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及切分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352445閱讀:365來源:國知局
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及切分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及切分裝置,屬于營養缽生產【技術領域】。技術方案是:卡緊器的上卡緊柱、下卡緊柱分別沿兩個不同的環形軌跡行進,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是變化的,卡緊器本體每行進一周,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至少出現一次卡緊狀態和一次分開狀態;卡緊器行進過程中,當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處于分開狀態時,將連體營養缽裝入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卡緊器本體繼續行進;當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處于卡緊狀態時,位于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連體營養缽被卡緊;然后,使被卡緊的連體營養缽通過切分刀,切分成兩個獨立的營養缽,完成連體營養缽的切分。本發明結構獨特,連續切分,速度快、效率高,切分質量好,自動化程度高。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及切分裝置,屬于營養缽生產【技術領域】。 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及切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營養缽(又稱育苗缽、育苗杯、育秧盆、營養杯),其質地多為塑料制作,營養缽是農 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料,具有保肥、保水方便移植的優點,廣泛應用于蔬菜、棉花、玉米苗 木、花卉種植,并且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其用量逐年增加。【背景技術】中采用吹塑工藝生產 營養缽,兩個營養缽開口相對扣在一起,連為一體,需要將兩個連為一體的營養缽(稱為連 體營養缽)從中間分離(切分),成為兩個營養缽成品。目前,將連為一體的兩個營養缽分離 工藝還處于半機械化半手工生產狀態,工人勞動強度非常高,效率低;而中國專利"全自動 營養缽碼垛機"(專利201110334807. 5 201120420259. 3),采用機械手臂模擬人工動作,結 構復雜,動部件太多、工作不穩定,耗電高,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提供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及切分裝置,結構合理,連續切分,速度快、 耗電低、效率高,切分質量好,自動化程度高,解決【背景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
[0004]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包含如下工藝步驟: ① 連體營養缽通過卡緊器卡緊,卡緊器包含本體和相互匹配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 ② 卡緊器的上卡緊柱、下卡緊柱分別沿兩個不同的環形軌跡行進,上卡緊柱與下卡緊 柱之間的距離是變化的,卡緊器本體每行進一周,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至少出現一次卡緊 狀態和一次分開狀態; ③ 卡緊器行進過程中,當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處于分開狀態時,將連體營養缽裝入上 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卡緊器本體繼續行進; ④ 當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處于卡緊狀態時,位于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連體營養 缽被卡緊;然后,使被卡緊的連體營養缽通過切分刀,將連體營養缽切分成兩個獨立的營養 缽,完成連體營養缽的切分。
