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
背景技術:
1、目前懸掛空鐵道岔有整體轉動式、整體橫移式、心軌轉動式等,都存在缺陷和不足。
2、整體轉動式懸掛空鐵道岔存在笨重、轉動時間長、轉動阻力大、造價高等,并存在轉動不到位時車輛易發生運營安全事故等。
3、整體橫移式懸掛空鐵道岔更笨重,轉動時間更長,動力更大,造價更高,也存在移動不到位發生車輛運營安全事故的可能。
4、心軌轉動式懸掛空鐵道岔是靠直行和側行的共同部位的心軌轉動來實現,但由于心軌尖端和較長的部位沒有支承,靠懸臂作用,心軌板又不能太厚(空間限制),以至強度不足,容易破壞。
現有技術中的空鐵道岔存在轉動困難、速度慢、轉轍角度小、不安全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空鐵道岔轉動困難、速度慢、轉轍角度小、不安全等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一種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包括道岔軌道梁、設置在道岔軌道梁內的輪轍板、多個岔口軌道梁,所述道岔軌道梁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為單口端,所述第二端包括多個岔口;
所述輪轍板為一對平行的軌道板,且所述輪轍板的兩端分別為固定端和自由端;
所述固定端與所述道岔軌道梁的單口端連接;所述自由端與所述岔口軌道梁對接;
在車輛通過前,所述輪轍板的自由端轉動到所述車輛選擇路線的岔口軌道梁并與所述岔口軌道梁對接。
優選地,所述輪轍板的固定端設有連接裝置;
所述輪轍板的自由端設有對接裝置。
優選地,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轉動鉸;
所述固定端通過所述轉動鉸與所述道岔軌道梁連接;
所述輪轍板通過所述轉動鉸能夠實現相對于道岔軌道梁轉動。
優選地,所述輪轍板連接有驅動組件;
所述驅動組件驅使所述輪轍板轉動。
優選地,還包括道岔控制系統;
所述道岔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驅動組件。
優選地,在車輛通過前,所述道岔控制系統接收車輛選擇的岔口軌道梁信息,然后根據所述輪轍板的位置信息進行判斷是否需要調整所述輪轍板的位置;
當所述輪轍板的位置信息對應所述道岔控制系統接收到的車輛選擇的岔口軌道梁信息時,所述道岔控制系統不對所述輪轍板的位置進行調整;
當所述輪轍板的位置信息不對應所述道岔控制系統接收到的車輛選擇的岔口軌道梁信息時,所述道岔控制系統將對所述輪轍板的位置進行調整,并將所述輪轍板的位置調整至對應所述道岔控制系統接收到的車輛選擇的岔口軌道梁位置。
優選地,所述輪轍板根據長度分為長轉轍和短轉轍;
所述輪轍板的自由端僅達到所述道岔軌道梁的分岔處時,所述輪轍板為短轉轍;
所述輪轍板的自由端能夠達到所述道岔軌道梁的分岔外時,所述輪轍板為長轉轍。
優選地,所述輪轍板轉動的角度為3-90°;
道岔號數為1-12號。
優選地,制造輪轍板的材質包括有彈性材質。
優選地,轉轍型式包括單開、對稱、不對稱、雙開、曲線出直岔、曲線出曲岔、直線出直岔、直線出曲岔。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懸掛空鐵雙轉轍道岔的轉轍長度較短,只是輪轍板轉動,轉動質量較小,重量較輕,因此需要的轉動動力較小,轉動時間較快,是目前轉動最快的道岔。
2、轉轍是在軌道梁內,不會出現較大事故。
3、轉轍在軌道梁內,轉轍機械設備受到保護。
4、道岔號數和轉轍角度范圍較大,轉轍型式分為單開、對稱、不對稱、雙開、曲線出直岔、曲線出曲岔、直線出直岔、直線出曲岔等類型較多,適應性強,可根據正線、站線、渡線、不同行車速度、車輛段等情況,設計者多項選擇、優化設計。
5、結構新穎,轉動靈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中雙轉轍道岔是2個輪轍板實現同向同步轉轍,單開道岔的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表1附圖;
圖3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表1附圖;
圖4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表1附圖;
圖5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表1附圖;
圖6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表1附圖;
圖7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表2附圖;
圖8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表2附圖;
圖9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表2附圖;
圖10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表2附圖;
圖11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表2附圖;
圖12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圖1的1-1處的截面圖;
圖13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圖1的2-2處的截面圖;
圖14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圖1的3-3處的截面圖;
圖15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圖1的4-4處的截面圖;
圖16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圖1的2’-2’處的截面圖;
圖17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圖1的3’-3’處的截面圖;
圖18為本發明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具體實施例中圖1的4’-4’處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解釋本發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包括道岔軌道梁、設置在道岔軌道梁內的輪轍板、多個岔口軌道梁,所述道岔軌道梁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為單口端,所述第二端包括多個岔口;
詳細地,本實施例中所述道軌道梁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是為了表述方便,當然,需要說明的是,第一端為單口端,實際上就是本實施例中車輛進入的一端;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岔口軌道梁即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轉轍道岔分開路線的出口(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出口并不是車輛的出口,而是指車輛的車輪走出道岔軌道梁的出口,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車輛只有其車輪在軌道梁內行走),當然,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岔口至少為兩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車輛的換道,同理,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岔口也可以為3個或3個以上,當然所述每一個岔口都需要對應一個岔口軌道梁,使得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車輛能夠安全完成轉軌。
