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載機械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移載機械臂,具有夾持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左吊鉤氣缸、右吊鉤氣缸,所述左吊鉤氣缸、右吊鉤氣缸水平背對設置,第一左吊鉤的底部、第二左吊鉤的底部均安裝左安裝板,左安裝板具有朝右向傾斜的夾持面;第一右吊鉤的底部、第二右吊鉤的底部均安裝右安裝板,所述右安裝板具有朝左向傾斜的夾持面;第一左吊鉤、第二右吊鉤相對形成第一夾持位,所述第二左吊鉤、第一右吊鉤相對形成第二夾持位。經兩個吊鉤氣缸可以對兩個工件實現快速有效的夾持,并夾持結構穩定可靠,工件不易掉下,確保機械臂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的安全性。
【專利說明】一種移載機械臂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移載機械臂。
【背景技術】
[0002]在較大的清洗機中經常需要用到機械臂對需要清洗的零件進行搬運,傳統的機械臂由于存在設計上的缺陷,不利用零件進行移動,并且運輸效率也比較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有效夾持及移載的移載機械臂。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移載機械臂,具有夾持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左吊鉤氣缸、右吊鉤氣缸,所述左吊鉤氣缸、右吊鉤氣缸水平背對設置,所述左吊鉤氣缸的左伸縮桿與左連桿連接,所述左連桿為L形,所述左連桿底部與第一左吊鉤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左吊鉤頂部與左連接軸的左端固定連接,所述左連接軸的右端與第二左吊鉤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左吊鉤的底部、第二左吊鉤的底部均安裝左安裝板,所述左安裝板具有朝右向傾斜的夾持面;
[0005]所述右吊鉤氣缸的右伸縮桿與右連桿連接,所述右連桿為L形,所述右連桿底部與第一右吊鉤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右吊鉤頂部與右連接軸的左端固定連接,所述右連接軸的右端與第二右吊鉤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右吊鉤的底部、第二右吊鉤的底部均安裝右安裝板,所述右安裝板具有朝左向傾斜的夾持面;
[0006]所述第一左吊鉤、第二右吊鉤相對形成第一夾持位,所述第二左吊鉤、第一右吊鉤相對形成第二夾持位。
[0007]進一步的,具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上通過軸支座安裝導軌,所述第一左吊鉤、第二左吊鉤、第一右吊鉤、第二右吊鉤通過各自安裝的導軌滑塊在導軌上滑移,所述左吊鉤氣缸、右吊鉤氣缸通過氣缸支座與下底板固定連接。
[0008]進一步的,具有上底板,所述上底板與下底板之間通過底板連接軸固定連接。
[0009]進一步的,具有提升氣缸、頂板,所述提升氣缸固定在頂板上,所述頂板兩端分別通過伸縮軸與上底板兩端連接,所述上底板中部固定接頭,所述提升氣缸的伸縮桿與接頭頂部固定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經兩個吊鉤氣缸可以對工件實現快速有效夾持,并夾持結構穩定可靠,工件不易掉下,確保機械臂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的安全性。
[0011]本實用新型的機械臂,一次可以夾持兩個工件,并且可以實現同步夾持,這樣提高了機械臂的夾持效率,對工件有效夾持及移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3]圖1是夾緊機構中左吊鉤氣缸帶動第一左吊鉤和第二左吊鉤運動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夾緊機構中右吊鉤氣缸帶動第一右吊鉤和第二右吊鉤運動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夾緊機構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是夾緊機構中第一左吊鉤和第二左吊鉤安裝在導軌上時的結構圖;
[0017]圖5是夾緊機構中第一右吊鉤和第二右吊鉤安裝在導軌上時的結構圖;
[0018]圖6是夾緊機構中四根吊鉤在導軌上配合運動時的結構圖;
[0019]圖7是提升氣缸處于伸出狀態時的結構圖;
[0020]圖8是提升其鋼處于提升狀態時的結構圖;
[0021]其中,101、左吊鉤氣缸,102、左連桿,103、第一左吊鉤,104、左連接軸,105、第二左吊鉤,106、左安裝板,201、右吊鉤氣缸,202、右連桿,203、第一右吊鉤,204、右連接軸,205、第二右吊鉤,206、右安裝板,301、上底板,302、下底板,303、導軌,304、導軌滑塊,305、底板連接軸,401、提升氣缸,501、頂板,601、接頭,701、伸縮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0023]如圖1?圖8所示,一種移載機械臂,具有夾持機構,夾持機構包括左吊鉤氣缸101、右吊鉤氣缸201,左吊鉤氣缸101、右吊鉤氣缸201水平背對設置,左吊鉤氣缸101的左伸縮桿與左連桿102連接,左連桿102為L形,左連桿102底部與第一左吊鉤103頂部固定連接,第一左吊鉤103頂部與左連接軸104的左端固定連接,左連接軸104的右端與第二左吊鉤105的頂部固定連接,第一左吊鉤103的底部、第二左吊鉤105的底部均安裝左安裝板106,左安裝板106具有朝右向傾斜的夾持面。
