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橋梁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橋梁作為連接的紐帶,在以前和現在都是非常重要的建設,尤其是現在新聞報道橋梁因為建設問題導致坍塌的事件頻頻發生,因此人們更加重視橋梁的建設問題,在建設完之后,橋梁需要定期的檢查和維護,橋梁邊緣結構如混凝土橋的邊梁,由于混凝土的崩解容易損壞。因此有必要對橋梁邊緣結構進行定期修復。現有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需要設置多個沿著橋梁長度方向排列的安裝孔,以達到安裝的穩固性。安裝上述支架結構時,安裝人員需要使用橋梁起重機長期在橋梁下面工作,這不僅影響施工效率,而且影響交通運行。此外,現有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一般用回收性低的木材制造,進一步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現有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大都是固定的,不能夠進行移動,當一個地方檢修完畢之后需要更換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的位置,這樣就給人們的檢修帶來了不方便,所以我們需要一款新型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來解決上述問題,來滿足人們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包括轉軸一、固定柱、固定塊、連接桿、螺栓、固定法蘭、支撐桿、橫向桿、太陽能板、滑輪、工作裝置、固定軸、縱向桿、轉軸二,所述固定塊的內部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一設置在固定塊的上方,所述固定柱設置在轉軸一與轉軸之間,所述固定法蘭設置在固定塊的左側,且固定法蘭通過連接軸與固定塊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法蘭與轉軸一通過連接桿連接,所述固定法蘭的左端和右端均設有螺栓孔,所述固定法蘭與螺栓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桿與轉軸一連接,所述支撐桿的右端底部通過連接桿與固定塊的右端固定連接,所述橫向桿固定在支撐桿的右端,所述橫向桿的右端設有滑輪槽二,所述縱向桿設置在滑輪槽二的右端,所述縱向桿的右端設有滑輪槽一,所述太陽能板設置在滑輪槽一的右側頂端,所述太陽能板的底端設有照明裝置,所述滑輪設置在滑輪槽一的上部,且滑輪與滑輪槽一滑動連接,所述工作裝置設置在滑輪的右側,且工作裝置通過固定軸與滑輪固定連接。
[0005]優選的,所述縱向桿通過轉軸二與橫向桿滑動連接。
[0006]優選的,所述太陽能板的內部設有蓄電池,且蓄電池與照明裝置電性連接。
[0007]優選的,2個所述固定軸之間通過支撐柱固定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工作裝置的內部設有控制面板。
[0009]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造價低,結構簡單,而且工作時移動更加方便;太陽能板的設置能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節約資源,讓資源合理化運用;照明裝置的設置讓人們能夠在晚上的時候工作,給工作人員帶來了方便;縱向桿的設置使得工作裝置能夠進行縱向移動,這樣工作的時候方便了不少;橫向桿的設置使得工作裝置能夠進行橫向移動,這樣人們就可以不用移動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就可以移動工作的位置,使得人們的工作變得簡單。
【附圖說明】
[00?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0012]圖中:1、轉軸一;2、固定柱;3、固定塊;4、連接桿;5、螺栓;6、固定法蘭;7、支撐桿;
8、橫向桿;9、照明裝置;10、太陽能板;11、滑輪;12、工作裝置;13、固定軸;14、縱向桿;15、滑輪槽一;16、滑輪槽二; 17、轉軸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包括轉軸一 1、固定柱2、固定塊3、連接桿4、螺栓5、固定法蘭6、支撐桿7、橫向桿8、太陽能板1、滑輪11、工作裝置12、固定軸13、縱向桿14、轉軸二 17,所述固定塊3的內部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一 I設置在固定塊3的上方,所述固定柱2設置在轉軸一 I與轉軸之間,所述固定法蘭6設置在固定塊3的左側,且固定法蘭6通過連接軸與固定塊3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法蘭6與轉軸一 