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腳手架省力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的省力扳手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在安裝腳手架扣件過程中的省力扳手。
背景技術:
目前,在安裝腳手架過程中,工人一般使用普通扳手扣緊桿件之間的連接件,由于缺少專門的省力扳手夾緊桿件,導致工人在使用普通扳手安裝找正工件過程中,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專用省力扳手,使用該扳手鎖緊腳手架扣件,可以大幅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省力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腳手架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由棘輪手柄結構和動軸輪系齒輪傳動省力機構兩大部分結構組成;其中棘輪手柄結構由棘爪、棘輪、手柄、彈簧、擋片組成,棘輪裝在手柄的頭部并由兩個擋片軸向定位,棘爪、彈簧裝在手柄頭部的定位孔內,棘爪的頭部卡住棘輪的止退槽,使棘輪、手柄只能單方向旋轉并作間歇運動;動軸輪系齒輪傳動省力機構由扇形齒條、扳手體、小齒輪組成,兩個扇形齒條通過螺釘和定位銷釘固定在卡爪體的后部、絲杠中心的兩側,扇形齒條的中心與卡爪體下部絲杠的中心重合,扳手體的內四方孔與絲杠的外四方頭配合,小齒輪的旋轉軸與扳手體的定心孔之間為間隙配合,裝在扳手體上的緊定螺釘將小齒輪軸向定位。新型省力扳手的省力結構是根據齒輪傳動扭矩放大原理,該齒輪傳動結構為動軸輪系齒輪傳動,扇形齒條為太陽輪固定不動,與扇形齒條嚙合傳動的小齒輪為行星輪,小齒輪圍繞扇形齒條中心旋轉并自轉,扳手體的兩定心孔中心距與扇形齒條、小齒輪的中心距相等,扇形齒條、小齒輪的齒輪傳送比即是新型省力扳手的扭矩放大比,小齒輪的齒數為并正變位,變位系數為+0.5,小齒輪正變位是為了提高小齒輪的抗彎曲疲勞程度,提高新型省力扳手的整體承載能力,新型省力扳手總長度、輸入作用力與普通扳手相同的條件下,新型扳手的輸出扭矩比普通扳手增大3.3倍。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省力扳手可以實現內卡、外卡零件,雙向卡緊零件、雙向省力。首先,當使用新型省力扳手外卡零件時,將裝好小齒輪的扳手體套在絲杠端部的方頭上,扳手體、棘輪手柄組件偏置在絲杠中心的右側,使小齒輪與絲杠中心右側的扇形齒條嚙合傳動,工人順時針下轉動棘輪手柄組件的手柄,帶動小齒輪端部方頭相應轉動,小齒輪圍繞扇形齒條中心順時針旋轉并同時自轉,小齒輪帶動扳手體圍繞絲杠中心順時針旋轉,使絲杠順時針自轉,卡爪體向前移動外卡零件。當扳手體轉到下極限位置時,將整套扳手從絲杠的方頭中退出,并重新置于上極限位置,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卡爪夾緊零件。[0008]當使用新型省力扳手內卡零件時,將裝好齒輪的扳手體套在絲杠中心的左側,使小齒輪與絲杠中心左側的扇形齒條嚙合傳動,工人逆時針向下轉動棘輪手柄組件的手柄,帶動小齒輪端部方頭相應逆時針向下轉動,小齒輪圍繞扇形齒條中心逆時針旋轉并同時自轉,小齒輪帶動扳手圍繞絲杠中心逆時針旋轉,使絲杠逆時針自轉,卡瓜體向后移動內卡零件。當扳手體轉動到下級限位置時,將整套扳手從絲杠的方頭中退出,并重新置于上極限位置,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卡瓜夾緊零件。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省力扳手,解決了在安裝腳手架扣件過程中,工人使用普通扳手勞動強度大、時間長、勞動效率低的問題,達到了卡緊扣件,安全,省力,方便快捷的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扳手的俯視圖。其中,1一卡爪體;2—絲杠;3—扇形齒條;4一扳手體;5—棘爪;6—彈簧;7—手柄;8—小齒輪;9一棘輪;10—擋片。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附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腳手架省力扳手,由棘輪手柄結構和動軸輪系齒輪傳動省力機構兩大部分結構組成。其中棘輪手柄結構由棘爪5、棘輪9、手柄7、彈簧6、擋片10組成,棘輪9裝在手柄7的頭部并由兩個擋片10軸向定位,棘爪5、彈黃6裝在手柄頭部的定位孔內,棘爪5的頭部卡住棘輪9的止退槽,使棘輪9、手柄7只能單方向旋轉并作間歇運動。