的端頭對彈性U型構件I側壁的擠壓力去除,彈性U型構件I彈性變形恢復,彈性U型構件I對預應力鋼絞線4的夾緊力去除,隨著若干個間隔設置在外殼導軌10上的彈性U型構件I的移動,能夠實現對預應力鋼絞線4的連續(xù)送進。
[0034]本實用新型的自鎖式穿索機較普通穿索機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在預應力鋼絞線穿索的運行中同時固定預應力鋼絞線,避免預應力鋼絞線的回縮,提高穿索效力,并且傳力明確,結構簡單。
【主權項】
1.一種自鎖式穿索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導軌(10)、若干個彈性U型構件(I)、驅動部分和控制變形部分,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自由端與外殼導軌(10)連接,彈性U型構件(I)間隔分布在外殼導軌(10)上,彈性U型構件(I)能夠沿著外殼導軌(10)移動,所述驅動部分的動力輸出部分與彈性U型構件(I)連接,該動力輸出部分驅動彈性U型構件(I)沿著外殼導軌(10)的導軌槽移動;沿著彈性U型構件(I)的移動線路,外殼導軌(10)上開設有進索口(8)和出索口(9);所述的控制變形部分包括伸縮器(3)和變厚度擋板(2),在外殼導軌(10)的兩側均固定設置有變厚度擋板(2),變厚度擋板(2)的工作面朝向外殼導軌(10)設置,變厚度擋板(2)對稱設置在進索口(8)和出索口(9)之間的兩側,所述彈性U型構件(I)的兩個側壁的中心位置上各設置一個伸縮器(3),伸縮器(3)同軸設置,伸縮器(3)的一端與彈性U型構件(I)的側壁垂直固定連接,伸縮器(3)的另一端朝向變厚度擋板(2)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鎖式穿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兩個自由端上均設置有滾輪(6),彈性U型構件(I)通過滾輪(6)與外殼導軌連接,滾輪(6)設置在所述的外殼導軌(10)的導軌槽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鎖式穿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底部固定設置有條形齒輪(5),所述的驅動部分的動力輸出部分為齒輪帶(11),所述的條形齒輪(5)與齒輪帶(11)相嚙合,沿著外殼導軌(10),齒輪帶(11)設置在彈性U型構件(I)移動線路范圍的內側,使齒輪帶(11)驅動彈性U型構件(I)沿著外殼導軌(10)移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鎖式穿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部分包括電動機(15)和惰輪(121),所述的電動機(15)固定設置,電動機(15)的傳動軸上連接有傳動輪,所述的惰輪(121)的轉軸固定設置,所述的齒輪帶(11)繞設在傳動輪和惰輪(121)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鎖式穿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變厚度擋板(2)為中部厚度大于兩邊厚度的板件,其厚度從中部向兩邊遞減,變厚度擋板(2)的工作面為光滑曲面。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鎖式穿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縮器(3)的自由端固定設置有球頭狀的端頭,伸縮器(3)通過該球頭狀端頭與變厚度擋板(2)的工作面接觸。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鎖式穿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縮器(3)上套設有彈簧,伸縮器(3)的自由端套有球頭狀的端頭,所述的球頭狀的端頭上與球頭相對的一端開設有盲孔,伸縮器(3)的自由端伸入該盲孔內,所述的彈簧的一端與所述的彈性U型構件(I)的側壁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球頭狀的端頭上與球頭相對的一端連接,所述的伸縮器(3)的自由端的端頭所述盲孔的底部不接觸,伸縮器(3)的自由端的端頭與盲孔底部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的變厚度擋板(2)的厚度差,伸縮器(3)通過該球頭狀端頭與變厚度擋板(2)的邊厚度曲面接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鎖式穿索機。該穿索機彈性U型構件的自由端與外殼導軌連接,彈性U型構件間隔分布在外殼導軌上且能夠沿著外殼導軌移動,驅動部分的動力輸出部分與彈性U型構件連接,動力輸出部分驅動彈性U型構件沿著外殼導軌移動;沿著彈性U型構件的移動線路,外殼導軌上依次開設有進索口和出索口;控制變形部分包括伸縮器和變厚度擋板,變厚度擋板固定設置在彈性U型構件移動線路的一側且其變厚度曲面朝向彈性U型構件的移動線路設置,變厚度擋板設置在進索口和出索口之間,伸縮器的一端與彈性U型構件的側壁垂直固定連接,伸縮器的自由端朝向設置變厚度擋板的一側。避免預應力鋼絞線的回縮,提高穿索效力,傳力明確,結構簡單。
【IPC分類】E01D21/00
【公開號】CN205382423
【申請?zhí)枴緾N201620111362
【發(fā)明人】周勇軍, 鄭東, 徐盼, 洪路加, 張錦凱, 溫杰
【申請人】長安大學
【公開日】2016年7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