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快捷式移動灌漿平臺。
背景技術: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有不同規定。中國國家鐵路局的定義為:新建設計開行250公里/小時(含預留)及以上動車組列車、初期運營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時的客運專線鐵路。
運輸發展理論認為,運輸化是工業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設是必然的,從國情來說,一是中國正處于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鐵路“瓶頸”制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加快形成的重要時期,鐵路運輸遠遠不能適應工業化發展的迫切要求;三是中國正處在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的關鍵時期,鐵路網布局難以適應城鄉和區域發展的迫切要求;四是中國正處在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階段,鐵路發展遠不適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迫切要求。
然而高速鐵路的高速行駛為其安全性能帶來極大隱患,對其施工要求也更加嚴格,其中高速鐵路crtsiii型板式無砟軌道密實混凝土灌注、大噸位支座灌漿核心問題是解決在混凝土灌注料初凝之前完成所有灌注作業,確保漿液流動性,灌漿密實性。現今一般工藝逐個灌注不但費時費力,還不易保證施工質量,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且灌漿的量不易把握,容易造成建筑材料的資源浪費和污染,工作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快捷式移動灌漿平臺,解決了現今一般工藝逐個灌注不但費時費力,還不易保證施工質量,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且灌漿的量不易把握,容易造成建筑材料的資源浪費和污染,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快捷式移動灌漿平臺,包括工裝平臺、設置在工裝平臺內部的灌漿料斗和設置在工裝平臺上方的大料斗,所述工裝平臺的上表面四周的邊沿位置均焊接有防護欄,所述灌漿料斗安裝在工裝平臺的內部中間位置處,所述大料斗與工裝平臺之間設置有向灌漿料斗傾斜的溜槽,所述灌漿料斗和溜槽的外圍四周設有灌漿防護欄,且灌漿料斗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工裝平臺的下方設有四根等高的支撐立柱,且四根支撐立柱的下方均安設有自鎖輪,所述支撐立柱的內側與工裝平臺之間焊接有斜撐。
所述大料斗還包括焊接在大料斗四周外壁上的支撐架和設置在大料斗底部的灌漿口,所述灌漿口上設有可抽動的灌漿擋板。
優選的,所述工裝平臺還包括開設在遠離大料斗一端的灌漿觀察窗和灌漿觀察窗兩側表面帶有顆粒狀防滑處理的操作人行橫道。
優選的,所述溜槽還包括焊接在溜槽一端底部的八字形支撐腳,且溜槽的另一端向下傾斜伸入灌漿料斗的內部。
優選的,所述溜槽以水平線為基準向下偏斜30°-40°。
優選的,所述工裝平臺下方左右兩端的支撐立柱之間的間距需超出高鐵軌道寬度50-60cm。
優選的,所述灌漿防護欄和防護欄的外表面均噴涂有統一樣式的噴漆。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快捷式移動灌漿平臺。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施工現場采用的是移動平臺對位灌注,不用人工對位下料口,較以往的人工對位安全性更高。
(2)、大料斗、溜槽和灌漿料斗的相互配合,可直接完成對位灌注,工裝平臺在自鎖輪的作用下拖移行走,相比之前采用大料斗直接灌注更加省時省力,施工效率更高。
(3)、該灌漿平臺可重復使用,并且通過灌漿擋板可以很好的控制混凝土灌漿料的下料速度和下料量,減少現場混凝土灌漿料的浪費,使用成本較低。