[0005] 所述卡緊器的數量為多個,每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共同布置在一條環形軌道上, 每個卡緊器的下卡緊柱共同布置在另一條環形軌道上;兩條環形軌道的形狀不相同,同一 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的運行軌跡不相同,在運行過程中,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 和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也隨著運行軌跡不同而改變;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 距離較大,即為分開狀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小,即為卡緊狀態。 [0006] 所述卡緊器的數量為多個,每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或下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本體 上,卡緊器本體做環形運動,每個卡緊器的下卡緊柱或上卡緊柱共同布置在一條環形軌道 上;卡緊器本體的運行軌跡與上述環形軌道的形狀不相同,在運行過程中,下卡緊柱或上卡 緊柱相對于卡緊器本體產生移動,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也隨著下 卡緊柱或上卡緊柱的移動而改變;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大,即為分 開狀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小,即為卡緊狀態。
[0007] 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相互匹配,一個上卡緊柱與一個下卡緊柱,稱為一對卡緊柱, 每個卡緊器上面設有兩對以上卡緊柱,其中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一端,另一對卡 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另一端,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緊柱之間通過。
[0008] 本發明卡緊器本體、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運動,通過公知的外力進行拖動,使它們 沿著規定的各自軌跡運動。
[0009]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的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有如下兩種實施方式。
[0010] 第一種實施方式,為輪式切分裝置。
[0011] 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包含支架、轉輪、卡緊器、切分刀和環形軌道,卡緊器包 含本體和相互匹配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環形軌道為多段弧構成,固定在支架上,轉輪的 軸心與環形軌道的中心呈偏心狀態設置,卡緊器本體固定在轉輪的外緣上,上卡緊柱固定 在卡緊器上,下卡緊柱與環形軌道匹配連接;支架上設有切分刀。
[0012] 所述卡緊器的數量為多個,每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 本體做環形運動,每個卡緊器的下卡緊柱共同布置在一條環形軌道上;卡緊器本體的運行 軌跡與上述環形軌道的形狀不相同,在運行過程中,下卡緊柱相對于卡緊器本體產生移動, 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也隨著下卡緊柱的移動而改變;卡緊器的上 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大,即為分開狀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 距離較小,即為卡緊狀態。
[0013] 所述轉輪為正多邊形,正多邊形的邊數與卡緊器的數量相一致,正多邊形的每個 邊上固定一個卡緊器。
[0014] 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相互匹配,一個上卡緊柱與一個下卡緊柱,稱為一對卡緊柱, 每個卡緊器上面設有兩對以上卡緊柱,其中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一端,另一對卡 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另一端,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緊柱之間通過。
[0015] 在支架上還設有引入通道,引入通道與卡緊器的上卡緊柱相匹配,引入通道的端 部為弧形兜,在弧形兜上設有輸出端口,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從輸出端口穿過;待切分的多個 連體營養缽在引入通道上排列,排在最前面的連體營養缽位于引入通道端部弧形兜內的輸 出端口上面,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從輸出端口穿過時,上卡緊柱勾住連體營養缽,該連體營養 缽被上卡緊柱帶離弧形兜;引入通道是傾斜的,排在后面的連體營養缽自動進入弧形兜,等 待下一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將其帶走。輸出端口為弧形兜上的矩形豁口,連體營養缽在引 入通道內橫向排列,輸出端口的橫向寬度小于連體營養缽的整體長度,連體營養缽不會從 輸出端口掉落;輸出端口的橫向寬度大于上卡緊柱的整體寬度,保證上卡緊柱能夠進入弧 形兜勾起連體營養缽;對于兩對卡緊柱的卡緊器,弧形兜上設置兩個輸出端口,分別與兩個 上卡緊柱匹配。
