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縫粘合機切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無縫粘合機切刀,屬于刀具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無縫粘合機切刀包括主體,主體上設有穿過主體其側面的固定孔,主體一端向Y軸方向延伸形成突部,該端向Z軸方向延伸形成刀刃部,該端其端面為導向面,導向面與主體其頂面的角度大概為145度左右。該種切刀體積大,占的空間多,不利裝配調試及安裝。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縫粘合機切刀,該種無縫粘合機切刀體積小,易于安裝裝配。本實用新型可以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包括主體,主體一端向Y軸方向延伸形成突部,該端向Z軸方向延伸形成刀刃部,該端其端面為導向面,導向面與主體其外側面的角度為80 100度。本實用新型解決問題還可以進一步采取以下改進措施:所述導向面與主體其外側面的角度為90度。所述刀刃部其橫截面為三角形。刀刃部與主體其內側面相交的那一內側面與該主體其內側面角度為80-120度。刀刃部與主體其內側面相交的那一內側面與該主體其內側面相交處為圓弧面過渡。所述主體其頂面與導向面之間通過斜面過渡相接。所述刀刃部其橫截面為梯形。刀刃部3其刀口與導向面4的一邊緣線相交處為圓角。刀刃部3其刀口與導向面4的一邊緣線相交處為直角。所述導向面與主體其頂面的角度為80-120度。上述技術方案具有這樣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無縫粘合機切刀,導向面與主體其頂面的角度為80 100度,與現有技術相比,角度減小了,可以減少體積,縮小刀的安裝空間,便于安裝、調試及裝配到粘合機中。還可以節約原材料。
圖1、圖2、圖3是本實用新型無縫粘合機切刀實施例1不同視覺方向的示意圖。圖4、圖5、圖6是本實用新型無縫粘合機切刀實施例2不同視覺方向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實施例1: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無縫粘合機切刀,包括主體1,主體I 一端向Y軸方向延伸形成突部2,該端向Z軸方向延伸形成刀刃部3,該端其端面為導向面4,所述導向面4與主體I其外側面11的角度為90度。主體上有固定孔7。所述刀刃部3其橫截面(與X-Y平面平行的面)為三角形。刀刃部3與主體其內側面相交的那一內側面與該主體其內側面相交處為圓弧面6過渡。刀刃部3其刀口與導向面4的一邊緣線相交處為圓角,即位置B。實施例2:如圖4、圖5、圖6所示,一種無縫粘合機切刀,包括主體1,主體I 一端向Y軸方向延伸形成突部2,該端向Z軸方向延伸形成刀刃部3,該端其端面為導向面4,所述導向面4與主體其頂面5的角度為90度。所述刀刃部3其橫截面(與X-Y平面平行的面)為梯形。刀刃部3與主體其內側面相交的那一內側面8與該主體其內側面9角度為80-120度,即角度A。所述主體其頂面5與導向面4之間通過斜面10過渡相接。可以去除主體端的角位部分,減少切刀的整體體積。刀刃部3其刀口與導向面4的一邊緣線相交處為直角,即直角C。另外,導向面與主體其頂面的角度也可以為80度或100度。或者為80度至100度之間的任意角度。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包括主體,主體一端向Y軸方向延伸形成突部,該端向Z軸方向延伸形成刀刃部,該端其端面為導向面,導向面與主體其外側面的角度為80 100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所述導向面與主體其外側面的角度為9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所述刀刃部其橫截面為三角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刀刃部與主體其內側面相交的那一內側面與該主體其內側面角度為80-120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刀刃部與主體其內側面相交的那一內側面與該主體其內側面相交處為圓弧面過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所述主體其頂面與導向面之間通過斜面過渡相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所述刀刃部其橫截面為梯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刀刃部3其刀口與導向面4的一邊緣線相交處為圓角。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刀刃部3其刀口與導向面4的一邊緣線相交處為直角。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導向面與主體其頂面的角度為80-120 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縫粘合機切刀,其特征是包括主體,主體一端向Y軸方向延伸形成突部,該端向Z軸方向延伸形成刀刃部,該端其端面為導向面,導向面與主體其外側面的角度為80~100度。本實用新型無縫粘合機切刀,導向面與主體其頂面的角度為80~100度,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以縮小刀的安裝空間,便于安裝、調試及裝配到粘合機中。還可以節約原材料。
文檔編號B26D1/00GK202964704SQ20122056519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
發明者陳明 申請人:東莞市新發源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