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的支撐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橋梁聚氨酯疊層隔震支座。
背景技術:
目前,橋梁隔震橡膠支座在隔震減振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其中較為成熟是鋼板與天然橡膠或高阻尼橡膠疊層布置,放入模具內高溫高壓硫化成型。安裝時,為了提升支座的水平受力,通過在梁底預埋套筒及錨桿等,然后支座通過螺栓連接與橋梁和承臺相連,但是這就涉及到安裝對孔工藝,增加了施工難度。同時現有橋梁隔震支座中大都采用天然橡膠、高阻尼橡膠等材料,對于高寒、強紫外線、酸堿腐蝕嚴重的地區,其使用壽命受到嚴重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橋梁聚氨酯疊層隔震支座,不僅便于支座的生產和安裝施工,還能適應惡劣環境下使用要求,延長支座的耐久性。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橋梁聚氨酯疊層隔震支座,包括上預埋鋼板和支座本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座本體為聚氨酯彈性體,橫截面形狀為圓形或矩形;
所述上預埋鋼板邊緣設置向下伸出凸緣,形成與支座本體形狀相適應的凹槽,支座本體上部嵌入上預埋鋼板的凹槽中。
所述聚氨酯彈性體的頂部設置上封板,底部設置下封板。
所述聚氨酯彈性體的內部自上而下設置多塊平行的加勁板。
所述聚氨酯彈性體的內部設置橡膠與加勁板形成的疊層結構。
所述加勁板的材料為鋼材或FRP復合材料。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加勁板與聚氨酯橡膠通過澆筑成型,加工工藝簡單,性能優越;
(2)通過鑲嵌方式定位,避免了支座與梁體、橋墩的連接螺栓對孔問題,提升了施工效率;
(3)采用聚氨酯橡膠,提升了橡膠支座的耐低溫、耐紫外線照射、耐老化及耐腐蝕性能,延長支座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主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主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施工布置圖。
圖中,1-上預埋鋼板,2-聚氨酯彈性體,3-上封板,4-下封板,5-加勁板,6-橡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為一種橋梁聚氨酯疊層隔震支座的實施例1,包括上預埋鋼板1和支座本體,支座本體為聚氨酯彈性體2,所述支座本體截面為圓形或矩形。
所述上預埋鋼板1邊緣設置向下伸出凸緣,形成與所述支座本體形狀相適應的凹槽,所述支座本體上部嵌入上預埋鋼板1的凹槽中。
施工步驟如下:
1)將橋墩墊石頂部留出適應橋梁支座的凹槽,并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2)安裝橋梁支座,將其置于橋墩墊石頂部的凹槽中;
3)將上預埋鋼板設置在梁體底部固結;
4)落梁,使橋梁支座頂部嵌入上預埋鋼的凹槽中。
橋墩墊石頂部開設的凹槽尺寸較所述支座底部平面尺寸至少增加10mm。梁體為混凝土梁,將所述上預埋鋼板與梁體預制或現澆。梁體為鋼箱梁,將所述上預埋鋼板與鋼箱梁底部焊接。
通過所述上預埋鋼板頂板來調整梁體的坡度,所述上預埋鋼板凸緣形成的凹槽和所述橋梁支座的頂部形狀相適應,可以是圓形或矩形凹槽。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為一種橋梁聚氨酯疊層隔震支座的實施例2,包括上預埋鋼板1和支座本體,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聚氨酯彈性體2的頂部設置上封板3,底部設置下封板4,上、下封板與聚氨酯彈性體通過澆筑工藝成型。
實施例3:
如圖3所示為一種橋梁聚氨酯疊層隔震支座的實施例3,包括上預埋鋼板1和支座本體,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聚氨酯彈性體2的內部間隔設置加勁板5,加勁板與聚氨酯彈性體通過澆筑工藝成型。加勁板的材料為鋼材或FRP復合材料。
實施例4:
如圖4所示為一種橋梁聚氨酯疊層隔震支座的實施例4,包括上預埋鋼板1和支座本體,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聚氨酯彈性體2的頂部設置上封板3,底部設置下封板4,聚氨酯彈性體2的內部間隔設置加勁板5,上、下封板、加勁板與聚氨酯彈性體通過澆筑工藝成型。加勁板的材料為鋼材或FRP復合材料。
實施例5:
如圖5所示為一種橋梁聚氨酯疊層隔震支座的實施例5,包括上預埋鋼板1和支座本體,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聚氨酯彈性體2的內部設置橡膠6與加勁板5形成的疊層結構。橡膠于加勁板通過硫化工藝成型后,聚氨酯彈性體澆筑形成外部保護。加勁板的材料為鋼材或FRP復合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不限于實施例所列舉,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換,均為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