[0016] 被上卡緊柱勾起的連體營養缽位于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此時恰好卡緊器處 于分開狀態,連體營養缽隨卡緊器一起運動;當運動到卡緊器處于卡緊狀態時,下卡緊柱向 上卡緊柱移動,將連體營養缽卡緊;對于兩對卡緊柱的卡緊器,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 的一端,另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另一端;同時,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 緊柱之間通過,將連體營養缽切分成兩個獨立的營養缽。
[0017] 所述環形軌道為帶有滑槽的圓形軌道,下卡緊柱在環形軌道的滑槽內移動,保證 下卡緊柱的運動軌跡與環形軌道形狀一致。由于上卡緊柱是固定的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 固定在轉輪上,轉輪相對于環形軌道偏心布置,上卡緊柱的運動軌跡與下卡緊柱的運動軌 跡不同,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是變化的。
[0018] 切分刀的刀刃為鈍面。
[0019] 本發明環形軌道固定不動,外力驅動轉輪轉動,拖動卡緊器本體連同上卡緊柱、下 卡緊柱沿規定的各自環形軌跡移動。
[0020] 第二種實施方式,為鏈板式切分裝置。
[0021] 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包含支架、轉輪、鏈板、卡緊器、切分刀和環形軌道,卡 緊器包含本體和相互匹配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支架的兩端各設置一個鏈輪,鏈板為環 形,匹配在兩個轉輪上,鏈板與兩個鏈輪圍成一個中間矩形、兩端半圓的空間,環形軌道固 定在支架上;環形軌道為不規則環形,環形軌道與鏈板對應位置之間的距離是變化的;卡 緊器本體固定在鏈板上,下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本體上,上卡緊柱與環形軌道匹配連接;支 架上設有切分刀。
[0022] 所述卡緊器的數量為多個,每個卡緊器的下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 本體做環形運動,每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共同布置在一條環形軌道上;卡緊器本體的運行 軌跡與上述環形軌道的形狀不相同,在運行過程中,上卡緊柱相對于卡緊器本體產生移動, 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也隨著上卡緊柱的移動而改變;卡緊器的上 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大,即為分開狀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 距離較小,即為卡緊狀態。
[0023] 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相互匹配,一個上卡緊柱與一個下卡緊柱,稱為一對卡緊柱, 每個卡緊器上面設有兩對以上卡緊柱,其中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一端,另一對卡 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另一端,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緊柱之間通過。
[0024] 所述兩個鏈輪之間的鏈板為上下兩條直線,連體營養缽從上直線的上方的落料點 落下,掉入分開狀態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一個落料點每次落下一個連體營養缽進 入一個卡緊器。根據卡緊器間隔長度,控制鏈板移動速度和落料點的落料間隔,可以保證上 述任務完成。
[0025] 為提高落料速度,在落料點下面、鏈板的下方設置抽風風箱,抽風風箱的進風口與 上方的落料點相對應,連體營養缽被吸入卡緊器內,加快裝入速度;為保證連體營養缽被吸 入卡緊器內,兩個相鄰的卡緊器之間設有隔離器,封閉抽風風箱的進風口的上方;由于隔離 器的阻擋,只有卡緊器通過落料點下方時,抽風風箱才將連體營養缽被吸入卡緊器內。
[0026] 連體營養缽落入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此時恰好卡緊器處于分開狀態,連體 營養缽隨卡緊器一起運動;當運動到卡緊器處于卡緊狀態時,上卡緊柱向下卡緊柱移動,將 連體營養缽卡緊;對于兩對卡緊柱的卡緊器,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一端,另一對卡 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另一端;同時,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緊柱之間通過,將 連體營養缽切分成兩個獨立的營養缽。
[0027]為防止連體營養缽從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落下,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設 有定位器。