[0024]右吊鉤氣缸201的右伸縮桿與右連桿202連接,右連桿202為L形,右連桿202底部與第一右吊鉤203頂部固定連接,第一右吊鉤203頂部與右連接軸204的左端固定連接,右連接軸204的右端與第二右吊鉤205的頂部固定連接,第一右吊鉤203的底部、第二右吊鉤205的底部均安裝右安裝板206,右安裝板206具有朝左向傾斜的夾持面。
[0025]第一左吊鉤103、第二右吊鉤205相對形成第一夾持位,第二左吊鉤105、第一右吊鉤203相對形成第二夾持位。
[0026]該機械臂還具有下底板302,下底板302上通過軸支座安裝導軌303,第一左吊鉤103、第二左吊鉤105、第一右吊鉤203、第二右吊鉤205通過各自安裝的導軌滑塊304在導軌303上滑移,所述左吊鉤氣缸101、右吊鉤氣缸201通過氣缸支座與下底板302固定連接。通過導軌303與導軌滑塊304之間的滑移配合,可以使四根吊鉤在移動的過程中更加平穩,同時也使處在夾持位上的兩塊安裝板夾持結構更加穩定。
[0027]該機械臂還具有上底板301、提升氣缸401和頂板501,上底板301與下底板302之間通過底板連接軸305固定連接。提升氣缸401固定在頂板501上,頂板501兩端分別通過伸縮軸701與上底板301兩端連接,上底板301中部固定接頭601,提升氣缸401的伸縮桿與接頭601頂部固定連接。伸縮軸701的設置可以使提升氣缸401的抬升變得更加穩定,避免出現左右晃動的現象發生。
[0028]本實用新型的機械臂在工作時,左吊鉤氣缸101和右吊鉤氣缸201做伸出運動,帶動第一夾持位的左安裝板106和右安裝板206做張開的運動,第二夾持位的左安裝板106和右安裝板206也做張開的運動,待工件處在夾持位中之后,左吊鉤氣缸101和右吊鉤氣缸201做收縮運動,從而分別通過各左安裝板106和右安裝板206將工件夾持在第一夾持位和弟~■夾持位中;待夾持完成后,通過頂部的提升氣缸401做收縮運動,從而將夾持的工件進行提升,實現工件的有效夾持和提升。
[0029]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移載機械臂,其特征在于:具有夾持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左吊鉤氣缸(101)、右吊鉤氣缸(201),所述左吊鉤氣缸(101)、右吊鉤氣缸(201)水平背對設置,所述左吊鉤氣缸(101)的左伸縮桿與左連桿(102)連接,所述左連桿(102)為L形,所述左連桿(102)底部與第一左吊鉤(103)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左吊鉤(103)頂部與左連接軸(104)的左端固定連接,所述左連接軸(104)的右端與第二左吊鉤(105)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左吊鉤(103)的底部、第二左吊鉤(105)的底部均安裝左安裝板(106),所述左安裝板(106)具有朝右向傾斜的夾持面; 所述右吊鉤氣缸(201)的右伸縮桿與右連桿(202)連接,所述右連桿(202)為L形,所述右連桿(202)底部與第一右吊鉤(203)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右吊鉤(203)頂部與右連接軸(204)的左端固定連接,所述右連接軸(204)的右端與第二右吊鉤(205)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右吊鉤(203)的底部、第二右吊鉤(205)的底部均安裝右安裝板(206),所述右安裝板(206)具有朝左向傾斜的夾持面; 所述第一左吊鉤(103)、第二右吊鉤(205)相對形成第一夾持位,所述第二左吊鉤(105)、第一右吊鉤(203)相對形成第二夾持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載機械臂,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底板(302),所述下底板(302)上通過軸支座安裝導軌(303),所述第一左吊鉤(103)、第二左吊鉤(105)、第一右吊鉤(203)、第二右吊鉤(205)通過各自安裝的導軌滑塊(304)在導軌(303)上滑移,所述左吊鉤氣缸(101)、右吊鉤氣缸(201)通過氣缸支座與下底板(302)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載機械臂,其特征在于:具有上底板(301),所述上底板(301)與下底板(302)之間通過底板連接軸(305)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載機械臂,其特征在于:具有提升氣缸(401)、頂板(501),所述提升氣缸(401)固定在頂板(501)上,所述頂板(501)兩端分別通過伸縮軸(701)與上底板(301)兩端連接,所述上底板(301)中部固定接頭(601),所述提升氣缸(401)的伸縮桿與接頭¢01)頂部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B25J9/02GK204136060SQ201420512058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5日
【發明者】宋宇鵬, 湯飛, 彭凱, 徐強, 朱黎斌 申請人:江蘇港星方能超聲洗凈科技有限公司