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五金套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五金工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攜式五金套件。
背景技術:
現在市面上銷售的五金工具大多是單一獨立的,如單獨銷售使用的錘子、鉗子等,蛤也有其它工具將多種小五金工具集合為一體,如利用多用鉗的形式,該多用鉗將多種五金小工具囊括并可折疊在其鉗柄內腔中,非常方便實用,深受消費者歡迎,但由于其體積較大,攜帶時非常不方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便攜式五金套件,它不僅集多種五金工具于一體,而且體積小、攜帶方便。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攜式五金套件,包括呈U形的框架體以及連接在該框架體兩端的固定軸,所述固定軸上設有與之過盈配合且可繞其360度旋轉的五金工具件,所述五金工具件上設有與固定軸過盈配合的旋轉孔,所述框架體的一側桿上設有可繞其一周的彈性包裹帶,該彈性包裹帶的兩端設有相互匹配的尼龍絨帶和尼龍鉤帶。作為優選,所述五金工具件為鉗、錘、螺絲刀、開瓶器中的一件或多件。作為優選,所述彈性包裹帶的長度與所述框架體的長度相當。作為優選,所述彈性包裹帶由橡膠制成。作為優選,所述彈性包裹帶外側設有提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U形的框架體來旋轉連接可360度旋轉的五金工具件,非常方便實用,而五金工具件可折合在框架體內腔中,有效地減少了產品的體積,便于收藏和攜帶,而且整個框架體及其內部的五金工具件通過彈性包裹帶包裹,避免在收藏和攜帶時五金工具件的旋轉離位。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框架體;2、固定軸;3、五金工具件;4、彈性包裹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便攜式五金套件,包括呈U形的框架體I以及連接在該框架體I兩端的固定軸2,所述固定軸2上設有與之過盈配合且可繞其360度旋轉的五金工具件3,所述五金工具件3上設有與固定軸2過盈配合的旋轉孔,所述框架體I的一側桿上設有可繞其一周的彈性包裹帶4,該彈性包裹帶4的兩端設有相互匹配的尼龍絨帶和尼龍鉤帶。[0014]優選地,所述五金工具件3為鉗、錘、螺絲刀、開瓶器中的一件或多件。優選地,所述彈性包裹帶4的長度與所述框架體I的長度相當,且該彈性包裹帶4由橡膠制成,同時在所述彈性包裹帶4外側設置提手,便于攜帶。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U形的框架體I來旋轉連接可360度旋轉的五金工具件3,非常方便實用,而五金工具件3可折合在框架體I內腔中,有效地減少了產品的體積,便于收藏和攜帶,而且整個框架體I及其內部的五金工具件3通過彈性包裹帶4包裹,避免在收藏和攜帶時五金工具件3的旋轉離位。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五金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U形的框架體(I)以及連接在該框架體(I)兩端的固定軸(2),所述固定軸(2)上設有與之過盈配合且可繞其360度旋轉的五金工具件(3 ),所述五金工具件(3 )上設有與固定軸(2 )過盈配合的旋轉孔,所述框架體(I)的一側桿上設有可繞其一周的彈性包裹帶(4),該彈性包裹帶(4)的兩端設有相互匹配的尼龍絨帶和尼龍鉤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五金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金工具件(3)為鉗、錘、螺絲刀、開瓶器中的一件或多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五金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包裹帶(4)的長度與所述框架體(I)的長度相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五金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包裹帶(4)由橡膠制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五金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包裹帶(4)外側設有提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便攜式五金套件,包括呈U形的框架體以及連接在該框架體兩端的固定軸,所述固定軸上設有與之過盈配合且可繞其360度旋轉的五金工具件,所述五金工具件上設有與固定軸過盈配合的旋轉孔,所述框架體的一側桿上設有可繞其一周的彈性包裹帶,該彈性包裹帶的兩端設有相互匹配的尼龍絨帶和尼龍鉤帶。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U形的框架體來旋轉連接可360度旋轉的五金工具件,非常方便實用,而五金工具件可折合在框架體內腔中,有效地減少了產品的體積,便于收藏和攜帶,而且整個框架體及其內部的五金工具件通過彈性包裹帶包裹,避免在收藏和攜帶時五金工具件的旋轉離位。
文檔編號B25F1/04GK203003829SQ20132002255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
發明者呂雪真 申請人:呂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