[0028] 所述環形軌道為帶有滑槽的軌道,上卡緊柱設有壓輪,壓輪匹配在環形軌道的滑 槽內,保證上卡緊柱的運動軌跡與環形軌道形狀一致(不規則環形)。由于下卡緊柱是固定 的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固定在連板上,下卡緊柱的運動軌跡與鏈板的形狀一致(規則環 形)。
[0029] 本發明環形軌道固定不動,外力驅動轉輪轉動,拖動鏈板環形移動,卡緊器本體連 同下卡緊柱、上卡緊柱沿規定的各自環形軌跡移動。
[0030] 所述卡緊器的兩對卡緊柱之間設置有豁口,該豁口允許切分刀通過。
[0031]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獨特,連續切分,速度快、效率高,耗電低,切分 質量好,自動化程度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2]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轉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的側視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一卡緊器的主視圖; 圖7是圖6中的左視圖; 圖8是圖6中的右視圖; 圖9是圖7中的C-C剖視圖; 圖10是圖7中的D-D剖視圖; 圖11是圖7中的E-E剖視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引入通道與卡緊器兩者的位置結構示意圖(圖1中的B向視 圖); 圖13是引入通道的主視圖; 圖14是引入能道的俯視圖; 圖15是引入通道的側視圖; 圖中:轉輪1、卡緊器2、動力軸3、環形軌道4、切分刀5、引入通道6、支架7、活動板8、 骨架9、上卡緊柱10、第一導柱11、下卡緊柱12、第二導柱13、行走輪14、轉動軸15、第一導 柱通孔16、豁口 17、第二導柱通孔18、安裝孔20、安裝板21、導孔22、安裝孔23、缺口 24、連 桿25、連體營養缽26 ; 圖16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7是圖16俯視圖; 圖18是圖16的A向位置局部視圖; 圖19是本發明實施例二卡緊器主視圖; 圖20是圖19卡緊器側視圖; 圖21是圖19卡緊器俯視圖; 圖22是本發明實施例二隔離器器主視圖; 圖23是圖22隔離器側視圖; 圖中:驅動器100、轉輪101、鏈板102、卡緊器103、隔離器104、切分刀105、抽風風箱 106、支架107、連體營養缽108、落料點109、下卡緊柱110、上卡緊柱111、定位器112、壓輪 113、轉軸114、上骨架115、豁口 116、下骨架117、上隔板121、立隔板122、側隔板123、環形 軌道130、抽風口 131,進風口 132。

【具體實施方式】
[0033]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34]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的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有如下兩種實施方式。
[0035] 實施例一:為輪式切分裝置,參照附圖1-15。
[0036] -種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包含支架7、轉輪1、卡緊器2、切分刀5和環形軌道4, 卡緊器包含本體和相互匹配的上卡緊柱10和下卡緊柱12,環形軌道4為多段弧構成,固定 在支架上,轉輪1的軸心與環形軌道的中心呈偏心狀態設置,卡緊器本體固定在轉輪的外 緣上,上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上,下卡緊柱與環形軌道匹配連接;支架上設有切分刀。
[0037] 所述卡緊器的數量為多個,每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 本體做環形運動,每個卡緊器的下卡緊柱共同布置在一條環形軌道上;卡緊器本體的運行 軌跡與上述環形軌道的形狀不相同,在運行過程中,下卡緊柱相對于卡緊器本體產生移動, 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也隨著下卡緊柱的移動而改變;卡緊器的上 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大,即為分開狀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 距離較小,即為卡緊狀態。
[0038] 所述轉輪為正多邊形,正多邊形的邊數與卡緊器的數量相一致,正多邊形的每個 邊上固定一個卡緊器;轉輪的最大直徑小于環形軌道的直徑。
[0039] 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相互匹配,一個上卡緊柱與一個下卡緊柱,稱為一對卡緊柱, 每個卡緊器上面設有兩對以上卡緊柱,其中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一端,另一對卡 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另一端,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緊柱之間通過。
