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裁剪機技術(shù)領(lǐng)域,涉及一種刀舌,特別是一種用于直刀式裁剪機 的刀舌。
背景技術(shù):
由于直刀式裁剪機具有操作方便、結(jié)構(gòu)簡單、便于攜帶等優(yōu)點,因此,直刀式裁剪 機被廣大的消費者所喜愛。刀舌是直刀式裁剪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刀舌是安裝在直刀式裁 剪機的立柱組件上的。目前,普通的直刀式裁剪機刀舌的結(jié)構(gòu)是這樣的,由本體一和本體二 組成,本體一和本體二是分體結(jié)構(gòu)的,在本體一和本體二上設(shè)有安裝孔一和安裝孔二,通過 緊固件配合安裝孔一和安裝孔二將本體一和本體二固定在底板上。在固定本體一和本體二 時要使本體一和本體二之間留出能容納裁剪刀片通過的通道,該通道的外端部一般都是平 直的。這樣的刀舌安裝在裁剪機的底板上存在以下問題,1、由于本體一和本體二是分體 式的,兩者之間的通道難以得到精確的控制,導(dǎo)致面料裁剪切口不齊、出現(xiàn)面料下陷、增加 裁剪推阻力,致使面料積塞在通道中,嚴重的甚至影響刀舌和裁剪刀片的裁剪要求和使用 壽命。2、由于通道的外端部是平直的,裁剪刀片在裁剪面料時受到的阻力較大,導(dǎo)致面料陷 入到通道內(nèi)部才能被裁斷,降低了裁剪效率和裁剪刀片的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技術(shù)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用于直刀式裁剪 機的刀舌,該刀舌能減少裁剪阻力,提高裁剪效率,延長刀舌使用壽命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 固定在直刀式裁剪機的立柱組件上,包括刀舌本體,在刀舌本體的中部開設(shè)有裁剪刀片相 配合的刀片槽,所述的刀舌本體具有刀舌底面、刀舌刃部和刀舌刃后角,所述的刀舌刃部與 刀舌底面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槽呈長方形的直通口,所述的刀舌刃部與刀舌后 角呈一定的夾角a。本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是固定在裁剪機的底板上的,面料是放置在本刀舌上 的,當裁剪機工作時,裁剪刀片上下升降將放置在刀舌上的面料裁斷。由于刀舌本體是一體 式結(jié)構(gòu)的,刀片槽的寬度能夠精確的控制,使本刀舌的刀片槽具有排斥面料快的優(yōu)點,這樣 面料就不容易積塞在刀片槽中,提高裁剪的工作效率和裁剪刀片的使用壽命。另外,刀舌刃 部與刀舌后角呈一定的夾角a,這樣能與裁剪刀片底端刀刃口形成一種更好的刀刃,使其達 到更完美,更容易裁斷面料,同時也減少了面料在刀片槽中的積塞,減少裁剪的阻力,提高 裁剪刀片和本刀舌的使用壽命。在上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中,所述的刀片槽的寬度為80mm 95mm。這樣 的設(shè)計使刀片槽能與裁剪刀片相配合起來使用。在上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中,所述的夾角a為5° 20°。[0009]在上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中,所述的刀舌刃部的高度為Omm 50mm。在上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中,所述的刀舌本體采用沖壓的方式一體成型。在上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中,所述的刀舌本體采用錳鋼材料制成。在上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中,所述的刀舌本體上還開設(shè)有安裝孔、定位 孔和襯片槽。安裝孔是用來固定刀舌本體的,定位孔是用來給刀舌本體定位的。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具有以下優(yōu)點1、刀舌本體為一體式結(jié)構(gòu),刀片槽的寬度能夠精確的控制,使刀片槽具有排斥面 料速度快,這樣面料就不容易積塞在刀片槽中,減少裁剪推阻力、提高裁剪工作效率、延長 裁剪刀片的使用壽命。2、刀舌刃部與刀舌后角呈一定的夾角a,這樣能與裁剪刀片底端刀刃口形成一種 更好的刀刃,使其達到更完美,更容易裁斷面料,同時也減少了面料在刀片槽中的積塞,減 少裁剪的阻力,提高裁剪刀片和本刀舌的使用壽命。
圖1是直刀式裁剪機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是直刀式裁剪機的襯片、立柱、刀舌配合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3是本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俯視圖。圖4是本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主視圖。圖中,A、立柱組件;Al、立柱;A2、襯片;1、刀舌本體;2、刀片槽;3、刀舌底面;4、刀 舌刃部;5、刀舌刃后角;6、刀舌端面;7、安裝孔;8、定位孔;9、襯片槽;10、螺釘;11、定位 銷;12、夾角a。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作進一步 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直刀式裁剪機的立柱組件A包括立柱Al、襯片A2和底板的,本 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是固定在立柱Al上的。