動軸輪系齒輪傳動省力機構由扇形齒條3、扳手體4、小齒輪8組成,兩個扇形齒條通過螺釘和定位銷釘固定在卡爪體I的后部、絲杠2中心的兩側,扇形齒條3的中心與卡爪體I下部絲杠2的中心重合,扳手體的內四方孔與絲杠的外四方頭配合,小齒輪8的旋轉軸與扳手體4的定心孔之間為間隙配合,裝在扳手體上的緊定螺釘將小齒輪軸向定位。新型省力扳手的省力結構是根據齒輪傳動扭矩放大原理,該齒輪傳動結構為動軸輪系齒輪傳動,扇形齒條為太陽輪固定不動,與扇形齒條嚙合傳動的小齒輪為行星輪,小齒輪圍繞扇形齒條中心旋轉并自轉,扳手體的兩定心孔中心距與扇形齒條、小齒輪的中心距相等,扇形齒條、小齒輪的齒輪傳送比即是新型省力扳手的扭矩放大比,小齒輪的齒數為并正變位,變位系數為+0.5,小齒輪正變位是為了提高小齒輪的抗彎曲疲勞程度,提高新型省力扳手的整體承載能力,新型省力扳手總長度、輸入作用力與普通扳手相同的條件下,新型扳手的輸出扭矩比普通扳手增大3.3倍。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省力扳手可以實現內卡、外卡零件,雙向卡緊零件、雙向省力。首先,當使用新型省力扳手外卡零件時,將裝好小齒輪的扳手體套在絲杠端部的方頭上,扳手體、棘輪手柄組件偏置在絲杠中心的右側,使小齒輪與絲杠中心右側的扇形齒條嚙合傳動,工人順時針下轉動棘輪手柄組件的手柄,帶動小齒輪端部方頭相應轉動,小齒輪圍繞扇形齒條中心順時針旋轉并同時自轉,小齒輪帶動扳手體圍繞絲杠中心順時針旋轉,使絲杠順時針自轉,卡爪體向前移動外卡零件。當扳手體轉到下極限位置時,將整套扳手從絲杠的方頭中退出,并重新置于上極限位置,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卡爪夾緊零件。當使用新型省力扳手內卡零件時,將裝好齒輪的扳手體套在絲杠中心的左側,使小齒輪與絲杠中心左側的扇形齒條嚙合傳動,工人逆時針向下轉動棘輪手柄組件的手柄,帶動小齒輪端部方頭相應逆時針向下轉動,小齒輪圍繞扇形齒條中心逆時針旋轉并同時自轉,小齒輪帶動扳手圍繞絲杠中心逆時針旋轉,使絲杠逆時針自轉,卡瓜體向后移動內卡零件。當扳手體轉動到下級限位置時,將整套扳手從絲杠的方頭中退出,并重新置于上極限位置,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卡瓜夾緊零件。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省力扳手,解決了在安裝腳手架扣件過程中,工人使用普通扳手勞動強度大、時間長、勞動效率低的問題,達到了卡緊扣件,安全,省力,方便快捷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腳手架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由棘輪手柄結構和動軸輪系齒輪傳動省力機構兩大部分結構組成;其中棘輪手柄結構由棘爪、棘輪、手柄、彈簧、擋片組成,棘輪裝在手柄的頭部并由兩個擋片軸向定位,棘爪、彈簧裝在手柄頭部的定位孔內,棘爪的頭部卡住棘輪的止退槽,使棘輪、手柄只能單方向旋轉并作間歇運動;動軸輪系齒輪傳動省力機構由扇形齒條、扳手體、小齒輪組成,兩個扇形齒條通過螺釘和定位銷釘固定在卡爪體的后部、絲杠中心的兩側,扇形齒條的中心與卡爪體下部絲杠的中心重合,扳手體的內四方孔與絲杠的外四方頭配合,小齒輪的旋轉軸與扳手體的定心孔之間為間隙配合,裝在扳手體上的緊定螺釘將小齒輪軸向定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腳手架省力扳手,由棘輪手柄結構和動軸輪系齒輪傳動省力機構兩大部分結構組成;其中棘輪手柄結構由棘爪、棘輪、手柄、彈簧、擋片組成,棘輪裝在手柄的頭部并由兩個擋片軸向定位,棘爪、彈簧裝在手柄頭部的定位孔內,棘爪的頭部卡住棘輪的止退槽,使棘輪、手柄只能單方向旋轉并作間歇運動;動軸輪系齒輪傳動省力機構由扇形齒條、扳手體、小齒輪組成,兩個扇形齒條通過螺釘和定位銷釘固定在卡爪體的后部、絲杠中心的兩側,扇形齒條的中心與卡爪體下部絲杠的中心重合,扳手體的內四方孔與絲杠的外四方頭配合,小齒輪的旋轉軸與扳手體的定心孔之間為間隙配合,裝在扳手體上的緊定螺釘將小齒輪軸向定位。
文檔編號B25B13/46GK203045590SQ20132000581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6日
發明者吳立軍, 錢愛軍, 蔡國洪, 卜鵬飛, 馬國強, 盧偉群, 金正斗, 柴成棟, 金衛建 申請人:浙江新東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杭州天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城投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