[0040] 在支架上還設有引入通道6,引入通道6與卡緊器的上卡緊柱相匹配,引入通道的 端部為弧形兜,在弧形兜上設有輸出端口 24,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從輸出端口穿過;待切分 的多個連體營養缽在引入通道6上排列,排在最前面的連體營養缽位于引入通道端部弧形 兜內的輸出端口上面,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從輸出端口穿過時,上卡緊柱勾住連體營養缽,該 連體營養缽被上卡緊柱帶離弧形兜;引入通道是傾斜的,排在后面的連體營養缽自動進入 弧形兜,等待下一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將其帶走。輸出端口 24為弧形兜上的矩形豁口,連 體營養缽在引入通道內橫向排列,輸出端口的橫向寬度小于連體營養缽的整體長度,連體 營養缽不會從輸出端口掉落;輸出端口的橫向寬度大于上卡緊柱的整體寬度,保證上卡緊 柱能夠進入弧形兜勾起連體營養缽;對于兩對卡緊柱的卡緊器,弧形兜上設置兩個輸出端 口,分別與兩個上卡緊柱匹配。
[0041] 被上卡緊柱勾起的連體營養缽位于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此時恰好卡緊器處 于分開狀態,連體營養缽隨卡緊器一起運動;當運動到卡緊器處于卡緊狀態時,下卡緊柱向 上卡緊柱移動,將連體營養缽卡緊;對于兩對卡緊柱的卡緊器,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 的一端,另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另一端;同時,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 緊柱之間通過,將連體營養缽切分成兩個獨立的營養缽。
[0042] 所述環形軌道為帶有滑槽的圓形軌道,下卡緊柱在環形軌道的滑槽內移動,保證 下卡緊柱的運動軌跡與環形軌道形狀一致。由于上卡緊柱是固定的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 固定在轉輪上,轉輪相對于環形軌道偏心布置,上卡緊柱的運動軌跡與下卡緊柱的運動軌 跡不同,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是變化的。
[0043] 實施例一更具體的實施方式: 本實施是切割兩個上口連在一起的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環形軌道4設置為兩個,對 稱固定在支架7上。轉輪1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支架7上,在動力軸3帶動下轉動。
[0044] 轉輪1置于環形軌4圍成的空間內,轉輪1所在的動力軸3與環形軌道4的回轉 中心呈偏心狀態設置;轉輪1的外緣通過安裝法蘭21裝有卡緊器22。安裝法蘭21上設有 安裝孔23,安裝孔23內通過連接件與卡緊器2連接,支架7的底部裝有向上傾斜的切分刀 5,切分刀5位于環形軌道4的卡緊段,卡緊器2經過切分刀時,被卡緊的連體營養缽被切分 開。
[0045] 引入通道6位于環形軌道4的一側并與支架7連接。
[0046] 轉輪1的外緣呈正多邊形結構,多邊形結構的每條邊上分別裝有卡緊器2。
[0047] 卡緊器2中的第二導柱13置于轉輪1外緣的導孔22內,導柱13的另一端與活動 卡緊頭8連接,活動卡緊頭8上裝有下卡緊柱12,活動卡緊頭8通過導柱11與骨架9連接, 骨架9上設置有上卡緊柱10,上卡緊柱10和下卡緊柱12相對應設置。
[0048] 活動卡緊頭8的下方與骨架9之間裝有轉動軸15,轉動軸15的兩端分別裝有行走 輪14,行走輪14置于骨架9的兩側,并于兩側的環形軌道4動配合。
[0049] 活動卡緊頭8上的第一導柱通孔16套裝在的第一導柱13上,活動卡緊頭8可以 沿第一導柱11和第二導柱13順暢滑動。
[0050] 骨架9的整體呈一條邊開口的框架形結構。卡緊器2的骨架9上設置有豁口 17, 豁口 17的位置與切分刀5相對應設置。
[0051] 引入通道6的延伸端設置兩個對稱的輸出端口 24。
[0052] 第二導柱13穿過骨架9上第二導柱通孔18并置于安裝法蘭21和轉輪1的導孔 22內。
[0053] 引入通道6固定在支架7上,與卡緊器2的相對位置如圖12所示,卡緊器2正好 從引入通道6的缺口通過。
[0054] 卡緊器2在動力軸3的帶動下沿環形軌道4行進,當卡緊器2行至連體營養缽入 口時,卡緊器2處于張開狀態,并獲取連體營養缽;在之后的一段行進過程中卡緊器2卡緊 連體營養缽;當卡緊器2行進通過切分刀時,被卡緊的連體營養缽被切分成兩個獨立的營 養缽;卡緊器2繼續行進這時卡緊器張開,行至營養缽出口處時,已經分開的營養缽被營養 缽收集裝置取走。
[0055] 每個卡緊器2沿環形軌道運行一周,一依次完成上述動作一次,在動力軸3的帶動 下周而復始的運行。
[0056] 實施例二:為鏈板式切分裝置,參照附圖16-23。
[0057] -種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包含支架107、轉輪101、鏈板102、卡緊器103、切分刀 1055和環形軌道130,卡緊器包含本體和相互匹配的上卡緊柱111和下卡緊柱110,支架 的兩端各設置一個鏈輪,鏈板為環形,匹配在兩個轉輪上,鏈板與兩個鏈輪圍成一個中間矩 形、兩端半圓的空間,環形軌道130設置在該空間內,環形軌道130固定在支架上;環形軌道 為不規則環形,環形軌道與鏈板對應位置之間的距離是變化的;卡緊器本體固定在鏈板上, 下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本體上,上卡緊柱與環形軌道匹配連接;支架上設有切分刀。