如圖3和圖4所述,本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包括刀舌本體1,在刀舌本體1的 中部開設(shè)有裁剪刀片相配合的刀片槽2和襯片槽9,所述的刀舌本體1具有刀舌底面3、刀 舌刃部4、刀舌刃后角5、安裝孔7、定位孔8和刀舌端面6,刀舌刃部4與刀舌底面3相垂直, 刀片槽2呈長方形的直通口,所述的刀舌刃部4與刀舌后角呈一定的夾角al2。具體而言,所述的刀片槽2的寬度為80mm 95mm,夾角al2為5° 20°,刀舌刃 部4為Omm 50mm。在本實施例中,刀片槽2的寬度為85mm,這樣的設(shè)計使刀片槽2能與 裁剪刀片相配合起來使用。夾角a 12為15°,刀舌刃部4為30mm。安裝孔7是用來固定刀舌本體1的,定位孔8是用來給刀舌本體1定位的,具體的 安裝如圖2所示,通過螺釘10配合安裝孔7,將刀舌本體1固定在立柱Al上,通過定位銷 11,給固定刀舌本體1 一個準確的定位。在本實施例中,刀舌本體1采用沖壓的方式一體成型,刀舌本體1的材料為錳鋼材
4料。當然刀舌本體1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一體成型,如鍛打、澆注等;刀舌本體1的材料 也可以為高速鋼、不銹鋼、粉末冶金等材料。本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是固定在裁剪機的立柱Al上的,面料是放置在本刀 舌上的,當裁剪機工作時,裁剪刀片上下往復(fù)運動將放置在刀舌上的面料裁斷。由于刀舌本 體1是一體式結(jié)構(gòu)的,刀片槽2的寬度能夠精確的控制,使本刀舌的刀片槽2具有排斥面料 快的優(yōu)點,這樣面料就不容易積塞在刀片槽2中,減少裁剪推阻力,提高裁剪的工作效率和 裁剪刀片的使用壽命。另外,刀舌刃部4與刀舌后角呈一定的夾角al2,這樣能與裁剪刀片 底端刀刃口形成一種更好的刀刃,使其達到更完美,更容易裁斷面料,同時也減少了面料在 刀片槽2中的積塞,減少裁剪的阻力,提高裁剪刀片和本刀舌的使用壽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 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quán)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 A、立柱組件;Al、立柱;A2、襯片;1、刀舌本體;2、刀片槽; 3、刀舌底面;4、刀舌刃部;5、刀舌刃后角;6、刀舌端面;7、安裝孔;8、定位孔;9、襯片槽; 10、螺釘;11、定位銷;12、夾角a等術(shù)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shù)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shù)語 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zhì);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 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quán)利要求一種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固定在直刀式裁剪機的立柱組件(A)上,包括刀舌本體(1),在刀舌本體(1)的中部開設(shè)有裁剪刀片相配合的刀片槽(2),所述的刀舌本體(1)具有刀舌底面(3)、刀舌刃部(4)和刀舌刃后角(5),所述的刀舌刃部(4)與刀舌底面(3)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槽(2)呈長方形的直通口,所述的刀舌刃部(4)與刀舌后角呈一定的夾角a(12)。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槽(2)的 寬度為80mm 95mm。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角 a(12)為 5° 20°。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舌刃部 (4)的高度為Omm 50mm。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舌本體 (1)采用沖壓的方式一體成型。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舌本體 (1)采用錳鋼材料制成。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舌本體 (1)上還開設(shè)有安裝孔(7)、定位孔(8)和襯片槽(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屬于裁剪機技術(shù)領(lǐng)域。它解決了現(xiàn)有刀舌存在裁剪阻力大、裁剪效率低、使用壽命短等技術(shù)問題。本用于直刀式裁剪機的刀舌,固定在直刀式裁剪機的立柱組件上,包括刀舌本體,在刀舌本體的中部開設(shè)有裁剪刀片相配合的刀片槽,所述的刀舌本體具有刀舌底面、刀舌刃部和刀舌刃后角,所述的刀舌刃部與刀舌底面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槽呈長方形的直通口,所述的刀舌刃部與刀舌后角呈一定的夾角a。本實用新型具有減少裁剪推阻力、提高裁剪工作效率、延長裁剪刀片的使用壽命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B26D7/20GK201695257SQ201020241190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曹忠泉 申請人:曹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