(4)、灌漿防護欄和防護欄的統一樣式噴漆,整齊清潔,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相比直接用料斗更符合建設標準化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中:1大料斗、2灌漿擋板、3灌漿防護欄、4防護欄、5工裝平臺、6支撐立柱、7自鎖輪、8出料口、9灌漿料斗、10斜撐、11溜槽、12支撐架、13灌漿口、14灌漿觀察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快捷式移動灌漿平臺,如圖1-2所示,包括工裝平臺5、設置在工裝平臺5內部的灌漿料斗9和設置在工裝平臺5上方的大料斗1,工裝平臺5的上表面四周的邊沿位置均焊接有防護欄4,灌漿料斗9安裝在工裝平臺5的內部中間位置處,大料斗1與工裝平臺5之間設置有向灌漿料斗9傾斜的溜槽11,灌漿料斗9和溜槽11的外圍四周設有灌漿防護欄3,且灌漿料斗9的底部設有出料口8,工裝平臺5的下方設有四根等高的支撐立柱6,且四根支撐立柱6的下方均安設有自鎖輪7,支撐立柱6的內側與工裝平臺5之間焊接有斜撐10。
大料斗1還包括焊接在大料斗1四周外壁上的支撐架12和設置在大料斗1底部的灌漿口13,灌漿口13上設有可抽動的灌漿擋板2,支撐架12的上端焊接在大料斗1的四周外側,且支撐架12的下端直接架設在灌漿防護欄3上,可通過外置起重裝置進行起吊挪動。
本發明中,工裝平臺5還包括開設在遠離大料斗1一端的灌漿觀察窗14和灌漿觀察窗14兩側表面帶有顆粒狀防滑處理的操作人行橫道,灌漿觀察窗14不但可以讓處于操作人行橫道的操作者直接的觀察到灌漿的進度和出料口8的對準度,還可以支撐灌漿料斗9在灌漿觀察窗14內左右滑動,解決了其對灌漿口必須處于中間位置的限制,增大其適用范圍,且灌漿料斗9和出料口8的對準工作更加簡單化。
本發明中,溜槽11還包括焊接在溜槽11一端底部的八字形支撐腳,且溜槽11的另一端向下傾斜伸入灌漿料斗9的內部,八字形支撐腳的一端焊接在溜槽11的底部,另一端與工裝平臺5的上表面活動連接,滿足了溜槽11可跟隨灌漿料斗9移動的機動性能,使用便利性更高。
本發明中,溜槽11以水平線為基準向下偏斜30°-40°,溜槽11的傾斜角度不宜過大或過小,當溜槽11的傾斜角度小于30°時,溜槽11的傾斜角度過小,導致大料斗1中灌漿料流出后,在溜槽11中下滑速度過慢,直接影響施工時的灌漿速率,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灌漿液的流動性和灌漿的密實度均無法保證,嚴重影響施工質量;當溜槽11的傾斜角度大于40°時,溜槽11的傾斜角度過大,直接影響就是灌漿料流出后,在溜槽11中的下滑速度過快,灌漿速率過快,灌漿的密實度和灌漿量不易把握。
本發明中,工裝平臺5下方左右兩端的支撐立柱6之間的間距需超出高鐵軌道寬度50-60cm,工裝平臺5的整體寬度不宜過寬或過窄,同樣兩端的支撐立柱6之間的間距也不宜過大或過小,工裝平臺5兩端的支撐立柱6之間的間距超出高鐵軌道寬度60cm以上時,表示工裝平臺5整體寬度過寬,不但浪費了大量的建筑材料,且增加了灌漿料斗9和出料口8的對準難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施工速率;當工裝平臺5兩端的支撐立柱6之間的間距超出高鐵軌道寬度50cm以下時,表示工裝平臺5整體寬度過窄,在這種情況下施工時,兩端的支撐立柱6一旦橫跨在高速鐵路的軌道上,將會由于兩側的間距過小,對該灌漿平臺的移動造成干擾,移動不便也會直接影響施工效率。
本發明中,灌漿防護欄3和防護欄4的外表面均噴涂有統一樣式噴漆,整齊清潔,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相比于直接使用料斗更符合建設的標準化要求。
工作原理:本發明工作時,首先吊起工裝平臺5,使其兩端的支撐立柱6橫跨在高速鐵路的軌道上,鎖住自鎖輪7,之后左右調節灌漿料斗9,直到出料口8對準所需施工的灌漿口即可,根據灌漿料斗9的位置,準確放置好溜槽11并固定,最后通過起吊裝置,吊起大料斗1,通過支撐架12安設在灌漿防護欄3上,操作人員站在工裝平臺5上表面帶有顆粒狀防滑處理的操作人行橫道上,抽出灌漿擋板2即可開始灌漿,操作人員可以通過控制灌漿擋板2的抽出程度來限制灌漿量,灌漿過程中通過灌漿觀察窗14來觀察灌漿程度,完成后操作人員封閉灌漿擋板2即停止灌漿,之后打開自鎖輪7,推動該灌漿平臺順高速鐵路的軌道移動至下一灌漿點,重復上述步驟。
綜上所述,該快捷式移動灌漿平臺,很好的縮短混凝土灌注作業時間,精確控制灌注量,并且大大降低了施工作業人員勞動量,通過自鎖輪7移動,施工方便;一次投入并可重復利用于其他全線支座;保證了現場文明施工,更加符合項目建設的標準化要求。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