[0058] 所述卡緊器的數量為多個,每個卡緊器的下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 本體做環形運動,每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共同布置在一條環形軌道上;卡緊器本體的運行 軌跡與上述環形軌道的形狀不相同,在運行過程中,上卡緊柱相對于卡緊器本體產生移動, 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也隨著上卡緊柱的移動而改變;卡緊器的上 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大,即為分開狀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 距離較小,即為卡緊狀態。
[0059] 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相互匹配,一個上卡緊柱與一個下卡緊柱,稱為一對卡緊柱, 每個卡緊器上面設有兩對以上卡緊柱,其中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一端,另一對卡 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另一端,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緊柱之間通過。
[0060] 所述兩個鏈輪之間的鏈板為上下兩條直線,連體營養缽從上直線的上方的落料點 落下,掉入分開狀態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一個落料點每次落下一個連體營養缽進 入一個卡緊器。根據卡緊器間隔長度,控制鏈板移動速度和落料點的落料間隔,可以保證上 述任務完成。
[0061] 為提高落料速度,在落料點109下面、鏈板102的下方設置抽風風箱106,抽風風箱 的進風口 132與上方的落料點相對應,連體營養缽被吸入卡緊器內,加快裝入速度;為保證 連體營養缽被吸入卡緊器內,兩個相鄰的卡緊器之間設有隔離器104,封閉抽風風箱的進風 口 132的上方;由于隔離器的阻擋,只有卡緊器通過落料點下方時,抽風風箱才將連體營養 缽被吸入卡緊器內。
[0062] 連體營養缽落入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此時恰好卡緊器處于分開狀態,連體 營養缽隨卡緊器一起運動;當運動到卡緊器處于卡緊狀態時,上卡緊柱向下卡緊柱移動,將 連體營養缽卡緊;對于兩對卡緊柱的卡緊器,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一端,另一對卡 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另一端;同時,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緊柱之間通過,將 連體營養缽切分成兩個獨立的營養缽。
[0063]為防止連體營養缽從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落下,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設 有定位器112。
[0064] 所述環形軌道為帶有滑槽的軌道,上卡緊柱設有壓輪113,壓輪113匹配在環形軌 道的滑槽內,保證上卡緊柱的運動軌跡與環形軌道形狀一致(不規則環形)。由于下卡緊柱 是固定的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固定在連板上,下卡緊柱的運動軌跡與鏈板的形狀一致(規 則環形)。
[0065] 實施例二更【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是切割兩個上口連在一起的連體營養缽的機械裝置,它主要由支架、轉輪、環 形軌道、鏈板、卡緊器、切分刀及落料點(引入通道)組成。其中兩個環形軌道130為不規則環 形軌道,固定在支架107上,兩個轉輪101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支架107上,在驅動器104(電 機)帶動下轉動,轉輪帶動鏈板101運動,鏈板102上安裝有多個卡緊器103和隔離器104。
[0066] 卡緊器103上設有上骨架115,上骨架115上安裝有上卡緊柱111和壓輪113,卡 緊器103的下卡緊柱110安裝在下骨架117上,卡緊器103的上骨架115與下骨架117通 過轉軸114鉸接,下骨架117固定在鏈板102上。下骨架117就是卡緊器本體。
[0067] 卡緊器103與隔離器104 (擋板)間隔配置,在卡緊器103上方的落料點109設置 引入通道,連體營養缽108由引入通道進入卡緊器103。卡緊器103的壓輪113與環形軌道 130配合,切分刀105固定在支架107上與卡緊器103的豁口 116對應。
[0068] 卡緊器103的兩個上骨架115之間有間隙形成豁口 116,兩個上卡緊柱111之間有 間隙并與豁口 116對應,兩個下卡緊柱110之間有間隙并與豁口 116對應,卡緊器103的上 骨架115與下骨架117通過轉軸114鉸接。
