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一種加工工具,具體涉及一種夾持用的大力鉗。包括上鉗臂和下鉗臂,上鉗臂的頭部固定連接上鉗咀,位于上鉗咀下方的上鉗臂的頭部鉸連接下鉗咀,下鉗咀的另一端與下鉗臂的一端鉸連接,下鉗臂的中部鉸連接一根活動桿,活動桿的中部向下凸出,活動桿的另一端設置在上鉗臂內,所述下鉗咀的中部與上鉗臂內側的中部之間設置拉簧,所述上鉗臂的尾部設置調節螺栓,并使調節螺栓抵住上鉗臂內的活動桿的一端,所述下鉗臂的尾部鉸連接一個壓桿,壓桿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活動桿下部凸出處的下方,上鉗臂內下鉗咀鉸連接處的后方固定設置一塊擋塊;所述上鉗咀和下鉗咀的相對的部分分別設置呈直線設置的鋸齒。本發明夾緊力大且操作輕松。
【專利說明】大力鉗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一種加工工具,具體涉及一種夾持用的大力鉗。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用于夾持工件進行加工的常用工具是虎口鉗等運用一次杠桿原理的鉗子,在夾持工件時,由于直接靠人的手部發力,通過一次杠桿直接傳導至工件,致使夾緊力較小,容易使被夾緊工件松脫,操作費力且夾緊效果不好。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夾緊力大且操作輕松的大力鉗。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大力鉗,包括上鉗臂和下鉗臂,上鉗臂的頭部固定連接上鉗咀,位于上鉗咀下方的上鉗臂的頭部鉸連接下鉗咀,下鉗咀的另一端與下鉗臂的一端鉸連接,下鉗臂的中部鉸連接一根活動桿,活動桿的中部向下凸出,活動桿的另一端設置在上鉗臂內,所述下鉗咀的中部與上鉗臂內側的中部之間設置拉簧,所述上鉗臂的尾部設置調節螺栓,并使調節螺栓抵住上鉗臂內的活動桿的一端,所述下鉗臂的尾部鉸連接一個壓桿,壓桿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活動桿下部凸出處的下方,上鉗臂內下鉗咀鉸連接處的后方固定設置一塊擋塊;所述上鉗咀和下鉗咀的相對的部分分別設置呈直線設置的鋸齒。
[0005]本發明由于有活動桿連接在上鉗臂和下鉗臂之間,構成了二次杠桿,在夾持工件時,只需很小的力即可將工件夾緊,上鉗咀和下鉗咀的相對的部分設置的鋸齒可以牢牢的將工件夾住,下鉗臂上的壓桿用于挑起活動桿的凸出處,將兩個鉗咀打開;拉簧的作用是在兩個鉗咀夾緊時,使之保持一定的夾緊力,調節螺栓用于調節活動桿在在上鉗臂內的位置,使鉗咀的張合度改變,可以適應不同的工件加工要求,擋塊的作用是在下鉗咀張開時,抵住下鉗咀,防止過度張開。
[0006]綜上所述,本發明夾緊力大且操作輕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如圖1所示,大力鉗,包括上鉗臂5和下鉗臂3,上鉗臂5的頭部固定連接上鉗咀8,位于上鉗咀8下方的上鉗臂5的頭部鉸連接下鉗咀10,下鉗咀10的另一端與下鉗臂3的一端鉸連接,下鉗臂3的中部鉸連接一根活動桿4,活動桿4的中部向下凸出,活動桿4的另一端設置在上鉗臂5內,下鉗咀10的中部與上鉗臂5內側的中部之間設置拉簧6,上鉗臂5的尾部設置調節螺栓1,并使調節螺栓I抵住上鉗臂5內的活動桿4的一端,下鉗臂3的尾部鉸連接一個壓桿2,壓桿2的一端設置在活動桿4下部凸出處的下方,上鉗臂5內下鉗咀10鉸連接處的后方固定設置一塊擋塊7 ;上鉗咀8和下鉗咀10的相對的部分分別設置呈直 線設置的鋸齒9。
【權利要求】
1.一種大力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鉗臂和下鉗臂,上鉗臂的頭部固定連接上鉗咀,位于上鉗咀下方的上鉗臂的頭部鉸連接下鉗咀,下鉗咀的另一端與下鉗臂的一端鉸連接,下鉗臂的中部鉸連接一根活動桿,活動桿的中部向下凸出,活動桿的另一端設置在上鉗臂內,所述下鉗咀的中部與上鉗臂內側的中部之間設置拉簧,所述上鉗臂的尾部設置調節螺栓,并使調節螺栓抵住上鉗臂內的活動桿的一端,所述下鉗臂的尾部鉸連接一個壓桿,壓桿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活動桿下部凸出處的下方,上鉗臂內下鉗咀鉸連接處的后方固定設置一塊擋塊;所述上鉗咀和下鉗咀的相對的部分分別設置呈直線設置的鋸齒。
【文檔編號】B25B7/12GK103753418SQ201210266901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黃春娟 申請人:黃春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