所述輪轍板為一對平行的軌道板,且所述輪轍板的兩端分別為固定端和自由端;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輪轍板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件,因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車輛是通過輪轍板的轉動來實現轉軌;當然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固定端是固定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道岔軌道梁的單口端,另一端也就是自由端隨機應變,可以與任何一個岔口對接。
所述固定端與所述道岔軌道梁的單口端連接;所述自由端與所述岔口軌道梁對接;
在車輛通過前,所述輪轍板的自由端轉動到所述車輛選擇路線的岔口軌道梁并與所述岔口軌道梁對接。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輪轍板實際上也起到了臨時軌道的作用,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道岔軌道梁僅是指實現轉轍過程的這部分軌道梁,當然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道岔軌道梁在實際使用中需要與正常的軌道梁連接,以實現通車,需要指出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車輛的車輪實際上是在軌道梁上行走,只是在行走到轉轍道岔時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車輛的行走輪在所述輪轍板上行走,通過所述輪轍板的轉動進而使得本實施例中所的車輛改行走路線。
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輪轍板的固定端設有連接裝置;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裝置包括有轉動鉸,所述轉動鉸連接本實施例所述的輪轍板的固定端和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道岔軌道梁的單口端的底部,當然,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輪轍板為一對平行的軌道板,因此所述的一對平行的軌道板的固定端均需通過轉動鉸與所述道岔軌道梁連接。
當然,本實施例中所述輪轍板的自由端設有對接裝置,所述對接裝置是為了實現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輪轍板在轉動到所對應的岔口時能夠精準、安全的與所述岔口對接,保障實施例中所述的車輛能夠安全地實現轉軌。
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輪轍板通過所述轉動鉸能夠實現相對于道岔軌道梁轉動。
接下來需要詳細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輪轍板是如何實現轉動;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輪轍板連接有驅動組件;
當然,本實施例中的驅動組件并不局限于某一種動機,比如:可以為電動動機或者電磁制動等。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中所述的輪轍板依靠驅動組件提供動力進行轉動,節省了人力、物力,而且具有轉動準確、轉動速度快等優點。
另外,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還包括道岔控制系統;
詳細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道岔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驅動組件。
具體地,本實實施例中所述的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在車輛通過前,所述道岔控制系統接收車輛選擇的岔口軌道梁信息,然后根據所述輪轍板的位置信息進行判斷是否需要調整所述輪轍板的位置;
當所述輪轍板的位置信息對應所述道岔控制系統接收到的車輛選擇的岔口軌道梁信息時,所述道岔控制系統不對所述輪轍板的位置進行調整;
當所述輪轍板的位置信息不對應所述道岔控制系統接收到的車輛選擇的岔口軌道梁信息時,所述道岔控制系統將對所述輪轍板的位置進行調整,并將所述輪轍板的位置調整至對應所述道岔控制系統接收到的車輛選擇的岔口軌道梁位置。
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懸掛空鐵雙輪轉轍同向同步轉轍道岔還包括有道岔尾部導向板l,所述道岔尾部導向板,能夠起到引導本實施例中所述車輛在進入岔口處后順利的駛入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岔口軌道梁。
雙轉轍道岔是2個輪轍板實現同向同步轉轍(轉動),以單開道岔為例進行說明,其平面如圖1所示,其他類型道岔大同小異。
按照圖1的位置截取截面,直向行駛時按行駛順序其結構如圖12、13、14、15所示。
按照圖1的位置截取截面,側向行駛時按行駛順序其結構如圖12、16、17、18所示。
懸掛空鐵雙轉轍道岔的轉動較快,轉動時間較短。
轉轍輪轍板與軌道梁分離,轉動時只是輪轍板轉動,軌道梁不動,轉轍質量較小。
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道岔軌道梁內部的車輛車輪還包括有導向系統;
轉轍時,導向系統與輪轍板同步轉轍,以實現導向引導。過岔過程中輪軸與道岔軌道梁的位置關系直行或左行時如圖12、13、14、15所示,導向系統如圖13、14所示,圖12和圖13之間導向設有柔性(彈性)過渡區段,圖4和圖5之間導向設有柔性(彈性)過渡區段;側行或右行如圖12、16、17、18所示,圖12和圖16之間導向設有柔性(彈性)過渡區段,圖17和圖18之間導向設有柔性(彈性)過渡區段。
此外,如表1和表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輪轍板根據長度分為長轉轍和短轉轍;
所述輪轍板的自由端僅達到所述道岔軌道梁的分岔處時,所述輪轍板為短轉轍;
所述輪轍板的自由端能夠達到所述道岔軌道梁的分岔外時,所述輪轍板為長轉轍。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輪轍板轉動的角度為3-90°;
道岔號數為1-12號。
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輪轍板的材質包括有彈性材質。
當然,本實施例中所述轉轍型式包括單開、對稱、不對稱、雙開、曲線出直岔、曲線出曲岔、直線出直岔、直線出曲岔。
懸掛空鐵雙轉轍道岔主要參數(長轉轍式)表1
懸掛空鐵雙轉轍道岔主要參數(短轉轍式)表2
綜上,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懸掛空鐵雙轉轍道岔的轉轍長度較短,只是輪轍板轉動,轉動質量較小,重量較輕,因此需要的轉動動力較小,轉動時間較快,是目前轉動最快的道岔;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輪轍板在軌道梁內,不會出現較大事故,同理,輪轍板在軌道梁內,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輪轍板設備受到道岔軌道梁的保護。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