[0069] 卡緊器103上設置有定位器112,用于定位連體營養缽108在卡緊器103中的位 置,定位器112的兩端分別連接到上骨架115或上卡緊柱111和下骨架117或下卡緊柱110 上,本實施優選定位器112是繩索。
[0070] 驅動器104帶動轉輪轉動101,轉輪101帶動鏈板102運動,鏈板102帶動卡緊器 103運動,卡緊器103在運動過程中壓輪113與環形軌道130配合,使上卡緊柱111與下卡 緊柱110相互壓緊,從而卡緊連體營養缽108,此后被卡緊連體營養缽108經過切分刀105 時將連體營養缽108切分成兩個營養缽,如此完成連體營養缽的切分。切分后的營養缽可 由兩側的收集器收集。
[0071] 在鏈板102下方、對應卡緊器103張開狀態下的位置設置抽風風箱106,抽風風箱 106設有抽風口 131、進風口 132,進風口 32與鏈板102對應,當引入通道經過抽風風箱進風 口 132時,輔助連體營養缽108進入卡緊器103,提高連體營養缽108進入卡緊器103的速 度。
[0072] 隔離器104由上隔板121、立隔板122和兩塊側隔板123組成,收斂抽風風箱進風 口 132的氣流,使連體營養缽108更順暢進入卡緊器103。
【權利要求】
1. 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藝步驟: ① 連體營養缽通過卡緊器卡緊,卡緊器包含本體和相互匹配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 ② 卡緊器的上卡緊柱、下卡緊柱分別沿兩個不同的環形軌跡行進,上卡緊柱與下卡緊 柱之間的距離是變化的,卡緊器本體每行進一周,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至少出現一次卡緊 狀態和一次分開狀態; ③ 卡緊器行進過程中,當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處于分開狀態時,將連體營養缽裝入上 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卡緊器本體繼續行進; ④ 當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處于卡緊狀態時,位于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連體營養 缽被卡緊;然后,使被卡緊的連體營養缽通過切分刀,將連體營養缽切分成兩個獨立的營養 缽,完成連體營養缽的切分。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緊器的數量 為多個,每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共同布置在一條環形軌道上,每個卡緊器的下卡緊柱共同 布置在另一條環形軌道上;兩條環形軌道的形狀不相同,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 柱的運行軌跡不相同,在運行過程中,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也隨 著運行軌跡不同而改變;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大,即為分開狀態,卡 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小,即為卡緊狀態。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緊器的數量 為多個,每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或下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本體做環形運動, 每個卡緊器的下卡緊柱或上卡緊柱共同布置在一條環形軌道上;卡緊器本體的運行軌跡與 上述環形軌道的形狀不相同,在運行過程中,下卡緊柱或上卡緊柱相對于卡緊器本體產生 移動,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也隨著下卡緊柱或上卡緊柱的移動而 改變;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大,即為分開狀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 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小,即為卡緊狀態。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卡緊柱與下卡緊 柱相互匹配,一個上卡緊柱與一個下卡緊柱,稱為一對卡緊柱,每個卡緊器上面設有兩對以 上卡緊柱,其中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一端,另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另一 端,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緊柱之間通過。