I通過連接桿4連接,所述固定法蘭6的左端和右端均設有螺栓孔,所述固定法蘭6與螺栓5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桿7與轉軸一 I連接,所述支撐桿7的右端底部通過連接桿與固定塊3的右端固定連接,所述橫向桿8固定在支撐桿7的右端,所述橫向桿8的右端設有滑輪槽二 16,所述縱向桿14設置在滑輪槽二 16的右端,所述縱向桿14通過轉軸二 17與橫向桿8滑動連接,所述縱向桿14的右端設有滑輪槽一 15,所述太陽能板10設置在滑輪槽一 15的右側頂端,所述太陽能板10的內部設有蓄電池,且蓄電池與照明裝置9電性連接,所述太陽能板10的底端設有照明裝置9,所述滑輪11設置在滑輪槽一 15的上部,且滑輪11與滑輪槽一 15滑動連接,所述工作裝置12設置在滑輪11的右側,且工作裝置12通過固定軸13與滑輪11固定連接,所述工作裝置12的內部設有控制面板,2個所述固定軸13之間通過支撐柱固定連接。
[0015]工作原理:該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使用時,首先通過螺栓6將固定法蘭6固定在橋面上,然后通過連接桿4將轉軸一 I連接上,然后通過固定柱2與固定塊3連接在一起,這時候依次將橫向桿8、縱向桿14、太陽能板10和工作裝置12連接上之后,太陽能板10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之后供照明裝置9照明使用,人們可以通過工作裝置12內部的操作臺來控制工作裝置12的移動方便,從而來方便人們的工作。
[0016]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包括轉軸一(I)、固定柱(2)、固定塊(3)、連接桿(4)、螺栓(5)、固定法蘭(6)、支撐桿(7)、橫向桿(8)、太陽能板(10)、滑輪(11)、工作裝置(12)、固定軸(13)、縱向桿(14)、轉軸二(1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3)的內部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一(I)設置在固定塊(3)的上方,所述固定柱(2)設置在轉軸一(I)與轉軸之間,所述固定法蘭(6)設置在固定塊(3)的左側,且固定法蘭(6)通過連接軸與固定塊(3)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法蘭(6)與轉軸一(I)通過連接桿(4)連接,所述固定法蘭(6)的左端和右端均設有螺栓孔,所述固定法蘭(6)與螺栓(5)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桿(7)與轉軸一(I)連接,所述支撐桿(7)的右端底部通過連接桿與固定塊(3)的右端固定連接,所述橫向桿(8)固定在支撐桿(7)的右端,所述橫向桿(8)的右端設有滑輪槽二(16),所述縱向桿(14)設置在滑輪槽二(16)的右端,所述縱向桿(14)的右端設有滑輪槽一(15),所述太陽能板(10)設置在滑輪槽一(15)的右側頂端,所述太陽能板(10)的底端設有照明裝置(9),所述滑輪(11)設置在滑輪槽一(15)的上部,且滑輪(11)與滑輪槽一(15)滑動連接,所述工作裝置(12)設置在滑輪(11)的右側,且工作裝置(12)通過固定軸(13)與滑輪(11)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桿(14)通過轉軸二 (17)與橫向桿(8)滑動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板(10)的內部設有蓄電池,且蓄電池與照明裝置(9)電性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2個所述固定軸(13)之間通過支撐柱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裝置(12)的內部設有控制面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所述固定塊的內部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一設置在固定塊的上方,所述固定柱設置在轉軸一與轉軸之間,所述固定法蘭設置在固定塊的左側,所述固定法蘭與轉軸一通過連接桿連接,所述支撐桿的右端底部通過連接桿與固定塊的右端固定連接,所述橫向桿固定在支撐桿的右端,所述橫向桿的右端設有滑輪槽二,所述縱向桿設置在滑輪槽二的右端,所述縱向桿的右端設有滑輪槽一,所述太陽能板設置在滑輪槽一的右側頂端,所述太陽能板的底端設有照明裝置,所述滑輪設置在滑輪槽一的上部,所述工作裝置設置在滑輪的右側。該可調節的橋梁邊緣修復用支架結構造價低,結構簡單,而且工作時移動更加方便。
【IPC分類】E01D22/00
【公開號】CN205382431
【申請號】CN201620189738
【發明人】劉勝高, 劉豪, 李忠賢
【申請人】劉勝高
【公開日】2016年7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