5. -種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架7、轉輪1、卡緊器2、切分刀5和環 形軌道4,卡緊器包含本體和相互匹配的上卡緊柱10和下卡緊柱12,環形軌道4為多段弧 構成,固定在支架上,轉輪1的軸心與環形軌道的中心呈偏心狀態設置,卡緊器本體固定在 轉輪的外緣上,上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上,下卡緊柱與環形軌道匹配連接;支架上設有切分 刀。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緊器的數量 為多個,每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本體做環形運動,每個卡緊器 的下卡緊柱共同布置在一條環形軌道上;卡緊器本體的運行軌跡與上述環形軌道的形狀不 相同,在運行過程中,下卡緊柱相對于卡緊器本體產生移動,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 緊柱之間的距離也隨著下卡緊柱的移動而改變;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 較大,即為分開狀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小,即為卡緊狀態;上卡 緊柱與下卡緊柱相互匹配,一個上卡緊柱與一個下卡緊柱,稱為一對卡緊柱,每個卡緊器上 面設有兩對以上卡緊柱,其中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一端,另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 營養缽的另一端,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緊柱之間通過。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輪為正多邊 形,正多邊形的邊數與卡緊器的數量相一致,正多邊形的每個邊上固定一個卡緊器;在支架 上還設有引入通道6,引入通道6與卡緊器的上卡緊柱相匹配,引入通道的端部為弧形兜, 在弧形兜上設有輸出端口 24,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從輸出端口穿過。
8. -種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架107、轉輪101、鏈板102、卡緊器 103、切分刀105和環形軌道130,卡緊器包含本體和相互匹配的上卡緊柱111和下卡緊柱 110,支架的兩端各設置一個鏈輪,鏈板為環形,匹配在兩個轉輪上,鏈板與兩個鏈輪圍成一 個中間矩形、兩端半圓的空間,環形軌道130固定在支架上;環形軌道為不規則環形,環形 軌道與鏈板對應位置之間的距離是變化的;卡緊器本體固定在鏈板上,下卡緊柱固定在卡 緊器本體上,上卡緊柱與環形軌道匹配連接;支架上設有切分刀。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緊器的數量 為多個,每個卡緊器的下卡緊柱固定在卡緊器本體上,卡緊器本體做環形運動,每個卡緊器 的上卡緊柱共同布置在一條環形軌道上;卡緊器本體的運行軌跡與上述環形軌道的形狀不 相同,在運行過程中,上卡緊柱相對于卡緊器本體產生移動,同一卡緊器的上卡緊柱和下卡 緊柱之間的距離也隨著上卡緊柱的移動而改變;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 較大,即為分開狀態,卡緊器的上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的距離較小,即為卡緊狀態;上卡 緊柱與下卡緊柱相互匹配,一個上卡緊柱與一個下卡緊柱,稱為一對卡緊柱,每個卡緊器上 面設有兩對以上卡緊柱,其中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營養缽的一端,另一對卡緊柱卡緊連體 營養缽的另一端,切分刀從卡緊連體營養缽的兩對卡緊柱之間通過。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連體營養缽切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鏈輪之 間的鏈板為上下兩條直線,連體營養缽從上直線的上方的落料點落下,掉入分開狀態的上 卡緊柱與下卡緊柱之間,一個落料點每次落下一個連體營養缽進入一個卡緊器;在落料點 109下面、鏈板102的下方設置抽風風箱106,抽風風箱的進風口 132與上方的落料點相對 應,連體營養缽被吸入卡緊器內,加快裝入速度;為保證連體營養缽被吸入卡緊器內,兩個 相鄰的卡緊器之間設有隔離器104,封閉抽風風箱的進風口 132的上方;由于隔離器的阻 擋,只有卡緊器通過落料點下方時,抽風風箱才將連體營養缽被吸入卡緊器內。
【文檔編號】B26D1/02GK104084959SQ201410331392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0日
【發明者】常繼生, 常潤新 申請人:常繼生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和县| 万宁市| 广德县| 乌鲁木齐县| 崇礼县| 嘉定区| 玉田县| 章丘市| 临高县| 来安县| 绥宁县| 增城市| 镇康县| 呼图壁县| 固阳县| 和平区| 齐齐哈尔市| 开远市| 新化县| 龙游县| 朝阳市| 山丹县| 沐川县| 咸丰县| 克什克腾旗| 元谋县| 郯城县| 牙克石市| 济南市| 马关县| 安乡县| 哈尔滨市| 萨嘎县| 霍山县| 仁怀市| 四平市| 青岛市| 新田县| 长治县| 兴国县|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